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信息网徐芳建报道 2021年5月21日,在全国畜牧总站的指导下,由中山大学、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办,广东省养猪行业协会、广东谷越科技有限公司承办的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2021-2035年)培训及技术交流会在广州华钜君悦酒店顺利召开。
参加本次会议的有全国畜牧总站时建忠书记、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屈源泉总畜牧兽医师、全国畜牧总站畜禽种业指导处刘丑生处长、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陈三有副主任、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专家委员会主任陈瑶生教授、副主任王立贤研究员和刘剑锋教授及其全体委员、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代表、国家核心种公猪代表、部分省市畜牧行政主管部门和畜牧技术推广单位代表、相关新闻媒体代表共300余人。
广东省农业农村厅总畜牧兽医师屈源泉讲话
广东省农业农村厅总畜牧兽医师屈源泉在讲话中表示:多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农业农村部的大力支持指导下,广东畜牧业取得长足发展。2020年全省畜牧业总产值1778.2亿元,出栏生猪2537.4万头,位居全国前列;饲料总产量3010万吨,居全国第二。
“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多年来,广东高度重视畜禽种业创新发展,目前全省建有省级以上保种场保护区21个,其中国家级保种场保护区12个;安排省级财政资金5000万元,在华南农业大学建立了畜禽种质资源基因库;全省已育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畜禽新品种配套系31个。全省有种畜禽生产企业459家,其中种猪生产企业272家,种禽生产企业155家;有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10家、国家肉鸡核心育种场8家、国家肉鸡良种扩繁推广基地7家。2020年末,全省种猪场能繁母猪存栏43.6万头,出栏种猪236万头,约占全国的1/10。
屈源泉总畜牧兽医师最后表示:本次培训与技术交流会汇聚了国内生猪种业多位顶级专家学者和优秀企业家,就生猪遗传改良等众多热点前沿话题进行深入研讨,必将极大地推进我国特别是广东生猪种业高质量发展进程。广东也将以此为契机,切实加强现代畜禽种业育繁推体系建设,争当畜禽种业排头兵。
全国畜牧总站时建忠书记讲话
全国畜牧总站时建忠书记从实施新一轮全国畜禽遗传改良计划的重要意义、畜禽种业发展形势、生猪种业的短板和生猪种业今后发展方向等四个方面进行了讲解,对我国未来15年生猪种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种业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下决心把民族种业搞上去,抓紧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和去年国务院关于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都明确提出,要实施畜禽遗传改良计划。实施该计划的重要意义一是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我国畜禽种业再创新开篇的重要举措,明确了未来15年畜禽改良的目标与路线;二是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三是应对国内外两个百年之大局的迫切需要。
打好种业翻身仗需要对畜禽种业的发展现状有一定的了解,要对未来的形势有准确的判断,才能让育种工作符合实际需要。一是育种机制不健全,市场竞争力不足,部分核心种猪场仍然以扩繁为目的,而没有转移到培育新品种新品系上来;二是种猪生产性能偏低,遗传育种进展慢;三是疫病净化等问题亟待解决。
今后希望大家抓牢战略机遇,明确方向,做优畜禽种业。一是明确生猪产业的发展方向,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二是管理机制要改变;三是重视疫病净化,提高生产性能,降低养殖成本,保障猪肉供应安全。
国家核心育种场(种公猪站)授牌
(由于涉及的企业较多,选部分代表企业领牌,核心育种场名单见附件)
种公猪精液共享网络联合体框架协议签字仪式
在全国畜牧总站的指导下,按照“自愿、平等、合作”的原则,由广东谷越科技有限公司、广西永新畜牧集团有限公司、上海祥欣畜禽有限公司、河南精旺猪种改良有限公司、湖南湘猪科技有限公司、天邦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福建傲农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7家公司共同倡议,成立“种公猪站联合体”(简称联合体,下同)。
联合体将遵照“以科技为核心,市场为导向,以统一行业标准、保障产品共享为基础,助力国家联合育种体系的实施;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持续服务于我国生猪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为宗旨,通过建立种公猪站建设及精液产品标准,建立以种公猪站为纽带的种猪育种体系,助力种猪联合育种,促进我国生猪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建立和完善种猪遗传资源的共享机制,促进种猪质量的持续提高;加强政产学研合作,促进国内外合作交流,提升我国生猪产业整体持续发展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全国畜牧总站畜禽种业指导处刘丑生处长进行《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和《全国畜禽遗传改良计划实施管理办法》解读
全国畜牧总站畜禽种业指导处刘丑生处长在《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解读中表示,新一轮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对于解决我国生猪种业发展的短板弱项、实现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实施目标是到2035年,建成完善的商业化育种体系,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升,核心种源自给率保持在95%以上,瘦肉型品种生产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保障更高水平的良种供给,以地方猪遗传资源为素材培育的特色品种能充分满足多元化市场消费需求,种源生物安全水平显著提高和形成“华系”种猪品牌,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种猪企业3-5个。
新一轮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坚持立足国内、自主创新、提质保供的发展战略,以推动种猪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种公猪站、战略种源基地为抓手,以技术创新和机制创新为根本动力,大力支持专业化育种和联合育种发展,构建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逐步建立基于全产业链的新型育种体系,建成更加高效的生猪良种繁育体系,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生猪种业,引领和支撑生猪产业转型升级。未来将由企业、专家、社会政府来共同完成。
刘处长在《全国畜禽遗传改良计划实施管理办法》解读中从制定《实施管理办法》的必要性、出发点和主要条款和内容展开解读。在解读中,刘处长表示虽然第一轮全国畜禽遗传改良计划实施取得显著成效,但还存在如核心场职责不清晰,部分场育种目标和方向不明确,育种基础工作相对薄弱,性能测定不够规范等问题和不足。为此《实施管理办法》从衔接、规范和并行三方面为出发点来落实新一轮全国畜禽遗传改良计划。
最后,刘处长对《实施管理办法》主要条款和内容展开详细解读,特别讲到国家核心场遴选与核验条款,其中国家核心场资格有效期为5年,需对期满的核心场进行组织核验,确保国家核心场的优良品质。
全国畜牧总站畜禽种业指导处邱小田博士进行《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管理办法》和《种猪遗传评估数据管理要求》解读
全国畜牧总站畜禽种业指导处邱小田博士在《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管理办法》解读中从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遴选条件的基本条件、种群要求和技术要求展开,并对《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管理办法》中相应申报和核验程序以及国家生猪核心场的职责和权利展开详细解说,表示国家核心种公猪站应参加国家核心场的遗传交流服务。还需开展重大传染性疫病(非洲猪瘟、猪瘟、口蹄疫、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和猪伪狂犬病)的净化工作,保持种群高健康度。最后还对相应的监督与管理条例进行讲解,重点强调了哪些条件将导致取消核心场资格,望各大核心场负责人严格按照要求管理规范核心场。
邱小田博士在《种猪遗传评估数据管理要求》解读中从主要工作、数据管理、数据利用和评估中心工作这四个方面展开分享。重点强调数据的记录应工整清晰,对有疑问的数据应及时核对,确保数据准确无误。国家核心场每月10日前上传上月数据,因为国家核心场所提交的原始数据进入国家种猪数据库后不能修改,所以一定要确保数据准确记录与上传,在上传数据后要注意反馈信息,是否有错误提示。数据收集上传后不利用就是极大的浪费,为此,需要对数据进行利用,如在种猪制卡和基因组选择遗传评估等方面进行充分利用。
中山大学陈瑶生教授分享《生猪联合育种新模式探讨》
中山大学陈瑶生教授讲到目前我国生猪种业面临的困境有生猪种业组织体系欠缺、生猪种业科技创新要素分散、种业新技术研发赶热点、地方猪种保护开发及新品种培育能力不足等,为此区域性高度集中的核心育种场和繁育体系全覆盖公猪站是育种改良的基石。
所以陈瑶生教授提出共享是生猪繁育体系建设的基础,而种猪联合育种,不是简单的几个企业通过种猪遗传资源交换建立遗传联系,实现联合遗传评估,搭建优秀种公猪资源共享体系,普惠带动繁育体系下游大中小生猪养殖群体,逐步实现“客户→合作→股东”的联合育种角色转变。未来将打造协同高效的育种体系、构建全产业链育种数据体系、提高生猪育种服务效能、提升品种创新和资源利用水平、构建和完善种猪生物安全体系。
下午是技术交流会,由中国农业大学刘剑锋教授、华南农业大学张桂红教授、温氏集团种猪事业部向有为助理总裁和家育种猪集团郝文杰进行技术分享,并且各大企业代表与专家教授进行了互动交流。
中国农业大学刘剑锋教授分享《种猪生产性能测定及要求》
中国农业大学刘剑锋教授讲到种猪生产性能测定是遗传评估、选种选配的基础和前提,是遗传参数估计的依据,还可以评价猪群的生产水平,帮助猪场的经营管理以及评价不同的杂交组合。目前,际育种公司已经普遍使用GS技术,具有提高遗传评估的准确性,加快遗传进展;提高留种效率,节约育种成本;精准选配,提升有利基因比例,减少近交等优势。
而我国育种企业多、遗传联系不强、测定性状类别差异大,而2020年,总站牵头开发了“全国生猪基因组评估系统”,为我国育种场应用GS技术提供了关键性的技术平台,用户可进行表型和遗传进展分析。刘教授建议对必测性状要保证准确性、及时性和测定规模,还可以根据企业需求选择差异化、个性化的自选性状进行测定;还需品种登记与性能测定相辅相成,增加对性能测定的信心和信任。
华南农业大学张桂红教授分享《种猪场生物安全与净化》
华南农业大学张桂红教授介绍到因为非洲猪瘟有5层结构,所以杀死该病毒难度系数高,现阶段的低致病性病毒潜伏性强,导致现在非洲猪瘟的流行情况越来越复杂,只能依靠生物安全来防控。
而生物安全关键为“重在管理,赢在执行”,可对猪场实行4色安全级别管理。经实践发现放置是防控的有效手段,将物资隔离放置一个月以上即可保证安全;由于病毒具备短距离(20米)空气传播,所以建议加装空气过滤装置;此外还需要注意场内的生物安全,在现在精准剔除效果不大的情况下,只能严防死守。
最后,张桂红教授讲到在国家政策引导、企业利益和社会需求的促进下,种猪场必须开展重要疫病净化,它决定着种猪场今后的生存与发展。
典型经验交流之一:温氏集团种猪事业部向有为助理总裁分享《温氏育种创新分享》
温氏集团种猪事业部向有为助理总裁介绍到温氏种猪专注种猪选育和扩繁,输出优质种猪和精液,选育了各具特色的品种品系,如华农温氏1号猪配套系、温氏WS501配套系等。
温氏种猪育种新技术研发与应用方面,温氏股份具有先进的育种技术及设备,并且储备创新育种新材料,专注畜禽育种、繁殖技术及智能测定技术研发,包括基因分型及遗传评估平台、克隆猪生产及研发平台等。当前所使用的ssGBLUP比传统BLUP的选择准确性提高0.16-0.26。
生物安全与种猪健康方面,温氏股份建立了高标准、严要求的“防非”体系,猪场场外生物安全线增加风险前置的概念,实现猪场双区管理,将风险隔绝在风险前置区,保证猪场的安全。此外还对人员、车辆等流程管控做了详细分享。而种猪健康方面,温氏股份打造了核心育种群体,做到区域种公猪站重大疫病“双阴”,经营性场蓝耳稳定。
典型经验交流之二:家育种猪集团育种经理郝文杰分享《家育种猪集团的育种历程》
家育种猪集团育种经理郝文杰介绍到家育种猪集团基于中国市场“本土化”独立育种体系的优点,经过7年独立育种,形成了家育独有的品系-家育系,并且始终致力于新技术、新科技的养猪应用,通过开福软件,建立了育种软件和分析平台,还建设了物联网、猪视频图像识别技术、5G+VR、5G+巡防机器人、5G+无人机等模块的智慧养猪。
家育育种集团的育种目标就是发现最有遗传价值的种猪,使种猪遗传性状不致退化。开展与中外专家紧密交流合作,育种、生产技术培训,对育种场重要的环节,如选配、测定、选种、淘汰等进行相关控制等项目。此外,家育育种集团还与多方高校专家合作,成立分子育种联盟。
企业互动
各大企业就生猪遗传改良计划与育种工作的衔接,核心育种场遴选与核验,种猪性能测定、种猪场生物安全与净化、基因组选择育种应用等情况进行交流讨论,并提出了相关猪场实际问题,现场的专家教授进行了答疑分享。
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专家委员会座谈会
于此同时召开了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专家委员会座谈会,各位专家委员就专家组织机制的运转,如何发挥专家的作用?核心场数据监测监管方式,如何做到数据的真实性?如何提高育种效益,保留扩散优良基因?如何做好生物安全防控好非瘟等疫病,保证核心场“双阴”?如何让企业拿最好的公猪进行交流等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的具体问题展开交流讨论。
会议现场
本次会议还得到了温氏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广垦畜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东瑞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德兴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广东海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壹号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
国家核心育种场及种公猪站 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