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7《致富经》:退休的记者卖兔头

宣贵琼靠着卖兔头积累了上百万元的财富

CCTV-7《致富经》:退休的记者卖兔头

成都一天就要消耗十几万只兔头

CCTV-7《致富经》3月5日播出节目《退休的记者卖兔头》,以下为节目内容。

这是成都人民广播电台好吃嘴栏目的直播现场,主持人介绍的是成都名吃--兔头.当地媒体曾做过统计,成都一天就要消耗十几万只兔头,这其中四分之一都来自成都青羊区淳风村边上的一家小店

王建慧:“按我们成都话说,就是味道真是好极了,没得说。”

文晖:“喝点小酒,啃点兔头悠闲,惬意。”

宣贵琼:“鱼香兔头一份、麻辣兔头一份……”

宣贵琼是这家乡野小店的店老板,靠着卖兔头她已经积累了上百万元的财富,可就在4年前,宣贵琼还在报社做记者,她的创业路是从一顿饭开始的。

2003年6月,宣贵琼买了套新房子,搬家后她请几个新闻界的朋友来家吃饭,为了满足这些朋友们略微挑剔的胃口,宣贵琼决定用自己的拿手菜来招待客人。

宣贵琼:“我把兔头一做,一大盆一大盆的就摆着,就在我的屋里,大家就开怀畅饮,一吃,他们说,哇,宣大姐,你手艺这么好,你怎么不开店吗。”

朋友在酒桌上说的话竟真让宣贵琼动了心,再加上当时宣贵琼已快年满50岁,再过几个月她就要退休,这几句话正给她指了条明路,当时她就激情澎湃地给自己勾勒了一副无比美好的蓝图。

宣贵琼:“我就说好,大家喝啤酒,喝,一瓶酒就下肚,五分钟就决定了,我们就干,当时就怪得很,当时幻想得好好,就想着一天弄一万个兔脑壳出来,一个赚一元钱,我们就要赚1万元钱一天,就想得那么美。”

宣贵琼这样想不是没道理,因为她了解,在成都,只要是朋友聚在一起喝酒,那兔头就是必不可少的下酒菜,这已经是祖辈传下来的规矩了。她所在的报纸曾做过统计,距离成都140公里的养兔大县井研县,一年至少要往成都供应1000万个兔头。宣贵琼觉得自己从中分一小杯羹,应该没问题。

2003年8月,宣贵琼在成都青羊区的淳风村边上,开起了自己的店。在农村开店会不会有人光顾,当地村民都持怀疑态度。

郑清慧:“瓜娃子来这儿开兔头,哪个来吃啊,2元多钱,我们每天才3元多钱。”

谢长福:“兔头要2.5元一个,像我们农民,如果2.5元,我们可以称半斤五花肉来吃。”

可宣贵琼认为这个村子离成都市区开车只要10分钟,店门口就是通往市里的公路,最关键的是它租金便宜,在没扩建之前,一个月只有500元,相当于市里店面价格的五分之一。只要自己把兔头的味道做好,酒香哪怕巷子深?

就在这间屋子里,宣贵琼迈出了她创业的第一步。

第一次宣贵琼试着做了400个兔头,把兔头摆上柜台,宣贵琼等着生意上门,但是等到的结果让她怎么都没想到。

宣贵琼:“第一天400个才卖了23个,当时就把我们几个气死了,我说咋办吗。”

同样的兔头为什么能受到朋友的欢迎,自己开店却无人问津?宣贵琼思考再三才明白,兔头是卖给城里人吃的,但自己的兔头根本没人知道,哪会有城里人来吃。而村民又买不起兔头,所以宣贵琼由一天做400个兔头到最后一天做40个。那段日子,店里的员工都记忆犹新。

石学东:“我们生意不好的时候,一天只卖四个兔脑壳,四个兔脑壳,就差不多就10元钱,那个时候,有些员工,十多个员工,全部都在店上,没有事干,就只有乒乓球。”

小店每月各项开支起码得七八千元,而销售收入还不足支出的十分之一,宣贵琼把做记者多年攒下的积蓄都拿出来苦撑局面。赔钱的日子一熬就是半年多,生意依旧不见起色。宣贵琼心里后悔当初的莽撞,现在的她骑虎难下了。

宣贵琼:“因为我当了十几年的记者,觉得本身在人面前,还是比较体面的人,而且开这个店呢,雄心勃勃的,计划是一天就要卖一万个,赚一万元钱结果最后是落成这个,惨败,我觉得我的脸面,有点搁不下。”

紧接着,宣贵琼发现了一个更残酷的事实,攒了半辈子的8万元钱全都赔光了,这时的宣贵琼已经无路可走。

宣贵琼:“已经没有钱了,非常困难了,我又好面子,很要强的性格,我又不愿意跟亲戚朋友借钱。当时我就伤心的痛哭了一场,我想难道就这样子就垮了,哎呀,我当时就觉得难受到极点,但是我又不甘心失败,我这辈子都是不甘心失败的人。”

不想失败唯一的办法就是借钱来,再搏一次,可是哪里还有来钱的路子?谁都没想到,宣贵琼竟把这赌注押到了儿子身上,儿子唐琦十几年来一直有个爱好喜欢集邮,他手中的邮票按当时的市价可以卖5、6万元,对宣贵琼来说这是她最后的也是唯一的希望。

唐祺:“她说我们现在不行了,她说如果你把邮票卖了,这个钱也许投进去了,我们就可以冲出去,冲出这个低谷。”

宣贵琼:“儿子当时就说不出话来,就愣了,眼泪就在眼睛里打转转了,当时我心里也很难受我说咋办。”

儿子很懂事,知道宣贵琼着急用钱,他把自己十几年的心血拿出来,全都低价卖掉。

宣贵琼:“卖了2万元,这就是救命钱,我得计划着花。”

这笔钱缓了宣贵琼的燃眉之急,此时的她心里非常清楚,必须得想个办法来改变赔钱的局面,否则这2万元钱过不多久又会亏光。除去工资和进货这些必要的开销,宣贵琼没再花一分钱,她留着钱去实现自己已经酝酿好的一个计划。

宣贵琼:“搞一次啃兔脑壳比赛,然后我就花了800元钱,在华西都市报打广告

吸引城里面的人来,让城里面的人来晓得我这个地方的兔头好吃,让他们来买我们的兔脑壳。”

宣贵琼想通过搞比赛打自己的名气,除了在报纸她还在成都广播电台播了要举办比赛的消息。比赛规则是7分钟内谁啃的兔头最多,谁就得到100个兔头的奖励。为了把声势造得更大,宣贵琼还请了电台的名嘴飞哥来给自己主持。

一组啃的画面+节奏感强的音乐

在比赛过程中,所有人都被一个戴眼镜的男选手吸引,他啃兔头的速度实在让人吃惊,7分钟啃了18个。

飞哥:“这个天下第一啃这个男娃子好凶,比女的都凶,吃了就丢,吃了就丢。”

王建慧:“结果那个小伙子就把第一名。”

记者:“拿走了?”

王建慧:“毫无虚假的,没有嫌疑的,勇夺第一名。”

而这个小伙子正是宣贵琼专门为这次比赛安排的神秘嘉宾,直到比赛结束,宣贵琼才把谜底揭开。

宣贵琼:“这个小眼镜就是我的儿子,因为我的儿子参加这个公平竞争,因为我的儿子,我知道他啃得最快,肯定是第一名,我的目的是节约这200、300元钱。”

当时是2004年5月,刚进入夏天,这个季节正是吃兔头的旺季,啃兔头比赛选择在这时举行,再恰当不过。宣贵琼的生意一下子打开了局面。

陆英:“它这儿的啃兔头比赛,很出名,在成都,所以我们都知道这儿,然后就到这儿来品尝。”

宣贵琼:“城里边的人,就慢慢慢慢就开始来了,门口的车子就开始几辆,十辆二十辆就开始停了,我当月我就扭亏为盈了,原来一个月要亏七八千,当月就赚了二千多,将近三千元钱。”

成都是有名的休闲之都,每到周末,他们都会开车到乡下去体验农家乐,2004年,成都的农家乐旅游异常火爆,借着这个东风宣贵琼的生意着实火了一把。不到一年的时间,她就把赔掉的8万元翻几倍赚了回来。但是宣贵琼还没来得及喘息,就发现问题出现了。

徐兰:“慢慢就少了,本来从几十桌到几桌了,越来越少,很清淡了。”

客人为什么会突然减少?宣贵琼首先想到是不是兔头制作过程出现了问题,但是每道程序都由她自己来最终把关,如果有问题她会第一个发现。究竟什么环节出了叉子?正在她疑惑不解时,服务员向她反映的一个情况引起了她的注意。

徐兰:“他们就说吃不饱,又饿,反正就光啃兔头,肯定饿,一个人最多啃十个,不够,饭都没有吃的就这样的。”

成都人吃兔头主要是把它当作一道下酒菜或休闲食品,要说把它当饭来吃确实不容易吃饱,想解决这个问题就得增加热菜和主食,不能光卖兔头。这可让宣贵琼为难了。

宣贵琼:“我们成都市,是个川菜王国,也就是,什么好吃的菜都有,我如果是这么偏僻的地方,成都人我以什么来吸引成都人老大远的开着车子到我这儿来吃我的菜呢。”

要想确定做什么菜,就得先确定自己的菜将来要卖给谁,宣贵琼想先找准消费群体,根据他们的需求来开发菜品。在消费群体的选择上,宣贵琼颇费了一番脑筋,甚至连消费者的交通工具都在她的考察范围内。

宣贵琼:“就是我们这一批老三届的老知青,因为现在这批人,他们有些当官了,有些做生意发财了,他们基本上都有车子,我这个地方就是有车来吃的。所以说呢,我就想了一下,我就决定开发怀旧菜。”

宣贵琼所说的怀旧菜指的是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他们小时候爱吃的一些老成都菜,因为现在成都市里做的川菜都是改良后的新派川菜,地道的老成都菜利润不高,已很少有人做。借着怀旧菜引来客人,就能让来啃兔头的客人也能吃饱肚子,真正赚钱的还是兔头。但是能否达到她预想的效果,宣贵琼忐忑地等待市场的反映。

章智超:“把这个凉粉放在手心上,然后加上调料,我们的小时候,都这样吃,然后现在那个生活改善了以后,现在回头再来吃这个手摊凉粉,就有一种特别怀旧的这么一种感觉。”

焦长林:“这些都是我们小时候特别喜欢吃的,所以在这里,我们吃到这些菜以后,就感觉到回到了童年时代。”

2005年宣贵琼在经营上又有了新改进,她把原来只是凉菜的兔头做成了热菜,并增加了六种口味,这样一来,她就解决了冬天天冷生意冷淡的难题。2006年,宣贵琼又在成都两河森林公园旁边,租下80亩地,在这里她将放飞新的希望。

宣贵琼:“就利用这个品牌,我就想把这80亩地,就搞成一个大的产业娱乐休闲度假的一个大的休闲庄。”

本文由中央电视台七套《致富经》栏目提供,详细内容请登陆央视国际网站CCTV-7《致富经》栏目查询!

注:CCTV-7《致富经》栏目播出时间:首播: 每周一至周五22:02--22:32 ,重播:每周二至周六13:52—14:22。

财富无处不在,行动成就梦想!《致富经》栏目敬请您的关注!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