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养殖田螺技术大全_田螺养殖技术视频_养殖田螺的视频

养殖田螺的视频_视频养殖田螺技术大全_田螺养殖技术视频

淡水池塘循环水养殖模式就是将同一养殖体系分为两大块,即养殖模块和净化模块,养殖模块实行设施化,净化模块实行多个功能不同的系统进行生态处理,使养殖尾水得以净化,进而达到水资源循环利用、营养物质多级利用的目的,彻底实现池塘养殖尾水“零排放”,符合绿色循环经济、节能减排的需求,有利于“碳达峰”“碳中和”。

一、“跑道”循环水养殖模式

池塘循环水槽养殖模式由流水槽、集污区、增氧设施、导流设施、净化区、湿地等组成,因其养殖区为一流水槽结构,形似跑道,故被俗称为“跑道”水产养殖模式。

(一)工作原理

利用2%-5%池塘水面(淡水池塘总面积不低于1.34 hm2,池塘深度1.8-3.0 m),建设具有充气和集排污设备的水槽作为养殖区,水槽上游安装有增氧推水设备,由旋涡风机提供动力,通过纳米曝气管释放出的大批量的小气泡经导流板形成定向推力,推动水流前进,使“跑道”水体24 h循环流动,使鱼类获得充足氧气,实现高密度养殖;在集污区上游安装不锈钢拦鱼网片,网孔大小根据养殖对象规格确定,主养鱼类产生的粪便、残饵逐渐随流动的水体沉积在系统末端,通过底部废物收集装置,将粪便、残饵排放到沉淀池中;剩下95%-98%的水面作为净化区,一般饲养鲢、鳙鱼类,同时搭配田螺、河蚌、青虾、河蟹、水草等,并采用生物净水技术,对养殖尾水进行净化处理,实现养殖尾水“零排放”。导流设施可以用泥土堆成,也可以为砖砌水泥墙,还可以用塑料编织布、高密度聚乙烯塑料膜等材料,引导水流绕着整个池塘做循环流动,促进流水槽养殖区与池塘净化区全部水体交流。

田螺养殖技术视频_养殖田螺的视频_视频养殖田螺技术大全

(二)技术要点

一是小水体推水养殖。小水体推水养殖区为长方形水槽,占池塘面积的 2%-5%。近年来,国内的流水槽规格长20 m左右、宽4 m左右、高2.5 m左右,一般每0.67 hm2 水体设置1-2条水槽。核心部分是推水增氧设备,设置在流水槽前端。早期“跑道”养殖模式的推水单元和增氧单元是分开的,推水单元是明轮装置,增氧单元是曝气装置。明轮推动水槽内的水体以一定的速度流动,曝气装置为水槽内的水体增氧,在养殖槽内形成具有一定水流、溶氧充足的环境。现在大多采用气提式装备,由鼓风机、微孔曝气管和挡板组成。其原理是使用鼓风机向微孔曝气管进气,气体向上运动时带动水流向上运动,遇到角度为60°或1/4圆弧角度的挡板后,溶氧饱和的水流向养殖槽后端,在水槽内形成一定的水流速度,气推水装置的推水效果满足国内大部分的推水增氧需求。

二是粪污收集处理。一般每3条水槽应建设两个相通的体积10 m3的下沉式集污池,放置流水槽后端。养殖区中的废物在水流和重力作用下,流到集污池中沉淀后排出塘外。

三是大水体生态净化。大水体生态净化区占池塘面积的95% -98%,设置导流堤,水深2 m以上。以滤食性鱼类为主,水草等水生植物的种植面积控制在净化区面积的20% -30%。净化区内,配备水车式增氧机、叶轮增氧机、涌浪机等,适时投放微生物制剂等。

二、“集装箱”循环水养殖模式

“集装箱”养殖模式:“分区养殖,异位处理”,在陆基上搭建集装箱养鱼,用大面积池塘对集装箱养殖尾水进行净化。

(一)工作原理

在池塘岸边摆放一排集装箱,将池塘养鱼移至集装箱,箱体与池塘形成一体化的循环系统。用水泵将池塘表层富氧水体不断抽至集装箱内,利用风机辅助增氧;集装箱内设斜面集污槽,收集养殖固体废弃物;养殖尾水经过滤分离后,流入生态池塘净化处理。

视频养殖田螺技术大全_田螺养殖技术视频_养殖田螺的视频

“集装箱”循环水养殖设施主要由:装有进、排水口和出鱼口的箱体,供排水处系统(水泵、水管、固液分离器),水处理系统(微孔增氧设备和臭氧杀菌设备),自动投饵机,物联网及中央控制系统。

(二)技术要点

1、一般每0.067 hm2 池塘配2个集装箱,养殖箱体一般由6.1 m×2.4 m×2.8 m标准集装箱体定制而成,养殖水体约25 m3,箱体顶部有四扇1.1 m×0.76 m 规格天窗,用于观察养殖物生长活动情况和投喂。集装箱设在池塘周边,通过从池塘抽水,引入养殖箱内开展流水养殖,养殖尾水再排放到池塘进行生态净水。

2、养殖尾水通过箱内集污和箱外分离,使大粒径颗粒滤出分离,回收利用;小粒径颗粒通过净化水质新工艺,高效去除水中氨氮,实现尾水“零排放”。

3、通过仿生环流提升鱼类品质;降低蓝藻暴发;土腥味较低。

三、“圈养”循环水养殖模式

“圈养”养殖模式主要包含圈养桶、增氧及捕捞等支持设备、集排污设备、圈养平台和尾水处理设备等养殖装备,并采用一定的技术措施提升圈养池塘水体自净能力。

(一)工作原理

将养殖对象圈在圈养桶内饲养,残饵、粪便等固形废弃物自然下沉聚集于圈养桶下方锥部排污管口附近,每天定时开启排污水泵,抽排残饵、粪便等固形废弃物至尾水分离塔,沉淀分离后的固形废弃物可用于制作有机肥等资源化再利用,去除固形废弃物的上清液再经尾水处理桶脱氮除磷处理后,回原池重复使用;养殖对象的尿液等代谢废物,则需依靠池塘水体自净能力加以净化。

视频养殖田螺技术大全_田螺养殖技术视频_养殖田螺的视频

(二)技术要点

1、圈养桶设置密度一般为60-90个/hm2;圈养桶为圆柱体,内径4 m,高3.1 m,有效养殖水深1.7m,有效养殖水体20 m3;圈养池塘水体透明度养殖期间维持60 cm以上;内设固定式防逃网和活动式捕捞网隔等。需要分级或捕捞时,升起捕捞网隔即可便捷化起捕。通常两人即可完成捕捞,节约劳力成本显著。待集成吸鱼泵技术装备后,可实现捕捞机械化。

2、在圈养桶养殖系统底部,沿桶壁安装一圈微孔增氧管,采用空压机、罗茨鼓风机或纯氧机等进行微孔增氧。增氧产生的气泡在圈养系统内形成由四周向中央推送的水流,可将残饵、粪便等养殖废弃物推送到圈养系统中央部位,以利于其沉降、收集。

3、集、排污设施由圈养桶下部锥形结构、尾水管道、吸污泵等构成。当残饵、粪便下沉至防逃网以下部位后,就没有鱼类的扰动了,很快便会集到底部的出水口附近。当吸污泵开启,含残饵、粪便的污水会首先被抽排出,进入尾水塔。剩余清水直接抽排到圈养池塘中,靠池塘水体的自净能力去降解其中的有毒有害氮素。

4、污水入尾水分离塔后,在重力作用下,一定时间后固废便下沉到尾水塔下部锥形结构底部,方便收集、用于后续的资源化再利用。去除固废后的上清液,流入尾水处理桶,经微生物的脱氮、除磷处理后,再回流至池塘中重复利用,节约水资源。

四、循环水养殖水处理系统技术研究

淡水池塘循环水养殖水处理系统技术为整个循环水养殖模式的关键核心环节,只有优质,高效的水处理才能使养殖尾水中的有害物质得到有效去除,并建立新的养殖水体生态平衡系统,进入下一轮养殖系统中去,才能实现循环水养殖的目标。目前,主要有原位修复和异位修复两大类。

(一)原位修复

池塘原位修复又叫立体修复,就是将物理、化学、生物等尾水处理技术科学组合和应用,提高池塘的自净能力,达到自净能力大于污染恶化能力的目的,主要技术有以下几点。。

1.增氧

我国常用改善池塘水质的增氧机主要有叶轮式增氧机、水车式增氧机、射流式增氧机、充气式增氧机、喷水式增氧机、微孔增氧和纳米微孔增氧等。从增氧能力和增氧动力效益来看,叶轮式增氧机雄居榜首,其应用范围也较为广泛。

2.改善底质

主要是利用沉水植物(苦草、轮叶黑藻、金鱼藻等)吸收利用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合成自身生长发育所需要的物质;培育底栖动物(滤食性的双壳类和刮食性的螺类等)滤食和分解小型有机物;增加池塘底泥微生物分解代谢能力(增氧、添加有益微生物等),有效降低水体中的营养盐浓度,削减水体的污染负荷。

3.生物浮床

生物浮床作为一种新型高效的水产养殖尾水处理技术,主要利用水生植物如蔬菜、水葫芦和水芹等为主体,高分子材料或无机非金属材料等作为载体,充分吸收利用水体营养物质,改善水质,同时还具有改善景观、操作简单、成本较低、易管理等优点。

4.微生态制剂

微生物制剂,又称“有益微生物”,常见微生物制剂主要有枯草芽孢杆菌、硝化菌和反硝化菌、酵母菌、乳酸菌、光合细菌 (PBS) 等。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是光合细菌,它具有多种不同的生理功能,如固氮、脱氢、固碳、氧化等作用。

5.生物滤膜(器)

生物滤膜较为复杂,除含水和细菌外,还含有胞外聚合物、裂解产物等多种成分,生物滤膜可以提高水质,具有产泥少、运行管理方便、动力消耗少等特点,在养殖水体处理方面应用广泛。

(二)异位修复技术

异位修复技术是相对原位修复技术而言,又叫平面修复技术,主要是利用净化单元对养殖尾水进行处理,净化处理后的水再循环利用。异位修复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点。

1.人工湿地

人工湿地是由人工基质和生长在其上的水生植物、微生物组成的一个独特的土壤-植物-微生物生态系统。人工湿地净化技术是一种综合技术,结合物理过滤、化学吸附共沉淀、植物过滤及微生物作用等方法,用于水产养殖尾水处理效果良好,能有效去除水中氮磷等营养元素,还能去除一定的BOD、COD和SS。

2.“三池两坝”

一般由生态沟渠、沉淀池、过滤坝、曝气池、过滤坝、生物净化池组成。尾水经过生态沟渠和沉淀池逐级沉淀后,去除了部分大颗粒物质,再经第一道过滤坝进一步去除和分解细微悬浮物,然后进入曝气池中,经氧化、挥发、分解等过程使水中化学需氧量和氨氮等降低,最后经过第二道过滤坝进入到生态池中,通过在生物净化池中种植水生植物、放养水生动物等构建综合立体生态位处理系统,有效降低水体中氮、磷浓度,实现水达标排放或循环再利用。

3.工厂化尾水处理系统

工厂化水处理系统包括悬浮物和可溶性蛋白去除设备:三级沉淀池、微滤机、过滤筛、泡沫分离器等装置;有机物分解和氨氮去除设备:厌氧生化池、生物膜反应器等;杀菌增氧设施:紫外、臭氧、曝气设备。工厂化养殖尾水处理主要是养殖尾水先过滤(利用筛网分离固体物和悬浮物),过滤后再进行生物过滤(使用毛刷、陶粒等构建的生物膜进行氧化分解,降低 BOD、氨氮和亚硝酸盐)后进行消毒杀菌。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