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石圈的“切料派”玩家,是一群赌心很大,热爱冒险的老手。但即使是这样的行家,面对籽料赌石的时候,也常常觉得心里没底。
尤其是和田籽料的沁色原籽,切一次后悔一次,切一次剁手一次,堪称切料圈中的“戒赌神器”。
今天我们分享的就是这样一件,切料切到只剩外皮的籽料雕件,和田红沁籽料“龙凤”。
名称:龙凤
材质:新疆和田籽料
重量:36g
尺寸:62*35*11mm
这件玉牌形状的龙凤雕件,是由一块红沁原籽切料雕刻而成。原石皮色浓重艳丽,亮气老熟,油润感十足,无僵皮无黑点,品相接近完美。
可在这块雕件的背面,却只保留了薄薄一层玉肉。虽然玉质暖白细腻,但毕竟厚度有限。以至于整体造型成了个凹面,多少有些奇怪。
其实像这种“留皮不留玉”的取料方式,在和田玉重皮色料的切料中并不少见。
我们都知道,和田玉中红沁与红皮籽料的致色,都是由于河道中铁离子含量较高,侵染原籽之后形成的一种元素富集。
这种致色虽然是后天生成,但却与籽料本身的玉质密不可分。
疏松的密度结构,粗糙的矿物质组成,玉石表面的纹裂,以及原生矿存在的僵棉石性,都像是对致色离子敞开的大门。
如果玉石真的细密紧实,而且毫无瑕疵,以至于密不透风,也许根本不可能形成所谓的皮色或沁色。
但这个大门,同样也留给了其他矿物元素,以及各种自然杂质,让它们得以趁虚而入。
这就形成了沁色料与重皮色料僵皮杂色、白棉窜脏的复杂“内心”。一切一个“火龙果”的惨剧,也算是司空见惯了。
“留皮不留玉”这种古怪的方式,其实不过就是在切料之后发现玉质太差,所以才会不得已而为之。
所谓“好皮无好玉,好玉不带皮”,虽然听上去有点绝对,但却也是客观存在的现象,玩家在切料之前最好能有个心理准备。
其实这样的切料结果,还不能算是“切垮”。真正让人血本无归的切料,从外表来看近乎完美,最多就是有几个小的黑点或浅裂。
但切开之后,很可能就是整片窜脏,内部的玉质也完全散掉,能用的恐怕也就只剩皮色了。
重皮与沁色切料最大的风险,就在于外观的欺骗性较大,直接推高了切料的买入价格。可事实上真正要赌的,却是完全未知的内部玉质。
这种蒙头料的技术含量,以及可能存在的极致反差,才是真正的“一刀披麻布”。
最后还要提醒一下各位藏友,沁色料尤其是红沁料,拍照时色差十分严重。灯光下明亮艳红、近乎失真的饱满皮色,自然光下可能就是普通的褐色皮。
照片和视频都不靠谱,只有上手反复观察,再加上把玩与佩戴,才是最可靠的方式。
赌石有风险,切料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