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部规定,到2020年,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和粮食主产县基本实现区域内农业资源循环利用,到2030年全国基本实现农业废弃物趋零排放,而推进种养结合生态循环农业正是实现该目标的重要途径。农业专家介绍,以农户为单位推行“种养结合、以养促种”,实行循环农业生产方式,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种养业结构配置是农业产业结构的基本框架,优化种养业结构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主体任务。长期以来,我国种养业失衡,资源利用没有形成链条,随着农产品产出数量的不断增加,农业废弃物随之剧增。南方规模化养殖场的畜禽粪污无法就地消纳,造成面源污染;东北地区玉米收获后,秸秆不能充分资源化利用,焚烧成灾。

农业部推荐|“种养结合”新模式 经济效益生态效益都实现

要从源头上解决发展生产、保护生态之间的平衡问题,以生态建设为导向发展农业生产,需应用中医的“治标先治本”的思维方式,推广种养业循环农业模式,构建循环农业体系,让废弃物变成资源,让资源变得有效益,缓解资源、生态和环境压力,提高农业收益。

国家农业部规定,到2020年,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和粮食主产县基本实现区域内农业资源循环利用,到2030年全国基本实现农业废弃物趋零排放,而推进种养结合生态循环农业正是实现该目标的重要途径。

常德是农业大市,现有耕地700万亩,粮食产量多年居全省第一。常德各地农民既要保粮食面积,又要千方百计增加效益,近年来,各地农民自发调整产业结构,创新生产方式,向土地问效益、向生态问效益,取得巨大实惠。

农业部推荐|“种养结合”新模式 经济效益生态效益都实现

据农业专家介绍,以农户为单位推行“种养结合、以养促种”,实行循环农业生产方式,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从经济效益来看,这是一条发展农业经济、农民致富奔小康的好路子。当前农民种地大多依赖化肥,过去种养分离导致土壤有机质下降,土质退化,使化肥利用率降低,用量增大,大大增加了种植成本。实行种养结合,以动物排泄物替代化肥,极大地减少了化肥使用量,降低了种植成本,同时还可以获得绿色有机农产品,提升了农畜产品附加价值。农户横跨种养两业,在市场博弈中掌握更多的资源和规避市场风险的工具。

农业部推荐|“种养结合”新模式 经济效益生态效益都实现

从社会效益来看,种养结合、以养促种,彻底改善了农村环境条件,提高了农民的健康水平,村容村貌大为改观,同时也提高了农民的科技意识,让农民懂得了农业生产必须从传统农业中走出来,采用先进技术,讲究标准管理、规模经营,很大意义上增强了持续发展意识。

从生态效益来看,种养业相辅相成,资源充分利用,变废为宝,极大地促进了生态的良性循环,土壤结构及耕作性能得到改善,提高了农产品品质,周而复始,使自然界(水、肥、气、热、土壤)和人、动植物以及微生物处于一个共生和谐的良性生态环境,不断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最终达到“经济、生态、社会”效益三者的高度统一,有利于农业持续、稳定地发展。

农业部推荐|“种养结合”新模式 经济效益生态效益都实现

目前,各地都已经对“种养结合”高效生态循环模式进行了大量的探索与实践,也取得了很多显著的成效。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