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地规模不断扩大 全市苹果树栽植面积177万亩
近年来,我市坚持“小苹果、大产业,小苹果、大民生”的发展理念,把苹果产业作为产业扶贫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积极探索创新产业发展模式,构建强化联农带贫机制,有力推动了苹果产业提质增效。苹果种植由传统分散小规模种植户向专业化、规模化、商业化的生产主体过渡,苹果生产经营规模化程度和标准化水平不断提高。
按照“科学布局、集中连片、优化品种、质量优先”原则,我市在《庆阳市苹果产业发展规划(2013—2020)》的引领下,坚持规模化推进、区域化发展、标准化生产、品牌化营销,形成了以董志塬为主的10个优质红富士苹果生产基地。目前,全市苹果树栽植面积177万亩,挂果84万亩,年产鲜果90万吨、产值45亿元,带动12.2万人脱贫致富。苹果产业已成为全市从业人员最多、覆盖面最广、带动效益最好的特色优势产业和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
正宁宫河镇东里村、西里村万亩矮化密植苹果种植基地(2020年9月26日摄)。
全市苹果生产由单纯注重产量向产质效益并重转变,由单纯重视生产向生产与加工营销并重转变,逐步实现了从只注重成园管理到栽管并重、从单一病虫害化学防治到重视生物物理防治、从单一依靠人力到尽可能机械作业、从偏施化学肥料到注重生物有机肥施用的转变。全面推行的 “331+”产业扶贫新模式,将企业、合作社和果农在实践中探索有效的联结机制,标准化、订单式生产逐渐成为引领方向。
2014年以来,全市贫困村栽植苹果树30.32万亩,产量11.11万吨,产值4.44亿元,为贫困人口提供人均纯收入941元,全市依靠苹果产业脱贫退出贫困人口18605户74420人。全市苹果收入上万元的超过10万户,其中,5万元以上的达到2.16万户,10万元以上的5511户,50万元以上的10户。
正宁县榆林子镇海升苹果种植基地(2020年7月9日摄)。
管理水平明显提升 建立各级各类示范园227个
多年来,庆阳陇清瓜果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智荣都将自己的苹果按个卖,一个SOD奶蜜苹果卖价100元。据他介绍:“我们合作社的苹果,严格按照绿色标准化生产技术,不施化肥,用农家肥、油渣等有机肥;不施农药,用沼液、杀虫灯、糖醋液防治病虫害,生产中还喷洒SOD活性酶、牛奶和蜂蜜,完全达到国家绿色食品的标准,如今正从绿色苹果向有机苹果‘升级’。”
我市以建设高标准、现代化果园为方向,坚持统一规划、统一标准、集中连片、规模发展,通过招商引资方式,利用土地流转和企业合作社带动“两轮驱动”,采取企业创建、规模经营;合作社领办、统一经营;集体建办、集体经营;联户共建、分户经营;个人承包、个体经营5种经营管理模式,大力推广“海升”矮砧密植高效集约化苹果栽培模式和“西农”旱地矮化高效栽培技术,积极推行发展矮砧集约栽培,不断推动全市苹果栽培模式的转型升级,产业集聚效应日趋显现。
正宁县宫河镇西水村果农在采摘成熟的红富士苹果(2019年10月18日摄)。
我市总结形成了庆阳苹果生产8项实用技术,促进了“海升”模式、“西农”技术在庆阳落地生根。成立了全国首个市级“庆阳现代苹果产业技术体系”,将“海升”模式和“西农”技术与传统栽培技术相结合,修订完善形成了符合生产实际的全产业链标准汇编,为全市苹果产业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大力推广“海升”矮砧密植栽培和“西农”旱地矮化栽培技术,进行集中连片规模栽、升级改造示范栽、插缺补空分散栽,建成了全国最大的矮化自根砧苹果基地和世界领先、国内一流的脱毒苗木繁育基地,全市矮化自根砧栽植面积8万面,占全国的53%,矮砧密植、集约高效栽培模式引领庆阳苹果发展。
随着“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宁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等一系列项目的实施,培育形成了一批规模大、效益高、带动能力强的示范片带、示范乡、示范村和示范点,全市果园管理水平得到全面提升。全市苹果套袋率达到95%,商品果率达到90%以上,优质果率达到80%以上。建立各级各类示范园227个,其中,国家级苹果标准化示范园10处1万亩、省级标准化示范园37处2.2万亩、市级优质苹果示范园80处4万亩、县乡级示范园100处2万亩。
产业链条不断延伸 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324个
近年来,庆阳苹果坚持战略引领,不断完善现代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形成了以全产业链、全循环链、全价值链为特征的庆阳苹果发展模式。
先后招引培育海升、正洋、居立、北国春等重点龙头企业42户,其中千亩以上20多户。抓合作社带动,组建果业协会12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324个,会员15621人,果农组织化程度和苹果产业化水平明显提升。苹果大户超过10万户,其中年收入10万元以上5500多户,形成了企业合作社、专业大户和普通农户多元投资、互促共进的良好格局。
经过持续行政推动、市场引导和广泛宣传,加之以矮砧集约为主的栽培模式变革带动新型经营主体规模化经营,促使包括集中连片土地、现代农业机械、农业经营资金、经营理念和市场意识等现代农业生产要素逐步向果业集中,形成了企业、合作社、集体经济组织、专业大户和农户竞相发展、多元投资的良好格局。传统的地头收购、摊位销售模式逐步变革,农超对接、网上营销、微信平台营销、直销配送、大中城市直销网点等新型流通业态齐头并进、快速发展,成为苹果产销的重要模式。
目前,庆阳苹果已入驻国内18家大型商超和26家大型批发市场,在北京、上海、广州、天津等城市设立直营店30多家、销售网点200多个。在淘宝、京东、拼多多等平台开设网店1600多家,庆新果业公司电商销售额连续3年位列阿里巴巴生鲜行业第一。
品牌优势逐步凸显 “庆阳苹果”美名扬天下
庆阳海越苹果分拣线工人在分拣苹果(2020年7月23日摄)。
目前,“庆阳苹果”已通过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面积120万亩,其中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认证基地47.8万亩,有机食品认证基地2.3万宙,GAP认证基地3000亩,国家级出口苹果及制品质量安全示范区15万亩。全市申请注册苹果商标27个,通过国家和省级绿色无公害食品认证的19个。
我市按照“区域公用品牌和企业自主品牌协同发展”的思路,通过在中央、省、市及国内主流媒体开设专栏、在省市内外交通要道设立大型广告牌、在经济发达地区和一线城市设立直销窗口、建立完善的苹果销售网络和交易平台、组织开展各种苹果展销会、举办大型推介会和鉴评活动等方式,全方位宣传推介“庆阳苹果”,提升“庆阳苹果”知名度,扩大市场影响力。
“庆阳苹果”先后获得中华名果、国家优质苹果金奖、甘肃省十大名果、中国优质苹果之乡、“中国果品区域公用品牌50强”称号、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十大苹果区域品牌之一,2019年入选农业农村部认定的2019中国农业品牌目录和甘肃省甘味农产品十大区域品牌目录等殊荣,品牌价值达到19.82亿元,品牌影响力达到94%。
展望“十四五”,庆阳苹果将按照甘肃省现代丝路寒旱农业布局定位,坚持集约化精品化方向,进一步扩规模、提品质、拓市场、增效益,着力打造西北黄土高原庆阳苹果特色优勢产业集群。完善质量管控体系,大力推进生态绿色生产模式;全面落实标准化生产措施,建立完善质量安全和可追溯体系;建设现代矮化密植苹果园,改造乔化郁闭低效园,打造一批绿色、有机苹果基地;建设市级苹果苗木繁育中心、苹果大数据中心、果业技术研发中心、综合性苹果交易物流中心,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带动果品采后处理、包装、贮藏、加工、销售等多元发展,引导果农走绿色路、建精细园、育精品果,形成“中心引领、园区示范、加工营销集群带动”的产业发展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