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p/ignore-error/1|imageslim"/>

4月的清晨,在江苏睢宁金城街道邱胡社区田家大园183亩龙虾养殖塘里,虾农们热火朝天的捕捞着小龙虾。随着一个个网笼从水中拖出,一个个活力十足、舞着大钳子的小龙虾跃出水面。“现在已经迎来小龙虾销售旺季,一季水稻,种养循环,我们又迎来丰收年”,“80后”养殖户田浩然如是说。

睢宁县委县政府加快构建绿色低碳生产新格局,推动稻虾“种养循环”综合种养扩面提质增效。目前,全县龙虾养殖面积近5.5万亩,以稻(藕)虾为主,年产量5200吨。同时,该县还加强提升加工和冷链仓储能力,做大做强龙虾产业,实现全县小龙虾产业高质量发展。

“我们这里最大的优势是环境美、水质好,庆安水库的水养出来的小龙虾,不仅个头不小,口感也更佳。”田浩然告诉记者,“现在每天能捕捉小龙虾1000斤左右,到5月10日前后10多天,每天要达到2000斤左右,因为龙虾质量好,不愁销的,收购商早就在地头等啦。”

/strip/ignore-error/1|imageslim"/>

记者了解到,2016年田浩然在村里流转了一片地,开始从事水稻-龙虾种养殖。“邱胡社区西有老龙河穿村而过,东临白塘河,水源都来自睢宁庆安水库,水质好。”田浩然说,“头一年,50亩水塘养殖的龙虾卖了近30万元。”此后他又陆续增加种养殖面积,目前13个综合种养殖版块,最小的5亩,最大的43亩,一共183亩。他在睢宁县农业农村局和金城街道农技人员的指导下,采用“无环沟稻虾轮作”模式,对稻田进行简易改造。同时,将水稻、黄桃种植和小龙虾、鹅、鸡养殖融合为一个立体式生态系统。田块四周外围田埂宽约1.5米。栽植1500棵黄桃树,放养20多只鹅吃田梗上的杂草,200多只鸡吃树下虫和掉地上的烂果、裂果,避免烂果、裂果进入虾塘污染水体。

田浩然的生态园桃果每年结果12万斤左右,年收入有15万元。200多只母鸡每天产蛋能卖180多元,一年也有6万余元的收入。“鹅粪、鸡粪直接肥水,水体中产生大量藻类和浮游生物,为早期虾苗提供充足的食物,减少饲料投放量,每亩减少150斤左右。”66岁的村民张朝义在田浩然的龙虾养殖基地干活已有3年多时间,一年也能收入1万多元。“田老板说要生态种养殖,让绿色变金色,我们老百姓都很佩服的,这种模式,吸引了大量周边农户来学习。”

“种养循环”形成了一个可循环可持续动态发展的“生态圈”,实现了共生互利。“种养循环实现零农药、零施肥、零添加,小龙虾和生态稻米都非常受欢迎。”在田浩然带动下,邱胡社区现在有9家家庭农场1260亩稻虾综合种养面积,年产值达900多万元,带动80多人来此务工就业。“农村拥有丰富多样的生态资源和多产业融合的创业机会。邱胡社区打造的种养循环立体式生态系统,有利于实现现代农业绿色循环发展,是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应当持续坚持和完善下去。”金城街道党工委书记邢剑表示,街道将在现代农业生态、优质、循环、高效的基础上融入文化、创意等元素,突出生态特色,注重品牌打造和宣传,实现农业休闲旅游、农村电商等多种新业态,实现村一二三产高质量融合发展,真正做到坐享绿水青山,又怀抱金山银山。

据了解,目前睢宁全县龙虾养殖面积近5.5万亩,以稻(藕)虾为主,年产量5200吨,主要分布于庆安、官山、邱集、魏集等镇和睢城街道、金城街道。睢宁县农业农村局开展技术培训和服务,年均18场次780人次。睢宁县委县政府推动稻虾“种养循环”综合种养扩面提质增效同时,还提升加工和冷链仓储能力,做大做强龙虾产业,实现全县小龙虾产业高质量发展。

扬子晚报记者 马志亚 通讯员 顾士刚 谭晓立 文摄

校对 王菲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