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村庄规划是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指导乡村地区建设的详细规划,是开展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活动、实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核发乡村建设项目规划许可、进行各项建设等的法定依据。为促进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并积极响应学院、团委的号召,充分发挥青年在校在服务社会、建设社会中的生力军作用,滨州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筑梦奇缘”团队借助此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自身专业培养方向参与了惠民县魏集镇河套崔村庄规划。此次实践,小组成员利用全站仪、米尺等测绘软件,对村庄的地形条件、交通组织、资源分布、重要节点位置等信息进行核对与复查,并利用ArcGIS软件对收集的数据信息进行整理与分类,针对村庄的现状问题进行了方案的修改,采用CAD、PS、SU等软件将最终规划方案以图集的形式展现出来。

关键词:乡村振兴;生态型;村庄规划

一、乡村振兴背景下下生态型地区村庄发展的新价值

(一)国家政策背景

生态村建设始于70年代术80年代初,伴随着我国生态农业的发展而产生,即实践-理论研究一典型一组织推广,先自发建设,后政府推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生态村庄的概念逐步扩展,内容逐渐丰富,出现了各种类型的生态村庄,经历了从生态农业村到生态村庄的发展历程。

十九大报告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1]乡村振兴战略中明确了对新时代生态乡村建设发展的五大要求,即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其中产业兴旺是全面发展乡村的根本着力点,即以大力发展乡村产业为主导,来真正地带动乡村全面振兴,从而实现乡村优先发展、城乡协调发展以及城乡一体化的局面。生态型村庄是以发展绿色乡村为目标,以充分挖掘与合理利用乡村各种生态资源,促进乡村生态环境、地域文化的建设,从而使得农业变得更加兴旺、农村变得更加美丽、农民变得更加富裕。由此可见,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为生态型村庄的产生开辟了前景,而生态型村庄的建设又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之一。

(二)调研基地概况

魏集镇,隶属于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地处惠民县东南隅,东邻滨州经济开发区里则街道,南隔黄河与淄博市高青县常家镇相望,西接清河镇,北与胡集镇接壤区域面积53.35平方千米。截至2020年末,魏集镇户籍人口30385人。1971年12月,胡集公社析置魏集公社。1984年,改为魏集乡。1994年12月,乡改镇。截至2020年6月,魏集镇下辖6个社区。截至2020年末,魏集镇有工业企业53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家,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49家。河套村位于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庙街道东南部,东临前姚村;西邻李井村;南邻魏集小河沿村;北邻大庙街道办事处。徐洪河、陇海铁路穿村而过,区域面积3.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000余亩。全村有4个自然村,8个村民小组,826户,3162人。河套村党支部有党员88人,其中正式党员87人,预备党员1人。在惠民县魏集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部署下,河套村广泛深入地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借鉴优质村庄规划经验分享_优秀村庄发展规划案例_村庄规划经验总结

二、生态型村庄调研目标及方法

(一)调研目标

根据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目标,按照生态环境不破坏、耕地保有量不减少、建设用地规模不增加的原则,传承文化、节约集约和突出特色,进一步优化村域空间布局。严格保护自然生态和基本农田,严控村庄建设用地规模、确保永久基本农田总量、改善自然生态环境品质。[2]全面实现“生态优美、村容整洁、设施完善、低碳环保、特色鲜明、宜居宜业”的规划目标,努力将河套崔村建设成为生态环境优美、配套设施完善、管理文明有序、社会保障健全的新农村和幸福家园。

(二)调研方法

本次研究以城乡规划学为分析基础,结合生态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的研究方法,综合考虑村庄的地形、生态、经济、社会要素,对村庄规划进行综合性的分析,将理论分析与实地调研相结合,全面分析与节点分析相结合。

具体调研方法:文献资料搜集和比较分析法(村庄规划资料搜集,国内外村庄规划比较分析);社会调查法(村庄走访调研、问题排查);案例分析法(调研结果案例分析)

1、文献资料搜集和比较分析法

文献资料搜集和比较分析法主要指先搜集、鉴别、整理文献,再通过比较分析文献资料之间的相似性或相异程度的研究与判断形成对事实的科学认识的方法。团队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调查与乡村振兴、生态型村落和乡村旅游业等相关的理论著作、期刊、国家及地方的法规、规范、硕博士论文、档案资料等,并进行分析和整理,系统梳理调研主体与框架。

2、社会调查法

社会调查法是通过问卷调查、个人访谈、个案研究等方式,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收集有关研究对象现实状况的信息资料,并对其做出描述和解释的一种自觉的认识活动,具有实践性、客观性和综合性三个特点。团队走访村落,对不同的村民发放问卷。为减少村民因文化水平等因素产生回避心理,团队基于村民叙述的事实,采用问卷代填法。

3、案例分析法

案例分析方法也称为个案分析方法或典型分析方法,是对有代表性的事物或现象深入地进行周密而仔细的研究从而获得总体认识的一种科学分析方法。该分析法具有代表性、系统性、深刻性、具体性等特点。团队在前期调研过程中,参考国内外生态型村庄规划案例,在具体分析相关村庄规划侧重点的同时,运用到河套崔村规划建设中来。

三、生态型村庄调研实践——以河套崔村为例

在对惠民县魏集镇河套崔村的调研中,主要从生态环境、道路、村庄布局以及村庄建筑风貌等发现村庄现存的问题,主要问题分析如下。

(一)生态问题严峻,生态质量有待提升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规划村庄建设的基本要求,也是环境依托型村庄模式发展的主要背景。调研过程中可以发现,由于广大农民群众环境保护,环境卫生意识比较淡薄,没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在农村便出现了河道污染、杂草丛生、文物遗迹不受重视等现象。目前,在农村,养殖业是农民生活经济的主要来源,特别是当前农村各种大小养猪场、养鸡场等,都缺乏科学的管理,其所制造的垃圾得不到及时的处理,严重污染了生活环境、水源和农田,破坏了生态系统。从长远发展来看,往往整体损失大于局部收益。许多村镇领导对环境保护及生态保护的重视远远不够,有的甚至没有相关的保护意识,在建造工厂时丝毫不考虑其污染对村庄环境及植被破坏,只想着眼前的经济效益。

优秀村庄发展规划案例_借鉴优质村庄规划经验分享_村庄规划经验总结

(二)土地利用集约度不高,村庄建设用地亟待整治

在现实村庄发展建设中,忽视了对农村耕地保护。其具体体现在村庄土地闲置与撂荒。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基本建设规模的大幅度增长,劳动力大量迁出到城市中,大量年轻人外出务工,因此造成土地利用效率低下,土地不能尽其用,土地产出效益差,土地价值不能体现。

借鉴优质村庄规划经验分享_优秀村庄发展规划案例_村庄规划经验总结

(三)道路等级规划不明确,配套设施不完善

通过对村庄地理区位的分析可以掌握周边村庄的交通条件以及地形环境等情况。周边村庄的发展水平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规划村庄的交通与对外联系,它对规划村庄的发展前景有着决定性作用;良好的交通条件可以为城乡要素流动搭建新的路径,而且有利于拉近城乡之间的距离,带动更多社会资源投入乡村发展,同时它也是打通区域联系和实现便利出行的大通道。在调研河套崔村村庄道路的过程中可以发现,其建设存在较大的缺陷,路面宽度较窄,照明设施陈旧,绿化等配套设施较为单一,乡村公路多年得不到修缮、路面硬化以及多数田间道路过窄、过陡,雨天行走艰难,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村民的生产、生活和物资运输,增加了生产、生活成本。

借鉴优质村庄规划经验分享_村庄规划经验总结_优秀村庄发展规划案例

(四)基础设施系统老化,维护不善

长期以来,农村住房建设、公共事业建设和农村基础设施主要依靠农村集体和农户个人之间微薄的力量,缺乏稳定的财政保障和完善改造机制,导致村内公共服务设施和公用工程设施不完善,道路、给水、排水、供电等公用工程设施建设任务繁重。加上缺乏科学的规划指导,建筑材料,建筑技术水平陈旧,导致农村房屋建设普遍存在着很大的安全及质量问题。村庄道路曲折不齐,存在农村公共绿化、公共活动场地普遍缺乏,用地结构失衡,使村庄建设不能顺利的进行。

优秀村庄发展规划案例_借鉴优质村庄规划经验分享_村庄规划经验总结

四、河套崔村庄现状特征与规划基本原则

生态型村庄一般是在满足自给自足的同时,又可向外界提供一定的生态产品的村庄,它在通过专业合理规划可达到能源的充分利用。[3]为解决惠民县魏集镇河套崔村存在的系列问题,实现“生态优美、村容整洁、设施完善、低碳环保、特色鲜明、宜居宜业”的规划目标,努力将河套崔村建设成为生态环境优美、配套设施完善、管理文明有序、社会保障健全的新农村和幸福家园。现针对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原则。

(一)多规合一、统筹安排

建设生态型村庄要严格落实上位国土空间规划要求,整合村庄土地利用、村庄建设、产业发展等相关规划,合理确定村庄发展定位,统筹安排村庄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首先,要融入土地利用规划对土地用途分区、土地布局与边界、建设用地的安排等方面的管控,明确耕地保护、生态修复的管控规则和要求,明确“红线”和“底线”。其次,要突破土地利用规划的约束,融合村庄建设规划在居民点用地布局、人居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布局、产业发展引导、乡村文化传承等方面的规划设计,将自然和田园融入到村庄建设中,呈现出人、田、房、路、水和林等相互交织的画面。[4]

优秀村庄发展规划案例_村庄规划经验总结_借鉴优质村庄规划经验分享

(二)保护生态、绿色可持续

生态资源包含原生态的自然资源和人工劳作的农业生产资源两大类,保护生态的首要任务就是充分挖掘本地区的自然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指的是我们人类的发展不能仅仅满足于当代的需求,更要眼光长远,考虑到未来发展的需要,以实现资源永续利用为目标的一种发展模式。在村庄生态建设的过程中,考虑植入海绵城市的理念,注重生态保护、低影响开发,最大限度的维持村庄原有生态系统的平衡。与此同时加强对各类生态保护地、地质遗迹、水源涵养区和优质耕地等的保护,整体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实现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5]

(三)优化布局、节约集约

优化村域国土空间保护利用格局,盘活利用村庄闲散用地,适度聚集,也要警惕“摊大饼”式的集中建设,在保证基本农田的前提下,遵循田地肌理,小规模的集中建设,合理安排农村居民点建筑布局,提升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营造田村交融的人居环境。在规划中通过局部增设开敞空间,可以是绿地、广场、公园,供居民的交往游憩使用,增加社区组团的活力。

村庄规划经验总结_借鉴优质村庄规划经验分享_优秀村庄发展规划案例

(四)传承文化、突出特色

在规划生态型村庄规划前期,亟须挖掘当地具有旅游吸引力作用的优秀传统文化,将其资源特色与村庄保护有机融合,开发具有创新创意的特色文化产品,让乡土文化在生态开发过程中得以保护与利用,同时使得乡村生态景观更具有地域文化气息,有效避免出现千村一面的现象。注重传承乡土文化,利用自然环境,保护特有的村庄肌理、建筑风貌、农业景观,突出文化特色和地域特色,营造具有地方特点的人居环境。

(五)尊重民意、简明实用

进行村庄规划的必要前提就是要体现村民主体地位,规划全程应当在村支部、村委会的统一领导下,通过党员会、代表会、群众会,充分征求群众意见,充分做到整治任务向群众公示,整治方案由群众选定,整治内容户户建档,保障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制订切实可行的建设方案,重点突出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益设施建设,规划成果简明扼要、通俗易懂,便于村民接受和执行。做到稳妥发展,循序渐进,克服急功近利思想,避免短期行为而造成重复、多头建设现象,以促进农村经济良性发展。

五、河套崔村庄生态整治规划策略

(一)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健康

生态环境的保护刻不容缓,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现阶段村庄内环境污染,污水排放、垃圾乱堆现象依旧严重。而科学的生态保护措施在保护生态的过程中让村民的生活幸福指数升高,以动带动,形成生态保护的循环。

(二)明确农田保护,注重历史传承

现阶段农村劳动力流失严重。农田耕作模式主要还是以“小作坊”式的传统耕作为主,种植区域分散、种植品种单一、机械化程度低,加上近年来种子、化肥、农药、用工报酬等农资价格不断上涨,农民生产成本直线上涨,农民种地除去成本的亩均利润较低,不少农民选择放弃耕地。随着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及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城市的工业及服务业领域提供大量门槛较低的就业岗位,收入较种地更高,生活环境较农村更好,甚至国家为进城农民工提供子女就学等各种优惠政策,这些吸引着众多农民尤其是青年农民进城务工,导致了留在农村的劳动力严重不足,农村耕地撂荒现象较为普遍。但耕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保障,也是农业现代化发展和乡村振兴的基础,保护农田我们义不容辞。

(三)优化建设空间,增强乡村体验

乡村空间具有复杂多元性、地域差异性和动态开放性特征,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乡村空间管控需要面对全要素国土空间管控和乡村发展空间利用双重需求。同时乡村空间规划管控应基于乡村资源禀赋和发展转型的特点,以及基于双重需求"基本使用区+特殊的叠加区"管控乡村空间营建,从而提出差异化并符合乡村自身特色的空间规划管控区域和对策。

六、河套崔村庄生态整治规划具体内容

(一)注重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促进生态健康

借鉴优质村庄规划经验分享_村庄规划经验总结_优秀村庄发展规划案例

村域内黄河北岸为生态保护红线区域,保护面积26.2公顷,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时强调:“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重要的经济地带。”下游地区要求“下游的黄河三角洲要做好保护工作,促进河流生态系统健康,提高生物多样性”。保护村内生态林、水域、自然保留地及大崔新东干渠等生态用地,要求不得进行破坏生态景观、污染环境的开发建设活动,做到慎砍树、禁挖湖、不填湖。同时加强环境监测与管理网络体系建设,做到准确、及时地监测环境变化,并将监测信息及时传递到政府和有关部门,以使迅速采取治理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措施。加强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的综合研究工作。

(二)明确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范围,严禁违规占用

河套崔村内已划定永久基本农田83.49公顷,主要集中分布在村庄南部、东部和北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占用或改变用途。耕地保有量76.76公顷,不得随意占用耕地;确实占用的,应经村民小组确认,村委会审查同意出具书面意见后,由办事处按程序办理相关报批手续。未经批准,不得在园地、商品林及其他农用地进行非农建设活动,不得进行毁林开垦、采石、挖沙、采矿、取土等活动。

(三)注重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优秀历史文脉

村内“河套崔古墓”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在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内,不得建设污染文物保护单位及其环境的设施,不得进行可能影响文物保护单位安全及其环境的活动。对已有的污染文物保护单位及其环境的设施,应当限期治理。

(四)合理建设空间管制,多管齐下打造生态型乡村

1、产业发展空间

本村内村庄建设用地规模为47.57公顷。经营性建设用地建筑密度需控制在40%以下,建筑高度不超过12米,容积率不超过1.5,绿地率大于35%。经营性建设用地调整应经村民小组确认,由村委会审查同意,逐级报村庄规划原审批机关批准。

2、农房整治及改造

本村内划定宅基地8.369公顷,规则新申请的宅基地,每户建筑基底面积控制在200平方米以内,应在划定的宅基地建设范围内,且优先利用村内空闲地、闲置宅基地和未利用地,根据不同农房建设类型制定对应整治方案,同时充分体现惠民特色。对于主体结构安全,存在小范围安全威胁的房屋进行修缮,采用统一的建筑风格,符合村庄整体景观风貌控制性要求。对于立面色调与主色调不统一的建筑,通过立面粉刷,实现立面色彩的统一。集中改造农村厕所,实现粪便污水、生活污水的集中处理,符合国家农村卫生改造标准,避免蚊虫滋生及病毒繁衍,确保农村卫生干净整洁。

优秀村庄发展规划案例_村庄规划经验总结_借鉴优质村庄规划经验分享

3、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整治

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应涵盖公共服务中心、村委会、文化室、超市、老年活动室、幼儿园等公共设施。切实为村民提供基础卫生及文化服务,积极推进乡村文化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在规划建设中不得占用交通用地建房,在村内主要道路两侧建房应退后2米。房屋排水接口需向村民小组确认后再进行建设。垃圾收集点、公厕设施等基砚设施用地及村民不得随意占用。在生活污水处理方面,建立完整的污水处理推进方案,专人专职负责,对排水沟进行密闭及防渗处理,污雨水进行生态化处理,积极做好对污水处理园的改造。在水渠治理方面,进行河道清淤,清除河道垃圾,改造河道断面,切实保证其基本的排水能力。

借鉴优质村庄规划经验分享_优秀村庄发展规划案例_村庄规划经验总结

(五)防灾与减灾

村民的宅基地选址和农房建设必须避开自然灾害易发地区。村庄建筑的间距和通道的设置应符合村生消防安全的要求,不得少于4米道路为消防通道,不准长期堆放阻碍交通的杂物。

此次乡村调研活动,团队成员能够在在活动中了解了国情,受到了教育、服务了社会、增长了才干。同时,作为青年的我们,更加意识到了自己身上肩负的责任,也认识到了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乡村振兴战略并不仅仅是政府的问题,跟全社会每个人都是息息相关的,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就要用自己所学习到的科学文化知识来推动乡村的振兴,也要做那个走出去、走回来的人,运用出去学习到的知识投身到自己家乡的建设。队员们深刻认识到,学习到的东西,要运用到自己家乡的建设、乡村的振兴,做本土人才,才会有意义。

七、生态发展与村庄规划建设的再认识

生态型村庄是一个人工的复合生态系统,其发展的方向、进程和面貌更多地受人为因素的调控,但生态村庄又与所处的自然环境密切相关,其发展和更新要依托于当地的自然地理和气候条件,成为自然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并对周围自然环境特别是乡村景观的质量改善具有积极促进作用。在研究村庄生态和文化特质的基础上,提炼村庄的生态景观、绿色景观和生态建筑要素,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生态风貌、村镇风貌和建筑风貌设计的原则,避免村庄过度注重生态型建设而丧失地域特色。[6]在乡村振兴新时期的背景下,打造生态型村庄不能只强调外在建筑及景观的美化,更应注重质量的提升,打造村庄的生态本底,深入挖掘村庄的地域特色,注重人居环境治理与改善,遵循“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为增强生态村庄村庄发展模式的现实指导意义,结合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条件与社会经济条件,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生态型村庄。

此次乡村调研活动,团队成员能够在在活动中了解了国情,受到了教育、服务了社会、增长了才干。同时,作为青年的我们,更加意识到了自己身上肩负的责任,也认识到了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乡村振兴战略并不仅仅是政府的问题,跟全社会每个人都是息息相关的,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就要用自己所学习到的科学文化知识来推动乡村的振兴,也要做那个走出去、走回来的人,运用出去学习到的知识投身到自己家乡的建设。队员们深刻认识到,学习到的东西,要运用到自己家乡的建设、乡村的振兴,做本土人才,才会有意义。

附录1:规划指标控制表

优秀村庄发展规划案例_借鉴优质村庄规划经验分享_村庄规划经验总结

附录2:近期建设项目表

村庄规划经验总结_优秀村庄发展规划案例_借鉴优质村庄规划经验分享

参考文献:

[1]丁晓东,吴奕,张俊清.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建议——以营口市鲅鱼圈区为例[J].现代农业科技,2021(17):227-229+234.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