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虽然是星期六,但也是另外一个重要的日子——“世界穿山甲日”。
这个日子的设立旨在提高人们对穿山甲所处现状和困境的认知,同时呼吁在世界范围内停止对穿山甲的捕杀,并采取措施共同保护它们。
世界
02.19
穿山甲日
▲ 中华穿山甲。©董磊-缤纷自然-中华环保基金会《寻找最后的穿山甲》
根据文献记录,中国分布有中华穿山甲、马来穿山甲和印度穿山甲,其中中华穿山甲分布范围最广、数量最多。
中华穿山甲曾广泛见于我国长江以南各省,但20世纪中期以来,由于历史上滥捕滥猎使得我国野生穿山甲经历了剧烈的分布区缩减和种群下降。
▲ 中华穿山甲IUCN分布区与2010-2020年间在中国境内的确认分布位点。
目前,中华穿山甲已被列为我国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在IUCN红色名录中被评估为极危(CR)等级。
在2020年6月5日,穿山甲由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升至一级。
中国的穿山甲在哪里?
▲ 西枝江。© 李成
在广东,有一条与莲花山脉相伴而生、连接深圳与惠东的神奇河流——西枝江。由于当地水源保护需要及快速崛起的珠三角,多数居民进城工作居住,山区人口的减少和水源森林保护的重视使得西枝江两岸山区连绵不断的森林得以保留,森林栖息地达数百平方公里。
时至今日,这里俨然已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一颗时光胶囊,很多在我们生活中不常见的物种还能在这里找到,中华穿山甲便是其中之一。
▲ 中华穿山甲。© 李成
中华穿山甲以白蚁和蚂蚁为食,相对于偏树栖性的同门亲戚马来穿山甲来讲,中华穿山甲偏地栖和穴居。它们虽然偶尔也能爬树,但通过敏锐的嗅觉,可以清楚定位地下深达两米多的白蚁巢穴。
中华穿山甲全身的结构几乎都为这种习性而设计,相较马来穿山甲,它们的前爪相对更大,拥有类似人体足部宽大的后脚掌用于推土,以及“第五只手”——覆满鳞甲粗大有力的尾巴。
▲ 可爱的“森林卫士”。© 李成
中华穿山甲的这些特征,对穴居于地下深处的白蚁具有决定性的种群控制能力,所以又被称为“森林卫士”。
乌禽嶂保护为何对穿山甲如此重要?
2019年10月~2020年10月,在国家林草局、广东省林业局、惠东县林业局以及阿拉善SEE珠江项目中心的支持下,西子江生态保育中心与惠东县林业技术推广站在惠东县乌禽嶂为主的山区开展中华穿山甲种群调查工作,获得了很多重要成果数据。
同时,通过近几年的监测还发现,中华穿山甲大量的废旧洞穴被森林中的多种动物进行利用。多种林栖鼠类、鼬獾、斑林狸、竹鼠、松鼠、黄腹鼬、蟒蛇、眼镜王蛇等动物,会直接利用穿山甲的洞穴居住;豹猫、小灵猫、白鹇、猫头鹰等则会利用穿山甲洞口进行守株待兔,捕食进出穿山甲洞穴的鼠类、昆虫等物种。而穿山甲洞穴外新鲜的土堆,则为一些鸟类如绿翅金鸠等提供了沙浴池这样非常重要的微生境。
▲ 赤麂(jǐ)、蟒蛇、绿翅金鸠。© 李成
在郁闭的森林中,洞穴和新鲜土堆都是稀缺资源,中华穿山甲通过大量挖掘洞穴这样的微生境,改变了森林对一些中小型动物的栖居条件;同时,中华穿山甲的“挖洞”、“打草进窝”等行为,改变了地表土壤形态,促进了森林内的水源涵养条件。
▲ 灰胸竹鸡、黄腹鼬、领角鸮。© 李成
因此,我们也把中华穿山甲称为“森林中的建筑工程师”,在华南的森林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只有保护好它们,才能守护好乌禽嶂整个的生态环境。
乌禽嶂的公益保护地
2021年5月,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SEE基金会)在蚂蚁森林上线了中国首个以中华穿山甲为代表物种的公益保护地项目。该项目计划通过组建乌禽嶂公益保护地管理机构及团队,密切与当地林业主管部门及社区合作,强化开展巡护与监测,有效减少偷盗猎活动的发生;通过监测了解区域内主要保护对象及其他重要物种状况;帮助周边社区开展生计发展及自然教育活动,构建保护地与社区的和谐关系,促进实现该区域的有效保护。
同年5月,在当地政府及林业部门的支持下,“惠东县自然生态保护促进会”正式成立。作为乌禽嶂公益保护地项目的在地执行机构,促进会在该地区积极开展了以中华穿山甲为旗舰物种的各项保护工作。
▲ 促进会成立大会。李成/摄
项目聘请了8位当地村民作为保护地巡护员,制定了巡护计划方案,并每月定期进行日常巡护和红外相机监测工作。截至2021年底,巡护队累计开展巡护工作26天,巡护里程341.88公里。同时,巡护队与县森林公安等单位联动,协助处理了违法采集事件2起。
▲ 巡护队在山上进行日常巡护。© 李成
同年10-12月,项目在保护地区域内完成了红外相机监测体系布设,并拍摄到野生动物监测视频326段。其中中华穿山甲视频19段,经识别鉴定分属12只穿山甲。此外,还发现了乌禽嶂地区新的物种记录——猪獾。
为提升在地保护团队的项目执行专业能力,项目还组织开展了3次针对保护地管护人员的专项业务培训。让每一位巡护员掌握了红外相机使用的基本技能,学会了制定巡护计划与收集自然素材,为后续保护工作的持续开展奠定了基础。
▲ 巡护员安装红外设备。© 李成
2022年初,在海康威视STAR公益伙伴计划和阿拉善SEE珠江项目中心、SEE基金会的联合支持下,乌禽嶂中华穿山甲的智能监测与保护系统得到了升级和完善。
通过搭建专业的视频监测平台软件、野生动物监测系统、人兽冲突监测系统、穿山甲智能分析系统等,项目将实现对穿山甲野外种群的智能识别和监测,为乌禽嶂中华穿山甲保护地提供有力的影像资料,尤其是森林环境中穿山甲的生活习性记录,助力更好地开展穿山甲研究和保护工作。
▲生机勃勃的乌禽嶂。© 李成
通过对穿山甲的监测和研究,让我们看到了事物之间更多的动态联系,它们的活动无声中使得森林向更完整、更具服务价值的方向演替。现在中华穿山甲已升级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更能发挥它的伞护效应,帮助保护好乌禽嶂这片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南亚热带丛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