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万三致富解析精品文档精品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精品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沈万三致富解析摘要:沈万三依靠天时、地利、人和的经商之路无疑是成功的。躲藏在 历史迷雾深处的沈万三早已是一位沉默者。但如果人们能够结合元末明初的社会、 经济背景,全面、深入地分析与理解这一大段宝贵资料中有关沈万三的事件与行为,很可能会因此“听到”沉默的沈万三作为行为主体的“说话”,初步考证沈万三是如何经商致富还是可以的。关键词:原始积累 贸易 理念 “人皆嫌命穷,谁不见钱亲?水晶环入面糊盆,才沾粘便滚。”词人张可久《醉太平》告诉了我们,人世间最能带来经济效益的滚动就要算是利滚利了。和词人张可久同时代的沈万三,就是一个极善滚钱的人,他非常了解“聚宝”, 《云蕉館紀談》东方出版中心刊本,二○○二年,页60、62。[1] 《云蕉館紀談》东方出版中心刊本,二○○二年,页60、62。一、专业完成原始积累沈万三并非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幸运儿,他也是个两腿粘泥、从土地里刨食的庄稼汉。 《明史》卷一一三马皇后传,页 《明史》卷一一三马皇后传,页273。

元代江南农业经济发展有两个明显突出的迹象:一是农田水利发展,带来水田种植发达,稻田面积日益扩大; 《龟巢集》卷一九吴中衡墓志铭 ,页39。.[3]二是土地高度集中,租佃关系逐渐蔓延。 《四部丛刊三编》景印清双监楼钞本,页8下、9上。 《龟巢集》卷一九吴中衡墓志铭 ,页39。.《四部丛刊三编》景印清双监楼钞本,页8下、9上。当时的浙江周庄,人少地多,且水资源非常丰富。沈万三一眼就相中了这里,他用极其便宜的价格就买到了大片肥沃的土地。沈万三的父亲沈佑是一位农业专家,他对施肥和有效灌溉都很有研究(粪治有方、潴泄有法)。 中华书局刊本,1984年,页975。[5]于是在父亲的带领下,沈家一家老小齐上马,勤劳耕作,产量自然比别人高,很快就“力田致富”、“田产遍吴下”。 中华书局刊本,1984年,页975。 中华书局标点本,一九七九年,页3506。沈万三在专家的指导下,很快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他以周庄为大本营,将目光投向商界, 开始进一步拓展他的事业。二、成熟的理念是致富之根本一个没有智慧的商人,是一个失败的商人。陆德源说着:“你着意于商道,可这经商之道我只送你几句话:其一就是要‘以诚待人’,其二就是‘信义为本’,重承诺,守信用。

其三,‘仁心为质’,以仁爱之心经商。“是啊!故君子富,好行其德。”沈万三也说起《史记·货殖列传》里的句子。 上海书店出版社标点本,二○○一年,页423。又,《弘治吴江县志》卷七,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中国方志丛书》影印原刊本,页260:“汾湖陆氏宅在二十九都,元季富室也。国初,其家长号采芝者,悉以田産送沈万三家,资财散之亲族,夫妇出家云游而去,人皆笑之。後沈受禂而陆保全,人始赏其有见”。 上海书店出版社标点本,二○○一年,页423。又,《弘治吴江县志》卷七,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中国方志丛书》影印原刊本,页260:“汾湖陆氏宅在二十九都,元季富室也。国初,其家长号采芝者,悉以田産送沈万三家,资财散之亲族,夫妇出家云游而去,人皆笑之。後沈受禂而陆保全,人始赏其有见”。沈万三有一套属于自己的经商智慧。他认为商业的利润源于买卖的差价。会做生意的人,要善于捕捉商机、把握时机、不失时机地买进卖出。一旦发现买卖的时机一到,则要“趋时若猛兽鸷鸟之发”,当机立断,才能获得利润(与时仰俯,获其赢利)。 《 《碧里杂存》卷上〈沈万三秀〉,《丛书集成初编》本,页98。.他是穷苦人出身,所以具有吃苦耐劳的良好品德,他深知创业难的道理,自然会将他的经商理念传授给手下人, 载《明史论丛》,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刊本,一九九七年,页71、72。

载《明史论丛》,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刊本,一九九七年,页71、72。某年,江南夏熟丰收,秋熟作物也长势甚好,粮价开始下跌。沈万三瞅准时机,将田产当尽,囤积了几万石粮食,亲人皆笑其愚蠢。次年,苏北大旱,粮价飞涨。沈万三将粮食运到苏北,自然狠发了一笔。 《四部丛刊三编》景印明钞本,页3下、4上。又,朱存理《楼居杂着》〈云林子逸事〉,《四库全书》本,页7 《四部丛刊三编》景印明钞本,页3下、4上。又,朱存理《楼居杂着》〈云林子逸事〉,《四库全书》本,页7。拥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能准确地预测生财,也是经商者财富永不干涸的源泉,也是经商者必备的能力之一。 当年义军领袖张士诚准备攻打苏州城。由于传闻张士诚专吃人肉,嗜杀成性,造成了苏州百姓们的极大恐慌,各家商号店铺都不惜血本、贱价出售。价钱是一个劲地往下跌,有的已远远低于进货的价钱了,但还是没人买。沈万三准确地预见到张士诚会受元军、朱元璋的双重牵制,苏州城是比较安全的。 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中国方志丛书》影印原刊本,页260。[11] 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中国方志丛书》影印原刊本,页260。三、机遇达成——天时,地利据《吴江县志》记载,“沈万三富甲天下,由通番而得”。

“通番”即国际贸易。我国的国际贸易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的徐福东渡,西汉的张骞通西域。前人的作为更多是为了结交友邦,扬我国威,并非为利益的驱使,财富的积累。而沈万三主张对外贸易因以“求富”为务。元代推行“诸番商贩,率获厚利”, 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影印万历刊本,页708上、709上。[12]江南海外贸易非常发达,当时的元朝政府曾设立专管海外贸易的机构——行泉府司,中国商人的足迹遍布日本、南洋、中亚、非洲等地。因此住在距苏州颇近的周庄的沈万三受其影响,开始大做海外贸易文章。周庄 周庄有二:周庄亦北周庄属长洲县,南周庄属吴江州或吴江县。《正德姑苏(苏州府)志》卷一八,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影印原刊本,页280上、286下:“长洲县周庄,在[苏台乡]二十六都”。“吴江县南周庄,在[久咏乡]二十八都”。 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影印万历刊本,页708上、709上。 周庄有二:周庄亦北周庄属长洲县,南周庄属吴江州或吴江县。《正德姑苏(苏州府)志》卷一八,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影印原刊本,页280上、286下:“长洲县周庄,在[苏台乡]二十六都”。

“吴江县南周庄,在[久咏乡]二十八都”。 四、超前的理财意识——环境沈万三非常关注投资环境和人居环境,认为这同把握商机有直接关系。据《盛湖志》所载,沈万三先是在就近投资,他在吴江盛泽建南胜坊﹑北胜坊,这似乎相当于如今经营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的综合性市场,吸引东西南北各路商家到此地做生意。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沈万三非常关注投资环境和人居环境,认为这同把握商机有直接关系。他“植红梨万树于湖滨”, 上海古籍出版社《续修四库全书》影印万历刊本,页386上。[14] 上海古籍出版社《续修四库全书》影印万历刊本,页386上。当沈万三在事业巅峰的时候,他的弟弟沈万四已经看出了危机,曾经写诗劝他:“锦衣玉食非为福,檀板金樽也可休。何事百年长久计,瓦罐载酒木绵花。” 《四部丛刊初编》景印正德刊本,页12下 《四部丛刊初编》景印正德刊本,页12下。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