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尾养殖模式_叉尾养殖成本_广东叉尾养殖技术

叉尾养殖模式_广东叉尾养殖技术_叉尾养殖成本

按照中、省、市《食用农产品“治违禁 控药残 促提升”三年行动方案》和重点品种技术性指导意见,农业农村部和成都市农业农村局拟制了豇豆、柑橘、韭菜等15种重点品种的质量安全管控技术性指导意见,请各镇(街)、农业产业园区、协会等加大对辖区内生产经营主体的指导培训、宣传推广和日常监管;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认真学习,按照指导意见正确购买、规范使用投入品,切实加强生产过程质量管控,杜绝使用禁用药物和其它物质,防止农、兽药残留超标等问题,共同守护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斑点叉尾鮰健康养殖技术方案

一、养殖环境及条件

1、池塘条件。池塘应选择在周边无污染因素、空气清新、水源洁净充足、进排水方便、交通便利及远离村庄的地方,养殖区域没有对产地环境构成威胁的污染源(工业、农业、医疗、生活等污染)。池塘为长方形,宜东西走向,面积为3-10亩,池底平坦,无大量淤泥,进排水设施齐全。水质清新,池深2.0-2.5米,水深1.5-2.0米,池塘底部淤泥厚度应小于15厘米。每个池塘配备必要的潜水电泵和增氧机。配套尾水处理设施。

2、水质要求。水源水质符合《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1989),养殖水体符合《无公害食品 淡水养殖用水水质》(NY5051-2001)。水质清新,无污染,水源充足、排灌方便、不渗水。水体溶氧量应在4.5毫克/升以上,pH值为6.8-8.5,适宜透明度为35-40厘米,不受其他污染。

3、清塘消毒。加固塘埂,清除杂物及塘底过厚淤泥并保存池底淤泥15厘米厚,然后放水5-6厘米用150千克/亩的生石灰化水全池泼洒彻底清塘,有效杀灭病菌、寄生虫及野杂鱼类。清塘后10-14天每亩施熟化无污染、无有毒物质的有机肥80-100千克,作为基肥,然后逐渐加水至1.8米,饲养过程中不用施追肥。进出水口加设拦污、拦鱼铁丝网。

二、苗种放养

1、苗种来源及要求。形态特征符合斑点叉尾鮰分类学特性,体质健壮,体表光滑无伤痕,鳍条完整不充血无霉烂,游动活泼,溯水性强,无畸形;镜检鱼体无细菌、病毒、寄生虫及异物;引进的鱼种须到鱼种培育产地进行养殖调查(病害防治用药情况、饲料来源、亲本来源)和质量检验,确保鱼种来自非疫区且未使用违禁药品。苗种生产单位必须具有养殖证、苗种生产许可证、检疫证、药残报告、种质检测报告。鱼种入塘前需浸洗消毒,以杀灭鱼体上的多种病原菌和寄生虫,常用的消毒方法有漂白粉、敌百虫、硫酸铜、食盐等溶解稀释后使用。用食盐为鱼体消毒,既便宜又简单,但用量必须掌握好。配制盐水消毒液时,食盐的浓度控制在3%-5%,即每100千克水用盐3-5千克,浸泡鱼种的时间3-5分钟。如果鱼苗较小,盐浓度还要适当降低。当看到鱼种左右摇动,十分不安时,应立即放入塘中。

2、苗种放养试水。由于冬季水温低,斑点叉尾鮰伤亡小,适应时间也相对延长,有利于其提早摄食、生长。鱼种放养时间以早春2月下旬为宜,应选择晴天背风向阳处放养,切忌在刮风、下雨、下雪天气投放。鱼苗下塘要进行试水,即在鱼苗下塘前一天将少量鱼苗放入池内,经12-24小时观察鱼的动态,检查水中药物毒性是否消失。下塘时的水温差不能超过3℃。

3、放养规格和密度。根据预期养成规格与养殖周期、上市时间,选择规格适应的优质鱼种,一般情况下斑点叉尾鮰鱼种规格为0.2-0.3千克/尾,搭放品种规格比主养品种规格稍小。如采取均衡上市养殖模式,则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放养规格。主养品种的放养密度根据池塘条件、充分利用水体空间、预期上市时间达到规格、饲料来源与质量、现有鱼种规格等因素确定,一般情况下每亩投放数量在1000-1200尾之间。一般选择鲢、鳙、鲫鱼作为搭放鱼种,搭放鱼种规格选择遵循滤食水中浮游生物降低水体肥度、不与主养品种争食争氧、充分利用水中剩饵、提高综合效益的原则,搭放的鲢、鳙鱼种数量在每亩投放80-100尾,鲫鱼种在每亩投放200-300尾。

四、投喂管理

1、饲料选择及要求。科学投喂是健康养殖的关键环节,首先要严把饲料选用关。使用的饲料要符合《饲料卫生标准》(GB13078-2017)和《无公害食品 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NY5072-2002)的规定。使用药物添加剂的种类和用量应符合《绿色食品 饲料及饲料添加剂使用准则》(NY/T 471-2018)、《无公害食品 渔用药物使用准则》(NY5071-2002)中的规定,不得添加禁用渔药和在饲料中添加未经农业农村部批准的用于饲料添加剂的兽药。饲料及饲料添加剂必须来源于有生产许可证的正规企业,具有企业、行业的国家标准和生产批准文号,防止和杜绝在加工、生产、运输和储存过程中化学药品对饲料的污染,禁用发霉、过期饲料。

2、饲喂管理。斑点叉尾鮰具有弱光摄食的习性,在其实际生产中,应选择专用颗粒饲料,忌用霉变过期的饲料,以保证其高产高质。投喂原则:根据季节、天气、水质、鱼的活动和摄食情况进行投喂,一般阴雨天少投或不投食,鱼摄食少时少投食,且需定位、定时、定量、定质投喂。具体投喂量应根据不同季节不同水温按饲养水体鱼体总量的比例计算,水温在6-10℃时日投饲率为0.5%-1.0%,水温在10-15℃时日投饲率为1.5%-2.0%,水温在15-20℃时日投饲率为2.5%-3.0%,水温在20-25℃时日投饲率为3.0%-3.5%,水温在25-30℃时日投饲率为3.5%-4.0%,水温在30-32℃时日投饲率为2.5%-3.0%。鱼体重在200克以上日投喂2次,即在6:00-7:00及18:00-19:00各投喂1次,以投喂的饵料在15-20分钟内能摄食完为准,采用边投喂边摄食的方法,投喂时须做到投匀、投足、投好。

七、鱼病防治

1、疾病预防。

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无病早防、有病早治的方针,做好池塘、鱼种、饲料台的消毒和季节性鱼病防治。在6-9月份生长旺季,每月消毒1次,消毒使用生石灰全池泼洒;坚持用中草药、光合细菌、免疫多糖、复合维生素和大蒜素等溶水喷洒在饲料上制成药饵,定期投喂,增强鱼体免疫力,减少鱼病发生。斑点叉尾鮰属无鳞鱼,对多种杀虫药和消毒药敏感,谨慎使用。

2、主要病害诊治

(1)斑点叉尾鮰病毒病。

此病的主要症状是鳍条基部和皮肤充血,眼睛外突,鳃丝发白,肾脏红肿,肝脏发白,脾脏肿大,腹部膨大、积水。病鱼尾向下,头向上,悬浮于水中,出现间歇性的旋转,沉入水底衰竭而亡。该病通常是在水温较高的夏季危害鱼苗或鱼种,受感染的鱼多为体长小于10厘米或体重在10克以下的鱼苗或鱼种。鱼苗自然感染时可在3-7天内全部死亡;3-4个月的鱼种也曾有流行,但大个体鱼感染的死亡率低。

防治:目前对此病毒病尚无十分有效的治疗方法,只能加强管理,预防该病的发生或将损失降至最低限度。外用药物可以用碘制剂进行浸泡。内服药物,预防可以用三黄粉拌饵投喂;治疗可以用氟本尼考,加适量维生素。方法有:①鱼苗放养密度不宜过大,池水溶氧保持在5毫克/升以上。②患病池使用过的工具要用40毫克/升有效氯消毒后,才能使用。③用带有抗病毒的中草药饵料连续投喂10-12天。

(2)烂鳃病。

病鱼鳃丝腐烂,常附有一些污泥。有时由于鳃丝尖端组织溃烂,造成鳃边缘残缺不全,或鳃部一处或多处腐烂。鳃盖骨的内表皮充血,严重时常被腐蚀成略呈圆形的透明区域,俗称“开天窗”。因为鱼的鳃丝被破坏而造成呼吸困难,往往呈现浮头状,甚至在换清水之后,仍有浮头现象。一般在水温20℃以上开始流行,春末至夏秋为流行盛期,时间延续较长,发病严重时能使当年鱼大量死亡。

防治:①春夏疾病流行季节,必须保持水体清洁,保持合理的放养密度。②苗种放养前用3%-5%的食盐水溶液浸浴5-10分钟。③用0.10-0.15克/立方米的三氯异氰脲酸粉化水全池泼洒,每日1次,连续3天。④投喂药饵,1周为一疗程

(3)肠道败血症。

病鱼离群独游,反应迟钝,头朝上尾朝下,悬垂于水中,有时呈痉挛式的螺旋状游动,继而发生死亡,死鱼腹部膨大,鳍条基部、眼部、背部、体测、腹部、颌部和鳃盖上均可见到细小的充血、出血斑,在深色皮肤区则出现淡白色斑点,有的病鱼头部皮肤和躯体皮肤发生腐烂,一侧或两侧眼球突出,鳃丝苍白而有出血点,肌肉有点状出血或斑状出血。脾、肾肿大和出血,胃膨大,肠道扩张,充血、发炎,肠腔内充满气体和淡黄色的水样液体,黏膜水肿、充血。水温22-28℃为流行季节,水温25-28℃时为发病高峰期。

防治:①鱼种放养前用20-30克/升的食盐溶液浸浴至浮头;②发病季节定期用0.10-0.15克/立方米的三氯异氰脲酸粉或浓度为1毫克/升的聚维酮碘溶液全池泼洒。③每天每吨鱼用15-20克氟本尼考加适量维生素C或鱼用多维拌饵投喂,连续5-7天。④每千克鱼在饲料中加入2克大黄、0.8克黄芩、1.2克黄柏,另加100毫克维生素C,每天1次,连续5-7天。

(4)车轮虫。

寄生于皮肤、鳃、及鳍上,严重时鳃丝发白,部分鳍条腐烂,鱼体消瘦。对鱼种和成鱼都能造成严重危害。

防治:①用生石灰彻底清塘。②用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5∶2)全池泼洒,连续2天。③每亩水体,用苦楝枝叶20-30千克煮水全池泼洒,连用3天。④每天每千克鱼用6克苦楝树皮煎2次,取出药汁混入饵料内拌饵,连用6天。⑤每天每千克鱼用铁苋菜、苦楝、金锦香各25克,捣碎煎汁拌饵投喂,每天1次,连用3天。

3、渔药管理

科学选用渔药和科学用药是健康养殖的关键。原则上提倡使用“三效、三小”,即:高效、速效、长效、毒性小、用量小、副作用小。渔药,禁止使用“三高、三致”高毒、高残、高污染、致癌、致畸、致突变。选用“三证”(渔药登记证、渔药生产批准证、执行标准号)齐全无公害国标渔药。另外,规范用药、安全用药、降低药残也是提高水产品质量安全的根本措施。健康养殖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①预防为主、治疗为辅:在斑点叉尾鮰养殖过程中应以防为主,无病早防,这是鱼病防治的基本原则。

②诊断正确、下药对症:首先必须诊断出病因,特别是多发病时更难诊断。只有诊断正确,才能对症下药,避免盲目用药带来的“三高、三致”。

③使用方法正确、用药量科学:渔药的用法和用量必须考虑不同的品种及鱼病的种类、药物的性质、水体理化因子、气象因素、养殖模式、密度等而采用不同的施药方法和剂量,最好是参考使用说明书。

④合理搭配药物:不同的药物搭配使用时有的会增加药效,有的会降低药效,有的还会对鱼体造成危害。因此,在药物搭配使用时,一定要了解不同药物的性质,做到科学搭配。同时不能人药鱼用、兽药鱼用和农药鱼用,一定用包装上有“水产专用”标识的鱼药。

⑤提倡使用中草药:与抗生素相比,中草药具有来源广泛、经济实惠、使用方便、副作用小、无抗性、无残留等优点,建议大力推广使用中草药,不用或少用抗生素。

斑点叉尾鮰健康养殖技术方案

- END -

审核丨李锦霞

文字丨农质科

排版丨唐世杰

NONGYE

微信号|邛崃农业

新浪微博|邛崃农业

叉尾养殖成本_广东叉尾养殖技术_叉尾养殖模式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