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4日晚8点,中央电视台四套大型纪录片《记住乡愁》乡村振兴系列节目,聚焦银川市永宁县闽宁镇原隆村,以《原隆村——春到移民村情暖贺兰山》为题,报道了这座年轻村庄的脱贫致富之路。
鳞次栉比的农家院,接连成片的工业园,一家家葡萄酒庄园,一片片光伏发电板,很难想象,这些景象来自一座只有十年历史的村庄。
位于宁夏永宁县闽宁镇的原隆村,西靠贺兰山,东临银川平原,占地101公顷,村里生活着9000多名村民。
2012年,当地政府投入巨资完成了基础设施建设,把宁夏西海固贫困山区13个乡镇的村民移居到这里安家落户。近年来,在国家东西部扶贫协作的帮扶下,村里引进了葡萄酒庄、特色养殖、光伏发电等产业,2021年,人均年收入达到了19000多元。
搬离西海固 扎根戈壁滩
原隆村人原来大多生活在300多公里外的西海固。
黄土高原深处的西海固,梁峁交错,沟壑纵横,曾被联合国认定为“最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区之一”。为摆脱生存困境,从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当地政府就有计划地把西海固的贫困人口,整村搬迁到有荒地资源、条件较好的地方。
贺兰山下的这片戈壁荒滩,由于离银川和黄河都不远,成为合适的迁居地点。常年苦于用水难的人们,听说离着黄河水近,立刻心生向往。
那时,戈壁滩上都是粗沙砾石,坚硬且没有黏性,挖开后很容易坍塌,所以修渠很艰难。但为了让下一代人有好的归宿,人们日夜不停赶工,终于开掘出总长三十多公里的扬水渠。黄河水被引入每一户农田里的那一刻,也带来了人们对未来生活的无限憧憬。
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向
搬到原隆村后,很多村民都在这里找到了适合自己发展的路子。
村民刘莉,是村里一家酒庄的车间主管。你可能想象不到,十几年前,她还是一个围着锅台转的农家妇女。那时原隆村刚建村不久,由于移民较多,人均分到的土地很少。为了给村民找路子,2012年,当地政府引进了酿酒葡萄种植,同时进驻的还有葡萄酒庄园。刘莉就是在那个时候开始在家门口的酒庄里上班的。当然一开始她也只能干些日常清洁、葡萄采摘等体力活,即便是这样,当第一次领到工资的时候,她还是开心得不得了。这在从前是想都没想过的事情,搬迁到这里后,她的人生才有了更多的可能。
老杨原来有养羊的经验,搬来原隆村后,他还是继续自己养羊的事业。不过在这里养羊与别处不同,这里的羊都是养在光伏板下。这样既能因地制宜,节约空间,而且避免了在家养羊产生难闻气味、叫声噪声等问题,一举两得。
今天的原隆村里,有16家来自全国各地的企业,三分之一的村民在工厂里上班。其他人也都在村子里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
20余年山海情缘
原隆村能有如今的发展,还少不了福建的对口帮扶。
1996年,东南沿海的福建和西北黄土高坡的宁夏建立了对口协作关系。第二年春天,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带队来到西海固考察,并决定通过福建财政支持,进一步吊庄移民到贺兰山下。
从那时起,一批又一批来自福建的干部、科技人员、教师、企业家,跨越2000多公里的距离来到这里,对口帮扶,投资办厂。而这片土地也有了新的名字,“闽宁”。随着来到这里的人越来越多,闽宁由村升级为镇,2012年建成的原隆村就是闽宁镇六个行政村中最大的一个。
长达20多年的山海情缘,在福建和宁夏之间,架设起一道无形的桥梁。
如今在原隆村的扶贫车间里,售卖的不仅是当地的特色农产品,还有来自福建的农产品。在当地人心中,这不仅仅是一个商品交流的平台,更是一种情感互通的见证。
从搬迁到扎根,从稳住到致富,从他扶到自立,原隆人一路向前,他们秉持着坚韧不拔的精神,不满足于现状,不断尝试,探索发展的无限可能。
(据《记住乡愁》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