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大常委会:

《关于加快农业现代化,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在句容实践》已收悉,经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以乡村振兴为统领,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

今年以来,我市始终聚焦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系统推进“五大振兴”,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条主线,重点推进事关全局的战略部署。

一是坚持党建引领的发展方向。“农村要变样、党建先领航”。今年以来,我市坚持把党组织建到产业链上,为乡村装上“红色引擎”。2023年,全面实施基层党建“红色‘句’力”五年行动计划;推进基层党建标准化建设;加快构建区域联动、协同发展的茅山老区农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共同体,探索形成老区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示范带。同时,在党建引领下,不断推动四个体系建设,即:推动构建以村民自治为核心的现代农村治理体系;推动构建以合作社为核心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推动构建以三生融合和三美融合为理念的规划体系;推动构建以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为标准的现代农村人才体系。

二是优化农业强市的空间结构。在尊重农业的发展脉络、产业结构和群众意愿的基础上,科学优化农业种植规划,形成“一核一区一带八园”的现代农业发展空间结构,该规划已经纳入《句容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一核”为创建以茅山、白兔、华阳地区为核心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一区”为以赤山湖为中心的南部、西南部粮食生产示范区;“一带”为以宁镇山脉、东部干线、茅山山脉为沿线的特色农业发展带;“八园”以葡萄、草莓、茶叶、桃梨、畜禽、中草药、蔬菜、草木等为特色的“八个现代产业园”,切实为句容的特色农业和粮食安全优化布局,引领农业特色市向特色鲜明的现代农业强市整体跃升。

三是落实事关全局的关键举措。充分整合农民合作社规范化建设整体推进县、农业科技现代化建设先行县、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整县推进实施县、农业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示范县等一批“国字号”平台建设,加强资源统筹集约利用。今年上半年,我市又获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为做好产业园建设,制定《江苏省句容市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方案》《中央奖补资金使用方案》等政策文件,规划总投资19.2亿元,预计启动高质量项目25项,切实为句容的特色农业和粮食安全优化布局,引领农业特色市向特色鲜明的现代农业强市整体跃升。

四是书写农业强市的三篇文章。一是端稳端好句容饭碗。部门联动,条块结合,坚决守住52.92万亩耕地和良田红线。持续在赤山湖片区、沿江地区和六大中心水库下游,推动小田并大田行动,改造提升1.2万亩高标准农田。以稳面积、攻单产、争多产为目标,强化粮食生产调度,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57万亩,总产量达到25.8万吨以上。二是做大做优鲜果产业。以丁庄葡萄、白兔草莓为主导产业,充分利用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平台,巩固合作社为核心的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全面推动生产标准化、绿色化、机械化和智能化,更大范围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三是整合整强茶叶产业。有序稳健组建农业集团,发挥集团平台优势,稳妥推进茅山茶场、方山茶场等国有茶场整合,打造“茅山长青”茶产业发展带、茶产业集聚中心、茶产业融合发展区,改造提升高标准茶园,建设鲜叶交易与加工中心,聚力提升“茅山长青”区域公用品牌的市场知名度、美誉度和忠诚度。

二、发展特色产业,做大做强农业经营主体

把推动农民创新创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强化就业优先政策,着力拓展农民就业渠道和增收空间。

一是科技红利送到家门口。建立“专家+团队+农户”“1+1+N”技术推广体系。全市已建立草莓、葡萄、茶叶、稻米、葡萄等15个省级、3个市级、6个县级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将各类基地打造成为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遴选的田间超市、新型农民培训的课堂和实训基地,把培训办到农业一线、农民门口。累计支持65家家庭农场改善农场内部基础设施、生产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水平,促进农业机械装备提档升级。

二是创建“链式”培育方式。强化校地合作,协同培养农业科技“领头雁”“土专家”“田秀才”,以农民为中心,以需求为导向,以合作为重点,以方便农民、实用管用为标准,联合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涉农院校等主体,打造乡村全产业知识技能链条。每年安排20万省级财政资金用于对包括家庭农场在内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培训,邀请镇江农科院、南京农业大学、南京农林大学等科研院校技术专家为学员授课。

三是“新农人”为乡村振兴注入“活水”。随着句容市高素质农民培育、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示范培训等一系列农业农村人才项目的实施及农民职业化的发展,句容已成为越来越多“80后”“90后”返乡创业创新的热土,在句容返乡创业已成“归巢”之势。今年,句容市校地合作共培训农民2000多人,返乡创业大学生达600多人,“新农人”群体队伍规模不断壮大。

三、补短板强弱项,提高我市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水平

积极开展农业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示范县建设,通过示范引领、融合发展、校地合作、政策扶持等措施,着力提升全市农机装备水平和农业机械化水平。

一是积极推动全市农机化产学研用。依托科研院校科技、人才、信息优势,主动与江苏大学、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开展合作共建,成立句容市江大丘陵地区农业机械化研究院。全面提升丘陵地区农作物“耕种管收储”全程机械化、智能化水平。先后开展茶叶生产、大豆玉米复式种植等机械化技术研究与推广示范30场次,“茅山长青茶叶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路线”入选农业农村部典型案例。

二是巩固提升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水平。牢固树立粮食安全意识,着重做好水稻机插秧、小麦机条播、秸秆处理机械化技术推广应用。积极做好油菜生产机械化技术示范推广工作,通过新机具推广、示范演示、机械化作业现场会等多种方式,努力提升油菜生产机械化水平。举办油菜机械化收获示范演示现场会、油菜机械化种植示范演示现场会,全年推广新增油菜种植、收获机械50台套。

三是全面推进特色农业机械化水平。提升特色农业机械装备总量。充分利用省级专项资金,对我市短缺的特色农业机械装备给予购机作业奖补,鼓励各类经营主体购机用机积极性。开展特色农业机械化示范基地建设,重点抓好设施农业、林果业机械化示范基地建设。开展全程机械化示范应用,对经营规模较大、全程机械化程度较高的经营主体,经镇江市级以上评审,确认为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的,给予适当奖补。提升全市农机化社会化服务能力。积极培育发展特色农机专业服务组织,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累计发展特色农业机械化专业服务组织3家,省级综合农事服务中心3家。

四是加强农业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示范县建设技术指导。召开全市农机工作会议,以会代训,认清各自的短板,找准努力的方向,切实增强紧迫感,倒排工时挂图作战。按照《推进农业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实施意见》,深入乡镇开展督促指导工作,跟踪督促示范县推进情况,指导做好台账资料归档整理、项目验收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四、加强与农业高校院所的产学院合作,提升农业科技支撑水平

一是构建支持农业科技的制度体系。出台《句容市“新农英才”考核管理办法》《句容市“新农英才”选拔培养计划》《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实施意见》。发挥“亚夫工作室”等载体平台作用,深化农业科技创新联盟机制;完善农业科技指导和农机服务网络,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0%以上。以镇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国家现代农业园区为载体,推进农业向机械化、高效化和绿色生态化方向发展。

二是突出科技创新示范点的打造。深化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技术培训工作,每年引进示范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30个以上。突出农产品加工效益化示范基地建设;茶叶生产机械化示范基地建设;水稻生产智能化示范基地建设。建成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机械化生产等科技示范基地60多个。

三是打造“数字化+”农业科技集成样本。把推进“数字化+”作为构建生态农业发展的重要引擎,建设智慧农业示范区。联合江苏大学,正在打造句容市后白良种场智慧农场项目,通过项目开展宜机化高标准农田、农情感知系统、智能农机选购、农产品加工基础、智慧管控平台建设技术指导与共建;完善综合型现代农业物联网应用平台建设,推进“句容市三农大数据平台”项目建设,完成了实施区物联网应用基础设备提升优化措施,新增多套智能化物联网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健全农业物联网应用体系,在江苏省句容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等5大园区、镇江万山红遍园区等10个基地,构建农业物联网示范应用体系。

五、打造农业全产业链,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一是主体培育,奠定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基础。充分发挥毗邻都市的区位优势,苏南丘陵地区的生态优势,着力培育了优质粮油、应时鲜果、特种养殖、休闲农业等几个农业特色产业,主动适应农业农村发展新要求,持续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二是聚焦融合,形成全产业链发展优势矩阵。以“全产业链”建设为抓手,以“句容+”品牌为导向,在产业上重点聚焦粮食、鲜果、茶叶、蔬菜四大产业,培育国家级地理标志4个、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11个、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3家,建成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1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2家,国家农业产业强镇2家。全国乡村特色产业超十亿元镇亿元村7个,遥遥领先镇江其他市区。

三是依照标准,严格筛选三产融合用地项目。严格按照一二三产融合用地要求,以农业为依托,通过产业链条延伸、产业融合、技术服务等方式,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达到一产、二产和三产的全面融合发展的项目用地。分批次向各镇(街道、管委会)开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项目用地需求统计,着力保障和规范我市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用地,为我市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夯实了土地资源要素保障。

六、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政策保障

一是健全要素保障机制。深入落实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的比例政策。推进涉农资金统筹整合,加强涉农资金项目绩效管理,将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和政策调整挂钩。加强乡村振兴金融服务,加大“三农”领域小微贷款投放力度,支持发展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强化农业农村用地保障,统筹安排新增用地计划和存量用地盘活指标,单列不少于5%的新增建设用地计划保障乡村重点产业和项目用地。对于重点农业项目,积极探索实施点状供地、“农业+”混合用地等灵活供地方式。

二是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深化土地制度改革。进一步加强农村宅基地规范化管理,稳慎推进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盘活利用,鼓励利用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依法依规发展乡村民宿、一二三产业融合项目等。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巩固提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做好农村集体资产年度清查,推进农村集体资产资源确权登记颁证。深化戴庄经验推广,巩固合作社为核心的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全面推动生产标准化、绿色化、机械化和智能化,更大范围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推动金融支农机制创新。推进第四轮省农村改革试验,加快推进“农村普惠金融服务发展机制”和“全域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机制”改革,加大改革成果应用,切实形成可复制、能推广的句容创新经验。

三是压实主体工作责任。实现农业现代化建设,要发挥各级主体主观能动性,全面落实《乡村振兴责任制实施办法》,扎实推动“乡村振兴书记领航”项目制度实施,切实推动“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落到实处。充分发挥党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牵头抓总、统筹协调作用,充实党委农办工作力量。开展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和督查,强化考核结果运用。

虽然我市农业现代化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但还存在不少短板和不足。比如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压力加大,粮食生产在高起点上的弦绷得很紧,面临资源和效益双重压力;比如受疫情影响,农民收入增幅走弱,农民恩格尔系数走高,财政资金趋紧、土地指标紧张、外来人才吸引力不够等源头活水问题还需要调度。这些既是压力,也是动力,下一步我们要着力做好以下三项重点工作。

一是抓好全局统筹。一是抓住一个抓手,紧盯试点示范,创建梯次争创省级、国家级荣誉,重点争创国家级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二是打造一个亮点,推进句容茶产业资源整合,按照“种植生产、市场运作、行业实施、规范管理”链式发展思路,全面实施“一带一谷一片+N基地”的茶产业规划,打造东部干线茶产业发展“经济带”。三是形成一个高地,全力深化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

二是发挥主观能动。突出招商引资工作的重要地位,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在目标考核中的权重。尊重基层党员干部、农民群众在发展中的首创精神,着力解决农户、农业在组织机制中的“痛点”,激发农业发展动能。通过建立“合作组织有党在、增收致富有‘头雁’、农技推广有干部、技术培训有专家、村头路口有能人、田间地头有青年”的农业发展党建引领和人才支撑体系,让“农业现代化”有不竭动力。

三是聚焦重点环节。打破行政壁垒、区划壁垒,加强强势品牌对产业的整合;合理推进农业智慧化、机械化建设,切实保障外地人员用工需求,多举措吸纳本地省农林职业技术学院优质生源投身现代农业发展。推进农业大数据平台投入运行,落实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整县推进实施县建设。开展乡村建设,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普惠共享,推动特色田园乡村高质量发展,大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深入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打造美丽宜居现代田园乡村。

句容市人民政府

2023年9月8日

(此件公开发布)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