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湾财社携手国台酒业,以“促消费·共振兴”为主题,启动“2022乡村振兴广东实践深调研”活动,将走访广东15个特色村镇,深调研乡村旅游、预制菜产业园、生态农业、乡村民宿等,发掘一批广东“三农”发展的鲜活故事、美丽乡村建设的经验成效,展示各地乡村发展的新模式和新前景。
9月19-21日,南都·湾财社携手国台酒业发起的“乡村振兴 广东实践”深调研第三站走进梅州,调研华清园、白马村、百美村、乐得鲜、建丰、桂岭文旅等案例,涉及南药种植、种源培训、乡村文旅、研学旅游等内容。
促消费 共振兴
2022乡村振兴广东实践深调研·梅州
在梅州市平远县石正镇马山村,连片的梅片树长满在山林中,52岁的凌常新管理着其中130多亩的梅片树林。马上又到了采摘的季节,他告诉“广东实践 乡村振兴”调研团,要采摘的并不是梅片树的果实,而是它的新鲜枝叶,通过当地龙头企业的保价收购,每亩净利润可达到2300元。
从30多亩地到130亩地
一次种植,长效收益
“这树很靓,一年四季都是常绿的,把树修剪起来,用来做绿化都可以。”凌常新指着山林中的梅片树说道。据悉,梅片是原产于热带雨林的苏门答腊和婆罗洲北部西海岸的龙脑香树,在古代又被称为龙脑或者冰片,其主要提取物是天然冰片(右旋龙脑),被广泛用于南药之中。
山间,空气中飘着一股土壤中有机肥的味道。他告诉“乡村振兴广东实践”调研团,这是附近禽类养殖产生的气味,“什么都种过,比如沙田柚、西瓜,但大多销售都存在问题”。
凌常新是平远县本地的农民,2011年前,他在深圳打工,做过保安,也做过电子厂,但月薪只有几百块钱。2011年,因为母亲身体原因,他回到家乡照顾母亲。最开始,他在当地电子厂应聘当主管。2013年,经朋友介绍,他得知华清园在当地招募村民种植梅片树,便开始种起了梅片树,“最开始种30多亩地,也是不敢种太多”。
现在,他的种植规模已经有130多亩,而除去人工成本等,1亩的净利润可达2300多块。他告诉调研团,企业对梅片还有保价收购的政策,“最初是1400元一吨,2020年升到了1600元一吨”。凌常新还是村上的生产队队长,他说,种植梅片树一次种植,长效收益,“不用把一年四季的时间都耗在上面。帮他们管理,包括割草、施肥这些。只要上半年除一次草,施一次肥就可以了”。
“这里不是平原,而是山坡地区,所以要请本地的小工,有五六十岁的、有在家带小孩的。”凌常新说,他们之前曾试过用机器收割,但因为地形原因,最后还是觉得要用手动收割,便在当地雇佣小工,“120元1天,要(劳动)的时候就请”。
保价收购只涨价不跌价
“农民基本上没有风险”
据介绍,当地这样的种植大户(100亩以上)的有三四户,企业保价收购、有农活的时候雇佣小工...这其实是“订单保价收购+研发技术支撑+社会服务体系”联农机制的一部分内容,通过实行农户入股、分红制,带动平远县农民参与南药梅片种植,实现“耕山致富”。
广东华清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凌凤清介绍,公司是做生物医药产业的,有药字号、妆字号、械字号和消字号等系列的产品,在产业发展中,平远县委县政府出台了相关的惠农政策,此外,企业也制定了自己的模式,即农户种植后,企业保价收购,从而降低农民风险,“我们给农户的承诺是只涨价不跌价,从2013年开始是1200元一吨,现在是1600元一吨,农民基本上是没有风险的”。
广东华清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凌凤清
不仅是林间,在化妆品的生产车间,也有当地村民的身影。华清园工作人员告诉调研团成员,车间里有100多人也是附近的村民,主要以包装工人为主,不涉及专业技术,但也是需要培训的。这也是“研发技术支撑”一环的内容,即是研发新品种等,将技术转化为农户生产力,力求农民将农业生产简化为标准化流水作业,降低技术门槛,解决农民技术瓶颈。
社会服务体系则是指把零散的田头工作职业化,催生除草队、施肥队、抚育队、采收队等,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出路,也为产业发展解决用工荒问题。华清园工作人员表示,管理种植主要包括施肥、除草和采摘,而且这部分的工作相对松散,是季节性的,“50、60岁闲置的劳动力,可以加入进来。有农活的话,富余的劳动力就会带动起来”。
平远县马山村委会村干部凌伟新告诉调研团,以往,当地难以发展其他产业,比如特色农产品柿饼,对天气要求高,制作流程复杂,周期久,一般需要半个月到一个月左右,难以打开市场。他则希望大企业进驻之后,也能够同时带动特色农产品。
每个村保底可分成5万元
促进村集体经济长效发展
2020年8月底,经政府部门筛选,平远县37个村级集体经济试点村与华清园举办了村企共建梅片树种植基地项目的签约仪式,计划在3年内推动年收益5万元以下的集体经济薄弱村走向强村富民之路。根据协议,37个试点村将按每百亩出资50万元额度筹资,分别以村经济联社名义入股华清园全资子公司——圣药公司,种植100亩梅片树。圣药公司通过集约土地建设梅片树种植基地,利用试点村基金,做好基地建设管理,并每年按标准支付投资收益。这种村企合作共建模式,既解决了当前梅片产业发展原料不足的问题,又建立起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
华清园工作人员表示,梅片生长周期一般是3年,如果种植100亩,第4年可以采收新鲜枝叶300吨(按100亩×150株/亩 ×20公斤/株 计算),保价收购价为1600元/吨,直接收入为48万元,每亩纯收益可达2600元。此外,林下还可套种短平快高效经济作物,或发展林下养殖业。
凌凤清向调研团表示,以前村集体没有收入,现在和企业合作,每年就会有一部分的收入,通过和37个试点村合作共建梅片树种植基地,同步壮大了村集体经济,“每个村保底是5万块钱以上,村集体提供土地,我们给他们入股合作”。
至2019年上半年,企业已建成南药梅片种植示范基地8674亩,引领带动平远具农户种植15368亩,引领带动23家合作社和家庭农场,6家育苗公司近240亩的种繁基地。实行“订单种植、保价收购”,带动农户2500多户,户年均增收超过2万元,提供了3000多个就业岗位,带动在册394人脱贫。凌凤清表示,接下来企业将着重进行品牌构建,计划在全国打造3000家左右的线下门店。
努力将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
培育成梅州市支柱产业
据悉,南药是指长江以南、南岭以北地区所产的地道药材,而广东也是岭南医学的故乡,南药的主产地。2019年,平远县南药产业园入选广东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名单。
梅州市“十四五”规划指出,要依托南药种植资源和产业发展基础,重点培育发展生物制药及医疗装备制造业,通过5至10年的努力将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培育成为梅州市新兴支柱产业。
其中,规划指出,要支持种植青蒿、梅片树等具有梅州品牌优势的中药品种。积极推进中药饮片、配方颗粒、植物提取物、特殊用途化妆品、药食同源产品的研制、开发与生产,提高中药材深加工水平和产品附加值,推动从原料药、中药材到药品全产业链发展。
规划还提到,要扶持壮大本土医药企业,推广右旋龙脑、柚苷、梅橘红等天然产品,鼓励支持企业研发新品,着力打造产值超亿元的核心单品。鼓励本土企业积极与大湾区知名中医药企业合作,研发一批创新性强、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中药,支持引入一批中医药科研成果在梅州转移转化和产业化发展。
平远县规划提出要积极发展以梅片树、仙草等为龙头的特色南药产业,大力推动南药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推动南药种植、中医药生产、健康医疗、养生产业全链条做大做强。培育发展光伏发电、风电、生物质发电等新能源产业。
据介绍,平远南药产业园项目总投资21485万元,重点打造“一心一带三区”。其中,一带指的是南药生态康养体验带,是以南药大健康产业为主线,以南药养生文化为指引,沿S225和G206的交通基础打造一条南药生态康养体验带,主要包括南药主题康养园、南药休闲观光驿站、南药发现之旅体验文化项目、中药材种植科普展示基地等。
促消费 共振兴
2022乡村振兴广东实践深调研·点评
在对华清园的调研中,不少人对梅片以及梅片种植的基本知识有了基本的了解。通过与农户、村干部、企业等多方的交流,调研团对企业带动农户共同发展的模式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作为本次调研团企业代表,贵州国台酒业销售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华南分公司总经理戚马带表示,在乡村振兴中,龙头企业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要积极引导村民了解村企共建模式等内容以及优势,让村民摆脱单干的传统耕作模式,同时,鼓励受益的村民传播成功经验,把更多村民带动起来。
策划:王莹
统筹:甄芹 陈养凯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陈养凯 冯家钜 许琨
摄影/视频:谢桂成 余鑫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