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庄借鉴优质规划经验材料_借鉴优质村庄规划经验_村庄规划经验做法

普定县化处镇焦家村脚档组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村庄规划。

广州市花都区与安顺市普定县建立东西部协作关系后,花都区驻普定县工作队充分统筹整合两地资源,逐步将“三美”融合幸福乡村花都样本经验复制推广到普定县,推动普定县打造一批具有带动示范效应的东西部协作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使其逐步基本具备了现代生活条件,创造了更多农民就地就近就业机会,保持积极向上的文明风尚和安定祥和的社会环境,与城区实现各美其美、协调发展。

坚持示范“带”动,打造如诗如画的乡村美丽生态

一是规划先行重“引领”。把普定县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村建设列为重点工作,按照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由示范试点村所在乡镇(街道)牵头,县自然资源局、县农业农村局、县住建局、县乡村振兴局指导,邀请村党支部书记参与,积极调动村民主动性、创造性,在各阶段坚持问需、问计、问效于民,围绕产业发展、乡村治理、精神风貌提升,结合各村实际,因地制宜扎实抓好省、市两级示范试点规划、方案的编制,及时出台村民版“一图一表一说明”。

村庄规划经验做法_村庄借鉴优质规划经验材料_借鉴优质村庄规划经验

广州市财政帮扶资金援建的观光栈道改善了水井村乡村旅游的基础设施条件,提升了游客观赏体验,推动乡村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村庄借鉴优质规划经验材料_村庄规划经验做法_借鉴优质村庄规划经验

在广州市财政帮扶资金支持修建的民族文化广场,后寨村载歌载舞喜迎布依族”六月六“风情节。

二是全面整洁成“标配”。常态化开展“四清两改四严禁”,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村厕所革命、污水处理等重点工作。2021年以来投入广州各类帮扶资金2000多万元用于普定县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村容村貌明显提升、长效保洁机制逐步完善、文明村规民约普遍形成、村民文明卫生意识普遍提高。

三是打造示范立“标杆”。高标准推动省级、市级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村建设,每个示范试点村由一名县里四大班子主要领导来包保。统筹安排中央财政衔接资金、东西部协作资金和航空工业定点帮扶资金,着力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发展乡村产业。在化处镇水井村打造了“东西部协作+中央单位定点帮扶”示范典型,双方以莲藕为基础不断完善水井村产业链,形成了春天种藕、采春茶,夏天举办荷花节发展旅游,秋天收藕、做藕粉,冬天销售藕种的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模式,树立了美丽乡村风貌多点呈现、乡村产业发展提速、农文旅深度融合的“标杆”。

村庄规划经验做法_借鉴优质村庄规划经验_村庄借鉴优质规划经验材料

焦家村香葱产业基地吸纳大量农村劳动力就近务工增收

村庄规划经验做法_借鉴优质村庄规划经验_村庄借鉴优质规划经验材料

花都-普定共建穿洞茶叶农业产业园区靛山村生态茶叶基地

四是各美其美显“特色”。立足资源禀赋,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例如黄桶街道后寨村利用新修建的民族文化广场,开展布依族特色文化活动,继承和发扬布依族优秀传统文化,打造成独具特色的布依村寨;穿洞街道靛山村依托千亩生态茶园,打造茶旅融合的特色村寨;化处镇水井村在荷花产业上狠下功夫,依托千亩荷花园逐步打造成国家3A级旅游景区,刷新了乡村美丽“新颜值”。

坚持产业优先,发展如火如荼的乡村美丽经济

一是打造共建现代农业产业园。围绕以靛山村为茶产业中心区,打造了花都·普定共建穿洞茶叶农业产业园。2021年以来,累计投入广州市各类帮扶资金1700余万元用于支持共建茶叶农业产业园区建设,帮助园区新增产业路12.78公里,安装茶山道路防护栏3.89公里,新建一栋茶叶加工厂和茶叶交易展示中心,帮助5家茶企改造茶叶加工厂、新增茶叶加工生产线、更新茶叶加工设备等。目前园区13家茶企中,有2家省级、3家市级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其中有3家企业已实现上规入统。在园区茶产业的带动下,增加了县域就业容量,给当地农民创造了更多就地就近就业机会,每年除草、施肥等管护固定用工达到600余人;在采茶季,临时采茶用工达到近万人。当地实现了村集体和村民双增收,穿洞街道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已从2016年的4000多元增加到2021年的9000多元,再到2022年的10437元,“白茶小镇”成为幸福小镇。

二是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将水母河流域韭黄生产基地、小窑靛山韭黄种植基地申报认定为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2021年以来实现韭黄销售额达2500多万元。同时,安排广州帮扶资金支持基地安装抗旱喷滴灌管网及真空预冷机等产业配套设备,推动生产基地提质增效,进一步推动各类人才返乡就业创业,种植大户、合作社不断涌现,成为带动乡村产业发展的主力军。

三是打造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模式。在化处镇水井村,充分结合村情实际,确定了产业发展方向,因地制宜配套高效农作物,集中打造坝区产业结构,以莲藕为基础不断完善产业链,形成了春天种藕、采春茶,夏天举办荷花节发展旅游,秋天收藕、做藕粉,冬天销售藕种的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模式。依托莲藕产业,水井村连续举办六届荷花节,旅游收入从零到25万元,再到2022年的500万元,水井村也在2022年荣获国家3A级旅游景区。

坚持提升服务,丰富如花如锦的乡村美丽生活

一是配强“头雁”推动良治善治。2021年以来,举办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队员全覆盖培训班2期587人次,帮助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队员进一步提升履职能力、理清工作思路、明确职责任务,推动乡村基层党组织进一步抓实建强,乡村善治水平进一步提高。

二是提升能力助力就业创业。结合当地产业发展及群众就业需要,2021年以来,举办东西部协作就业技能培训班38期1831人次(其中脱贫劳动力1002人次),培训工种覆盖烹饪、家政、电工、焊工、服装制作工等。针对就业困难人群,开发公益性岗位300多个,确保能实现就业。

三是完善设施助力具备现代生活条件。投入广州帮扶资金2500多万元不断完善农村道路、供水、村民休闲娱乐场所等基础设施,进一步提升农村生产生活便利化程度;持续改善厕所、垃圾污水处理、村容村貌等人居环境条件,推动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深入人心。

(文/苗兴林)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