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湘西州作为湖南脱贫攻坚的主战场,省委、省政府不仅在政策、项目上给予倾斜,还从中央驻湘和省直单位抽调185人 ,组成61支工作队来湘西开展驻村帮扶工作。近日,湘西州驻村办一行对61支省派工作队进行了走访。
走访中的所见、所闻、所感记忆犹新,真是“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沉下身子,融入湘西几多情
为了湘西州的脱贫攻坚,省派工作队员离开繁华都市,离开至亲好友,离开舒适的工作环境,不辞路远来到湘西偏僻落后的山村。他们没有架子,沉下身子,融入湘西。责任在肩,情怀于心,梦想起飞,省派工作队的帮扶工作在每一个贫困村有力有序的推进。
7月5日下午,车子一进永顺县旭东村,一个皮肤黝黑的年轻小伙子就迎面走来,并用湘西本地话和我们打招呼,向我们介绍村里的基本情况。开始大家以为他是村干部,后来问县驻村办同志才知道,他是省农科院驻村工作队长李祺,一个地道的长沙牙子。村干部告诉我们:“刚来村里开展入户走访时,村民一听李队讲普通话都不太爱和他交谈。为了进一步融入村里,拉近与村民之间的距离,他经常利用饭后时间走街串巷,与村民拉家常,学习说本地话。”在短短3个多月的时间内,竟然能说出一口地道的本地话。在交谈中队长李祺笑呵呵的说道:“我们依托农科院的科研优势,为村内成功研制了新型的高粱酒,目前正在检测和品评阶段,等成功上市后一定请你们来品鉴品鉴”。我们答道:“一定!一定!”。
7月11日,在走访龙山县长兴村与工作队员交流时,省储备物资管理局工作队队长罗勇的一句话让我们感动不已。在前期入户走访,了解村情民情后,罗勇队长在回长沙向局党组汇报工作时说道:“我现在是长兴村的一名村民,我代表长兴村的全体村民来向局党组汇报工作,希望局党组为长兴村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短短的几句话饱含着他对村民的深情厚谊,也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据村干部介绍道:“罗队长他们为了村内产业的发展没少花心思,真是辛苦他们了!”
从吉首去潭溪的319国道旁有个民风淳朴的苗寨——且己村。“省文联的肖队长和村支书一早到村民家协调村部征地的事去了,快回来了,辛苦你们等一会儿。他做事认真、负责啊,很多事都亲自去解决。”村秘书在知道我们的来意后不好意思地说道。不久,几位皮肤黝黑,穿着朴素的中年人走了进来,其中一位便是村秘书口中的肖队长,来村3个多月的他肤色已非常“接地气”了。村支书在回忆近段时间的工作时饱含深情地说:“5月份的一个晚上,下着大雨,我和肖队过河去对岸检查灾情和走访贫困户,在路上女儿给他打电话,我听见电话那头说,‘爸爸,你很久都没回家了,我和妈妈想你,这周末能回来陪我去学校参加活动吗?’肖队眼睛都红了,过了会儿才告诉女儿,‘爸爸还有工作没完成’,我敬佩从省里来的工作队呀,为了搞好防汛工作,肖队一直和我们坚守在一线。”
不负重托,越是艰险越向前
7月6日,受前几日暴雨影响,在去往永顺县杨木村的路上,还残存着塌方的痕迹,这使得本就狭窄的道路更加不好行驶。“知道村里条件艰苦,没想到这么艰苦,村里的贫困程度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省网信办工作队员刘炜翔驻村后发出了这样的感慨。杨木村海拔高,整村位于山顶上,而通村道路窄且弯弯曲曲,交通不便,缺水是村里致贫的主要原因之一,每家每户只能以挖水窖来蓄水,从而解决用水的问题。工作队员一个星期只洗一次澡,洗澡还要去原乡政府所在地。可这没有难倒他们。“我们一定要在三年内,把杨木村建设好,在基础、产业、民生这三个方面一个个的改观,稳定实现脱贫奔小康。”工作队长戴海文语气坚定的说着!
一连几日的高温着实让人吃不消,我们坐在车内都冒着细汗。7月12日,车子一路向北行驶,车速渐渐放慢,窗外树木郁郁葱葱,我们由之前平整的道路向上驶入了蜿蜒的盘山公路,一个弯接着一个弯,胃也跟着翻江倒海。车在龙山县裴家堡村停了下来,村部被茂盛的树木包裹着耸立在山顶。一走进村部楼,几台台式电脑的主机被拆开,零零散散的堆放在狭窄的办公室里,中机国际工程工作队员李余海告诉我们:“这里处于雷区,由于村部线路布置不科学,前段时间下大雨、打雷,插线孔直冒火花,办公室的电脑全部被打坏了,我从长沙带过来的笔记本电脑也被打坏了。我们已经联系了公司的电力工程师,准备将村部的线路进行重新布置并安装好避雷针。”这里的村民说,裴家堡的特色就是“一高三多三少”,即海拔高,山多、树多、蛇多,田地少、人口少、产业少。尽管条件艰苦,工作队牢记省委、省政府的重托,各项工作稳步推进。
从裴家堡村出来后,一路下山到达苗儿滩,再转往洗车河镇的耳洞村。到达洗车河边时,前面的车子突然停了下来,刚开始还以为是堵车,下车后才知道,通往耳洞村的路被洗车河涨水给冲坏了,车子无法进村。我们只好走路,经过简陋的吊桥后,一路爬坡步行前往村里,远远地看见村部的一角从树丛中冒出头来,本以为没有多远,谁知道一走就是一个多小时,汗流浃背,累的够呛。耳洞村位于山顶上,进村必须经过洗车河。由于车子进不了村,省总工会工作队员出去买菜得跑到洗车河镇上去,来回要花费将近两个小时,村民日常出行极为不便。工作队长郭超华说道:“入村的大桥修建项目县里已经立项了,大桥建成以后村民日常出行就便利多了”。
7月17日,我们驱车前往省民宗委帮扶的保靖县沙湾村。由于全村位于迁清公路对岸,中间隔着酉水河,没有直达公路,村民日常出行只能靠渡船,交通极为不便。在与工作队取得联系后,没过多久就看见河对岸“船夫”将一条小船划了过来。由于木船较小,酉水河又宽又深,我们正襟危坐于船中,生怕一不留神掉到河里去了。在与“船夫”交谈中才知道,原来他是工作队员,他笑称:“现在扶贫不光得会开车,还得会划船。刚来村里的时候也不会划,后来划着划着就熟了”。
61个偏僻落后的山村,自从有了省直工作队的进驻,就多了一群可亲而可爱的人。他们顶烈日走家串户,穿梭于田间地头,到处都可以看到他们的身影。无论生活条件还是生产条件多么艰苦,但省直工作队员依然在脱贫攻坚一线激情满满,信心足足,收获多多。
聚焦脱贫,“洪荒之力”还嫌少
“时间紧,任务重,全面完成各项工作,用尽‘洪荒之力’还嫌力不够!”我们一见到王斌,他便开门见山的跟我们诉苦。王斌是省扶贫办驻泸溪县麻溪口村工作队队长,这是他第二轮开展驻村工作,是一位扶贫经验丰富的“老兵”。入村后,王队长根据上一轮扶贫心得,结合村情制定了“麻溪口村2018—2025年乡村振兴规划”,规划打造“一心一带三社区五基地五园区”的乡村愿景。他说:“省扶贫办的点,不仅仅就是脱贫,要切实按照省办的要求,要在脱贫与乡村振兴的结合上做文章,真正发挥示范引领的作用。”
7月19日,我们一到花垣县望高村,就被“山水田园微城市”的宣传板给吸引住了。这是湖南农业大学工作队为村内发展描绘的蓝图。工作队员肖志勇说道:“除了为村里发展制定了总体规划外,我们还计划打造‘11411’的帮扶工程,旨在建设一个教育科技扶贫示范点;打造一个‘以购代捐’消费扶贫平台;营造4个产业扶贫核心示范区;提升一批关乎民生和发展的基础设施;培养一支有战斗力、有后劲,永不离开的工作队。”
7月的最后一天,依旧是高温,湖南医药学院工作队李锋队长切的西瓜为这烈日酷暑增添了一股清凉。中午时分,我们来到李队的住处,房间整洁,布置简单,岩板井社区贫困户分布图挂在墙上,桌上堆放着各种养殖类的书籍和一份黄牛养殖的规划书,最吸引人眼球的是一套摆放在桌上的精致茶具,看的出李队是一个爱生活且有想法的人,在后续的交流中也印证了我的观点。李队向我们介绍:“因为医药学院职工多,于是我们发动全体职工为村里捐款,目前共筹集了100万元。结合第一附属医院的优势,我们积极在健康扶贫上做努力。一是将因病致贫的贫困户与专业医生进行结对,开展精准帮扶,方便病情治疗和送药;二是开展健康三下乡活动,进行义诊、体检、健康知识宣传、禁毒知识、心肺复苏等急救知识与技能普及,提高村民医疗卫生意识;三是计划在社区建立一个示范性村级卫生所,方便村民就诊。四是为社区培养一个稳定的优秀村医,将其免费送到医药学院和附属医院进修学习,再回来服务村民。”
“集团计划每年给村里投资1000万元,立足全面小康目标,坚持高起点、高质量规划,将村出列与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振兴战略有机结合,争取将茶园坪村打造成为脱贫攻坚示范村、基层党建示范村、美丽乡村示范村、产业建设示范村!”湖南华菱集团驻龙山县茶园坪村工作队队员守阳激动地告诉我们。
狠抓关键,让群众在“家门口”脱贫
“种植西瓜增收了9000元,工作队还奖励了1700元,更不用担心销路,增加了脱贫的信心呀!”7月19日,岩锣村一群村民正忙着帮西瓜装车,其中一村民介绍道。这是岩锣村“以奖代补”推进产业扶贫的一个缩影。为帮助贫困户早日脱贫致富,省委组织部注重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在产业发展上找路子、出点子,实行“以奖代补”,队长毕栋梁介绍说,“种植一株西瓜奖励2元,合作社以每斤1元的价格进行回购,再以每斤1.5元的价格卖往长沙,利用差价为村集体经济创造了8万元收入。”据了解,岩锣村种植约4万株西瓜,共55万斤,覆盖50余户贫困户和非贫困户,平均每户增收约8000元,这充分调动贫困户的积极性,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真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除此之外,十八洞矿泉水分厂的项目正在稳步推进中,通过前期的勘测和调研,水源和厂址已选好,计划采用十八洞村“50+1”的模式,即水厂每年给村集体保底分红50万元,每生产一瓶水再拿出1分钱注入村扶贫基金,实现共享发展、互利共赢。下一步,工作队还将继续在产业扶贫上发力,茶叶种植、桑蝉养殖、食用菌培植等等已在计划中。
发展产业,是脱贫的关键,也是农民持续增收的渠道。产业难做,不等于就不要去做,而且必须要做,一定要做出特色,做出品牌,做出效益来!不仅省委组织部工作队这样想、这样做,其他省派工作队也是一样,千方百计发展产业,努力找到产业脱贫的良方。
7月4日,古丈县翁草村支部书记石盛龙代表全体村民在北京签署了东西协作扶贫项目,标志着习总书记签字、国务院扶贫办协调推动的浙江省安吉县捐赠150万株“白叶一号”白茶项目正式落户翁草村。7月9日,工作队与村支两委组织村民召开了动员大会,成立了茶叶种植合作社,号召村民进行白茶种植。由于村民对白茶种植存在疑虑,怕销售不出去而赚不到钱,还可能存在亏本的风险,很多人持观望态度。在这种情况下,工作队积极组织村内党员召开全村党员大会,号召党员带头加入合作社并分组开展群众动员工作。目前全村共完成700亩的土地流转,大部分村民都已加入合作社。
8月7日上午,我们来到省警察学院对口帮扶的古丈县翁草村,这是我们走访之行的最后一站。工作队长欧三任正忙上忙下安排种植白茶的各项事务。村干部向我们说道:“能将白茶项目引进村里,工作队花费了大量的精力,为搞好产业落地后续工作,欧队长连今年公休假都不打算休了。”
7月6日上午,汽车途径芙蓉镇沿着酉水河而上到达科皮村,在科皮村开展帮扶的是湖南湘投控股集团工作队。在与队长刘斌的交谈中了解到,工作队来之前村里没有集体经济,也没有优势和特色当家产业,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是外出务工和传统种养业。根据村内实际情况和群众意愿,工作队带领村干部通过外出考察,选定猕猴桃作为村内发展的当家产业。与湘西地区最大的猕猴桃深加工企业(湘西老爹生物有限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在村内建设高标准猕猴桃产业示范园。成立村级猕猴桃产业合作社,贫困户以土地流转形式入股,对加入合作社的农户实行标准化管理,建立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另外,按照4000元/亩的标准在村里租赁5亩已挂果的猕猴桃园作为教学示范基地 ,对全村猕猴桃种植户开展种植教学,以组为单位培养专业人才,为形成可复制、可带动的绿色扶贫产业打下坚实基础。
泸溪县新寨坪村由长丰集团工作队进行帮扶,在与工作队交流过程中,队员钟世正向我们表达了自己对村内发展的看法。“一个村达到‘户脱贫、村退出’的要求可能问题不大,但是要实现村民持续稳定增收,关键还是得靠发展产业。”工作队进村以后,根据村内实情,积极组织村民成立了稻花鱼养殖合作社,为每户贫困户发放2000元的产业发展资金,共向村民发放了5万余尾鱼苗,工作队请专业的技术人员对村民进行技术培训,与相关企业签订了收购合同,确保稻花鱼能够销售得出去,村民无后顾之忧。
华天集团上一届工作队帮扶花垣县双龙村,由于扶贫成效显著,工作队长王鹤友被评为“2017年度湖南省最美扶贫人物”,这一轮华天集团继续帮扶花垣县新寨村。我们到新寨村时发现王鹤友今年仍在村里开展扶贫工作,在询问其他工作队员后得知,由于鹤友扶贫工作经验丰富,集团领导决定让鹤友继续在村内开展扶贫,他没有任何怨言的答应了。据队员介绍,工作队继续采取上一届的帮扶模式,公司定期对村内所有村民的农产品进行集中统一收购,还计划在乡镇设立扶贫车间,切实解决村民就业问题。在化解贫困户与非贫困户之间矛盾的同时,进一步提高群众满意度。省高速公路建设开发公司驻保靖县排捧村工作队依托企业优势,积极开展就业帮扶。计划给村内青壮劳动力提供就业岗位,将他们招纳到自己公司的施工地工作。在解决村民“就业难”问题的同时,切实提高村民的收入。
党建引领,把党小组建在产业上
凤凰县胜花村位于沱江上游水源保护区,是一个移民村、合并村、软弱涣散村,贫困程度深,村情民情复杂,工作开展难度可想而知。队长杨自勇在谈对湘西的印象时讲道:“湘西,美的让人心醉,穷的让人心痛”。省委政研室工作队进村以后积极加强村支两委班子建设,新物色了3名后备干部参与村里日常工作,更换了2名村小组长,培养了4名入党积极分子,创新开展“六个+”(党支部+党小组、书记党课+党员党课、群众工作会+农民夜校、党的生日+个人生日、正面清单+负面清单、向我看齐+向他看齐)党建活动,村支两委的凝聚力、战斗力逐步增强。为进一步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绝对领导,工作队创新产业发展模式,以党小组为单位,发展村内猕猴桃产业,将党小组建立在产业上。这充分调动了党员的生产积极性,也体现了党员在产业发展中的示范引领作用。
“村里建立了微信工作群,我们每天做什么工作都要在群里面汇报。如果坚持坐班,月底就能拿到工作队给的绩效,但是如果不按要求坐班,就会被扣。”东就村村支书高兴地告诉我们,据悉,省联通公司工作队为加强村班子建设,对村干部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考核激励机制。此外,还给经常出车办事的村干部每月600元的油费补助,充分调动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省畜牧水产局驻泸溪县邓家坪村工作队高度重视村干部在脱贫攻坚中的“头雁引领”作用,积极组织村支两委外出参观考察,拓宽他们的视野,激发他们的思维。为进一步增加村班子发展产业能力,工作队积极与湘潭大学对接,计划组织村干部、后备干部、村内能人到湘潭大学进行农业生产技术专题培训,做好村级产业发展的“引航员”。省民政厅对口帮扶泸溪县红岩村。工作队积极组织单位党组织与村党组织进行“支部联支部、党员帮党员”活动,进一步提升了村级党组织战斗力与凝聚力。工作队还计划成立湘西州首个农村团支部,将80、90后年轻人的心牢牢凝聚在党旗下。
“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新一轮驻村帮扶工作已经全面铺开,离全面脱贫的目标越来越近,攻坚冲刺的号角已经吹响。前面还有许多“雄关漫道”等待我们去越过,但只要我们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以“不畏浮云遮望眼”的心态,“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定能如期完成党和人民交给我们这一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