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介绍了建德石硅生态养殖的环境优势,总结了建德石硅人工养殖的历史和现状,并对建德石硅产业的发展前景和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以为发展建德石硅产业提供借鉴。
关键词石硅产业;环境优势;养殖现状;发展前景;经济效益;浙江建德
经过多年养殖探索,建德石蛙养殖技术已居国内领先地位,市场前景广阔,经济效益明显,发展前景看好,符合产业政策导向,既能促进林区生态文明,又是山区林农致富的新门路[1]。
1建德石蛙生态养殖的环境优势
1.1自然环境优越
建德市地处浙西山区,属亚热带北缘季风气候,年平均温度17.4 ℃,降水量1 600 mm,日照总时数1 760 h,年平均相对湿度78%,光湿同步,气候条件优越。拥有森林面积15.7万hm2,森林覆盖率75.4%,立木蓄积量359.15 m3;小流域38处,水库塘坝5 010座,正常库容1.1亿m3,中国著名品牌“农夫山泉”就诞生于此。境内溪流众多、沟壑密布,空气清新,水质优良,独特的自然环境和生态资源十分适宜许多野生动物种群的栖息繁衍,也十分适宜石蛙人工驯养繁殖。
1.2人工养殖技术趋向成熟
石蛙俗称石鸡,学名棘胸蛙(rana spinosa david),是我国特有的大型野生蛙。由于石蛙驯养难度大,国内养殖技术滞后,尤其是人工规模化养殖几乎空白。经过多年驯养实践,建德市在野生石蛙驯化、亲蛙培育、蝌蚪孵化、幼蛙饲养、石蛙病虫害防治及活饵饲养技术等方面,都居国内领先水平。根据建德市石蛙养殖实践技术编制的杭州市《棘胸蛙无公害养殖技术规范》,2004年由杭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正式颁布推广实施。
2建德石蛙产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
2.1石蛙产业发展历史
建德历史上盛产石蛙。严州府进士方延熹就对在《陈源捕石蛙歌》中这一山珍极品作了广告:“状如蛤蟆,产山涧石穴中,大者可达一斤,肉洁鲜美,村人取以供客。”20世纪80年代,建德市建德林场、寿昌林场进行野生石蛙圈养试验。90年代后期,该市许多农户开始人工养殖石蛙,2000年后,新安江、洋溪、更楼、莲花、下涯、大洋、三都、航头、大同、李家等地都办起了不同规模的石蛙养殖场,经过养殖实践,养殖户均已掌握石蛙人工养殖技术。
2.2建德石蛙人工养殖现状
建德现有石蛙养殖场12家,从业人员有山区林农、城市居民、下岗职工、退休干部、大学博士生等。2003年新安江、莲花、下涯实施“石蛙生态养殖”项目,获建德市农业经济发展项目奖。
2004年,实施杭州市项目“棘胸蛙无公害养殖产业化”;同年,市水产行业协会编制杭州市《棘胸蛙无公害养殖技术规范》(db33-1/t068-2004),由杭州市质量监督局颁布实施。
2005年,下涯镇洪村石蛙生态养殖场电脑监控生产,黄粉虫车间实行温控;注册“大洲源”牌(2007年更名“新安江”牌)石蛙精致包装上市。同年,引进外地客户,在大洋镇创办鑫泉石蛙养殖场。
2006年,市林业局与下涯镇政府联合发出通告,将洪村樟坞林区列为石蛙生态资源保护区。同年,实施市科技特派员项目“石蛙生态养殖示范园建设及养殖技术推广”,石蛙生态养殖示范园区创造的“沟渠式蛙池”,被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为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号:200620140231.3)。莲花东林石蛙养殖场的养殖技术,在央视七频道播出30 min,并录制成光盘向全国发行。
2007年,2家石蛙场成为市级农业科技示范基地。3月28日,洪村石蛙生态养殖场创办“中华石蛙网”()。8月18日,建德市千岛石蛙专业合作社成立,6家有一定规模的石蛙养殖场成为首批成员,9月30日,浙江电视台以“石蛙养殖用上电脑、旅游开发请你支招”为题,在“1818黄金眼”民生版,对建德打造石蛙产业“创业富民,创新强省”进行特别报道。同年12月28日,浙江省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首届学术研讨会在浙江林学院召开,笔者与会领导、专家、学者就建德石蛙养殖技术和产业发展情况作了交流。 2008年,在推广实用新型专利“沟渠式蛙池”的基础上,国家专利局受理了建德市下涯镇洪村石蛙生态养殖场的“集约型孵化法”国家发明专利(申请号:2008 1 0164150.0)、鲍强明的“一种锅底型石蛙蝌蚪变态养殖池”(申请号2009 2 01118657.2),吴成根、张建荣的“石蛙卵块采运技术”国家发明专利正在申报。此外,引进活饵新品种大麦虫、中草药防治石蛙病害、温控充气孵化等有突破性进展。浙江卫视六频道拍摄了专题节目。
2009年,在完成浙江省高效生态渔业项目“建德市石蛙生态养殖示范基地建设”,杭州市农业发展基金扶持项目“石蛙沟渠型生态养殖技术研究与推广”的基础上,石蛙专业合作社申报的“建德市石蛙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列入浙江省2009年“种子种苗工程”项目,新丰石蛙生态养殖有限公司申报的“‘新安江’石蛙产业化养殖技术”,列入杭州市“金桥工程”技术攻关项目。正在实施的还有杭州市科技项目“石蛙亲蛙选育与种苗繁育技术研究”,建德市产业提升、标准化示范基地水产首席专家项目等。
2010年1月,浙江省林业厅授予建德市千岛石蛙合作社为驯养繁殖示范基地。
3建德石蛙产业的发展前景及经济效益分析
3.1建德驯养石蛙的发展前景
建德市是国务院首批确定的县级风景旅游城市,区域优势明显,距长三角经济发达的高消费城市群近,交通便捷流畅,人工规模养殖石蛙市场前景广阔。
3.1.1体现山区特色,符合产业政策导向。2003年“非典”风波后,国家从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出发,适时提出野生动物资源要从过去野外资源获取为主转向人工繁育为主。建德石蛙产业的兴起,既适合本地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态环境,又符合国家对野生动物产业政策导向[2]。
3.1.2减少滥捕野生石蛙,促进林区生态文明。野生动物属于地球生物圈中的一个重要生物链,是人类的朋友,保护野生动物,就是保护生态平衡,保护人类自己。石蛙是野生动物一员,保护野生石蛙是保护野生动物种群之一,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具体行动。野生石蛙资源越来越少,仅靠野外资源根本满足不了市场需求,唯有靠人工繁育才能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需求。
3.1.3丰富市民菜肴,改善饮食结构。石蛙素有“蛙中之王”、“山珍极品”之称,在历代宫廷御膳中享有佳馔之名;列于参、翅、骨、肚、窝、掌、蟆、筋“八珍”之七[3]。肉嫩味美,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近20%,含17种氨基酸、其中8 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尤为丰富,谷氨酸达11.9%;还富含va、v■、v■、vc及尼克酸、矿物质。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食疗保健成为热门,人们不仅对菜蓝子品种要求越来越多,而且调节口味的档次也越来越高。石蛙这一稀缺佳肴,不但味美可口,而且夏天可以清凉解毒,冬天可以温虚补阴,男女老少皆宜,是滋补身体的佳品。目前,野生石蛙在市场上几乎买不到。开发石蛙这一传统山珍佳品,让其成为广大市民餐桌上的美味佳肴,人工驯养繁殖石蛙是唯一的选择。
3.1.4造就石蛙科技繁育管理队伍。石蛙是野性极强的两栖动物,其生物学特性和生活习性十分特别。因此,人工养殖石蛙必须在长期的实践中摸索钻研,掌握石蛙的生活习性规律,在实践中学会选种、繁殖、防病、治病等技能[4]。随着人工驯养繁殖石蛙规模的扩大,必将出现一批养殖石蛙的技能高手,为建德做大做强石蛙产业提供人才资源。
3.1.5有利林农调整产业结构,致富于民。目前市场上1对种石蛙可卖200元,1kg商品石蛙夏天可以卖到200元,春节期间包装成礼品蛙可卖到300元。石蛙是两栖冬眠动物,适宜长途运输,冬季把石蛙放在透气的包装盒里可以存放1个月以上。元旦、春节期间把石蛙包装成高档礼品,馈赠亲朋好友,市场前景看好。
3.2发展石蛙产业的经济效益分析
石蛙生态养殖从野生石蛙驯化、繁育、产卵,到蝌蚪孵化变态、幼蛙培育、成蛙养殖、商品蛙出售,全过程一般需要2~3年。以建德市莲花东林和下涯洪村二家石蛙场2008年和2009年投入产出经济效益分析为例,2家石蛙场2年共产商品蛙4 000 kg,幼蛙7万只,蝌蚪11万尾,共获利润42.9万元,年平均利润21.45万元,固定资产投资回报率42.9%,当年投入回报率69.6%,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4结语
建德养殖石蛙环境优良,历史悠久,技术领先,市场前景看好,经济效益明显,政府应当抓住机遇,因势利导,促进石蛙产业又好又快发展,让南方的石蛙同东北的林蛙、海南的虎纹蛙一样点亮活跃一方农村经济。
5参考文献
[1] 胡长贵,沈跃仙,吴成根.打造建德石硅产业的实践与设想[j].渔业致富指南,2008(3):11-13.
[2] 刘建国.发展石硅养殖促进农民致富[j].农村新技术,2008(20):33-34.
[3] 金大春,李德安.石硅的开发利用前景及养殖技术要点[j].农村百事通,2006(c00):33-36.
[4] 朱炳全,傅军.石硅的生态养殖对控制虫害作用的初步研究[j].当代生态农业,2001(3):11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