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木耳,大产业”。4月20日,总书记点赞柞水木耳的视频火爆各大社交媒体平台。一时间柞水木耳享誉全国,而在2017年前,柞水县木耳产业还主要处于农户自主栽培的传统生产模式,正是看到当地农户通过木耳栽培尝到了甜头,柞水县结合县情,立足资源禀赋,提出了以木耳产业为主导的脱贫产业发展体系,在李玉院士科研团队的帮扶下,三年间,柞水木耳在菌种培育、木耳产业体系构建、木耳精深加工等领域不断破解技术难题、突破发展瓶颈,使当地木耳产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实现了贫困县摘帽,让当地农户真正走上了致富路。

院士种植致富_院士种植致富_院士种植致富

柞水县隶属于陕西省商洛市,位于秦巴山区,是一个“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土石山区县。2017年,柞水县为破解当地农业产业“小、散、弱”难以维持长久稳定脱贫的问题,柞水县委、县政府决定把木耳产业作为脱贫攻坚主导产业,非常希望能引入李玉院士科研团队。柞水县是科技部的定点帮扶县,科技部获悉后,十分重视,科技部农村科技司第一时间进行了牵线沟通。2017年12月7日和25日,在柞水县和吉林农业大学,柞水县政府和吉林农业大学相继签署了校县合作意向书和木耳产业横向合作协议。双方本着“优势互补、突出重点、讲求实效、互惠互赢、科技示范、共同发展”的原则,就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共同实施人才培养和农技推广体系建设、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实施科研项目合作等方面开展校县合作。从此柞水木耳产业依托李玉院士科研团队技术支撑,得以迅速发展。

“食用菌产业具有实现农业废弃物资源化、推进循环经济发展,支撑国家食物安全‘三个特征’和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不与地争肥、不与农争时、不与其他争资源‘五不争’的特点,我们一定要鼎力支持,用科技支撑柞水木耳产业的发展。”提到当初为什么与柞水县合作,中国工程院院士、吉林农业大学李玉这样说。

院士种植致富_院士种植致富_院士种植致富

有了柞水县委县政府依托木耳产业实现脱贫的决心和李玉院士团队的鼎力支持,柞水木耳产业插上了科技翅膀,朝着标准化、产业化、规模化不断发展。在李玉院士的带领下吉林农业大学食药用菌科技创新团队充分发挥在食用菌产业化方面的科研优势,在当地建立了院士专家工作站,全面助力柞水县食用菌产业脱贫攻坚。李玉院士团队先后派遣科研骨干人员30余人次,开展木耳产业管理和菌包生产等技术培训,累计培训农户和技术人员千余人次。为柞水选育出5个宜栽品种,其中黑木耳菌种4个、玉木耳菌种1个,并实现大面积推广,柞水木耳现已入选央视“国家品牌计划”特色产品向全球推介。团队帮助当地建成木耳研发中心1个、木耳菌种生产加工基地1个,木耳博物馆1座,还帮助建成了独具特色的“木耳小镇”。如今的柞水,通过建设社川河流域木耳产业带,辐射带动全县40余个村发展木耳产业,将“小木耳”做成贫困人口持续稳定增收的“大产业”,稳固了长效产业脱贫之路。

院士种植致富_院士种植致富_院士种植致富

现在的柞水县木耳已经成为当地的响亮名片,随处可见现代化木耳产业基地,一派生机盎然、欣欣向荣景象。目前,柞水年产木耳菌包可达1亿袋,年栽培规模维持在近8000万袋左右,年产干木耳近4000吨,实现产值近3亿元,已有3000余户贫困户依靠木耳产业稳定脱贫。柞水县通过木耳产业的带动,提前实现全县脱贫摘帽,为柞水县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柞水县木耳产业扶贫也在2019年入选全国十大产业扶贫案例。

多年来,李玉院士带领吉林农业大学食药用菌科研团队积极响应国家精准产业扶贫号召,怀揣食用菌产业强国梦想,先后深入全国40多个贫困县市进行科技扶贫。从早期的吉林黄松甸到吉林好田,再到安徽金寨、陕西柞水……吉农科技工作者的脚步从未停歇,他们躬耕在产业扶贫一线,在全国建立30余个食用菌技术推广基地,扶持食用菌龙头企业20余个,示范推广30亿菌袋(包),带动上万农户依靠种植食用菌脱贫。吉农人就是这样,用科技之笔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为国家扶贫攻坚、实现农业现代化贡献着吉农力量。

“总书记指示要把小木耳做成大产业,这让我们为之振奋,我们应该更好的把木耳等食用菌科研和推广工作做好,在菌种繁育、食用菌生产标准化、食用菌精深加工等领域把食用菌产业做大做强,不辜负总书记对食用菌产业的厚望,真正把小木耳做成大产业”,李玉说。

来自吉林农业大学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