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化学校的引入不仅仅是为中国学生提供了更接近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家的国际课程,更大的意义还在于其教育理念的传递,其中很重要的教育理念就是多种教育形式的混合,教师中心与学生中心的非截然对立,学科系统性与主题教学的并用。例如,在低幼龄阶段,IB课程是以主题式教学的方式展开的,而非以学科系统展开。只有统一的教学要求,以求学生通过学习获得相应的能力。用于教学的内容材料是由教师选择的,这不能不说是某种意义的教师中心,但是这种教师中心的核心不在于教师对于知识的权威,而在于教师对于过程的控制和引导,学生能够获得的能力依赖于学生自身。但是在高中阶段,IBDP课程、AP课程和A-Level课程都是系统性学科导向的,原因是其要做的学术准备是为了适应高等教育阶段的专业学习,而此时学生的认知目标已经从培养兴趣过渡到形成严谨的逻辑思维。除了正规课程的形式,国际化学校往往还有较为丰富的课外活动,而这往往是学生进行非正式学习的主要路径,通过多样的社团组织、学院制等课堂以外的载体,实现对于学生的全方位培养。以学院制为例,学院是一个纵向的凝聚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组织,而年级、班级和课程是一个横向的凝聚同一年龄段学生的组织。通过纵横交错的形式,突出了学生在学校而非仅仅在课堂中的中心地位,从而实现了学生的发展。此外,技术的应用也是国际学校乐于尝试的。例如,利用信息技术的手段实现空中课堂,运用电子设备记录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业成绩,利用学生电子档案袋形成学生能力发展的数据库,等等,都是国际化学校通过形式上的改进推动个性化教学和评价的例证。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