图片

第十三届“挑战杯”

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

全国决赛

于3月19日

在北京理工大学闭幕

图片

我省共有

4项作品

获评全国金奖

9项作品

获评全国银奖

35项作品

获评全国铜奖

图片

哈尔滨工业大学

哈尔滨工程大学

2所高校捧得

“优胜杯”

图片

这是我省

在“挑战杯”全国决赛中

取得的

历史最好成绩

图片

“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由共青团中央于1999年发起,每两年举办1届。作为中国大学生最关注的全国性创业赛事之一,大赛引导和激励了一批批青年通过广泛的社会实践、深刻的社会观察,不断增强对国情社情的了解,激发创新精神,培育创业意识,提升社会化能力。

今年,第十三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由共青团中央、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国科协、全国学联、北京市人民政府主办,由北京理工大学、共青团北京市委、北京市房山区人民政府承办。本届大赛聚焦为党育人功能、突出数字化办赛特色,共吸引来自3011所高校的142.4万名学生参赛,累计提交33万余个创新创业项目。经过校级初赛、省级复赛、全国决赛初评、全国决赛终评等环节,共评选产生金奖项目154个、银奖项目309个、铜奖项目1079个。

图片

接下来

团团带您

一起了解龙江

获奖项目和青年风采

金奖

哈尔滨工业大学

图片

项目名称:

玄智科技:竞技格斗机器人

项目组别:科技创新和未来产业

团队成员:陈友理、李蕴洲、王培晨、顾轩、尤国淳

指导教师:张鹏

项目简介:全球数智竞技领域潮涌,玄智科技团队依托底层核心技术沉淀,以格斗机器人为核心拓展至多元产品体系,联通产业底层技术研发、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全民科普、消费娱乐等业务领域,以科技创新实力引领数智生态打造,以数智竞技助力中国制造产业腾飞。

图片

项目名称:用“芯”守“卫”——异构集成毫米波卫星通信射频芯片

项目组别:科技创新和未来产业

团队成员:谭笑、魏宇琛、李纪虎、王添灏、李喆一、马琳瑶、晏欣怡、刘斌、黄儒源、梁泽慧、赵子懿、王金雨、梁凡勤、邹丹青

指导教师:刘金龙、王琮、王磊

项目简介:项目坚持以国家政策为导向,依托哈工大教育部专用通信重点实验室支持,提出毫米波卫星通信异构集成射频芯片,满足毫米波段卫星通信基站射频前端的低能耗、高效率、低功耗和大功率的需求,解决了“通信基站能耗大、射频前端效率低”的问题,实现了毫米波射频芯片技术理论的突破,为推动我国芯片技术的自主可控发展添砖加瓦。

哈尔滨工程大学

图片

项目名称:回声科技——助力全球海洋设备精准回收

项目组别:科技创新和未来产业

团队成员:张轩野、孙羽翀、高健乔、姬晨佳、陈悦峰、董玄昕

指导教师:刘凇佐、孙宗鑫、青昕

项目简介:项目主要用于水下装备回收、水下通信与水下装备定位测距。依托多种通信方式和超低功耗硬件设计,解决了深海装备无法长时间在水下工作和水下回收困难的问题,攻克了现有释放器唤醒率低、可靠性差、功能单一、应用面窄的难题。截至目前,团队成员共发表专利14项,团队致力于成为商业化声学释放器设备供应商,将多年积累的先进技术进行推广并实现市场化,为实现海洋强国贡献水声青年人的力量。

图片

项目名称:智检科技——海洋平台水下结构智能检测设备供应商

项目组别: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

团队成员:陈思文、李圆月、袁驷驹、林艳茹、孟令哲、高爽、崔曈

指导教师:王刚、高天明、贾鹏

项目简介:为解决海洋平台水下结构检测重度依赖人工、深水检测严重危害潜水员生命健康、缺少智能装备导致海洋平台维护不足的行业问题,团队通过海洋机器人新工科专业学习,历时3年开发了我国首台海洋结构物水下检测机器人,并获得国家授权发明专利4项,3件软件著作权,2021年完成国内首次水下无人检测示范应用。与传统人工检测相比,团队成果检测探头可达区域范围更大、检测盲区更小、成本降低约60%。成果获得中国青年报、央广网等国内主流媒体报道,称该机器人填补水下结构物检测领域的国产空白。

图片

银奖

哈尔滨工程大学

图片

项目名称:海洋精度——低成本北斗海洋精密定位增强开拓者

项目组别: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

团队成员:翁铭泽、孙治国、朱力新、郑传磊、张洁、高略涵、毛佳一、张瑞哲、罗枫铧、李佳泽

指导教师:杨福鑫、李亮、程建华

项目简介:项目以北斗赋能海洋工程装备全场景应用为目标,是国内首款以北斗为核心的分米级低成本海洋精密定位服务平台,解决了卫导信号受扰时定位不连续、受海上特异风险源影响定位结果不可靠等问题,具有低成本、高连续、高可靠、全自主的显著优势。该项目能够为国家海洋高端工程装备提供安全自主的精准位置服务,满足海洋工程全场景应用,为国家海洋治理能力提供支持。

东北林业大学

图片

项目名称:筑渠引蛙——黑斑蛙养殖助力乡村振兴示范者

项目组别: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

团队成员:尹煜翔、姜晓娜、杜博为、陈天奇、尹懋辊、王恩泽、孟如愿

指导教师:刘甜甜、黄占华、曾祥伟、冯昌军

项目简介:项目以黑斑蛙种苗繁育、养殖生产、成品销售、饲料研发销售、养殖技术研发推广等为一体,自主研发膨化颗粒饲料摄食、控温孵化装置、独有膨化饲料配方等多项核心技术,采用“蛙稻共生”养殖新模式和 “公司+基地+农户”经营模式,目前建立了5个产业示范基地,总养殖面积2000余亩,实现了产供销一体化。2022年公司总收入8100万元,拥有国家专利十余项,创业的事迹被央视《致富经》专题报道。

黑龙江大学

图片

项目名称:紫电青霜——全球首款NUV-OLED光源材料开发者,开启健康守护新纪元项目

项目组别:科技创新和未来产业

团队成员:侯佳男、吉冯春、林雨菲、李哲、马鹏、孙佳南、顾若冰、倪骥腾、杨鑫、罗梓禧、张一鹏、周玉林、李辉扬、张锦、李新

指导教师:许辉、陈硕、李海东、韩春苗、张静

项目简介:项目基于紫外线消毒杀菌的原理,结合OLED设备轻薄、高效等特性,开发出全球首款NUV-OLED光源材料,将其应用于消毒杀菌领域。相较于传统的化学消杀、LED紫外消杀,该产品质量轻薄、全面板发光、可以高度弯曲、环境友好等,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图片

项目名称:神“菌”——AI智能培养食用菌,助力乡村振兴项目

项目组别: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

团队成员:曹天浩、韩家耀、郭凯欣、袁臣辉、张欣茹、李海宁、刘薇、梁元、纪佳怡、李欣怡、张贺凯、郭可心、王彧卿、游葆堃

指导教师:刘勇、张彦龙、马瑞雪

项目简介:团队运用嵌入式控制、微信小程序软件端和智能云平台管理,打造了一个现代化智能的食用菌智能培养技术。该技术为广大食用菌种植户带来了福音——它大大减少了杂菌的干扰,使得食用菌培养环境达到最适宜的温湿度与氧气(或CO2)浓度,节省了农户在种植过程中所需投入的劳动时间和精力,提高了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帮助农民增产增收,科技赋能助力乡村振兴。

图片

项目名称:龙菌科技——致力于多功能AM菌剂的研发及工业化生产项目

项目组别:生态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团队成员:聂世睿、解云鹏、张业欣、胡翼骅、何雨恒、杨中宝、陆雯婧、朱海东、邢叔怀、羊少仁、吴奕霏

指导教师:李海东、宋福强、常伟

项目简介:龙菌科技主要从事多功能AM菌剂的研发及工业化生产,以全国首创的“丛枝菌根真菌工厂化生产技术”以及丛枝菌根真菌的“DSII-AMF 筛选分离鉴定技术”为核心技术,打造新型多功能AM菌剂产品。目前,团队已筛选分离出了具有大幅提高生物量、高效降解致癌物农药阿特拉津、提高植物抗逆性、减少环境中重金属污染等功能的专利菌种“浅窝无梗囊霉 HDSF4”,并利用工厂化生产方法制成菌剂,已投入生产试用。未来,团队还将会研发不同类型的更高效,更广泛,更低廉的AM菌剂及菌肥。

东北农业大学

图片

项目名称:五谷丰登——以“谷维菌素”产业化应用助力国家农业双减

项目组别: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

团队成员:杨春博、杨锡朗、曹鹏、曲灵雪、于傲然

指导教师:向文胜、李德丽

项目简介:五⾕丰素是以⾕维菌素为有效成分的⽣物制剂,可以有效调节作物的⽣⻓发育。团队发明的⽣物制剂,各成分⽐例合理且科学施⽤,可以有效调节作物和蔬菜的⽣⻓发育过程,达到稳产增产、提⾼品质、增强作物抗病虫害等效果,是⼀种成本低、效果好、低毒的生物制剂。目前,团队正在进行其他剂型研发,希望可以惠及更多农民,争做中国现代化农业排头兵。

图片

项目名称:“秸”尽所能——以全天候秸秆腐熟产业化助力农业可持续发展

项目组别:生态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团队成员:齐天帅、车佳欣、吴学博、赵彪、高玄、姜赫然、冯荷元

指导教师:李凤兰、冯旭

项目简介:“秸”尽所能团队实现了国内首创超低温秸秆腐熟技术体系。东北是中华大粮仓,每年产生秸秆近1.3亿吨,秸秆的低效处理严重的制约了东北地区的绿色发展。团队成员参与秸秆腐熟体系研究,突破低温秸秆腐熟的卡脖子难题,在东北地区进行秸秆腐熟体系推广,不断创新秸秆腐熟技术体系。腐熟通常采用禽畜粪污三明治堆肥的方式,利用坑塘腐熟或条垛腐熟,四季均可做业。团队现已在国家微生物菌种保存中心保存菌株23个,授权国家发明专利5项。通过对企业和农村合作社进行技术服务,立足龙江深入推广,累计处理秸秆500万吨,建立腐熟处理点100余个,带动乡村就业2000余人,节约化肥成本4亿余元。

图片

项目名称:光之语——打造“种子活性”智能光学检测根基

项目组别: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

团队成员:李松蔚、乔岩、曾庆续、甄广有、张欣瑞、梁千祥、韩乙彬

指导教师:吕嘉昌、王宇

项目简介:团队历时三年研发“种子活性”检测装备,打造智能光学检测根基。相比传统筛选种子用剔除表面瑕疵粗略判断好坏,活性检测能从本质上反应种子的生长潜力,优选良种提高粮食产量近10%。团队利用深度学习与激光散斑技术攻克了现有活性检测设备价格昂贵、需要专业知识和技能操作、损伤种子、检测速度慢、依赖实验室环境等问题,让“活性检测”从实验室里的一项复杂技术成为了能够在农业生产中应用的利器。

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

图片

项目名称:新农康养——乡村公共卫生公益创业项目

项目组别: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

团队成员:罗金垚、冯楠萱、马芮、郝振华、徐蓉、史哲、于丰欲

指导教师:于玲玲、张文光、魏明斌

项目简介:项目关注农村“一老一小”留守群体健康状况,以“3场景2联动”的特色模式开展服务,整合政府、企业、学校等社会资源,搭建公益服务平台,提供健康指南、营养饮食、用药指导三个健康主题版块的科普、教育、咨询服务,提高乡村居民的健康意识与健康质量,增强居民身体素质,降低农村“一老一小”人群相关疾病的发病率,践行“乡村公共卫生守护者”宗旨。

未来属于青年

希望寄予青年

让我们胸怀“国之大者”

投身强国伟业

把创新创业的理想追求

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

以青春之我 奋斗之我

为以中国式现代化

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贡献磅礴力量

时代正好

我们正青春

中国水周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来源 |团省委学校部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