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已进入九月,水稻迎来了生长的黄金时期。在石柱镇池宅村,一片绿油油的稻丛中已挂上不少稻穗。

养殖红松技术视频教程_红松栽培_红松养殖技术

“预计到十月,这批稻子就能成熟收割了。”9月5日,站在稻田里,池宅村聘请的农技专家曾红松兴奋地告诉记者,这片水田里,不止孕育了稻谷,还带来一份“稻+N”的收益。

今年3月,池宅村在村内200亩水田里,投放了近5000公斤虾苗,以稻虾轮作的方式生产经营。今年,这批龙虾为该村实现增收40余万元。

去年以来,我市以石柱镇为试点,创新“稻+N”(稻田螺综合种养、稻虾综合种养等)生态种养模式,通过提供专业化服务、构建多元化模式、实施动态化培育,形成以稻养渔、以渔促稻、粮渔双赢的新局面。

其间,为进一步激发共富潜力、活力和魅力,我市不断加大鼓励式政策兜底,组建帮帮团深入石柱镇各村,解读农业产业稳产保供扶持、金融扶持等相关政策,摸清种粮大户意愿;并组织他们前往富产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等稻渔综合种养基地现场调研,提升农业转型升级理念。

此外,我市积极对接浙江大学和省农科院的水产、育种、栽培等领域专家,建立“省级专家+市级专家+县级专家+乡土专家”四级纵向联动水产技术和粮油产业团队,组织开展“联农企、联大户、联基地”三联面对面技术辅导。

同时,我市还邀请省、市水产研究专家开办“稻渔综合种养”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班,采用“理论学习+现场教学+交流讨论”的方式,就稻渔综合种养技术、农业创新创业、新媒体营销、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等进行重点培训,加快培养一批掌握水稻种植、水产养殖、市场营销的复合型人才。

“共富‘稻’路怎么走?简单来讲,就是既要种得好又要卖得好、叫得响。”石柱镇相关负责人说,该镇一方面引导农户进行绿色和有机产品认证,依托品牌效益提升产品附加值,让农产品实现“卖得好”;另一方面,借力电商平台立体化营销,通过发展稻渔产品电子商务平台拓宽销路、提升市场占有率,让农产品“叫得响”。

据悉,石柱镇“稻+N”生态种养模式还获得金华市相关领导批示,认为其机制好,效果明显,值得总结推广。目前,我市正总结提炼该镇的“企业+农户”模式推进稻田螺综合种养、“村集体+农户”模式推进稻虾综合种养、“田保姆+田长制”模式推进全链条服务等已较为成熟的做法,并加速全面推广中。

融媒记者:应柳依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