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敏 记者 侯东 文/图)夏日初盛,绿影婆娑。6月27日,连绵青山包围下的广元市朝天区云雾山镇花石村食用菌产业园,10多个标准化香菇三联大棚一字排开,花石村七组群众郭明富推着小车忙进忙出,把一筐又一筐刚采摘的鲜菇运进大棚旁的冷库进行保鲜处置。“香菇营养成分很高,但在夏日高温下非常容易腐烂变质。采摘后的鲜菇经过筛选后就要立即运送进冷库,一般冷藏3个小时后即可进入运输售卖的过程。冷藏后的香菇能保鲜3-5天,而不经冷藏过程的香菇最多半天就变色变质了。”产业园现场负责人王华生告诉记者,园区配套建设的冷库能一次性冷藏5000斤鲜菇,不仅能有效保存香菇、避免香菇变质,还减少了不必要的损失、实现了收益最大化。产业园丰收跟随王华生的脚步,记者步入大棚内,只见整齐划一的架子上层层叠叠地放着一个个长约半米的菌包,菌包上一簇簇肉嘟嘟的香菇升柄展伞、散发出阵阵诱人的菌香,数十名群众穿梭在菌架间,手脚麻利地忙着采摘,一派丰收的喜人景象。“今年,我们产业园以每平方米2元的优惠价格,招纳了6位业主入驻。”王华生介绍,产业园占地面积50亩,建成标准化食用菌生产大棚14500平方米,并配套建设了生活区、烘干设备、冻库及前期粗加工区,年生产袋料香菇30万袋、产出新鲜香菇300吨,产值近300万元,其中,集体经济增收8万元左右。

据了解,花石村青杠树资源十分丰富,用青杠树粉碎后做的菌棒产出多、品质好,再加之食用菌产业园周围森林茂密、溪流穿行其间,气候环境优越,具有冬暖夏凉、昼夜温差大的特点,非常适合食用菌种植。产业园6位业主之一——拥有近20年香菇种植经验的花石村群众任学文,一边忙着指导务工群众采摘、分拣香菇,一边忙里偷闲和记者唠嗑,以前大家都是“单打独斗”、分散种植,面积小、效益低,因为配套设施不齐全,种多了也无法保存。但是自从村里建设了产业园,这一切都迎刃而解了。“我今年租用了两个三联大棚、1400多平方米,种植了48000袋白面香菇。白面香菇品相好、口感佳、效益稳定,新鲜香菇的市场批发价平均在4.5元一斤,预计今年产值将超过30万元。”任学文不无自豪地说,种植香菇,不仅让他致了富,也带动周边群众增了收,在他大棚里常年务工的10余名群众,年人均收入都超过了3万元。出门就能务工,下地就能赚钱。花石村香菇的规模化种植和品种优选,不仅让香菇卖出了好价钱,也使得园区用工需求量大增,越来越多的花石村群众过上了就业挣钱和顾家两不误的新生活。据统计,仅去年一年,产业园就吸纳了80余人长期在园区务工。家离产业园只有一分钟路程的66岁李正福和61岁老伴李宗英,就是受益者中的典型代表。

“装袋、打孔、摆架、采摘,活路不仅轻省好上手,还能挣到100-120元一天,两个人一个月能拿到5000多元,一年下来超过7万元”,李正福老人声音洪亮、精神矍铄,他大笑着说,“年轻的时候都没出去务过工,哪晓得老都老了,还成了家门口产业园的工人,不仅实现了经济自由,还能补贴儿孙一点。”从“小而散”逐步迈向“大而强”,特色产业聚合效应日益凸显。近年来,云雾山镇始终坚持“食用菌之乡、生态农旅重镇”发展定位,狠抓“兴产业、壮集镇、美乡村、重民生、强党建、严治理、构和谐”七条工作主线,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全镇以食用菌、猕猴桃、核桃、蚕桑产业为主,发展食用菌1500万袋(椴)、猕猴桃3000余亩、核桃2万亩,树状月季、水产养殖、小水果等特色产业发展势头强劲。2021年,该镇人均纯收入达1.6万元,农村新路径、新业态、新模式活力迸发,老百姓家门口增收路越来越宽。

(周韵 尹翔 记者 刘金蓉 闫新宇)盛夏时节,绵竹的葡萄迎来丰收。在广袤的田间地头,一串串绿似碧玉、红如玛瑙、紫像水晶的葡萄悬挂于翠绿的枝蔓间,散发出香甜的气息,果农们忙着采摘、销售,处处弥漫着丰收的喜悦。近日,在绵竹九龙镇双土村种植户曹金贵的葡萄园里,枝繁叶茂的葡萄架错落有致、整齐排开,套着纸袋的葡萄挂满枝头。打开一看,颗颗葡萄紫黑发亮、圆润饱满,十分诱人。慕名前来的游客们手挎采摘篮,小心翼翼地将葡萄剪下,尽情享受采摘的乐趣。“我今年种植了5亩多葡萄,从6月底开始采摘,将持续至7月下旬。种植的品种有夏黑和巨峰,很受市场青睐。”曹金贵告诉记者,双土村土壤肥沃、光照充足,为葡萄的生长提供了极佳的条件,种植的葡萄丰产质优。这几年,得益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该村各项硬件设施也得到了极大地改善,种植户的葡萄卖得越来越好,日子也过得愈发红火起来。双土村种植葡萄已有10多年历史,目前种植面积近800亩,共有180户村民参与葡萄种植。随着产业规模的壮大,每年葡萄成熟季,四面八方的游客纷至沓来,不仅拉动了消费,也推动了乡村农旅一体化发展。该村将继续发挥致富“领头雁”传帮带的作用,引领更多的村民发展葡萄产业,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

在紫岩街道蔚泉社区种植大户刘刚的葡萄园里,串串葡萄从叶缝中垂下来,令人垂涎欲滴。工人们在葡萄藤架下忙着拆袋、采摘、打包。不远处的大路旁停靠着一辆大货车,正准备将装好的葡萄运送到省内外市场。“我种植了夏黑、阳光玫瑰等多个品种,主要批发销售。今年葡萄收成不错,价格也卖得好。”经过多年的摸索和实践,刘刚的种植技术越发成熟,葡萄园的规模也逐渐扩大,目前种植面积已达20余亩,年收入十分可观。紫岩街道按照“支部引领、党员带头、产业铺路”的发展思路,先后引进巨峰、阳光玫瑰、夏黑、美人指、温克、妮娜女皇等10余个葡萄品种,推动农业产业化、多样化发展。同时,建立绵竹市优质葡萄种植协会,成立专业合作联社,定期开展种植和田间技术管理培训,进一步推广无公害绿色栽培技术使用。截至目前,已在谷王社区、蔚泉社区发展葡萄种植2500余亩,种植户达1000余户。为解决葡萄销售过程中的堵点问题,紫岩街道按照“基地化建设、科学化管理、规模化经营、产业化发展”的思路,努力形成“互联网+农业”“旅游+农业”经营格局,吸引了成都、重庆等多地客商前来批发采购,解决了村民销售的后顾之忧。近年来,绵竹市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目标,采取“党建+合作社+农户”、培养发展家庭农场等模式,示范引领农户共种植葡萄6000余亩,并推动农业产业向观光采摘等多元化发展,打造出了一条“甜蜜”的产业链,让小葡萄成为了增收致富的金果果。(图片由绵竹市融媒体中心提供)

近年来,泸县道林沟乡村采摘游越来越受到大家青睐,成为乡村旅游的新亮点,在推进农旅融合的同时,也助推了乡村振兴。眼下,在泸县道林沟风景区内的花果人家家庭农场300亩果园的李子迎来了丰收,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打卡游玩,尽情享受采摘的乐趣。走进花果人家园内,放眼望去,大片的李树郁郁葱葱,一颗颗饱满圆润、青红相间的李子隐藏在翠绿的树叶间,弥漫着诱人的果香。游客们拎着袋子,穿梭在果园内,采摘酸甜可口的李子,体验别样乐趣。“今天,我们约起几个朋友,来道林沟游玩,到花果人家来采摘李子,这个李子口感很好,价格也公道,我们每年都要来。”来自重庆市荣昌的市民周绍英高兴地说。“现阶段成熟的李子名叫香脆李,因在农历五月上市,所以又叫五月脆,属于早熟的品种,口感脆甜脆爽,肉质细腻,果香味浓,而且还特别耐运输,很受市民欢迎。”石桥镇吉祥村花果人家家庭农场负责人徐仁权介绍说。“现采现卖,每斤李子可卖到5至10元,今年预计总产量将达到5万斤以上。”徐仁权介绍,他的农场占地约400余亩,分别栽有江安李、清脆李、茵红李、半边红等不同品种的李子树,其中以香脆李的数量最多,成效也最好,已经颇具名气,每年都能吸引来自川渝两地的游客、水果批发商上门购买。

“除了现场采摘,游客还可以通过微信、抖音下单,根本就不愁销路。”徐仁全说,上海、广州、重庆等省市的都能吃得到他的水果。“空气好,山间温度湿润,依托道林沟景区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这里的李子味道一直是一绝,很受市场欢迎。”前来收购李子的水果商范盈燕表示,每年她都会来此批量购买李子,但往往很快就会一抢而空。徐仁全选育出早熟、中熟、晚熟三大类别的李子,使挂果期从6月持续至10月,拉长了李子销售时间,避免了李子扎堆成熟供大于求。为了延长水果采摘的周期,徐仁权的果园内还种了枇杷、桃子、柑橘等果树,配置鱼塘,不仅节果园的用水,还可以垂钓,家里办起了农家乐,前来游玩的市民络绎不绝。早在2018年,“花果人家”被四川省农业农村局授予“省级家庭农场”荣誉称号。石桥镇吉祥村因辖区内有市级风景名胜区——道林沟,且与重庆荣昌古佛山景区山脉相连而闻名四方。近年来,随着景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吉祥村也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发展“旅游+生态采摘”就是吉祥村因地制宜探索出的一条发展之路。在吉祥村,一年四季都可见“农旅融合”发展的累累硕果,李子、桃子、柑橘、枇杷、杨梅、春茶、油茶果……特色鲜明,品质优良。在吉祥村栽有李子树等果树的村民已近百家,而李子也成为了该村的“一村一品”中最具代表性的产品。

吉祥村还紧紧围绕“吃、行、游、购”推行集休闲旅游、生态采摘、风味品尝为一体的“一站式旅游”,把吉祥山水 、吉祥味道通过业态产品展示给游客,让更多的“一流资源”变成 “一流产品”。花果人家、古家鱼塘、吉祥山庄......一个个农家乐如雨后春笋般兴旺起来。“我们将以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为契机,密切与接壤的重庆市荣昌区清升镇开展协同发展,加快推进道林沟·古佛山一体化旅游建设,合力唱好双城‘旅游记’,以此带动地方经济更高质量的发展。”泸县石桥镇党委书记陈超介绍说。近年来,泸县石桥镇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结合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林果种植+采摘经济”,通过产业引来人气、人气带动经济,让“采摘游”不仅为乡村带来蓬勃生机,也让村民们共享了发展红利。(供稿:泸县融媒体中心曾佐然 范勇 成帆)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