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武川县西北部的二份子乡奎素村,成片长势喜人像挂着一排排浅绿色铃铛的黄芪苗迎风摆动。

该村地处高原丘陵地区,昼夜温差大,气候凉爽,非常适合种植喜日照、耐旱不耐涝且具有较强的耐寒能力的黄芪。从2018年最初的几十亩黄芪发展到如今的1600多亩,奎素村今年的黄芪种植产业预计年收益可达300万元以上,成为了二份子乡远近闻名的富民特色种植业。

该村的致富带头人郭力俊说:“以前我种大田,每亩地二百左右的收入,现在种了50亩黄芪,一亩地产600公斤,每亩收入能上2000元,50亩有十来万的纯收入,明年我打算种到200亩。”

村支书周利明说:“奎素种出来的黄芪质量很好,不愁卖,村民们看见黄芪能挣钱纷纷加入进来,目前我们村已经有20户种植黄芪,且基本实现了机械化种植和采收。”

周支书说:“村子的发展离不开党的领导,为了解决用水问题,政府2023年修坝1200亩,重新修理大井4口,县民委也出资铺设了低压管道,为我们提供了更好的种植条件。”

武川县大力支持地方优势产业发展,推进政企包联制度,落实村企业对接,加大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不断为黄芪种植户解决后顾之忧,推进农业专家深入田间地头,为种植户提供科学种植、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指导,帮助他们提高种植技术和管理水平。涉农部门和帮扶单位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先后帮助该村修建了水井、堤坝、低压管道等基础设施,为黄芪种植提供了更好的生产条件。

奎素村凭借黄芪种植的成功经验,为周边村落点亮了乡村振兴的明灯。附近的蔺家圪卜村依托奎苏村黄芪种植瞄准了黄芪加工业延长了黄芪产业的产业链。该村支部书记齐存金表示:“奎素村种植和销售黄芪的繁荣景象,让我们看到了中药材产业的巨大潜力。在帮扶单位和乡政府的帮助下,我们争取了57万元投资款,建设黄芪加工厂。这样一来,周边地区种植的鲜黄芪便可以通过我们的加工车间进行深加工,进一步提升产品的附加值,拓宽销售渠道。”

据了解,黄芪因武川县品质高,曾一度被称为“武川芪”,为豆科植物,是40种大宗药材之一,有“十药八芪”之称。2023年11月,黄芪成功入选国家药食同源名单,武川县奎素村移栽两年生黄芪经检测,甲苷含量0.102%(除水分前),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0.025%(除水分前),远超国家药典标准,属于黄芪上品。

“奎素种出来的黄芪质量很好,不愁卖,村民们看见黄芪能挣钱纷纷加入进来,目前我们村已经有20户种植黄芪,且基本实现了机械化种植和采收。”谈起黄芪种植前景,奎素村支书周利明信心十足。

武川县9个乡镇均具备黄芪种植条件,有6个乡镇种植面积较大,总种植面积约22000亩,黄芪产业的布局日益完善,现已形成集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这一产业链的打造,不仅放大了黄芪产业的竞争优势,更为乡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黄芪产业已悄然成为推动乡村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引擎。(马一 陈嘉婧)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