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院经济,是农村家庭空间单元的经济活动,是农民以自己的住宅院落及其屋基周围土地和水域为空间,以家庭为生产和经营单位,进行种养业、园艺、家庭小作坊加工、农家乐、民宿、康养等活动的经济综合体。近年来,四川省石棉县努力推广庭院经济,鼓励农民在方寸之地做文章,在小庭院里发大财。如今,石棉县庭院经济的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效。

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考察时指出,要鼓励和扶持农民群众立足本地资源发展特色农业、乡村旅游、庭院经济,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这一指示大大鼓舞了正在深掘庭院经济发展新模式的石棉县。

石棉县的庭院经济是如何在乡村振兴的战略中开启农家的幸福生活的?2019年初,记者来到了这个地处雅安腹地的山地大县。

庭院种植黄果柑丰收.JPG

庭院种植黄果柑丰收

庭院经济,山区县的大动作

谈及农业发展,石棉县多年来总被一个“小”字困住。

石棉,四川省少有的干热河谷地带的山区县。县域内山高谷深,河流纵横,岭谷相间,海拔从最低780米跃升至5793米,大渡河79公里的干流贯穿全县。山区主导的地形地势,决定了石棉耕地面积少的客观现实,据统计,石棉县耕地面积不足10万亩,人均耕地面积仅有0.77亩,并且绝大部分为“斗笠田”“蛙跳田”等,耕地资源十分紧缺。加之农业劳动力、土地肥力不足,农业规模化程度不高,石棉多年来始终只能是农业小县。

2017年,石棉县开始大力推广庭院经济,发现庭院经济具有“不争地”“不争人”“不争肥”三大优势,正好适合解决石棉耕地面积小、劳动力不足、农民增收难的难题。2018年,石棉县委、县政府继续出台免费提供种苗和对示范户、示范片建设补贴等优惠政策,提高了农户发展庭院经济的热情和积极性,并出台《石棉县扶持贫困户发展农村庭院经济补助实施方案》,鼓励贫困户通过发展庭院经济脱贫致富,庭院经济呈现方兴未艾之势。

石棉县委书记苟乙权介绍,石棉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了庭院经济实践,当时称作“一村一品”。发展到90年代,称作“五大商品基地”。因发展规模小、缺乏项目支撑等原因,尚没有形成大气候。

“庭院经济不是简单的农业,也不是简单的‘家庭副业’”,西南财经大学成渝经济区发展研究院院长杨继瑞向记者解释道,新时代的庭院经济是充分利用家庭劳动力、庭院及林盘资源的经济模式,是一种特殊形态的“微型家庭农场”和“小微企业”。

通过群众创造、政府引导、市场培育,如今,石棉县的庭院经济已发展出特色蔬菜种植型、特色果树种植型、特色养殖型、特色药材种植型、特色花卉林木种植型、“农家乐”型、特色加工作坊型、特色民宿型、特色康养型、混业多元型等十种模式。

农家庭院种植的枇杷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来源1.jpg

农家庭院种植的枇杷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来源

浪潮式的家庭种养殖

房前屋后、屋顶平台摆满花盆和瓦片,石板路旁、院落内外全是作物,这便是石棉县丰乐乡田湾村的真实写照。

“我们种的是石斛,这里海拔高,生长很快”,热心的村民一边解答,一边邀请记者去自家二层楼的农房顶上看看。在不到20平方米的屋顶空地里,整整齐齐摆放了百余盆翠绿的石斛植株;放眼望去,田湾村几乎家家如此。

田湾村党支部书记宋啸云告诉记者,实际上,近年来田湾村村民大多依托枇杷、黄果柑等特色农产业增加了一定的收入,但耕地有限的根本问题依然是群众脱贫致富的“拦路大石”。“石斛可以盆栽种植,在瓦片上搭配少量的泥土和苔藓也可以让石斛自然生长”,如此一来田湾村村民便纷纷利用房前屋后的闲散地开展种植。

据宋啸云介绍,2017年田湾村就已发展石斛盆栽5335盆,2018年,参加种植的村民更多,群众的种植热情很高。“目前石斛的市场价在每斤8元,种植规模稍微大一点的农户就可以每年增加万元以上的收入!”

石斛、重楼等中药材的家庭种植,是石棉县海拔较高的山地村结合自然条件发展的庭院经济模式。在石棉县的草科、丰乐、迎政、先锋、蟹螺、新棉等乡镇,村民不仅在庭院闲置土地上发展中药材,更有枇杷、黄果柑、蔬菜、葡萄等特色农业,甚至还养蜂、养鸡、养鱼。

目前,石棉全县已发展石斛盆栽、生态鸡养殖、药材种植、花卉及蔬菜种植等庭院经济面积2100多亩,建成庭院经济示范点80多个,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1.5万人,带动150多名新型职业农民自主创业。

为支持和引导种养殖的庭院经济模式,石棉县扶持发展中药材企业4家、专合社25家,建立中药材产业发展示范基地9个,引导群众仿野生种植重楼、白芨、石斛等,年生产鲜药材1000余吨,产值达3700万元;建设蜜蜂养殖园8个,引导群众养蜂3600余箱;建设高标准工厂化食用菌生产基地11个,在中高山发展香菇66万棒,实现产值219万元。

此外,石棉县更将特色种植、养殖、加工、销售、农家乐与电子商务进行有机结合,打造庭院经济综合性信息及电商服务平台。目前,建成乡村电商服务站点70个,培育电商企业及网店550余家,有效化解了山区农业的发展难题。

新鲜蜂蜜.JPG

新鲜蜂蜜

“磁铁工程”,庭院经济的向心力

庭院经济充分激活了乡村的人气和活力,像一锅沸腾的水,不断翻起炙热的水泡。如何凝聚起这股源自基层的力量?如何引导和规划庭院经济使之形成合力?基层党建在这其中发挥的作用,被石棉县定义为“磁铁工程”。

2018年,石棉县印发《关于大力发展庭院经济助推脱贫奔康的实施意见》《2018年扶持发展农村庭院经济实施方案》等,以实施村(社区)党建“磁铁工程”为引领,依托农民夜校,在全县92个村开展宣传培训。

具体而言,石棉县引导党员干部带领群众按照“农户自愿、品种选优、集中规模”的原则,采取企业带动、园区务工、土地流转、入股分红“四种模式”,强化技能培训、资金投入、帮扶指导“三项措施”,充分利用房前屋后土地、山林等资源发展庭院经济。

“党支部引导,合作社指导,产业基地做支撑”,石棉县通过灵活设置产业型、功能型、联合型党组织,搭建互助式组织平台,先后在专业协会、家庭农场和民宿等产业链上建立庭院党小组26个,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和电子商务,做好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着力解决农民缺技术、销售难的问题。

目前,为服务庭院经济,石棉县已成立种植养殖等专业合作社41家,吸纳200余名党员参与庭院经济产业项目;党员干部带头开办农家乐21家、开办淘宝网店8家,支持培育庭院经济示范户320户,建立蜜蜂养殖园10个;建立党建示范基地35处,发展示范户280户,进一步扩大党建促脱贫辐射效应。

庭院经济的不断再定义

苟乙权认为,虽然庭院经济一定意义上是基于以户为单位的小农经济,但更大程度上是加快了县域内农业现代化的步伐。

“发展绿色种植、生态养殖,能够挖掘传统农业的潜力;发展院落作坊、庭院加工,能够激发县域工业的活力;发展餐饮住宿、休闲旅游,能够发挥效益农业的张力。三者构成体系、形成链条,成为发展农业产业、活跃农村经济新的‘温床’。”2018年,石棉县庭院利用面积4222亩,利用率达51.9%,全年庭院经济总收入达到4352万元,人均收入达到518元。

目前,石棉县已设立产业发展流动资金1000万元,鼓励农户通过整合庭院产业、乡土民俗等资源,发展集餐饮住宿、采摘体验等为一体的庭院经济,积极探索庭院+产旅融合模式。

本刊记者 潘兴扬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