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石斑养殖成本_养殖溪石斑有哪些风险_溪石斑石养殖技术

溪石斑养殖成本_养殖溪石斑有哪些风险_溪石斑石养殖技术

溪石斑石养殖技术_养殖溪石斑有哪些风险_溪石斑养殖成本

“溪坑之鱼,节斑为王”,这是龙泉家喻户晓、流传久远的俗语,我们且不去讨论它隐喻的生活哲理,单就表面内容也反映了一种生态现象,即龙泉山溪中处处分布着节斑鱼。这里所说的“节斑”即溪坑石斑鱼,学名光唇鱼,栖息于水清流急之河溪中,常以下颌发达之角质层铲食石块上的苔藓及藻类,每年6—8月在浅水急流中产卵,被山区农民誉为“山溪小精灵”。

走进钱塘水系乌溪江最上游的住龙镇住溪村,农家乐的主人何花向我推荐当地的一道名菜——紫苏梅干菜煮鱼。“紫苏让鱼肉更加鲜美,梅干菜让鱼肉更显咸鲜嫩滑,能吃到这道菜,算你有口福了,这是我们家祖传的一道菜。小时候,我们这里的溪坑里到处都是鱼,我喜欢到溪里抓鱼,也最喜欢吃妈妈做的紫苏梅干菜煮鱼。开店后,我把妈妈的烧鱼手艺发扬光大,顾客都说这道菜好吃,这道菜就成了店里的招牌菜。”何花快言快语,语气里充满了自豪。

“店里的鱼也是溪里抓的吗?”

“不全是,尽管这里的野生节斑鱼名气很大,价格很高,但大家都遵守适度捕捞的民约,护鱼成了大家的自觉行为。店里的鱼有本地的,也有从批发市场进的。”

溪坑石斑鱼是我市山溪的一个代表鱼种,在我市的绝大多数溪流中都有分布。在中老年人的记忆中,几十年前清澈的小溪里到处都是野生石斑鱼,这种黑背银肚带花纹、进食时爱翻肚子的可爱鱼儿,陪伴很多人度过了欢乐的童年。

“从小就喜欢在小溪里捕鱼,这成为我少年时代最有趣的事情。”荷花的丈夫回忆道,小时候最开心的事便是在门前的小溪中捕到石斑鱼,夏天家里来了客人,妈妈让他去抓石斑鱼,他一会儿就能在小溪的石缝中摸到一碗石斑鱼。但是,后来石斑鱼渐渐地减少了,几乎到了绝迹的地步。

提起石斑鱼濒临绝迹的话题,荷花的丈夫显得心情沉重。他继续回忆道,石斑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非常高。从上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由于野生石斑鱼的市场价格越来越高和缺乏保护生态的理念,滥捕现象也越来越严重,当地农民毒鱼、炸鱼、电击鱼等无序滥捕行为愈演愈烈,加上水质变差,这些因素导致了石斑鱼几乎绝迹。

如今,再站在住溪村的溪流边,清澈的溪水里重现了石斑鱼欢快游动的身影,成了吸引游客的招牌。这种改变,归功于“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六边三化三美”等举措。自实施这些举措以来,住龙镇以“推进五水共治,共建生态家园”为核心,围绕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五项行动总体要求,结合全镇美丽乡村建设活动,突出水环境整治,大力推进污水治理、防洪排涝建设、保供水抓节水三大工程,全面提升了防洪排涝能力及水环境承载能力,夯实了“红色山水、淳美住龙”人水和谐的环境基础。

2015年1月,住龙镇全面深入推行“河长制”。镇、村二级“河长”牵头组织开展包干河道水质和污染源现状调查,制定水环境保护治理“一河一策”细化方案。各住村干部对村级实施“河长制”河道负总责。实施河道综合整治,开展河道禁渔、禁采、清垃圾的“双禁一清”工作,沟通水系、调活水体,放养鱼苗5万多尾,加大水生态修复力度,确保河道长效保洁全覆盖,进一步完善河道长效保洁机制。

“这两年,溪里的水清了很多,滥捕现象也没有了,石斑鱼也逐渐多了起来。”荷花的丈夫高兴地说。

在城北乡内双溪村,只见清澈见底的溪水里,成群的石斑鱼游弋自如,成了青山绿水间一道美丽的风景。

村党支部书记毛子南说,内双溪村有两条小溪穿村而过,世世代代的内双溪村人与石斑鱼和谐相处。近年来,村里的生态环境有了很大改善,这与村民们的努力保护分不开。之前,由于石斑鱼味道鲜美和人们缺乏保护生态的理念,很多人都喜欢去溪里抓捕,电鱼、毒鱼、炸鱼的现象时有发生,加上有的人随意往溪里倾倒垃圾,使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石斑鱼数量锐减。

“有人为了捕到更多的鱼,竟然在溪水里毒鱼。”虽然这些小鱼平时也常成为村民的盘中餐,但是毒鱼,毛子南无法接受。石斑鱼的命运也确实让人揪心。

在毛子南幼时的记忆里,一到夏季,成群的石斑鱼在小溪里游来游去,有时只要弯腰,就能用双手捧起好几条小鱼。

这时,城北乡的农村治污“东书模式”传来,这是城北乡以“我是党员我示范”等活动为载体,开创的寓“村规民约、户集村收、责任分解、长效保洁、先行示范”五位于一体,涵盖共治共管、互比互学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模式。“我们要不要保护环境,我们要不要守护石斑鱼?”毛子南立即借鉴这种模式,把“护溪行动”“护鱼行动”写进村规民约,禁止向溪里丢弃垃圾和捕捉石斑鱼,违者罚款500到5000元,污染水质、滥捕石斑鱼被严厉制止。

为了把“山溪小精灵”石斑鱼“请”回来,内双溪村遵循生态规律和经济发展规律,把环境保护和资源开发利用有机结合,促进乡村生态文明发展。村里筹资7万元,陆续在溪中建造了7座拦水坝,为石斑鱼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生长繁殖环境。

“石斑鱼特别爱干净,怕污染,对水质要求非常高。”一位在小溪边观赏石斑鱼的村民说,以前溪水小,加上周边环境污染,野生石斑鱼难觅踪影。这几年,大家都参与“五水共治”,村民们积极开展“护溪行动”“护鱼行动”,再也没人往溪中倒垃圾,再也没有人去溪里电鱼、毒鱼和炸鱼了,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保护,“山溪小精灵”又回来了。

走进道太乡李村,村中流淌的一条大石溪令人陶醉:溪水清澈见底,水流平稳、石斑鱼畅游,如果丢一小片面包进去,成群的石斑鱼聚拢过来抢食物,就更看得清这条溪,现在蕴藏着多少活力。

大石溪发源于道太乡双格村、夏安村,流经乌石玄下、西坑底、西坑下、李村、考坑等村庄,在吴庄村注入仙宫湖,是当地闻名的野生石斑鱼聚集地。

然而,如果几年前来到大石溪,看到的和现在完全不是一个景象。“我是喝着大石溪的水长大的,我和儿子都曾经在大石溪中游泳,而到了我孙子这代,由于水污染,已经要掩鼻绕道走了。”李村一村民说。

自推进“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六边三化三美”等工作以来,道太乡科学谋划、狠抓落实,全力打造“水清、岸绿、景美、村洁”的养生休闲旅游胜地,积极构建生活富足、家园秀美、人文和谐的“美丽道太”。

近年来,当地积极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项目;大力开展禁养区禽畜养殖场、农业面源污染整治,有效解决了以往农村生活生产污水直接流入溪流的问题;进行丁江、李村两村垃圾减量分类试点工作;落实行政村环境卫生长效保洁机制,做到保洁队伍、设施、制度“三到位”;筹资60万元建设李村特色文化村廊桥。经过几年的整治,“水清、岸绿、景美、村洁”的目标正在一步步变成现实。

水清了,若人的观念不转变,同样做不到“水清鱼欢”。大石溪虽处偏僻,但石斑鱼仍经常遭到本地人或外来偷鱼者“青睐”。于是,大石溪沿溪村庄成立了“护鱼行动组”,沿溪的西坑下、李村、考坑、吴庄等村都确定了“护鱼员”,投入到护鱼行动中去。

2016年夏天夜晚,护鱼员叶建泉远远看到大石溪李村外面段有灯光,他向灯光处跑去,边跑边叫:“溪里的人在干什么?”只见两个年轻人,背着电瓶,拿着篓子,专注地站在大石溪里电鱼,“溪里的鱼是受保护的,你们不能在这里电鱼。”叶建泉坚决地阻止了电鱼者的行为。为了保护石斑鱼,他不仅对“外来”偷鱼者如此严格,和熟悉的村民也“红过脸”。

对于石斑鱼的保护,叶建泉有自己的想法。他认为,溪坑石斑鱼味美营养好,野生石斑鱼越来越稀少,市场上价格十分高昂且供不应求,他在电视节目里看到不少养殖石斑鱼成功的例子,利用当地清澈的溪水和自然条件,打造仿生态石斑鱼养殖基地,进行人工养殖是一条发展的路子。水好了,景美了,石斑鱼多了,又可以带动农家乐的发展。

“溪坑之鱼,节斑为王”。如今,王者归来,这是“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六边三化三美”的战果,是美丽乡村建设活动的成果。愿这“王者”能撬动民间智慧和财商,激发民间主动护鱼和投资开发自然生态资源的热情,实现水清鱼欢人更欢。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