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生发展质量1.1党建引领1.1.1党建引领人才强校,师资队伍建设获得新成效
面向地方发展需要,学校党支部强化顶层设计,构建人才培养工作体系。学校围绕“提质培优”行动计划建设任务,搭建各种平台,参加各级教师培训,提高教师“双师型”教师比例。组织全体教师参加自治区教育教学专家线上线下培训共计204人次,分别就新增专业建设、品牌专业建设、课题申报、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等方面进行专题学习,全面提高了教师职业教育综合能力。外派教师参加培训15人次,就专业带头人能力提升、双师型教师技能研修、专业教师能力提升、思政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教师创业就业培训资质、教师考评员等方面开展培训,师资队伍逐步优化。今年以来,学校已成功申报1个州级思政名师工作室、1个烹饪名师工作室,并且在烹饪名师团队的不懈努力下,完成自治区品牌专业的申报答辩工作,获得自治区品牌专业称号及建设资金支持。
1.1.2党建引领产教融合,助力振兴发展能力取得新突破
学校党支部积极构建职业教育与服务地方循环促进的办学新机制。为提升职业教育对地方经济产业的服务能力,6月初根据县委“呼图壁县2022年招商引资工作会议”的要求,成立了以县委常委肖言、副县长马明艳为组长的职业教育产业链招商小组,加快了学校5大专业实训基地对外招商引资工作的进程。在招商引资工作的推动下,学校党支部书记带队前往福建省龙岩华侨职业中专学校就联合办学等工作进行了洽谈,签订了《呼图壁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与龙岩华侨职业中专学校结对帮扶协议》。学校服装专业举办“校中厂”把服装厂搬进学校,保育专业实施“园中校”组织学生深入幼儿园进行理论学习和实践摸索,中餐烹饪专业实施“现代学徒制”与企业深入联系。为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呼图壁县牛马羊养殖产业高质量发展,今年呼图壁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联合新疆农职院现代马产业协会同创新服务中心,面向雀尔沟镇、石梯子镇2个乡镇6个村子,开展现代农牧区牛羊饲养技术培训和西门塔尔牛品种细管冻精人工授精技术推广计划完成500人现场培训,走家入户现场指导不少于24户;结合呼图壁县(乡镇)马牛羊养殖产业需要,农职院为服务村镇农民养殖户(农民养殖合作社)赠送一批牛羊配合精料补充料和兽药,为创新马牛羊品种改良技术、疾病防控技术,探索出“资源循环、生态发展”的现代化、标准化、科学化养殖模式,不仅拓宽群众增收致富门路,更助力乡村振兴跑出“加速度”。
1.1.3党建引领校园安全,抓好校园疫情防控
保障维护校园安全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学校党支部把党史学习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为行动,积极开展疫情防控行动,形成以党组织为战斗堡垒、党员冲锋在前的联防联控格局,为夺取疫情防控胜利,维护稳定的教育教学秩序提供有力保障。
1.2在校体验1.2.1理论和专业学习满意度
2022年,学校对学生在校满意度做抽样调查,随机对460余名同学做问卷调查,在校生满意度89.5%,结果总体良好。其中:课堂育人满意度89.33%、课外育人满意度92.62%、理论课教学满意度86.56%、专业课教学满意度95.73%.
1.2.2实习实训满意度
学校强化实习实训管理,完善教师全程跟踪的顶岗实习服务体系。学生顶岗实习企业均为规范化的企业,生活设施完备,工资待遇福利保障较好,企业文化有内涵,每年均有不低于200名在校生参加顶岗实习,学生满意度达92.34%。
1.2.3校园文化和生活满意度
学校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和文化积淀,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确定“厚德、笃行、博学、强技”校训,积极营造“弘德、厚学、励志、和谐”校风,“立德树人、传技强人”教风,“尊师、守纪、尚学、致用”学风,推行“助力成长、人人成才”办学理念,注重校园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教师文化、班级文化、寝室文化建设,悬挂反映办学理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标识;社团建设成绩突出,社团活动丰富多彩。学校以生为本,做好服务工作,改造教室、寝室,建成标准化食堂,完善运动健身设施,优化育人环境,全面改善公共卫生和教、寝室卫生,改善学生的生活质量,促进身心健康,提高幸福感,校园文化和学生生活满意度达93.21%。
1.2.4校园安全满意度
学校始终把安全工作放在首位,牢固树立“安全第一,责任重于泰山”观念;坚持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认真落实有关要求,把安全教育活动贯穿于教育教学、管理活动各环节中,营造氛围,常抓不解,齐抓共管,切实保障师生安全,维护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加强校园安全工作领导,落实“一岗双责”,加强饮食卫生安全和传染病防控工作,严禁校园欺凌现象发生,常态化开展校园安全隐患排查消除和校园周边环境治理,确保校园安全。一年来,学校未发生一起安全事故。校园安全满意度达92%。
1.2.5毕业生对学校满意度
每年毕业生部分升入高等院校继续学习,其余毕业生由学校统一安排工作或自谋职业。学校重视就业创业指导工作。开展丰富多样得创业教育活动,进行职业生涯成长规划教育,以培养职业能力、职业素养;强化就业创业管理,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建立就业学生管理的跟踪和巡视回访制度,积极为毕业生提供后续管理服务和技术支撑毕,毕业生对学校的满意度达88.72%。
1.3就业质量
2022年毕业生数量为138人,其中其中春季毕业生7人,秋季毕业生131人,“2+3”毕业14人;其中已就业36人,升学102人,待就业3人,就业率98.03%,基本与去年持平;总体直接对口就业率50%,比去年有所降低。就业去向主要以各大酒店、单位食堂、中小型企业应用型岗位为主;初次就业月收入平均3172元,同比去年增长17.48%。今年疫情对于中职毕业生就业影响较大。其中就业非常满意27%,满意73%。毕业生直接升入高职102人,升学占毕业生比例为66.67%,同比去年增长12.03%。
1.4技能大赛
技能大赛对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学生全面发展、教育教学改革、实训基地建设和校企合作起到重要促进作用,通过"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以赛促建",全面提高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弘扬了工匠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三观,培养企业真正需要的适合生产一线的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2021学年,学校技能大赛师生获奖14人次,其中自治区级一等奖1个,三等奖6个,州级三等奖2个,县级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2个。
2教育教学质量2.1专业建设质量
学校结合区域产业链布局及重点产业分布,主动对接本区域支柱产业、优势特色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科学合理制定学校专业发展规划,重点建设3-4个深度对接产业的优质专业,每个优质专业建设6-8门专业核心课程。建立健全市场需求导向的专业设置动态调整机制,在调研考察的基础上,不断统筹规划和优化专业设置,及时发展数字经济催生的新兴专业,推进原有传统专业升级和数字化改造。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一年两次召开专业建设研讨会,每两年修订一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确保人才培养与时俱进。学校开设9个专业,其是中职开设有烹饪、农产品贮藏与加工、食品加工工艺、服装制作与生产、幼儿保育、计算机平面设计、汽车运用与维修、机电技术应用8个专业,技工开设有汽车电器维修、焊接加工、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护、饭店(酒店)服务管理4个专业,2021学年新增数字媒体技术应用和畜禽生产技术两个专业,中餐烹饪专业成功申报“自治区品牌专业”。
2.2课程建设质量
落实教育部《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中等职业学校10门公共基础课程标准(2020年)》《中等职业学校大类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大纲》《职业教育专业简介(2022年修订)》和自治区级有关教学标准,规范课程设置和培养要求,开齐开足开好规定课程,科学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等教学基本文件,确保每个专业有人才培养方案、每门课程有课程标准。学校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强化专业课程育人导向,构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的良好格局。2021年12月,学校成功申报州级孔棋思政名师工作室,工作室以县教育系统“大中小幼”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为目标,协助教育局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理论研究、能力培训、教学观摩、教学研讨以及课程思政教学竞赛等活动,工作规划清晰,建设特色鲜明。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积极与行业领军企业开展深度合作,2022年4月申报了1+X汽修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探索“岗课赛证”融合育人模式,与企业共同制订并实施人才培养方案,重组课程教学内容,实施行动导向教学,重构课堂教学生态,切实实现课程设置与企业实际岗位能力要求相融通。
2.3教学方法改革
聚焦课堂主阵地,加强课堂教学日常管理,规范教学秩序。践行“岗课赛证”融合育人机制,持续深化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模式与方法;依托现代学徒制、混合所有制、1+X,建成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体系由基本技能训练、专业技能训练、综合应用技能训练(教学实习)、顶岗实习四个部分构成实践,纵向上形成体系,横向上与理论课程有机结合。规范实习管理,积极推行认知实习、岗位实习等多种实习方式,建设集实践教学、社会培训、企业真实生产和社会技术服务于一体的优质实训基地。落实《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深化教材改革,建立并完善教材的编写、审核、选用、使用、更新、评价监管机制,积极使用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融媒体教材。完善学校评价制度,把职业道德、职业素养、技术技能水平、就业质量和创业能力作为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内容。学校积极推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动教育教学变革创新。
2.4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
落实教育部《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统筹校园信息化整体规划,建设高速稳定的校园网络,统筹建设一体化智能化教学、管理与服务平台。促进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深度融入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全过程。2021年10月,在原有教学管理系统基础上,学校又购买钉钉辰知成绩管理系统,有效地实现高效率、规范化地管理学生信息,更好地服务教学管理。作为州级提质培优项目单位,探索职业教育在线精品课程建设,推进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应用,进一步扩大学校优质资源存储。
2.5师资队伍建设
落实教育部《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落实课程思政建设要求,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坚持争做“四有好老师”,强化第一资源配置,按照职业学校生师比例和结构(专任教师师生比不低于1:20,“双师型”教师比例达60%以上)要求配齐配足专业教师,建设与学校办学规模相适应的师资队伍。落实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突出教师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力培养,推动教师个体成长和团队建设相结合,打造高水平、结构化“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强化教师培养培训,全面落实专业教师企业实践、挂职锻炼制度,校企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教师企业实践基地。优化教师结构,加强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培养,聘请行业企业技术人才、能工巧匠兼职任教,打造数量充足、结构合理、技艺精湛、专兼结合、充满活力的优质“双师型”教师队伍。学校现有专任教师45人,“双师型”专任教师11人。2021学年申报成功州级孔棋思政名师工作室一间,县级烹饪专业马雷名师工作室一间,丁耐娜名班主任工作室一间。教师获得自治区、州、县级奖励12人次。现有国家级烹饪大师1名,县级专业带头人2名,县级骨干教师4人,研究学历教师5名。加强教师校本技能培训,提高教师理实一体教学的能力;加强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养,建设兼职教师资源库。2021学年聘请新疆农职院、昌吉高职院等专家学者或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来校作专题讲座12人次。
2.6校企双元育人
对接州、县域重点产业区域布局,在服务产业发展、乡村振兴方面主动作为,持续深化与行业企业、村镇、社区合作,不断提升学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水平。学校主动与具备条件的企业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就业创业、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开展合作,努力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规范校企合作管理,将企业参与人才培养过程作为校企合作的重点,创新产教融合模式,探索推进订单班、现代学徒制、混合所有制等人才培养模式,实行校企双主体育人。学校加入职业教育集团(联盟),推进实体化运作,实现资源共建共享,在职业教育集团化、联盟式发展中贡献力量。推动学校在企业设立实习实训基地、企业在学校建设培养培训基地。推动校企共建共管校中厂、厂中校,实现学校、企业和学生的三方共赢。2021年学校中餐烹饪专业与乌鲁木齐石榴红了、竹溪壹号餐饮企业签订两个冠名班,学生人数45人。汽车运用与维修、农产品贮藏与加工、数字媒体技术三个专业践行现代学徒制,实现招生招工一体化,深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校企双导师制,形成与现代学徒制相适应的教学管理与运行机制,共合作企业15个,参与学生144人。农产品贮藏与加工、食品加工工艺专业与县域内农产品、食品对接,应用混合所有制模式开展教学理实一体化。
3服务贡献质量3.1服务行业企业
自《昌吉州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施意见》颁布以来,呼图壁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积极探索深化产教融合,提升办学质量新途径,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基本办学制度,充分发挥校企双元办学主体作用。积极探索“混合所有制、现代学徒制、园中校”等校企合作方式,促进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学校围绕市场需求进行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教学改革、教师建设、管理机制等方面勇于创新,充分利用本地企业资源优势,建设校企双方参与的学生学习考评体系、学生实习管理体系、学生就业跟踪体系,进一步深化了校企合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幼儿保育专业学生全部在县内各个幼儿园进行实习,为呼图壁县幼教事业发展做出贡献。2022年毕业生中,43人直接就业,主要就业去向以乌昌地区幼儿园、各大酒店、单位食堂、中小型企业应用型岗位为主,据统计,选择升学的毕业生比例达到70%以上。2022年学生实习工作受疫情影响,未能正常开展。
3.2服务地方发展
根据县委、县政府关于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工作的决策部署,为进一步强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盘活职业教育产业资源,提升职业教育办学活力,积极推进呼图壁县职业教育产业招商引资工作,成立了由县委常委肖言、副县长马明艳为组长的职业教育产业链招商小组,招商小组一行6月-8月间赴乌昌地区相关企业、院校、准东及福建省龙岩华侨职业中专学校考察洽谈,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向考察企业宣传呼图壁县的区位、资源和政策等优势,与企业深入座谈,取得良好效果。考察的12家单位中目前有意向与呼图壁县职业教育开展合作的单位有11家,与新疆准东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新疆笑厨食品有限公司、新疆锦世缘家纺有限公司、昌吉市泉昌记天山盛宴餐饮有限公司、昌吉市古城餐饮有限公司、新疆蒙牛乳业有限公司、福建省龙岩华侨职业中专学校、新疆轻工职业技术学校、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校、昌吉职业技术学校、兵团兴新职业技术学校达成初步合作意向。合作范围覆盖学生实习、就业、教师企业实践、中高职联合办学等方面,切实增强了学校的招生竞争力和办学质量。
3.3服务乡村振兴3.3.1专业设置契合度高
持续优化专业设置,推动产教融合专业建设。结合呼图壁县纺织服装、城乡旅游服务、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畜牧业、马产业、苗木花卉等产业发展转型升级需求。根据国家政策调整和产业结构变化,结合主导产业发展趋势。以中餐烹饪、服装制作与生产管理、农产品贮藏与加工专业为重点,做精做强、做出特色。农产品贮藏与加工专业、中餐烹饪专业先后被评为自治区品牌建设专业。健全对接产业、动态调整、自我完善的专业群发展机制,促进专业资源整合和结构优化。探索打造现代农产品精深加工专业群,促进现代农业、食品行业、旅游餐饮行业紧密相关,跨界整合发挥专业群的集聚效应和服务功能,探索一条“地域特色风味食品菜品研发、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品牌化”的专业群发展之路。科学合理设置专业,新增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专业、畜禽生产技术专业,已按招生计划完成30人/年任务。目前学校开设有农产品贮藏与加工、食品加工工艺、中餐烹饪、机电技术应用、汽车运用与维修、数字媒体技术应用、服装制作与生产管理、畜禽生产技术等10个专业。
3.3.2人才培养设计与实施紧贴县域经济发展需要
遵循产业发展规律及人才需求,“以点带面”辐射构建各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立足一产,将农产保鲜与加工专业建成区域一流专业,探索“混合所有双主体育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成为全国优质专业;积极推进汽车运用与维修现代学徒制试点推广,探索“前店后院、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辐射带动中餐烹饪与营养膳食专业探索“三段递进、岗能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持续创新“后堂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平面设计专业人、幼儿保育专业积极推行认知实习、跟岗实习、顶岗实习等多种实习方式,实行集中分阶段安排,分别探索“三段交融,能力递进”,“园中校”才培养模式改革;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探索“课证融通、校企相融”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进“1+X”证书制度试点改革;服装生产与制作专业,依托呼图壁县纺织服装工业园区产业发展,引企入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引领发展能力,探索“三段结对,全程融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3.3.3课程、教材及信息化资源建设突出服务产业需要
以校级、州级、自治区级“三级”品牌课程目标为引领,坚持“校企合作、调研建设、资源系统、边建边用、面向生产”五个原则,大力开展工学结合课程建设工作。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以企业案例为原型,采用先进虚拟技术,制作多媒体课件、动画等素材库,重点是实现所建教学资源网络化,目前专业《电工作业》、《钳工与焊工工艺》、《电工基础》、《PLC控制技术》、《电工技术》、《工厂供电》6门核心课程全部建成数字化网站;中餐烹饪与营养膳食专业重点收集经典案例18个,拍摄行业大师和教师菜肴标准制作教学视频40个,创新特色菜品集2本。农产品贮藏与加工专业开发葡萄保鲜与葡萄酒生产、哈密瓜保鲜技术、冷库制冷系统正常运行状态等仿真实训软件,为专业教学提供了支撑服务,为企业、农民开展生产技术服务和培训。累计已建成14门核心课程的精品课程网站,完成14门课程资源库建设。农产品保鲜与加工专业增加的速冻山野菜加工、速冻玉米生产,葡萄保鲜、红枣保鲜等课程新内容。目前学校共建成自治区精品课程2门,州级精品课程10门,出版正式发行工学结合教材4本《冷库设备运行与维护》、《新疆果蔬保鲜技术》,编写工学结合校本教材6本,校企合作编写实训教材(校企共用)3本:整合以文本、课件、虚拟、动画、微课、视频、题库等资源类型,面向专业教师、在校学生、毕业学生、企业员工、农牧民、社会再就业人员等群体共享。拥有虚拟仿真实训实训室2间,虚拟仿真软件7部,虚拟动画212个,14门核心课程文本、图片、视频资源全部共享,视频资源147个,微课微视频140个。坚持边建设边使用,与企业持续共同开发制作的动画、微课、视频等系列资源,将行业中的新技术新方法第一时间在教学中试用,共同搭建教学资源平台,实现优质资源共享。
3.4服务地方社区
呼图壁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围绕地方社区服务需求,有效整合各方资源,以“访惠聚”工作队为桥梁,积极构建学校、企业、社区、家庭“四位一体”工作格局,做好社区“便民、爱民、暖民”服务,走出了一条“职业院校与企业合作,共同服务地方社区群众,合作构建和谐社会”新路子。一是整合学校资源,做好社区“便民”服务。学校利用教育资源优势,积极调动党员教师和学生志愿者深入社区,常态化开展社区送教、送文艺节目,以及提供电脑维护、疫情防控、心理疏导等活动,高质量开展社区志愿服务工作。同时,在每年的“职业教育活动周”期间,组织社区群众来校参观研学。学校先后多次组织社区居民来校开展研学活动,在教授知识技能的同时,有效提升了社区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二是加强交流互动,做好社区“爱民”服务。学校与社区开展结对共建活动,组织所属党员干部就近在居住地社区报到。学校志愿者们每学期定期深入服务的社区,参与社区组织的政策宣传、创文创卫、矛盾调解、疫情防控等工作。通过下沉干部、志愿者等多方联动、政策宣讲,引导社区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学校组织党员志愿者为社区居民购菜买药,保障社区居民基本需求,受到社区居民的好评。三是牵手合作企业,做好社区“暖民”服务。学校深化校企合作,在确保学生岗位实习和就业的同时,根据部分社区群众缺乏求职渠道及技术技能的实际,提供专业的岗前技术培训和就业指导,帮助社区群众就业。依托技工学校对外培训优势,先后帮助社区居民报名参加保安、挖掘机技术、烹饪等各类培训,培训社区群众100余人次,并帮助他们全部顺利就业。
3.5具有地域特色的服务3.5.1技能培训助力城乡居民增收致富
按照自治区十大产业、符合呼图壁县产业发展需要和农牧民有劳动能力的培训需求,截至目前,累计以电子商务、电工、焊工、育婴员、保安员、园林绿化工、中式面点师、创业培训等>pan>工种开班92个班次,培训人数3534人,其中培训农村劳动力2699人。技能类培训开设24个班次,培训920人;各乡镇素质培训开设16个班次,514人;各乡镇行业类培训开设37个班次,1393人;各部门行业类培训开设18个班次707人。结合区域农产品供应链、特色农畜特品牌战略、建筑领域岗位人才需求,大力推进“1+X”证书制度改革,成功建立特殊焊接考核站点1个,首批培训学员100人,并顺利完成初级考核评价工作。pan>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