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湖之省,鱼米之乡。

湖北,全国淡水渔业第一大省、全国最重要的淡水鱼主产区。国人餐桌上,每7条淡水鱼就有1条来自湖北。

2022年,全省淡水水产品总产量首次超过500万吨大关,占全国的14.7%,淡水水产品产量连续27年居全国第一。

2022年,全省渔业经济总产值3513.4亿元,占全国的11.38%,占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17.7%,渔民人均纯收入25172元,创历史新高。

省农业发展中心党组成员、副主任柯尊勇介绍,我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把科技创新作为主动力,全力推进渔业高质量发展,通过渔业“小切口”,做好乡村振兴“大文章”,切实为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贡献渔业力量。

湖北省养殖龙虾的自然条件_湖北小龙虾养殖技术_湖北小龙虾养殖

生态优先擦亮绿色发展底色

共饮一江水,共护长江美。

湖北拥有丰富的水生野生动物资源,现有国家二级以上水生野生保护动物31种,省级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21种。长江江豚、中华鲟、长江鲟、胭脂鱼、大鲵等是我省水野保护的旗舰物种。

落实“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要求,湖北在资源养护上狠下功夫,加强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渔业资源养护,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新格局。

为保护水生野生动物,湖北相继建立了13个水生生物自然保护区和70个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同时,切实抓好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推动设立一批定点放流场所,制定了增殖放流标准,引导公众科学、规范开展水生生物增殖放流。

为掌握全省水生生物资源现状,科学评估十年禁渔成效和增殖放流效果,在长江汉江干流、部分重要湖库及水生生物保护区设立96个监测站位,开展水生生物资源监测调查。

以长江十年禁渔为契机,省农业发展中心组织多家科研机构组建联合攻关团队,首批研究6种长江野生鱼类的人工繁育驯化推广技术,助推长江大保护工作的持续开展。

如今,长江水生生物资源快速恢复。长江监利段“四大家鱼”卵苗发生量从最低时的不足1亿尾提升至78.7亿尾,刀鲚、鳤鱼时隔30年重现湖北江段,长江江豚在武汉、宜昌等江段出现频繁,“鱼翔浅底,集群漫游”成为长江湖北段的一道亮丽风景。

湖北小龙虾养殖技术_湖北省养殖龙虾的自然条件_湖北小龙虾养殖

稳产保供扛牢水产大省责任

万里长江,横贯东西;悠悠汉水,纵穿南北;湖库塘堰,星罗棋布……

湖北,因湖得名,因水而兴,因江而盛。树立大食物观,向江河湖海要食物。湖北是推进水产品稳产保供的主战场、主渠道。

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的工作部署,湖北渔业系统坚持把保障水产品供给作为第一要务,大力推动渔业“稳存量、扩增量、提质量”,确保水产品市场供应充足。

做强常规品种,做大特色品种,湖北大力提升渔业综合生产能力,夯实水产品稳产保供基础,巩固淡水渔业第一大省地位。

2022年,全省淡水水产品总产量首次超过500万吨大关,占全国的14.7%;小龙虾、黄鳝、黄颡鱼产量分别占全国产量的41%、44%、24%,稳居全国第一,河蟹、鳜鱼、龟鳖产量分别占全国产量的20%、18%、14%,均居全国第二。

拓展渔业发展空间,省农业发展中心大力推广工程化循环水、陆基高位圆池、“零排放”圈养桶等现代养殖方式,打造渔业经济新增长极。

全省设施渔业规模达到686万立方米,尤其是丘岗山区充分利用山泉水资源,发展设施渔业势头强劲,有效补齐丘陵山区渔业发展短板,缓解了丘陵山区“吃鱼贵、吃鱼少、养殖弱”问题。

湖北省养殖龙虾的自然条件_湖北小龙虾养殖_湖北小龙虾养殖技术

创新引领促进渔业提质增效

湖北渔业科技实力雄厚,拥有国家级渔业科研机构4家,建有3个国家淡水鱼类产业技术体系和29个国家、部、省级淡水渔业研发中心,拥有各级水产科研所41家、水产技术推广机构507个,10多万水产专业人才遍布全省。

创新引领,科技兴渔。近年来,湖北依托科研优势,推动品种、技术、装备等研发创新,促进渔业高质量发展。

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全省6家科研院所和33家水产加工企业成立湖北省水产加工科技发展战略联盟,开展技术攻关,先后攻克了淡水鱼土腥味、淡水鱼氨基酸提取、鱼皮制革、小龙虾甲壳素利用和保健医药开发五大难题,取得了十余项新成果。

在种业创新上,先后培育具有重大应用价值的水产新品种19个,率先突破黄鳝全人工繁育技术,创新开展长江野生鱼驯化繁育推广“6条鱼工程”,长江“刀鱼”首次在湖北人工养殖成功。

在模式创新上,开展“稻虾憨”模式和“七钱虾”生产技术研究攻关行动,全省稻渔生态种养规模达802万亩,居全国第一。池塘“零排放”圈养等设施渔业养殖模式,连续两年入选“农业农村部十大引领性技术”。

在加工创新上,先后攻克了鱼蛋白质分步酶解、鱼皮制革、小龙虾甲壳素制备等淡水鱼精深加工技术,全省水产加工品总量达到144万吨,涵盖冷冻品、干制品、熏制品等10大系列100多个产品。

在服务创新上,省农业发展中心推出在线渔技服务平台“湖北省渔业科技超市”,让渔民拿起手机即可“学技术、解难题、知价格、连市场”,有效打通了渔业技术服务“最后一公里”。

产业融合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

在潜江,小龙虾品牌价值达到350.8亿元;在仙桃,一条黄鳝,游出百亿富民产业。

2022年,全省小龙虾养殖产量113.8万吨,黄鳝产量15.4万吨,均居全国第一。监利市、洪湖市、潜江市小龙虾产量长期稳居全国前三甲,仙桃市黄鳝产量多年全国第一。

2023年,我省出台“虾十条”“鳝七条”意见,在链长单位省财政厅的积极推动下,省农业农村厅、省农业发展中心从品牌提升、科技创新、强链延链等多方面强化产业政策,真金白银支持产业发展。

湖北渔业系统在产业融合上狠下功夫,积极落实“虾十条”“鳝七条”,聚焦全产业链,稳一产、强二产、联三产,提升产业化水平和核心竞争力,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

——育品牌。打造“潜江龙虾”“仙桃黄鳝”两大区域公用品牌,推动全省共树一品牌、共遵一标准、共推一产业,成功举办第十四届湖北(潜江)龙虾节、首届仙桃黄鳝节,“潜江龙虾”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达到350.8亿元,“仙桃黄鳝”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达到172亿元。

——延链条。加快推动虾头、虾壳、鳝骨等“变废为宝”,潜江华山、钟祥兴祥等企业投入甲壳素、虾青素规模化生产,仙桃允泰坊、顾大嫂等企业扩大黄鳝休闲食品、调味产品生产规模。

——强服务。组建6个省级小龙虾科技服务小分队,深入主产区“分片包干、驻点服务”,成立以中科院桂建芳院士为组长的小龙虾、黄鳝产业链省级专家组,推动从育种到精深加工全产业链科技创新。

目前,湖北小龙虾产业形成了集繁育养殖、加工流通、电子商务、休闲旅游、餐饮服务、节庆文化等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综合产值达1465亿元。我省鲜活黄鳝远销北上广深、云贵川渝和长三角等地,在上海江阳等重点批发市场占有率超过60%。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