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忠岩郑琼洁

党的二十大作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大战略部署,强调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数据是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是21世纪的“钻石矿”,是新时代重要的生产要素。我国自2012年起,已上线的城市“公共数据开放平台”已达187个,占城市总数55.49%。从已有的公共数据开放利用案例来看,公共数据开放可以激发公益与公共服务创新、助力科学研究、推动公共信息服务创新以及衍生商业化活动,能够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推动数字经济发展、激发新的经济增长点。

南京在政务数据共享基础上建设的数字政府质量高、服务能力强,走在全国前列。国务院办公厅电子政务办公室2022年9月发布的《省级政府和重点城市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调查评估报告(2022)》显示,南京市一体化政务服务总体能力水平“非常高”,在重点城市调查评估总体指数中位列第2名。

城市数字化转型不仅需要高质量政务数据共享和利用来推动高质量数字政府的建设,还需要高质量公共数据开放和利用来推动全社会挖掘数据价值以推动社会发展。接下来,南京要加快迈向高质量公共数据开放利用步伐。

实践探索数字政府高质量建设“南京样本”逐渐形成

政务数据法治化保障有力。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政务数据安全保障。编制《南京市整体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十四五”规划》,建立了四大保障体系,即集组织领导、多级联动、统筹管理的一体化工作推进体系;针对项目建设、数据资源、服务流程等形成系统化标准规范体系;覆盖数据安全、网络安全、基础设施安全、运营安全等全方位安全保障体系;资金保障、人才培训、对外合作等导向性政策环境体系。制订《南京市政务数据管理暂行办法》,对作为数字政府高质量建设和城市数字化转型基础要素的政务数据,提供了持续发展并开放共享的法治化保障,推动了政务数据的高效整合,规范了政务数据的目录管理,明确了政务数据的分类开放,统筹了政务数据的安全保障。

政务数据共享面广量大。南京12个市区级数据链路已全部打通,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归集了来自国家发改委、公安部等7个国家部门,省卫健委、民政厅等5个省级部门,公安局、城管局、人社局等47个市级单位共60家单位提供的数据资源共573项,建成人口、法人、电子证照、公共信用、投资项目、社保和纳税等23个数据共享库,归集数据268亿条,数据累计被调用2.1亿次,实现交换89.88亿条,为各部门提供了293项高频数据服务。南京的政务数据归集数量领跑全省、领先全国。

政务数据应用平台建设成效显著。南京聚焦大平台共建、大系统共享、大数据共治,通过云、网升级,数据汇聚治理攻坚,全力构建“不打烊”的“数字政府”,让群众办事少跑路、监管治理智能化,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互联网+监管”等工作走在全国前列。通过利用共享政务数据,涌现出“我的南京”APP、“宁企通”等民生应用平台;公安、卫健委、交通运输局等疫情防控平台;财政局“非税管理系统”、房产局“不动产登记”、城管局“城管大数据运行管理平台”、应急局“181平台”、卫健委“智慧医疗”、水务局“智慧水务”、大数据局“生态眼”“城市运行智能化监测调度综合平台”等一大批南京市重点应用。特别是“我的南京”APP实现了民生服务信息化全覆盖,汇聚了全市近80个政府部门和公共企事业单位信息化建设成果,拥有近230个应用场景、超4000项在线服务功能。

对策建议加快迈向高质量公共数据开放利用步伐

一是发挥政务数据共享先发优势,提高公共数据开放质量。巩固扩大政务数据共享优势。南京作为中国政务云的第一批实践者,已经在政务云上沉淀了海量的政务数据。应根据用户反馈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体验,在政务服务数量和质量上扩大领先优势。

推动政务数据分级向社会开放。对已归集的海量政务数据做到“应开放尽开放”。对需要脱敏的数据脱敏后开放;对数据安全和处理能力要求较高、敏感的数据附条件开放;对不适合开放原数据的数据开放需求,基于提供方式、适用场景等维度建立数据隐私分级模型开放。

建立公共数据开放责任清单。建立开放责任清单,督促各供数主体按要求开放数据,并定期开展数据质量监督、检查,强化数据动态更新维护。将更多公共企事业单位的数据吸收进来,把南京市政务数据开放平台升级为南京市公共数据开放平台。

二是发挥公共数据利用后发优势,培育公共数据优质应用。用好政务数据应用的技术沉淀。通过政务云等技术共享数据,南京各部门开发了一大批便民、提高办事效率的应用。加快利用该技术积累在公共数据利用中培育成果,鼓励在政务应用开发中同政府机关合作的企业开发面向市场的成果。

借鉴其他地区数据利用成果。现在,青岛、温州等城市已经开发出一部分优秀的公共数据利用成果。南京可充分利用在宁高校和科研院所数据人才库,引导各方充分认识和借鉴这些成果的价值、研发理念和设计思路。举办高水平的数据应用大赛,吸引全国各地的数据人才参与南京的公共数据开放利用,产出更多高质量应用成果。

探索成本补偿与收益分享机制。建立免费开放与有偿开放相结合的公共数据开放制度、数据利用成果收益分享制度,激发南京政务部门和公共企事业单位的供数热情。探索建立南京都市圈公共数据共享机制和公共数据支撑平台,成立南京都市圈数据交易市场,加快区域一体化节奏,加速统一大市场建设进程。

三是优化供需双方权责分配,保障供需双方长效发展。拓宽数据侵权的救济渠道。借鉴上海完善救济途径经验,南京应建立健全异议核实与处理机制,畅通开放数据的异议核实处理渠道。对因数据脱敏不足、数据格式、质量、更新缓慢、平台本身问题等造成数据侵权的,纳入行政救济范围。

合理分配平台与用户权责。南京公共数据开放平台应承担更符合比例的风险,避免过度使用免责条款。在格式条款之外,允许双方对未尽事宜补充协议,增加相应的沟通、协商机制。通过更合理、更明晰的权责协议,减轻公共数据利用主体的使用成本,提升社会大众利用南京公共数据资源的意愿。

探索更多技术手段保障数据安全。南京市公共数据管理部门应主动承担起探索开发各种技术标准和技术手段保障数据安全的责任,探索运用数据“沙箱”、区块链、密态计算、数据安全屋等技术手段,以“数据可用不可见、可算不可识”的方式提供数据开放服务,让数据供给方“敢开放”、数据利用方“敢用数”。

[作者袁忠岩为江苏警官学院治安管理系讲师、南京政务舆情研究院特约专家,郑琼洁为南京市社科院研究员、江苏省扬子江创新型城市研究院专家。本文为江苏省社科联重大应用课题“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南京样本研究”(2023WTA—021)阶段性成果。]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