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资源讯(伍星明)山区苗族村落,远离城市灯火,2018年,经广西师范大学选派,陈欢欣担任资源县车田苗族乡黄宝村第一书记。当她背上行囊,告别家人,只身来到黄宝村时,就给自己许下承诺:一定要用肩膀扛起贫困村产业发展、脱贫致富的梦想。

两年多来,陈欢欣在黄宝村度过了900多个难忘的日日夜夜,用自己的脚步走过村里的每一寸土地,一次次走进贫困户家里。驻村的时间里,她见证着黄宝村的灯亮了、路平了,村里的产业发展起来了,老百姓的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了,贫困发生率也从原来的12.9%降至了现在的0.02%。

每当人问起脱贫攻坚工作有什么秘诀,她很自豪的说道:“坚定信念、俯下身子、找到路子。”

坚定信念:党旗就是前进的方向

要让老乡们真正摆脱贫困,就要从扶志开始,让大家对摆脱贫困树立起信心。作为一名党员,到岗工作后,陈欢欣首先从提升村民的思想认识着手,带领大家改善村容村貌,为开展脱贫攻坚工作打下基础。

同时,她依托广西师范大学教育领域的资源和优势,将扶贫与扶智(志)相结合,以此来作为真脱贫、脱真贫的重要抓手。一方面充分借力“三会一课”活动,先后从“如何做农村优秀党员”“乡村振兴,农村党员是主力军”等方面为全村党员分析了当前的任务,进一步凝聚了党员们的意识,强化了扶贫行动的落实;另一方面,通过捐赠文化、体育用品,引领支教学生为贫困户开展义务家教等活动,阻断代际贫困,提升村级精神面貌。

俯下身子:村里的孩子们都叫她“菇奶奶”

初来乍到的陈欢欣也曾迷茫无措。黄宝村是一个以苗族人口居多的少数民族村落,苗话是她需要攻克的第一道难题。听不懂苗话就深入不了老乡百姓间,为此,陈欢欣利用一切空余时间走村入户了解村级情况,了解农户的家庭情况,同时也跟大家学习苗话。通过3个月时间的走访学习,能大体了解了全村18个村民小组453户1744人及99户贫困户382人的基本情况,同时也能听懂当地的苗话。

能听、能说本地苗话,给她的扶贫工作带来了极大便利。通过和贫困户的深入交流,了解到本地特色种养产业有一定基础,陈欢欣便大力推行“消费扶贫”模式,探索“资源农特产品进校园”活动,开通黄宝村与后盾单位广西师范大学消费扶贫的消费“专列”,将黄宝村的土鸡、食用菌、辣椒、西红柿、青钱柳茶叶等农特产品与师大教职工的需求有效融合对接,线上线下进行销售,仅在2019年里,就通过将土味山货带回城里销售,为村里增收20余万元。

驻村这几年,留在家里的女儿因为陪伴的时间少,和陈欢欣都不怎么亲了,可是村里的小孩都和她亲,小孩子都知道,村里来了个帮着他们带货卖香菇的“菇奶奶”。

陈欢欣坚信,既然来到这个村,就要为这一方水土留下点什么。发展产业就是第一要义,将来第一书记走了,还有致富产业留在村里!

找到路子:用产业发展破解贫困难题

在乡党委、政府的带领下,陈欢欣牢牢把握住粤桂扶贫协作对口帮扶机遇,2018年争取400万元资金,将本地黑猪养殖扶贫项目落户黄宝村。经过一系列的筹备,黑猪养殖基地即将建设完成。然而,突如其来的非洲猪瘟打乱了养殖产业的发展步伐,时间就是金钱,时间不等人,及时“刹车”,与各界人士积极探索勇寻出路。为了更好的利用车田乡海拔高、温差大等独特地理条件,陈欢欣与村两委又看准了食用菌种植的大好前景,通过乡里支持,黑猪养殖基地摇身一变成为了食用菌种植加工基地。首先试点让村里20余户贫困户在扎马头、洞尾子片区种植大球盖菇40余亩。同时,她还了解到资源县五守庄老笨土鸡养殖专业合作社有扩大养殖需求时,为了综合发展村级产业,陈欢欣和村“两委”又将“笨嫂土鸡”养殖引进黄宝村,基地年养殖土鸡10000羽,现存栏3000多羽,这些举措进一步扩宽农户依靠特色农产品增收致富的路径。

想要从根源拔“穷根”,关键要大力发展致富产业,以产业促脱贫,以产业助发展。陈欢欣和驻村工作队员一道想了很多有用举措,一是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形式对村级传统产业进行指导、学习,将传统产业种植专家请到村里来,分析土壤成分、培训种植技术;二是将村里的致富带头人派出去学习,学习先进的种植技术和营销理念,将传统产业做大做强,提升质量,增加收益。2019年传统优势产业通过提质增效,年产值突破了600万元。

惊涛骇浪从容渡,越是艰难越向前。对于陈欢欣来说,驻村的日子每天都像是在“长征”。如今的黄宝村,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更为凸显;基础设施更为完善;产业发展更为多元化;老乡们脱贫致富的步伐更为稳健。而她现在带着一身 “柴气”(柴火的气味),成为了黄宝村“狗不叫的书记”。因为她相信,只有做出了第一书记的“为”,才会在老乡们心中留有第一书记的“位”。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