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晨练不是越早越好

经过一夜的时间,污染物在空气中的堆积比较多,呼吸了这些污浊的空气对人体不利。太阳出来之后,这些污染物在空气中进行一定的稀释分解,空气质量就会相对好一些,在这样的情况下晨练就比较适合人体的新陈代谢。因此晨练最好在太阳出来了之后再进行。

2.选择合适的场所

应选择向阳、避风的地方进行锻炼。而且在室外有雾的时候最好在室内进行晨练,运动量不宜过大,一般掌握在室外运动量的50%—60%就可以了。另外,在室内进行锻炼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空气的通畅,不要在密闭的环境中进行锻炼。

3.掌握好量和时间

晨练的时间应该控制在30—40分钟左右为最佳。尤其是老年人,在锻炼时应该多注意进行一些内在肌肉协调和柔韧性的运动,如慢走和太极拳等,这些运动会保持肌肉、器官的稳定性。最好在运动之前进行一些准备性活动,如伸展、弯腰和下蹲等使肌肉伸拉的热身活动,避免突然运动而引起肌肉拉伤、骨折等情况出现,同时也使得心肺循环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4.结伴而行相互关照

晨练最好结伴而行,这样可以相互关照,如有意外也可第一时间有人帮助。

5.根据温度做好调整

在夏季应该注意及时补充水分,防止中暑现象的发生。根据温差适当的添减衣物,身体有疾病的人最好带好应急药品。另外,运动后不要立即洗热水澡,避免皮肤肌肉的血流量继续增加导致脑缺血而晕倒。

6.选择适宜的动作

老年朋友在晨练时不适合做的动作:不宜快跑、不宜头朝下倒立、不宜骤然前倾身体或弯腰、不宜做翻跟头或劈叉等大动作、不宜快速反复下蹲起立、不宜做较长时间的低头或后仰动作。

7.每天晨练并不科学

晨练也要视个人的具体情况而定。如果感到身体不适,例如有感冒、发烧等症状,或者一些疾病正处于急性期或者发病期,就应该避免进行晨练,前一天睡眠状况不好的人,也不适合进行晨练。一周中4—5天的时间进行锻炼最为科学,使身体有时间得到恢复和缓冲。

本报综合报道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