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时节,走进西海岸新区宝山镇蓝莓大棚,一簇簇饱满圆润、果香四溢的蓝莓挂满枝头,让人垂涎欲滴;种植户细心察看蓝莓开花坐果情况,精心采摘成熟的鲜果,同时调控着大棚内的温湿度,为蓝莓提供最适宜的生长环境。
4月17日,青岛田园四季绿色农业有限公司正式开启今年的蓝莓采摘。站在新建的三个冬暖式大棚前,负责人刘长宏激情满怀:“这是我们刚建成的冬暖式大棚,全部采用基质栽培技术种植蓝莓,后续我们还将引入水肥一体化、物联网等智能管护技术,实现蓝莓种植全过程的现代化管理。”
“我们还要新建一个蓝莓冷风库,一次性解决蓝莓鲜果的存储保鲜问题,确保果品的品质。”刘长宏说,这一举措,将极大延长蓝莓的上市储存期,为种植户带来更多经济收益。
持续生产、扩建、创新、探索,种植户们自有底气——
在宝山镇的农业发展历程中,蓝莓产业无疑是最亮眼的明星。从开始试种成功到如今全镇推广,蓝莓已成为宝山镇的“金字招牌”。以“一镇一业”为立足点,宝山镇将蓝莓产业作为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主抓手”,以创新为驱动,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和技术支持,推动蓝莓产业快速发展。如今,全镇蓝莓种植面积达2.6万亩,产值达9亿元,带动全镇居民存款同比增加1.2亿元。
得益于蓝莓主导产业的深耕发力,宝山镇于去年4月入选2023年度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创建名单,成为该年度青岛市唯一获此殊荣的乡镇,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动力。
厚积薄发
“蓝莓小镇”蝶变“产业强镇”
多年前,宝山镇以传统农作物种植为主,直到1999年第一株蓝莓苗引入种植、破土而出,才开启了以蓝莓为主导产业的发展之路。
在宝山镇党委、政府的积极引导和支持下,全镇蓝莓种植面积逐渐扩大,现有蓝莓种植面积2.6万亩,种植户870户、家庭农场155家,从业人员超过1万人,打造2000亩以上现代化农业示范园区4家、500亩以上精品园区11家。
产业稳步发展的同时,创新探索也在同步进行。位于宝山镇罗戈庄村的神农渔业公司便将蓝莓产业和智慧渔业结合起来,打造了“宝山首创、全国唯一”的立体设施农业项目:在占地约2亩的生态大棚里,除了950余株蓝莓,还有5个养殖池,精心饲养着从澳洲引进的瑞鳕鱼。
“北侧为渔业养殖区,鱼池上方及南侧为蓝莓生长区,蓝莓生长间隙还配合豆芽生产,通过对时间、空间充分利用,温度、湿度的高效互补,构建起智慧农渔生态体系,年收益翻了三番。”该公司负责人姜春雷介绍,生态大棚全年作业,每年11月至次年5月种蓝莓,6月至10月蓝莓采摘完毕便将苗子移出大棚,开始打造黑暗环境培育豆芽,时间上实现无缝对接。
以蓝莓产业为抓手,宝山镇在上级农业农村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建强工作队伍、创新路数打法、完善推进机制,多措并举推进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建设。
“我们将产业强镇创建作为抓党建促振兴的‘头号工程’、‘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发挥省市区各级平台资源优势,通过政府部门积极引导、建设主体主动推进、属地村庄保障支持、种植农户广泛参与,构建起上下贯通的‘省市区镇’四级指导工作机制和横向联通的‘政企村民’四级耦合互动机制。”宝山镇副镇长王晓燕介绍道,为如期完成产业强镇建设内容,宝山镇顶格成立项目推进领导小组和强镇建设工作专班,全镇上下“一盘棋”“一条心”推进强镇建设。
蓝莓产业协会、蓝莓产业调研工作队、宝山蓝莓大数据库……一系列配套机制随之组建,全镇蓝莓产业发展信息得以动态统筹掌握,种植户参与分红利益联结机制同步完善,一个驱动农业现代化蜕变的“标志性试验田”跃然眼前。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2023年4月,喜讯传来:宝山镇成功入选2023年度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创建名单。这个以蓝莓闻名的小镇实现华丽蜕变,化身为熠熠生辉的“产业强镇”,迈上了全新的发展征程。
借智引才
新型托管助产业破局突围
“抽取基质土壤样本,测测湿度和pH值……”在宝山镇田园四季园区,技术员正在监测蓝莓生长环境,调整营养素配比,保障蓝莓实现丰产丰收。这是宝山镇正在试点实施的新型产业托管模式:由行业专家全过程指导园区产业发展,围绕种植技术、水肥一体化进行全方位管理。
“托管前一年,整个园区损失100多万元。去年托管以后效益基本可以持平,今年预计能有100万元的收益。”将园区托管给专业技术团队以来,刘长宏时常感慨:“要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目前,宝山镇已托管蓝莓等果品种植面积3000余亩,有效实现老旧低效园区标准化、集约化、特色化发展。”王晓燕向记者介绍说。以联农带农机制为主线,着眼项目建设和村庄发展现实需要,宝山镇按照“依法依规、因地制宜、绿色集约”的发展思路,利用强镇建设项目把村集体、企业、农户有效连接起来,探索实施蓝莓产业托管新模式,创新实施联营共富合伙人制度,让乡村振兴后劲更足、韧劲更强。
此外,通过把对企业的奖补资金折股量化、收益分红等方式,撬动社会资本投入,打通资金、技术、土地等资源流通交换的堵点,让农户直接受益,分享产业强镇建设发展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与田园四季园区一样,青岛森茂常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与辽东学院农学院院长、“蓝莓教授”黄国辉建立了业务指导联系。
在专家指导下,森茂常源的种植和管理模式逐步优化,2023年蓝莓上市时间提前了2个月。“平均每天销售蓝莓300斤左右,最多的时候一天能卖出500斤,两个棚的收益达50万元左右。”在青岛森茂常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薛绍春看来,效益的增长得益于专业的指导。“我们约了黄教授过两天来指导园区制定一套全新的发展规划。”薛绍春说。
为实现蓝莓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现代化发展,宝山镇持续加强与中国农科院、大连大学等高校院所的深度合作,成立高校实践基地和技术推广中心,创新组建人才产业合作发展联盟,引领带动蓝莓产业破局突围。
如今,宝山镇先后引进培育H6、L25等40多个适合本地种植的优良品种,引入推广绿色控害、有机肥投入、人工辅助授粉等10余项果园精细化管理技术,保障果品绿色有机生产;建成启用蓝莓大数据交易平台,吸引700余户种植主体入驻,共享交易量、销售额,以及各村、各品种交易等市场信息,为种植户提供购、种、管、销一体化全方位智慧农业服务模式,打造新型数字化农业平台。
全链发力
“工业化思维”引领农业进阶
“果品深加工产业园正加快建设,项目建成后,将聚合全镇蓝莓优势资源,主攻蓝莓果汁、蓝莓提取物加工等领域,预计可实现3000吨年加工能力,有效延长蓝莓鲜果及衍生产品销售时间,提高蓝莓全产业链价值。”青岛海松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张涛说。通过建设蓝莓果品深加工产业园、蓝莓高标准分拣车间等项目,宝山镇正逐步建成一批具有区域规模优势、技术优势和品质优势的特色农业生产标准化示范基地,全面提升蓝莓产业核心竞争力。
以农业产业强镇创建为契机,宝山镇以“工业化思维”引领农业进阶,全产业链发力,进一步推进延链补链强链。
聚焦上游前沿技术,与大连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紧密合作,洽谈引进占地面积150余亩的蓝莓种苗繁育推广基地项目,高标准建设组培育苗实验室、蓝莓栽培温室大棚,致力蓝莓新品种引进和新技术研发,精准破解制约蓝莓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卡脖子”问题,牢牢掌握产业链前端育苗“主动权”。
聚力中游产业迭代,大力推广使用智慧农业技术,实现定时定量水肥供给、智能测温控温,做到蓝莓种植标准化、智能化,以数字科技推动果品产业绿色有机发展。联合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研发引进国内首台蓝莓采摘机并下地试验,可一次性完成果实采收、输送、清洗、装箱等流程,每台机器每小时节约人工20-30人,填补国内蓝莓机械化采收作业设备的空白,为蓝莓产业下游深加工提供装备支撑。
壮大下游产销供给,产业链再延长,推进可年产3000吨蓝莓果汁的果品加工产业园建设,开发蓝莓酵素、花青素等产品,提升附加值,加快打造特色鲜明、规模集中、链条完整的优势产业集群。新渠道再拓展,挖潜“互联网+”电商营销红利,与电商平台开展线上销售合作,成为抖音全国5个“‘十亿流量助农’电商基地打造计划”乡镇之一。知名度再打响,举办2023黄岛蓝莓节,赴深圳、广州等地开展宣传推介会,树立“宝山蓝莓”品牌形象。
打好蓝莓产业“特色牌”,强龙头、延链条,兴业态、塑品牌,宝山镇正全力推动蓝莓产业全链条升级、全价值提升、全产业融合,引领乡村全面振兴、全域振兴。
如今的宝山镇,对标运用“千万工程”经验,锚定建设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目标,围绕地方特色打造战略性支柱产业,建强蓝莓产业全产业链,着力构建三产融合发展新高地。2023年以来,宝山镇累计接待游客超7万人次,强镇核心引领区内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超100万元,蓝莓产业高质量发展蹄疾步稳、步履铿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