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王展羽,你想到的关键词是什么?
学霸?博学多才?能言善辩?
他的真实生活和想法是什么样的?
请跟随我们,一起看看吧!
壹
你认为进行社会实践、社团工作这些,除了时间和兴趣以外最重要的是什么?
不论是打项目还是组织社会实践,或是承担社团工作,最重要的应该是心态,换句话说是“初心”。其实很多人参加学科竞赛、社会实践或是社团工作,功利心都特别强,会去计较自己所投入的精力和回报。当然这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当代生活的方方面面似乎都特别讲究所谓的“效率”,这是时代所致。大家的日常生活都比较忙,在有限的时间里选择性价比最高的事情去做是十分正常的。实话说,功利心每个人都有,我也不例外,但是功利心不能成为做事情的出发点。
很多事情是需要沉淀的,比如做麻风休养员的口述史,在形成文本之前,我们要去到田野里采集样本,有时候在山路中拖着行李箱徒步,有时候坐着“电动三轮车”穿梭在乡间小道上,有时候甚至还要住在麻风村(院)中,这个过程是挺辛苦的。好不容易采集了样本,我们还需要整理,带着耳机坐在电脑前反复听着访谈录音,把访谈对话一字一句打下来形成逐字稿,再依据一定逻辑把逐字稿编辑为整理稿,这个过程亦是挺痛苦的。有了这两步的铺垫之后,我们才进入到最核心的文本写作环节,期间还要不断商讨,不断看一些前沿的期刊论文和书籍,整个过程是需要付出很多精力的。如果心中仅有功利,那么在项目运营的每个环节都会出现问题。这样便会导致项目打不好,精力还被白白浪费了。
我一直觉得“情怀”是很重要的东西,这种情怀不一定源自于兴趣,更多的源自于实践过程。我们在做麻风休养员口述史过程中,会不自觉地萌生一种“人文关怀”的情怀,我们不仅是在为自己做项目,也是在为他们带去关怀,长久以来遭受歧视的他们,看到一群年轻人大老远跑来和他们沟通交流,并主动同他们握手,他们会慢慢觉得社会开始接受他们,他们并不被社会所排斥。看到他们脸上显露出来的那种喜悦感,我们心里的价值收获是远高于其他的。因而不论项目的最后结果是如何,我都不会觉得自己的时间是浪费了。
只有本着一颗相对来说“去功利化”的心,事情才能做踏实。当然,坚持亦是非常重要的。其实打项目和写论文一样,我一直坚信论文是“改”出来的而不是“写”出来的,项目亦是如此。实话说,之前备战小挑的时候,我同另外几名团队成员经常打磨文本到半夜,次日又一大早起来接着干活,从初版文本到最后提交的文本,我们前前后后大改了四五十版,每次推倒重新来的时候,我都会怀疑自己先前的时间是不是白花了,有时候找不到重新再来的勇气,但是还是咬咬牙坚持下来了,坚持就是胜利,这句话一点也不假。希望大家不论做什么事情,都能够坚持下去。
贰
你如何看待现在大家面临的“精神内耗”和“内卷”呢?
当下的生活节奏非常快,做任何事都要特别讲求所谓的“效率”,各行各业都是如此。既然我们改变不了快节奏的当下,那么最好的方式便是接受和适应,但同时也要给自己留出一个“理想空间”。
其实高中开始,我便时而会产生所谓的“精神内耗”,我面对这个问题的解决途径有二:其一,抽个时间去外面走走,让自己的心静下来。高中时,每逢感到自己压力山大,我便会去学校后边的小花园散散步,放松心境。而现在,师大校园的角角落落都可以成为我静心的地方,或是去西湖周边爬爬山,去钱塘江边看看江,心情便会平复很多。有时候停下手中的事情,让自己呼吸一些新鲜空气,杂七杂八的心里想法便会随风消散。其二,专注于某一样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情,将时间投入到做这件事上,自然大脑也不会陷入“精神内耗”中,想做的事就放手去做,不要害怕所谓的试错成本,没有顾虑做任何事便会轻松许多。当然,我觉得适当的“精神内耗”是文科生需要的思维工具,有时我会把心里的“斗争”写在日记本里,由此保留了很多思考的痕迹,时不时去翻翻还会给自己孕育些灵感。
所谓的“内卷”亦是当下我们无法避免的,毕竟机会总是有限,而竞争的人无限,只要有一个人不停下来,那么所有人便会被动地停不下来。那些嘴上说着停下来开摆的人,却往往比谁都“卷”,没有人想被淘汰,亦很少有人能够超脱世俗完全走进理想世界中。
面对“内卷”,我向来主张该卷的事情要去卷,不该卷的事情坚决不卷,而评判是否需要去“卷”的标准则是这件事的意义。每个人对相同事物的理解不同,由此对做这件事的意义理解也会不同。比如说,“绩点”一直是很多人想要去“卷”的东西。但在之前辩论赛准备的过程中,我也慢慢发现,“绩点”不仅仅等同于成绩,那些去为了“绩点”拼命“卷”的人,并不一定是为了拿到某个有限的机会。绩点对于我来说,只要看得过去即可。我会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到自己喜欢的事情上,比如写些自己感兴趣的文章,做好自己想做的内容汇报,这些事情对于我来说是有意义的,我便会去“卷”以此来实现预期价值。
当然,很多人对于“内卷”天生带着“敌意”,“内卷”的含义在很多人眼中被无限扩大化而成为来一种工具。一个人做某些稍微认真一些,便会有人将其扣上“卷”的帽子,由此来为自己的偶尔懈怠提供自我慰藉,这是不值得提倡的。
说到底,不论是“精神内耗”还是“内卷”,我们都应该去辩证看待,要学会接受它们的客观存在,但这种接受并不意味着低头向现实“妥协”。如何协调好这样一种错位始终是一个难题,不论迁就任何一边都会陷入困境,或是天马行空的空中阁楼,或是匍匐在地上前进的低头族。很多问题,还是需要时间和阅历去解答的。
叁
对于自己的未来有什么明确的规划吗?
高中的时候,我对于自己未来的规划是大致有个方向,想着以后可以从事同历史相关的工作。大一转专业进入历史系时,我对于自己未来的方向愈发明确。但奇怪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在的我对于自己的未来道路选择愈发迷茫。当然,这种迷茫感和焦虑感相较于高考前后是有所不同的,那时的所谓迷茫和焦虑没有如今那么切实——毕竟时间在不断压缩,就好比登台演出时的倒数第二次演练和最后一次演练,倒数第二次演练出现失误时,会想着还有一次试错的机会,而最后一次演练出现失误时,便会在正式登台时表现得极为不淡定。
历史学毕业生的出路并不多,要么是当中学历史教师,要么考公去党史办、博物馆、文化馆、档案馆等机构工作,要么就是考研升学。对于我来说,要想对历史有着进一步的了解与探究,那么考研升学便是最佳途径。可是这几年的就业环境不好使得考研分数线水涨船高,国家线逐年递增,考研压力开始变大。此外,究竟是选择自主命题的部分高校作为目标还是选择大多数高校采用的313统考作为复习方向,亦让我陷入纠结。
近期我也在着手准备考研,由于竞赛等相关事宜分散了一部分精力,我还未完全投入到备考状态之中,预期的备考进度也有放缓。希望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能够好好调整状态,全心全意投入备考状态。
喜报
由周东华教授、刘华章老师、傅培恩老师指导,王展羽同学带领的山岛行团队(团队成员:范梦琪、李元篪、吴志豪、陈蓉蓉、何嘉怡、王焰蕾、任一文、赵莹、李成晗),在浙江省第十八届“挑战杯”工商银行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斩获金奖,其中王展羽同学、李元篪同学、陈蓉蓉同学、任一文同学、赵莹同学来自于历史202,对以上获奖同学表示祝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