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数字赋能营商环境建设,各地也涌现出一批数字营商环境建设的典型做法,为在全国推广提供了经验。《中国数字赋能营商环境创新改革实践报告(2022)》立足于营商环境基本内涵与外延,借助于中国各地区富有创新性的实践案例,从数字赋能角度研究了中国特色营商环境建设有关问题,是一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大胆探索。《中国数字赋能营商环境创新改革实践报告(2022)》选取了全国各地 26 个具有代表性的数字化营商环境创新案例,从政府创新改革视角,讨论数字技术对地方优化营商环境的影响。

案例23:从“营商”到“宜商”---中国信息协会营商环境专委会推出中国营商环境综合服务平台

“中国营商环境综合服务平台”是全国首创的集数据治理与营商管理于一体的可视化全景分析平台,覆盖营商总览、产业营商、数字营商、惠企服务与园区分析五大场景,全方位展示国内各地营商指数、不同产业营商要素及数字经济发展潜能等“硬实力”与“软环境”。

该平台以对营商环境的业务理解为根,以强大的数据算力为脉,后台设置八大营商环境子系统支撑运行,集合城市运行、政务服务、产业发展等垂直领域政府部门实时产生的管理类数据、经济运行类数据、政策文本类数据、企业诉求类数据、GIS定位数据等,汇聚形成“数源”底座,激活营商服务“乘数效应”,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为数字政府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1679883366601.jpg

图 中国营商环境综合服务平台“营商总览”分析模块

子系统一:产业要素规划配置服务平台

“产业要素规划配置服务平台”基于政府对接数据、天眼查数据、GIS定位数据等,运用系统内嵌的算法模型,分析地区产业营商环境指数及其制度法规保障指数、公共服务保障指数、产业服务保障指数等多维数据。该平台着眼区域维度,挖掘区域核心竞争力,助力错位包装与差异化发展;着眼产业维度,有效识别产业链重点企业,为招商引资提供决策支撑;着眼企业维度,提前预警影响区域企业外迁与资金流出的不利因素,提前介入巩固对企服务。

子系统二:产业营商环境优化服务平台

“产业营商环境优化服务平台”重点监测地区重点产业的营商质量,既涵盖市场准入与清算、产业监管、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平台、产业生态、产业服务、投资建设、生产保障等要素供给表现情况,又关注如生物医药、软件产业、电子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阶段性与个性化发展诉求。

该平台着力于实现三个目标,一是扎根产业解剖麻雀,从政府看产业,从产业看产业,从企业看产业,基于不同视角观察产业链、产业配套与产业生态;二是上接天线沿袭国家营商环境指标框架并结合产业特点有效“换血”,构建契合产业脉络,能够与市场主体平等对话的指标体系;三是响应诉求调整要素结构,以“场景化、模块式政策供给”及“产业营商环境发展标准”为研究成果,助力产业营商环境快速优化。

1679883424892.jpg

图 中国营商环境综合服务平台“产业营商”分析模块

1679883444144.jpg

图 中国营商环境综合服务平台“数字营商”分析模块

子系统三:重大项目全链跟踪系统

“重大项目全链跟踪系统”从数字化角度发力,将项目筹建诉求从“看不见”的线下流程向“看得见”的线上流程过渡。一是全阶段统筹。针对招商引资全阶段设置多库管理(遴选库、储备库、拟开库、立项库、在建库等),对项目数量、规模、行业、阶段等实时分析,构建全景感知。二是全链条管控。“双链”追踪“开工建设链”与“手续办理链”,形成全链感知;三是多主体共商。针对无法定位单一部门的问题,发起线上“特事特办”,绿色通道直达领导协同会商,依托数字手段更好发挥“围着产业转,盯着项目干”的精神,保障重大项目建设无忧。

子系统四:园区企业智慧管理系统

“园区企业智慧管理解决方案”重在算法。以产业集群自有数据、政府共享数据、实地采集数据等为基础,以园区运营管理多场景为核心,通过算法分析园区地块数据、厂房数据、企业数据,进而形成闲置厂房分析、企业分级分类分析、特色园区分析、企业达产分析、一企一档分析等,为园区科学高效运营决策提供支撑。

子系统五:企业诉求一网统管系统

“企业诉求一网统管解决方案”起点在“汇”,以一网统管平台为核心阵地,通过数据对接、表单传输等方式汇聚分散于各平台的企业诉求,进行集中管理、统一分析与推演预警,培养企业“一站式”使用习惯;重点在“智”,将企业诉求接办部门均纳入服务资源库,持续更新“诉求词条库”,实现机器学习,推进智慧派单与跟踪闭环。

1679883476337(1).jpg

1679883491347(1).jpg

图 企业诉求后台数据分析模块

子系统六:惠企政策精准触达系统

“惠企政策精准触达解决方案”致力解决惠企政策纷繁冗杂“酒在深巷无人知”的现实问题。利用政策触达系统,一方面致力于实现由“人找政策”向“政策找人”过渡;另一方面实现政策供给数据的汇集分析,如政策发布趋势、精准推送次数、资金兑付金额等。依托政策标签与企业画像,以政策拆解点为“靶心”,以企业标签点为“准镜”进行智慧匹配,为企业推荐靶向政策,为政府圈定目标受众,根据政策拆解与企业标签情况进行契合度匹配,实现双向感知的靠前服务。

1679883534900.jpg

图 中国营商环境综合服务平台“惠企服务”分析

子系统七:营商效能动态监测系统

“营商效能动态监测解决方案”覆盖多类应用场景,可实现自主组织营商环境仿真模拟评价;营商改革任务定期督办、全程留痕、绩效考核;核心数据无感监测、动态预警等应用场景,同时定期汇总营商环境前沿政策与标杆做法供借鉴参考,营商环境相关工作通过可视化平台实现实时调度,以营商环境数字化工具为载体,为政府科学决策与精准施策提供支撑。

image.png

图 营商效能动态监测平台指标分析

1679883572365.jpg

图 营商效能动态监测任务督办分析

子系统八:服务标准鹰眼巡查系统

“服务标准鹰眼巡查解决方案”基于“物联网”理念构建,是融合导航定位系统、电子地图GIS系统、无线数据传输系统、工作流管理系统、智能算法集成系统于一体的远程智慧点检平台。针对政务服务大厅、服务网点、营业厅等已一定程度具备检核点位的情况,通过随时抽查点位、定时上传反馈、机器智慧核验方式进行日常巡检管理。一方面减少明察暗访工作量,压缩日常督办时间周期;另一方面循序渐进培养基层工作人员自察自纠习惯,将服务标准等细节工作落于日常。此外,每日抽查核验将自动形成简报,实时推送领导,支持交互沟通。

1679883609160(1).jpg

图 智能巡查点检平台抽查结果分析

“中国营商环境综合服务平台”具有“咨询”与“技术”并重的双栖性。脱离对营商环境的研判,脱离业务逻辑和算法所研发的系统平台往往“好看不实用”;反之,缺乏大数据算力支撑、技术研发支撑与可视化结果呈现,营商环境研究领域的重要研判也难以直接转化为治理工具。平台将在咨询与技术双向赋能中持续自我革命,为政府部门提供更优质高效的服务。

案例24:北京海淀区:区块链技术助力市场主体住所标准化登记

北京市海淀区为推进市场主体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标准化,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压减市场主体等经济材料,提升登记便利性,海淀区依托海淀政务服务联盟链,构建以海淀区政务区块链平台为数据通道,实现标准化地址在登记中运用的新模式。通过市市监局企业数据、区规自委不动产数据、区标准地址信息库数据互联互通、业务智能协同,减少企业登记材料,激发主体办事效率,进一步促进海淀区营商环境优化,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典型做法

(一)改革理念

依托海淀区政务服务局区块链平台,与规自委不动产登记数据库建立了信息共享机制,打造了房产登记信息共享、在线比对以及产权人在线确认的住所登记新模式。

以企业申请便利、探索许可协同为目标,以部门数据互证、风险有效监管为保障。创新运用区块链技术比对生成存证证书的方式,替代传统纸质住所证明材料,实现市场主体登记阶段环节材料“双减”。

(二)制度设计

打破传统的准入和监管制度相互独立的格局,建立风险地址负面清单,通过事前校验、事中比对、事后推送等工作机制,形成登管联动的准入监管新格局。

(三)实施机制

建立海淀区住所标准化数据库,与市大数据平台建立不动产登记信息数据共享机制,通过海淀区政务服务区块链平台对市场主体住所(经营场所)登记信息进行智能校验,并生成不可篡改的区块链存证证书即可完成登记,通过登记信息“双告知”工作机制,保障产权人知情权,为监管部门提供工作支撑。

二、实施成效

(一)运用创新能力实现材料双减

以市场主体住所(经营场所)标准化改革试点为支点,搭建住所(经营场所)标准化登记数据库,利用区块链技术实现数据对接和智能校验,帮助企业匹配生成标准化住所(经营场所)地址。推进名称和经营范围登记规范化,建立重点项目企业名称直报通道,全面清理涉企经营许可事项,规范企业登记经营范围与申办经营许可衔接。开展市场准入阶段专项评估,畅通面向市场主体的意见征集和反馈渠道,深入破除市场准入隐性壁垒。

通过搭建住所标准化登记数据库,利用区块链技术打通数据壁垒,实现企业住所信息与房产登记信息的自动校验和智能匹配,打造出一种全新的市场主体登记模式。在此模式下,房产登记信息和住所使用证明均可自动在线生成不可篡改的区块链存证证书,企业申请登记时,系统可自动调取存证证书,企业只需在线点几个选项按钮即可完成住所证明等信息“点选”,代替传统模式下的房产证明、使用证明、委托协议等纸质材料,真正实现企业登记网上全程办理“零材料”。

(二)信息智能填报办事更加便捷

经过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对“e窗通”系统的改造适配,企业通过住所标准化登记模式进行网上信息填报时,“e窗通”系统可自动调取标准化登记数据库信息,辅助申请人自动补录住所数据,实现智能引导填报,进一步减少了申请人录入信息,使得企业登记申报流程更智能、更便捷,信息数据更规范、更标准,群众办事更高效。

(三)依托负面清单强化登管联动

建立住所(经营场所)登记负面清单,开展登记信息双告知。一方面,可将存在监管风险地址纳入负面清单,在准入环节,系统可对照负面清单地址进行自动校验,降低虚假登记风险,实现事前准入管理;另一方面,通过向产权人和监管部门及时双向推送企业登记信息,既能保障产权人知情权,又为监管部门进行风险预判和开展检查提供了数据支撑,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事中事后监管,强化日常监管精准度,降低社会风险,实现登管联动。

(四)改革效果显著惠及范围扩大

住所标准化登记平台自上线运行以来,顺利实现了智能便捷“零材料”登记的改革目标,创建了市场主体住所登记新模式,打造了准入监管联动工作新格局。通过组织开展多轮改革政策线上宣讲,受众范围持续扩大。截至目前,已有354个产权方(运营机构)主动申请加入平台试点,合计将1291处经营性房产纳入住所(经营场所)标准化登记数据库,共计52户企业按照住所标准化登记模式完成了设立登记。

三、经验概括

(一)技术革新,推动服务提效增能

借助海淀区政务区块链平台,打通部门间信息壁垒,实现标准化地址在企业登记注册和市场监管中的运用,推动企业住所标准化登记改革创新。通过标准化地址统一公示,可进一步提升区域经济资源透明度,便于市场主体和群众了解选择,大幅提高市场主体办事便利度和可预期性,降低办事成本。

采用“标准化地址智能填报+住所承诺制”模式,系统自动匹配生成标准化住所(经营场所)地址,申请人通过自主承诺住所(经营场所)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即可办理营业执照和变更登记,无需提交住所产权证明材料,进一步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有力推动了企业开办申请材料进一步精简,提升登记审批效率,企业办事体验感不断增强,实现从“多次跑”变为“一次跑”。

(二)强化手段,构建协同监管体系

结合多部门联合机制,搭建住所标准化登记数据库,利用区块链技术打通数据壁垒,实现企业住所信息与房产登记信息的自动校验和智能匹配,住所标准化登记还创新建立了住所负面清单管理和登记信息双告知工作机制,确保企业登记事前数据校验和事中事后监管的有效衔接,保障了不动产信息和产权所有人意愿的“双真实”,可以有效遏制虚假住所登记问题,提升了共享共治的能力和水平。

同时推动监管方式转变,对新设立市场主体监管由“一户一核查”的全覆盖制监管向“双随机、一公开”的抽查制监管转变;二是监管手段转变,由传统“拉网巡查式”监管手段向分级分类定向抽查监管手段转变。

(三)信息共享,打造多维服务模式

建立标准化地址管理办法和机制,便利跨部门调用,便利登记和防范虚假住所申报、登记,为市场主体的登记和后期各部门的事中、事后监管提供有力支撑。通过联盟链的方式,将住所(经营场所)标准化登记数据汇聚共享,市、区部门在数据共享应用、业务高效协同、信息安全可信等方面提供了数据支撑。

充分发挥标准地址库“应用根”作用,通过标准化地址的地图功能,各部门根据自身业务特点,结合企业的现实需要,在“e窗通”系统中增加更加契合企业发展的服务功能,实现精准服务企业。

四、启示借鉴

(一)厘清住所功能,明确管理责任

基于市场主体住所(经营场所)标准化改革,在法律属性上厘清登记住所与经营场所功能,明确住所登记为行政确认或者信息采集与公示行为。企业登记的住所只能有一个,经营场所可以与住所合一,也可以相分离,由企业自行对外公示。同时严格落实“谁审批,谁监管,谁主管,谁监管”责任制。建立住所(经营场所)管理责任清单,进一步明确政府各职能部门协同监管责任,明确企业、个人、业主等相关责任人的责权关系。

(二)依托承诺制度,强化信用惩戒

着力市场主体住所(经营场所)标准化改革,强化对提供虚假住所证明相关人员信用惩戒力度,完善申报承诺制相应的信用惩戒措施,加大对提供虚假住所证明虚假登记等违诺失信申请人的信用约束力度。完善公共信用、企业信用、个人信用社会综合诚信体系建设,健全失信联合惩戒对象认定机制,依法严厉追究违诺失信责任。

(三)加强行刑衔接,共筑市监防线

通过市场主体住所(经营场所)标准化改革,逐步健全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加大公安、检察院等司法部门对提供伪造、变造房屋产权证书等国家证件文件办理虚假登记等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同时推动执法与司法信息互联互通,基于海淀政务服务联盟链,不断完善信息共享区块链平台,打破“数据孤岛”,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有力打击市场监管领域违法犯罪行为,共筑市场安全防线。

案例25:河北省税务局依托5G消息新技术赋能营商环境

河北省税务局积极探索新技术在税务场景上的应用,运用5G消息技术打造“冀税通-5G掌上税管家”,通过融合5G、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精准推送优惠政策信息,促进市场主体充分享受政策红利,让纳税人缴费人畅享“指尖办税”新体验,进一步提升服务质效,切实增强纳税人缴费人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不断促进优化营商环境。

一、典型做法

目前,5G技术相关开发应用方兴未艾,各行业领域都在积极寻找和挖掘与5G技术相融合融通的应用场景,推动本行业信息化创新发展。河北省税务局聚焦5G消息这一技术热点,集中研讨、提前布局,主动拓展电子税务局服务新渠道,以小切口打造“冀税通-5G掌上税管家”。“冀税通-5G掌上税管家”通过手机自带短信渠道传送,以电子税务局数据中台和业务中台为支撑,通过数据服务共享、智慧规则机制和5G消息门户平台,进一步完善税费征缴服务、征纳互动交流、税企社交平台、城市财税服务等应用,为纳税人缴费人尤其是小企业和广大个体户、自然人提供全程互动、问办一体、服务定制、精准直达的高效便捷服务,使诉求响应更及时、税费办理更便捷、分类服务更精细。

二、实施成效

“冀税通-5G掌上税管家”项目是税务部门基于5G消息税务应用的创新尝试,是对传统短信形态的全面革新,以手机短信渠道为入口,将单一、有限的文字消息,转换为包含文字、图片、动画、语音、视频等融合的富媒体消息,用户在消息窗口内即可完成服务、搜索、发现、交互、支付等一站式业务体验。该项目包括征纳互动、移动办税及财税论坛三大功能共计76项功能点,目前已在雄安新区试点运行,覆盖雄安新区4.5万余户纳税人。通过优化业务逻辑,简化办税事项,以“简事快办”“确认式”“一键式”等方式将移动端办税时长压缩至3分钟以内,切实增强纳税人缴费人获得感,取得良好效果。

该项目于2022年9月参加了工业和信息化部主办的第五届“绽放杯”应用征集大赛-5G消息专题赛,从初赛396个项目中脱颖而出,在复赛决赛阶段荣获项目优秀奖。这是参赛项目中全国税务领域及河北省唯一获奖项目。

河北省税务局将在试点成功的基础上,对相关功能做进一步优化,并计划于2023年在全省范围内进行推广使用。同时该项目被省局列为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案例将向税务总局推荐。

三、经验概括

一是破解广大个体户和自然人的涉税渠道难题。无需安装第三方App或者小程序,并且无需注册,手机号码即用户账号,通过手机自带短信渠道传送,用户对使用媒介的过程无感知,可有效减少用户个人信息泄露,保障用户的数据安全,节约推广成本,极大地拓展了纳税人缴费人特别是小企业和广大个体户、自然人的办税新渠道,破解了该类群体的涉税渠道难题。

二是为纳税人缴费人提供个性化的富媒体服务。依托5G消息技术上的无感、便捷、精准特性,通过对纳税人缴费人精准画像,对办税场景进行富媒体化创新服务,及时、主动为纳税人缴费人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点对点为纳税人缴费人提供不受空间、时间、媒介等限制的包含小视频、直播课堂等富媒体服务,实时推送红利账单,让退、减、免、缓税明细信息一目了然,同时定期下发退税“体检报告”,防范退税风险,保障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落地,助力退税减税降费提质增效,切实增强纳税人缴费人获得感。

三是提供如影随形的征纳互动新体验。通过全程互动、问办一体的形式,为纳税人提供“送、问、办、评”的征纳互动新体验,基于大数据分析,实现更加精准的对纳税人和关键涉税人员的感知和洞察,精准引导纳税人顺利完成涉税业务操作,让纳税人办税更容易、更便利,切实提高涉税业务办理的质量和效率,拓宽“非接触式”办税应用场景,降低了征纳成本,纳税人满意度不断提升。

四、工作启示

一是以技术赋能为导向,创新工作思路。河北省税务局积极转变工作思路,牢固树立数字税务思维,突出创新导向,立足工作难点堵点集中发力,积极探索以智能技术为税收赋能的新路径新方法,通过技术引领来推动业务创新,真正让技术赋能发挥“四两拨千斤”效果,将新技术与业务融合贯通形成组合优势,利用数据驱动实现税务与大数据智能化应用深度融合、高效联动,服务税收中心工作,使“数据驱动更有力,智慧赋能更有效”。

二是以紧贴需求为核心,聚焦工作重点。结合纳税人缴费人诉求多元化、个性化的发展趋势,对电子化、智能化服务要求越来越高的新需求,始终围绕税费业务和纳税人缴费人需求,特别是纳税人缴费人反映强烈的“急难愁盼”问题来推进,更深更广更快地推动新技术与税收工作融合,用技术化思维解决税收工作中存在的短板和不足,让纳税人缴费人感受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三是以提升能力为基础,打造工作团队。通过采用课堂授课、小组讨论、现场观摩等形式,分类分批分专题开展新技术、新应用的宣讲和培训,提高税务干部树立新理念、运用新科技的能力。成立了以高端人才、业务骨干为主体的技术创新小组,紧跟技术前沿、紧贴税务需求,探索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数据挖掘等技术在税收领域的应用,形成30个研究课题。

案例26:零点有数:内外兼修走出数智化电力营商环境新路径

营商环境需要“数智化”。零点有数助力供电公司构建大数据驱动的电力营商环境新平台、新渠道,促进供电公司通过内部管理提升和外部服务优化两条路径,全面优化营商环境。

一、 内部管理提升:开发“获得电力”评价仿真系统,让优化营商环境更高效。

1.构筑营商环境评价一链平台,内部测评更方便快捷。一是内嵌营商环境评价常用题库,支持随调随用;二是搭建仿真模拟全流程自主可控系统,实现题库管理、问卷组建、在线填答、敏捷校验、数据核验修正、自动评分、自动报告闭环管理,推进营商环境评价数字化演进,快速生成结果助力快干、快落、快见效。

1679883667046(1).jpg

图注:模拟营商环境“获得电力”指标评价页面

2.建设改革创新任务单,推动改革创新任务落地见效。任务单转变以往传统式、零散式、非标准式的督办模式,明确里程碑节点,定期督办,实现任务下发、任务接收、节点督办、任务反馈、任务统计全链公开透明,督办记录全程留痕,实现改革创新任务逐级压实。

3.建立企业全量样本库,助力实现服务常态化跟踪。样本库通过“走访计划-走访反馈-走访统计”线上闭环管理,不仅可以为供电公司制定“一企一策”方案奠定技术基础,也可帮助供电公司避免营商环境评价周期内密集走访企业导致的措手不及。

1679883719543(1).jpg

图注:企业全量样本的采集、审核与管理页面

4.搭建“汇-学-考-练”平台,促进营商环境政策全链学习。平台以“汇”为前提,多渠道集中政策,政策库一键可查;以“学”为靶向,推进实现全域、全员、全时的学习目标;以“考”为基础,以考促学,定期跟踪政策掌握情况;以“练”为脉络,错题自动收藏,强化以练夯行,全链条帮助供电公司员工深入学习、掌握营商环境政策。

5.打造先进经验案例库,充分调动地方主观能动性。案例库通过案例上报、案例审核、案例学习、案例推广等功能,激发各供电公司/供电所自下而上、敢为人先、勇于创新、乐于分享、比学赶超的氛围,促进区域内良性互动。

6.建立历年报告库,促进发挥历史报告作用。报告库通过线上方式实现报告上传、查阅、下载管理,操作便捷,有助于供电公司员工学习、利用历史报告。

二、外部服务优化:打造用心电管家,让供电服务更贴心。

1.搭建台区经理、用户、公司管理三方立体沟通平台,降低沟通管理成本。服务对象可通过微信小程序将需求/建议上传,上传后,可直观看到供电公司处理进度,也可对相关人员做出评价;公司管理方可通过小程序了解用户提交的各项需求/建议,并且实时监控台区经理服务进度及质量;公司管理方也可通过微信小程序的公众号,发布各项通知,促进用户提前了解各项信息。台区经理不仅可在小程序后台管理用户,标注用户服务提示,还可通过小程序完成入户巡检等数据录入工作及电力服务知识汇练工作,有效提升工作质量和效率。

1679883743778.jpg

图注:台区经理后端操作页面

从客户服务而言,立体沟通平台不仅可以实现对客户需求的及时响应、快速解决,还可以为客户提供知识及政策宣贯、办事指南提示等更为个性化的主动服务;从公司管理而言,立体沟通平台建立了对台区经理的即办即评监督机制和培训提升机制,多方位提升台区经理服务质量。

2.持续沉淀平台数据,构建多维画像。以立体沟通平台为基础,后台不断沉淀数据,通过零点有数智能算法,形成四类数据池:一是客户画像数据池,包括客户沟通意愿、满意度、需求情况等;二是问题画像数据池,包括不同客户常见问题及问题的解决情况等;三是服务画像数据池,包括不同台区经理、不同问题类型的服务项目等;四是科普画像数据池,包括不同知识/政策在客户及台区经理中的掌握情况等。

融合以上多源数据池,最终实现两个层面的应用:一是客户服务层面,丰富对客户的理解和洞察,为重点客户建立服务标签,用于主动服务和防范不满,同时可快速发掘现有不满点,通过告警功能及时消除;二是公司管理层面,通过对重点客户需求及服务问题的数据监测和风险识别,实现服务风险点的预判和告警,为进一步改进服务策略提供依据。

三、数智化工具提升电力营商环境成效

优化营商环境要久久为功。零点有数开发的优化电力营商环境内外两个数智化工具,助力供电公司形成“用数据对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服务、用数据创新”的现代化管理模式。

对供电公司内部提升而言,促进供电公司提高对自身营商环境现状认知,提升优化营商环境能力,实现用户、事项、员工的精细化管理。对供电公司外部服务而言,有效降低工单量,提高用户满意度,并且结合工具沉淀数据,融汇系统内其他数据源进行综合分析,预判服务风险点并提前告警,实现主动服务。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