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各地区发展乡村总是参考日本“造村运动””一村一品”,然而在盲目学习的过程中会发现难以实施。日本为什么能做到对乡村投入巨大、偏远乡村也能实现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全覆盖,这需要深入探讨 日本在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中消除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一体化的整个过程,才能更好总结相关对策和建议。
01
中日城乡发展历程对比
1.1
中国城镇化水平位于日本
1960-1970年代时期
对比中国和日本的城乡发展阶段(图1),都经历工业化起步、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城乡不平衡发展、乡村工业化、城乡统筹等阶段。从城市化率看,2019年中国城镇化率首次超过60% ②,正处于日本1960-1970年代时期。虽然建国以来我们城市化进程取得巨大成就,完成国外发达国家百年城市化发展道路, 但是发展问题也被急剧压缩在几十年的坐标之内。在1990年代我国城镇化率30%时候就开始进入了相当于日本1970年代城镇化率60%时候的矛盾凸显期。
Figure 1 中日城乡发展阶段比较
(资料来源:徐素, 日本的城乡发展演进、乡村治理状况及借鉴意义. 上海城市规划, 2018(01): 第63-71页.)
1.2
中国乡村建设阶段位于日本1990s后时期
看日本的城乡居民收入比的变化(表1),日本城乡差距先是不断扩大,然后逐步缩小再到基本消除,最后城市被乡村反超。但应当注意到,第一这个统计是城乡家庭平均收入统计, 20世纪70年代是日本农民家庭收入的增速超过了城市职工家庭。对于家庭平均收入而言,由于农户家庭劳动力人口多于城市职工家庭,因此农村家庭收入超过了城市职工家庭 [3] 。
第二,日本是在1970年城镇化率72%时提出农村复兴、农工一体化,而此时日本实际上城乡差距已经是在逐步缩小的阶段了。这个时期日本经过两次町村合并,町村(即相当于我国镇和村)数量大幅减少,农村居民只占3成,城市化工业化现代化已经进入到成熟阶段,可以有大量财政、资本投入于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大幅提高建设标准;通过工业积累的大量资金对农业进行价格补贴、对农民进行收入补贴 [1] 。
Table 1 日本不同阶段的城乡人口集聚特征及收入差距
(资料来源:徐素, 日本的城乡发展演进、乡村治理状况及借鉴意义. 上海城市规划, 2018(01): 第63-71页.)
中国在2010年城镇化率50%时期开展城乡统筹发展,实现城乡社保、公共服务一体化。 这个时期我国仍在城市化进程中期,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阶段,经济发展和资金积累还不算足够,同时因为农村人口仍占大半,而且农村分布广泛,使得城乡一体化所需的耗费成本巨大。在这个时期想实施日本农工一体化时期采取的措施,期望实现像日本一样农村优于城市的目标,是有难度和压力的。
02
日本乡村发展不同阶段
政府采取的重要措施
中日的城镇化进程不完全一致,面临的困难挑战不同,但日本成功地实现了城乡一体化发展,其每个阶段对农村发展的 政策、措施、补助力度等都值得整理总结,以便为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可行的建议。
2.1
1960年代以前:推动小农经营精耕细作
日本明治维新开启工业化后,一直至20世纪60年代这段时期,乡村发展的主要政策分为两大类。 在农业生产方面,促进农村小农经营,提高耕地精耕细作水平,并通过组织家庭农户加入基层农业协同组合,保护农户利益; 在公共服务设施方面,两次合并村镇、集中建设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这段时期的日本在开展城市化和工业化同时,乡村地区主要发展以家庭为主要经营单位的农业。
Table 2 1960年代日本政府发展乡村采取的重要措施
(资料来源:徐素, 日本的城乡发展演进、乡村治理状况及借鉴意义. 上海城市规划, 2018(01): 第63-71页.)
2.2
1960-1970年代,扩大农业土地经营规模
在1960年代,日本城市化率达到60%,工业化发展迅速,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国。这个阶段日本城乡矛盾凸显,差距扩大,呈现城市过密与乡村过疏并存的现象。日本政府针对农业农村发展、平衡地区发展和缩小城乡差距制定了一系列措施(表3), 主要方式是转变小农生产与分散化经营,促进农业生产规模化,在1960-1970间不断提高每户土地保有面积的上限; 另一方面通过财政补贴方式提高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福利保障。
Table 3 1960-1970年代日本政府针对农业农村发展、平衡地区发展和缩小城乡差距的政策措施
(资料来源:徐素, 日本的城乡发展演进、乡村治理状况及借鉴意义. 上海城市规划, 2018(01): 第63-71页.)
2.3
1970-1990年代,开展农村工业化
1970-1990期间,日本政府通过农业产业化与农村工业化发展乡村。 农村工业化经历了农产品加工工业到装配、制造工业的转变。
最初农村主要开展以农产品加工为主体的农村工业化,即“1.5次产业”。而为了避免农产品在地区间重复竞争,鼓励各市町村培育各自的特色产品发展“一村一品” [2] 。然而,这样的农村加工工业遇到了城市私人资本的挑战,除了一部分地区的“一村一品”保留下来,大部分纷纷因经营不善濒于倒闭。
与此同时,日本工业发展遇到了土地和劳动成本的瓶颈,亟需对外扩张寻求出路, 于是乡村产业从农副产品加工为主导走向了引进城市扩张工业为主。农村地方政府纷纷建设农村工业园区,引入工业资本进入农村地区。农村工业化运动不仅使日本的电子和精密仪器工业通过向农村农民的分散承包降低了成本,提高国际竞争力,还让日本农民实现了就地兼业务工,增加了农业以外的收入,改善了家庭经济状况。这个时期日本农民家庭收入的增速就超过了城市职工家庭。
Table 4 1970-1990日本政府针对农业农村发展、平衡地区发展和缩小城乡差距的政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