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富县有机生态苹果园种植的有机苹果。

图片

冯新明向长江商报记者推荐富县“延安苹果”。

图片

长江商报公益联盟突击队参观兴陕果业厂。

长江商报公益记者 江楚雅 发自陕西富县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2月初,地处江汉平原东部的武汉笼罩在新冠疫情的阴影下,陕北黄土高原的手足远隔千里驰援。

疫情发生以来,多家来自陕西省延安市富县的果业公司自发为武汉免费送来41吨苹果,总价值近50万元。对于当时深处疫情中心、物资紧缺的武汉人民而言,这一颗颗红似火的“爱心果”,不仅是对武汉的一种物资支持,更包含了陕西人民对远隔千里的武汉人民的深切祝福。

金秋九月,国内疫情阴霾渐散,富县苹果也迎来大丰收,长江商报公益联盟2020年“认购延安扶贫果”项目带着感恩之心走进延安富县,我们通过认购以富县苹果为代表的“延安苹果”,来带动农民增产增收,并助力乡村振兴。

“延安苹果”支援武汉 小微企业践行社会责任

初秋九月,大地欢腾。时隔一年,长江商报记者再赴延安,行走在黄土高原上的红色革命圣地,怀揣着无比崇敬心情的同时,还带着一份感恩之情。

2020年2月,湖北武汉正处于疫情的暴风眼中,千里之外的陕北高原迎来一年之中最寒冷的时候。不过,位于延安富县交道镇的富县兴陕果业专业合作社( 下称“兴陕果业” )厂区内,却一片“热气腾腾”。苹果包装、贴祝福语、消毒装车……院内随处可见人们忙碌的身影。

“1456箱,齐了!”装运工人老张和同事们将打包好的苹果有序装入货车内,麻利地清点完苹果,“嘭!”的一声,货车门关上,这辆贴着“千里驰援献上富县‘延安苹果’”、“众志成城 助力武汉 共渡难关”标语的卡车,满载富县人民的祝福驶上公路,送往千里之外的武汉。

2月14日,这批重14吨、价值13.6万元的苹果被送到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为了应对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富县民间自发为武汉捐款捐物的不在少数,兴陕果业就是其中一家。在全国上下抗击新冠病毒的关键期,兴陕果业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代表富县人民驰援武汉。

“苹果能带来好运,希望武汉的医护人员吃了我们的苹果心里能甜一点,压力少一点。能平平安安度过疫情。”谈及这次爱心捐赠,兴陕果业董事长冯新明表示自己十分荣幸。他说,“在(延安)市委市政府的号召下,对武汉的爱心行动,是企业自主行为。在电视上看到医生,穿防护服不能上厕所,吃饭不方便感到十分揪心,这些苹果只是尽我所能,希望他们都能平安度过疫情。”让冯新明倍感欣慰的是,一些医护人员在收到苹果后,通过微信向他表达了感谢。“他们说,苹果新鲜可口,疫情结束后,一定会回购的。”

9月23日一早,长江商报记者来到富县交道镇立石村。这里既有武汉医护人员所说的“新鲜可口”的苹果,也有在困难时期帮助过我们的手足。

刚从镇上参加完“陕北农民秋收节”回到村里的冯新明风尘仆仆,脸上洋溢着丰收满足的笑容。他一边热情地拿出刚从果树上摘下的苹果招呼记者品尝,一边欣喜地向记者展示一块金光闪闪的奖牌。这是他刚从丰收节上荣获的“优秀成长型益农带农经营主体”奖牌。

“清脆爽口,甜度适宜,吃过我们的苹果都会念念不忘。从厂里出去的苹果都是经过采果,选果、封解、储存、冷藏等一系列严格的工序检测才会上市供给市场。”冯新明对自己公司出品的苹果倍感自豪。

“专业化程度非常高,能按照要求设置标准,能分辨出颜色、规格、红度、黑心等各种瑕疵。”在公司的现代智能化果业厂,他向记者介绍了这套自投160万、政府补贴100万的4.0智能选果设备。冯新明说,以前传统的人工选果封装已经不适应企业发展和现代化生产,为响应市政府苹果产业后整理政策,积极引进现代化智能设备,生产效率、专业性得到大幅提升。

经过多年的探索经营,果业厂发展逐步走上正轨。谈及自己的创业之路,黝黑精瘦的冯新明眼里闪着光,有说不完的话。

时光回到20多年前,土生土长的延安富县人冯新明还不到20岁。在这里,家家户户都有果园,但看着自家生长的苹果烂在地里都卖不出去,冯新明十分痛心,于是他和一个朋友用最原始的方式——自己找车开到浙江湖州一带卖苹果。但由于经验不足,一腔热血被浇了冷水,他们一车苹果卖了一个月还赔了800元。

然而,一心想要富县苹果进千家万户的冯新明没有气馁。创业期间,他还开过饭店卖过摩托车。小时候因家庭困难,冯新明连初中都没上过,但一步一步脚踏实地走来,经过十几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和奋斗,他终于闯出一番天地。

2011年,冯新明创立的兴陕果业正式成立,2014年建产,先后共投入1700多万元。果业厂主要提供苹果生产,苹果营销,贮藏加工,农资服务,苹果技术指导,一年产量可达3000吨,销售额超过百万。苹果销往全国各地,兴陕果业逐步成为富县优秀成长型益农带农经营主体。

冯新明说,果业厂建在村里,工人首选精准扶贫户,贫困户存储苹果,一筐对外是170元,精准扶贫的贫困户优惠20元。果业厂还带动当地就业,用工高峰时期一天工人有一百多,人均工资100-120元,一天人工费一万多,这些工人基本上都是来自村里的农民,一年可以帮助农民增加好几万的收入。

合作社做起来了,并不能满足冯新明的“野心”,今年,冯新明又承包了镇上10亩地,决定发展苹果全产业链。“不仅能让千家万户吃到我们的富县苹果,还要让他们喝到苹果酒、苹果醋等其他苹果衍生产品。”

果业厂目前的发展规模还只能算小微企业,但冯新明把社会责任深植于企业价值观。今年疫情期间为武汉捐赠的苹果对兴陕果业来说并不是一笔小数目,但冯新明满怀感恩地说道:“取之于社会,用之于社会。企业的成长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社会各界资源的帮助,作为小微企业尽一点绵薄之力共克时艰是我们的应有之义。”

打造苹果产业助农 实现全县区域性整体脱贫

除了冯新明的兴陕果业,疫情发生后,富县几家果业公司共自发为武汉免费运送了41吨苹果,总价值49.6万元。

施之以爱,报之以恩。在兴陕果业的会议室,“长江商报公益联盟”与冯新明签订了认购框架协议书。借助“长江商报公益联盟”平台,在带动果农增产增收的同时,也让更多的消费者品尝到“延安苹果”。

冯新明也向长江商报承诺:“以后武汉朋友购卖富县苹果给予最优惠价格。”

长江商报董事长、长江商报公益联盟项目发起人姚海鹰表示:“疫情期间,41吨苹果代表富县人民驰援武汉,让我们倍感温暖。作为一家位于武汉的全国性大财经媒体,与当地果业厂签订认购协议也包含武汉人民对富县的感激之情。未来,长江商报公益联盟还将去到更多的地方,以长江商报为纽带搭建公益平台,凝聚更多热心公益的企业,筹集公益项目资金,带动农民增产增收,助力国家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

高原秋天的阳光明媚,漫山遍野挂满枝头的红苹果,处处弥漫着清香,红红的果子一个挨着一个,压弯了枝头。行驶在通往富县交道镇立石村公路上,道路两旁的苹果树应接不暇,这里几乎家家户户都种植了苹果树。

在硕果飘香、喜庆丰收的季节,富县交道镇立石村村民也在自家果园里辛勤劳作,红彤彤的苹果映红了村民的笑脸,累了,便随手摘下一颗苹果,用袖子一擦就可以吃,咬上一大口,皮薄肉细、脆甜爽口、乏意也消去了一半。

富县地处世界苹果最佳优生区核心区,得益于得天独厚的生长坏境,富县苹果品质优良,果形优美,个大均匀,果面洁净,色泽艳丽,肉质脆密,含糖量高(高于外地苹果2%~3%),香甜可口,硬度适中,耐贮藏(在土窑洞中可存放至翌年4~5月)等优点,居全国同类苹果之冠。富县也获得了“全国良好农业规范认证示范县、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国家级出口水果质量安全示范区、国家生态原产地农产品保护示范区”4个国家级荣誉。

“苹果是村民农户最主要的收入,全村665口人,种植1800亩苹果,人均2亩多,正常气候下,人均一年毛收入1.5万元。” 富县交道镇立石村第一书记张常胜告诉长江商报记者,苹果不仅是当地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在富县农业中也处于主导地位。全县苹果树种植面积达300多万亩,几乎所有的乡镇、村组都在种植苹果树。“在山上能看到的地方,都种了苹果树。”

苹果产业已成为富县农村的最大产业和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在全县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2020年9月24日上午,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第八场新闻发布会在延安新区市委办公楼召开。富县县委副书记、县长李彦侠宣布,2018年富县54个贫困村全部达标退出,实现了全县区域性整体脱贫。“今年可实现决胜脱贫攻坚目标。”

五年前,富县确定贫困村54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4863户15157人。5年来,富县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统筹推进“八个一批”脱贫工程,成功实现全县区域性整体脱贫。截至2019年底,富县已稳定脱贫4263户14148人,贫困发生率从2015年的10.34%降至0.8%,剩余贫困户600户1009人现已达到脱贫条件,脱贫长效机制进一步健全,脱贫质量持续提升。

加强区域品牌建设 打造“延安苹果”国家品牌

延安苹果中国红,延安苹果有许多故事可讲。

延安是世界苹果优生区,苹果品质优良、市场认知度高。经过多年的探索发展,培育了“延安苹果”“洛川苹果”“梁家河苹果”三大区域公用品牌,促进延安苹果走向了欧洲、北美高端市场。但相较于“洛川苹果”和“梁家河苹果”,“延安苹果”虽然也创建多年,但因品牌不够“响亮”,市场认知度并不算高。

延安市2008年才开始打造的“延安苹果”品牌,包括富县苹果、甘泉苹果、宝塔苹果,以及现在的延长山地苹果等。谈到“延安苹果”的发展现状,张常胜告诉长江商报记者,“洛川苹果起步早,品牌先打造出去,被外界熟知。延安苹果起步晚,品牌打造还在发展阶段。”

但起步晚的“延安苹果”不甘落后。依靠自身优良的品质,颇有一番“青出于蓝”的后劲。

近年来,“延安苹果”品牌加快追赶的步伐,积极利用网络、报刊、媒体、微信等媒介宣传推介,让延安红果果更上一层楼。注册仅3年时间,“延安苹果”已位列2020中国果品区域公用品牌第3名。

仅用十年时间,“延安苹果”品牌就迈向了全国、全球。2018年9月28日,富县诚鑫农牧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苹果期货交割仓库揭牌,标志着“延安苹果”品牌全国化、全球化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苹果期货交易改变了传统交易的复杂性,其交易便捷,具有全国(全球)性,且价格透明、质量有保证。

同时建成的6个乡级苹果集散交易市场,17个“延安苹果”品牌专卖店,3个苹果外销基地, 23个“延安苹果”品牌授权企业,21家个性化包装企业,实现了富县“延安苹果”品牌化销售,开拓了高端果品消费市场。

张常胜告诉记者,今年疫情对苹果销售产生了一定影响。就立石村而言,今年8月底到9月苹果销售才恢复正常,销量只有去年的70%,还有30%由于运输问题还储存在仓库。而且今年用工难工价高,工价从80-90元涨到110-120元。不过,随着疫情好转,今年苹果并不愁销。

为加速“延安苹果”走出去,促进苹果的销售,延安市积极为产销两地企业家搭建交流与合作平台。今年9月底,在延安举办的第十三届中国陕西(洛川)国际苹果博览会延安苹果品牌宣传推介暨产销对接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农民、果商、企业齐聚一堂。参观了安塞、宝塔、麻坮村等地的现代化果园,了解当地苹果智能选果线和冷库仓储情况。企业家们通过面对面交流,为后期苹果购销合作打好了基础。

“我采购延安山地苹果已经有10多年了,苹果的品质非常好。我们采购后,发往广东、广西等地的销量都不错。今年,我计划采购2500吨。”广西启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经理黄启胜说。

外地企业家十分认可延安苹果的品质,纷纷签订延安苹果购销协议,想让更多的消费者品尝到延安苹果。据了解,本次活动共签订延安苹果购销协议15份,签约量达2.78万吨。

“预计今年全市苹果产量将达370万吨,产值160亿元。”延安市果业中心主任路树国表示。

丰收意味着创收,但对农民来说,增产也不一定能让农民的荷包能鼓起来。张常胜向长江商报记者讲了一件不久前发生的事。

当时,一位广州市民从网上看到一条帮扶富县果农的信息,说是直接从产地发出,一箱24个苹果,只要50元还包邮。本来只是抱着帮扶的心态,这位市民并没有期待苹果的品质。谁知品尝过后,他发现富县的苹果比自己在超市买到的精品苹果还要好吃,于是立即联系亲朋好友联系果农,进行大批购买。

“政府指导价并不能影响市场价格,很多人在一线城市从来没有吃过10元以下的苹果,事实是原产地只要2-3元,富县最好的苹果不超过5元。” 张常胜说,当地农村苹果的销路主要还是依靠中间果商进行大批量收购这种传统方式,导致卖不出价。

如何解决制约农民增产增收遇到的难题?张常胜建议,一方面要使观念逐步提高更新,创新苹果种类。与此同时,推进苹果后整理,通过苹果后整理消除制约苹果发展的各种因素。另一方面,扶贫先扶智,要加大力度发展电商,多开展专业培训,帮助农民提升果农的务果水平和销售思维。

今年7月,富县果业局聘请延安市果业研究发展中心高级农艺师和果业技术人员在牛武、交道、羊泉等9个苹果主产乡镇开展夏季果园管理技术培训会,培训果农700余人,其中贫困户576人。通过培训,全面提升果农的务果水平,同时加快了县域产业扶贫的步伐,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路树国说,近年来,延安从苹果分级分选、冷藏冷运、精深加工、品牌建设、市场营销等多个环节提升品质,特别是通过产后整理、助推苹果产业升级,对延安苹果的品质提升,农民增收,社会增效有着重大现实意义。

“生态种植”苹果带动乡村环境“华丽蜕变”

稻田茵茵、花繁叶茂、鸟雀四起。谁也想不到,如今一副现代化“美丽乡村”面貌的富县乡村几年前还是一派落后的景象。

“以前村里的路都是坑坑洼洼的,一下雨出门就是一身的泥土,垃圾被风雨刮得遍地可见,污水靠蒸发。“回想起几年前村里的卫生和居住坏境,立石村村民连连摆头,脏乱差是村里环境的常态。

如今行走在富县农村的村头巷尾,会惊喜地发现,乡村环境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一条条笔直宽阔的柏油路直通村口,一朵朵五颜六色的格桑花点缀着每家门前的庭院,一栋栋新房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一张张淳朴的脸上写满幸福……小小的村庄处处充满了生机与希望,富县“美丽乡村”建设正在走向一个新的“时代”。

种植苹果,不仅带动农民脱贫致富。通过改变种植模式还使乡村生态环境有了质的飞越。今年国庆期间,电影《我和我的家乡》——《回乡之路》篇取材于陕西榆林人在毛乌素治沙的真实故事,邓超饰演小企业家乔树林,用在沙漠种植苹果树的方式让漫漫沙漠逐渐覆盖绿色,让家乡人民走上了一条生态致富路。

生态种植已经逐步替代传统种植方法,当地涌现越来越多的有机苹果生态园就是最好的见证。如今行走在村里,不时会看到设在果园或者村子里的农药和化肥包装回收点。

“种苹果不再依赖农药和化肥,而是通过利用太阳能、生物能、废弃物再循环等方式种植果树,通过这种‘生态种植’的方法不仅投入少产出多,还保护了生态坏境。”富县一家规模较大的有机生态果园负责人说,只有尊重自然规律,不去刻意破坏自然生态平衡,人类才能享受自然带来的馈赠。只有保持纯净的土壤不受污染,才能种出真正的“生态”苹果。

立石村村民谈起现在的生活环境脸上洋溢着欣喜满足的笑容,以前农村人都想往城市里跑,现在城里人都想到农村里来。如今,农村空气好、环境好、卫生好,乡村环境正发生着“华丽蜕变”。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村发展迎来新机遇。陕西延安市富县以“美丽乡村”为主线,以新农村、新型农村社区为抓手,集中县财政力量对全县240个行政村进行全面建设和整治。现代文明与田园风光相互交融的美丽乡村新图景,正在富县大地徐徐铺展。

近年来,富县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全力书写乡村振兴的富县篇章。自2008年以来,富县共计改建农村卫生厕所1.5万户,公厕13所。2018年,富县对137个行政村中的30个村巷道进行了硬化。

“目前,富县正在通过修复自然生态、挖掘文化资源、发展农业产业、改善民居环境,鼓励群众自发众创、共建共享,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增加群众收入,从而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以此不断推动美丽乡村建设,最终达到振兴乡村的目的。”富县副县长许新选说。

富县是典型的生态农业县,把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结合起来,围绕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三提升”要求,统筹推进贫困村与非贫困村的基础设施建设。2018年以来,每年实施30个村基础设施提升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18亿元,硬化巷道140万余平方米,基本实现了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均等化,缩小了贫困村与非贫困村差距,使所有老百姓获得感幸福感持续提升。

2019年5月,富县荣获“陕西省县城建设先进县”。在城市建设发展中,富县始终坚持“宜居宜业、具有唐韵特色”的理念。街角处的小型广场、东山公园、开元寺公园、太和山道教文化基地等已经成为市民们茶余饭后最喜欢去的活动场所,下象棋、太极球、登山等简单的娱乐活动取代了打麻将等。在丰富人们文化生活的同时,也提升了生活品质,形成了城市的文明新风。

“城市建设不是简单的修桥、铺路、盖房子,而是推进富县建设的具体路径、落实转型升级‘组合拳’的具体招式、引领绿色生态发展的具体抓手,是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生态建设、社会建设的龙头,是统筹城乡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桥梁。”富县县委书记李志锋说道。

本版图片 长江商报记者 江楚雅 摄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