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全县教育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重塑涟水教育新辉煌”这个战略目标,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扎实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着力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不断深化教育管理改革,努力办人民满意教育,各项工作呈现出健康、持续、高效、和谐的发展态势。

一、上半年主要工作措施

上半年,针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县教体局统筹做好疫情防控与开学复学工作,4月23日全县103所中小学和2所中专学校已全部顺利开学复课,5月6日全县幼儿园陆续开学,5月25日全县82所校外培训机构全部复工复课,目前,疫情防控已成为教育体育系统的常态化工作。与此同时,我局坚决保持定力,统筹谋划、精准施策,着力推动教育健康、持续、优质发展。

(一)着力优化资源配置,切实破解发展瓶颈。针对生源逐年增长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不断优化调整全县教育布局,修订完善义务教育优质均衡规划,计划2025年创成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2028年创成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县。2020年,启动学校建设项目14个,计划建成项目6个。目前,涟苑幼儿园项目土建工程完工,实验幼儿园城东分园项目(县安东控股公司负责代建)正在办理建设用地使用权挂牌出让事宜,荣马幼儿园正在进行内部装修,高沟第二幼儿园土地划拨手续完成,淮浦路小学项目暂未推进,振丰小学项目正在进行墙体粉刷,义兴中学、麻垛中学2个宿舍楼项目方案设计、可研报告编制完成,外国语高中改造项目完成,新建高中项目正在规划选址,涟水中专新校区项目开工建设。第一中学滨河校区改造、第一中学班级扩容及金城高中班级扩容项目为装备类,正有序推进。此外,合理引进民办优质教育资源,目前已与华东师范大学初步达成来我县举办十二年一贯制学校的办学意向,正在落实选址工作。

(二)着力强化教学管理,切实提高教育质量。把提高质量作为提升涟水教育美誉度和知名度的关键点和突破口,抓细抓实教学过程,全力推动质量提升。抓实毕业班工作。3月份,调研全县初高中毕业班教学工作调研,充分了解各学校毕业班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对各校的中考目标的分解、措施的落实、教学规范的执行进行具体部署安排。为了准确把握复习备考方向,提高复习效率,促进我县中考成绩在全市考核中提档进位。4月中上旬,举行中考学科复习研讨活动,涉及中考的十三门学科,来自全县初中校近2500名教师参加了研讨活动。重视质量监测。4月份,我县在淮安市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中,各高中校模拟录取的成绩均达到了市教育局下达的考核目标。5月份组织组织全县初三学科抽测,“涟水县中学线上教学措施实效果佳”被《淮安日报》宣传报道。6月份,举行全县小学毕业班语数英教学有效复习研讨会,推广复习高效课堂模式。

(三)着力深化内涵建设,切实提高育人水平。坚持立德树人。深入实施“广德育”工程,强化“每月一事”德育活动方案,先后开展“生态文明”、“学习恩来精神,坚持理想信念”“讲究卫生防控疫情”等主题教育活动;扎实开展八礼四仪活动,把升国旗仪式、成人仪式等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通过主题教育、社团活动、宣传橱窗等形式,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其中,滨河高中的十八岁成人仪式、涟水中学的戏剧节,滨河淮外、淮文外国语学校、第四中学等学校的青春仪式隆重而庄严,同时深化“小手拉大手,共创文明城”活动,拓宽文明礼仪教育形式,助力我县文明城市创建取得更好效果。5月份组织全县中小学班主任基本功竞赛,并将推荐优秀选手参加市级比赛。推进优质资源创建。做优中小学14个教育联盟推进工作,召开联盟工作推进会。组织申报2020年省市基础教育内涵建设及“前瞻性改革”项目16个涉及13所中小学,并积极指导涟水中学“江苏省生态环境教育课程基地”项目参加市级现场答辩。5月份,开展市、县级周恩来班的创建工作,并推荐郑梁梅高中等3所学校申报市级周恩来班。

(四)着力强化队伍建设,切实提升师资水平。依托县教师发展中心,把“养师德、强师能、树师风、铸师魂”作为提升教师素质的关键点,今年正式启动省示范性县级教师教师发展中心创建工作,11月份将接受省专家组现场评估。构筑师德铸造提升平台。由县教师发展中心组织的“涟水县师德典范宣讲团”于4月23日深入学校开展“立师德,树师风,铸师魂”师德宣讲活动。4月11日,召开2020年援疆教师送行会,为参加援疆支教的4名教师送祝福、提要求。构筑教师培养培训平台。进一步加强研训队伍建设,中小学各学科新选聘兼职研训员共100余名,出台《涟水县教师发展中心兼职研训员选聘管理办法》,规范兼职研训员管理;进一步加强课题研究,淮安市教学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课题评审结果公布,我县共获评3个省重点课题、13个市级重点课题立项,全县中小学共600余名教师参与科研课题工作;进一步加强专业技能培训,5月份,全县中小学教师数据素养专题培训、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知识网络竞赛,全县共有8309人参加,合格率分另达95.6%、95.76%,领先同类县(区)。构筑教师快速补充平台。2019年12月完成2020年教师招聘笔试工作,本次计划招聘260名教师,有622人报名,其中有210人笔试合格,并于近期准备组织面试和技能加试。

(五)着力细化教育治理,切实规范办学行为。不断提升教育领域全面从严治党水平。印发《中共涟水县委教育工委2020年度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清单》,召开2020年全县教育体育系统党风廉政会议、全县教育体育系统警示教育大会。组织机关全体人员开展“涟6条”承诺活动,开展“我抓了什么我做了什么•五聚焦五带头”专项行动、第二批“一校一品”党建文化品牌优秀项目征集活动。大力推进平安校园建设工作。印发《涟水县教育体育局领导班子成员安全监管责任清单》《涟水县教育体育局领导班子成员安全工作“一岗双责”工作职责》,建立健全领导班子—科室—联系校三级安全监管体系,保证压力层层传递、责任级级压实、监管处处到位,落实每月督查、汇报、整改机制。上半年,发现电力安全隐患126条,已整改完成121条,还有5条正在整改。发现38所供餐学校存在问题隐患49条,已全部完成整改。针对省市安全生产第五联合督导组,对涟城街道红黄蓝学前儿童看护点现场督查交办的4个问题,我局在第一时间成立专项整改领导小组,委派专人紧盯整改进展。目前,4个问题已全部整改到位。另外,全速推进视频监控联网,城区31所学校的1200余个视频监控已全部接入公安网,镇街学校入网工作正在推进,年底前将全部实现与公安联网;全力排查校车及交通安全隐患,县公安局、交通局对校车及校园周边交通安全进行督查,决定在幸福里小学门前设置限时停车位、四中门前加装电子眼和礼让行人标志线、安东学校门前安装隔离栏。

积极推动校园封闭管理,红日中学、朱码外国语学校已完成校园封闭,向阳小学、涟城中心小学2所学校涉及4户居民房屋拆迁,目前向阳小学2户居民拆迁协议已签订,涟城街道、拆迁办和学校正在对涟城中心小学2户居民积极做工作。精准落实教育资助政策。健全资助管理工作体系, 构筑了“学段全覆盖、对象无遗漏、结果有记录”的教育资助体系,确保每一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学生“应助尽助、一个不漏”。2020年上半年全县资助各阶段学生19167人,资助金额1253.4625万元。有序推进学前教育治理。加强小区配套园治理,配合市政府、县纪委做好城镇小区配套园治理职能部门座谈会、为民办实事项目、幼儿园看护点现场调研相关工作,指导相关幼儿园向县住建部门提交消防验收相关材料,对筹设幼儿园装修设计方案进行优化。拟定看护点治理方案,对纳入提升计划的10所看护点进行督查指导。着力加强校外培训机构管理。依托全国和省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机构管理服务系统,将校外培训机构摸排、整改、审批、备案、年检、预警等全过程信息化、精细化,实现“管准入”、“管课程”、“管信用”三位一体。4-6月份对全县已取得办学许可证的校外培训机构的房屋安全、规范办学、师资建设、收费用费等方面进行了年度检查,并以文件方式向社会公布;实地指导办证已进入验收程序的有6所。同时,对发现的违规违法办学行为及时依法依规予以处置,截至5月底共督查校外培训机构228次计1923所次。

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当前涟水教育改革发展仍面临一些问题,与上级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盼还有一段差距,突出表现在:1.教育资源不足。随着近几年生源数量激增和高中扩招等,我县学前、义务教育、高中等学段学位不足。此外,义务教育教育资源配置滞后于人口变化,尤其是部分重点镇(街)和县城区东、北等区域学校布点少,学位紧张。2.教师数量不足。教师队伍总量不够、年龄老化,学科不配套、结构性缺员现象也较为突出。3.发展不够均衡。城乡、校际之间发展差异性较大,尤其是生源数量、办学质量以及办学水平发展不够均衡,边远乡镇生源萎缩,部分重点镇(街)及城区中小学规模、班额较大。

二、特色亮点工作

1.线上教学有力有效。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按照市局有关部署,统筹安排全县中小学“教”与“学”工作,指导学校开展“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一是出台了《关于疫情防控期间学生居家生活和学习的指导意见》,指导各学校、全体学生正确看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增强防护意识,开展居家学习,回归开学状态。二是有针对性地制定《关于做好延期开学期间的初三教学工作的通知》《关于做好全县高三年级网上教学工作的通知》,指导各校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和复习策略,调整学习节奏,确保复习备考有序进行。三是及时推广省教育厅“名师空中课堂”、“淮安智慧教育”、“大数据•学乐云”和国家网络“云课堂”等学习平台。配合市教研室,组织教学骨干录制微课,上传“名师空中课堂”,供全市学生学习。四是关注受面,切实保障全员参与,对全县541名不具备网络或电子设备使用条件的学生(以偏远农村学生居多)实行点对点帮助,不方便使用网络的困难学生居家学习问题得到全部解决。

2.特色教育成果丰硕。秉持“以特色办学、厚植校园文化促内涵”理念,深入推进校园文化特色建设,全县中小学呈现出“点面并进”“百花齐放”的良好局面。全县中小学共组建学生社团中学422个、小学976个,拥有书画、足球、竹笛、科技等省市级特色项目28个,师生参加各级各类比赛屡获佳绩,其中,省文明办公布2020年5月份“新时代江苏好少年”名单,全省4名少年入选,我县陈师中心小学郝茜米同学榜上有名。

3.教研改革提质增效。县教师发展中心统筹县内名特优教师及教研室、中小教科人才资源,以“名师工作室”、“特级教师后备”、“导师工作室”为平台,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教学研讨及师培训活动。加强研训队伍建设,中小学各学科新选聘兼职研训员共100余名,出台《涟水县教师发展中心兼职研训员选聘管理办法》,规范兼职研训员管理。加强科研课题研究,淮安市教学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课题评审结果公布,我县共获评3个省重点课题、13个市级重点课题立项,全县中小学共600余名教师参与科研课题工作。

三、下半年工作计划

下半年,我们将紧紧围绕做好“六稳”、落实“六保”的任务要求,以教育现代化建设为统领,努力破解教育资源不足、师资队伍紧缺、发展不够均衡等突出问题,确实保障教育基本公共服务高效运行,着力推进涟水教育高质量跨越发展。

主要任务:教育现代化建设综合得分确保87.67分,力争88.84分,启动在建学校建设项目14个,建成项目6个(其中2个幼儿园,2个高中)。有序推进“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区)”“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创新县(区)”创建工作。完成装备提升工程项目学校5所,达省装备一类标准;做好中小学实验室危化品安全管理和危险废物处置工作。创成智慧校园40所、省市优质园10所、省市内涵建设项目不少于2个、融合教育资源中心16个、“广教研”示范校3所和合格校14所。全年义务教育学校教师交流比例不低于15%,骨干教师交流比例不低于20%。抓好教师招聘培训、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中小学延时服务等工作;义务教育学生学业质量合格率、优秀率、均衡度不断提升,中高考成绩持续提高。

(一)坚持多元化发展,着力在学位供给上求突破。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办学主体多元、办学形式多样、充满生机活力的办学体制。加快县中等专业学校、经济开发区实验学校、实验幼儿园城东分园等3所学校(幼儿园)建设进度(县中等专业学校计划2022年6月底竣工,经济开发区实验学校计划2021年5月底竣工、实验幼儿园城东分园计划2021年6月底竣工),确保尽快投入使用。完成桃柳、张码等6所小区配套园移交工作,加快城镇小区其它配套园治理进程,全面完成146个学前看护点治理工作,符合办园条件的予以发证,不符合的坚决关停;提倡和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学前教育领域举办普惠性幼儿园。同时,合理引进民办优质教育资源,目前已与华东师范大学初步达成来我县举办十二年一贯制学校的办学意向,正在落实选址工作。

(二)坚持提质化发展,着力在教学质量上求突破。推行质量致上的目标导向,建立健全既符合教育要求、又契合涟水实际的质量评价体系,把教学成果、教育质量作为考核学校、校长、教师的主要依据,构建末位淘汰机制。推进教研创新,准确把握中央新出台的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文件精神,认真研究“怎么教和怎么学”问题。进一步细化教学过程管理,向课堂要效益;提高作业质量,保证作业的有效性;建立“特优生”、“关键生”和“待进生”档案,实施“保苗”工程,力争2020年中、高考成绩再有新突破。

(三)坚持人才化发展,着力在师资建设上求突破。人才是事业发展的关键,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建设一支素质优良、业务过硬的教师队伍是涟水教育健康、快速、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构筑教师快速补充平台。不断增加教师招聘数量,做好今年210人笔试合格的新教师面试和技能加试工作,以后力争每年新招聘300名左右事业编制教育人才;继续实施乡村定向师范生培养计划每年培养100名左右,缓解师资不足问题。同时,提请县委县政府在人才使用、教师招聘、教师编制与岗位管理、绩效工资、教师培训经费等方面给予更大力度地支持。构筑教师培养培训平台。汇聚力量将县教师发展中心创建成省示范性发展中心,并依托这一优质平台建立以“名师工作室”“特级教师后备”“导师工作室”为载体的多层次、全覆盖、立体式培训体系,提升队伍整体素质。积极与高校、基础教育名校联络,拓宽培训培养渠道,提高培训培养质量。构筑教师成长发展平台,将“养师德、强师能、树师风、铸师魂”作为提升教师素质的关键点,不断完善省、市、县、校四级骨干教师培养梯队库建设,持续加大“三名工程”培养及成果转化力度,培养更多的优秀本土教师,引领全县教育更好更快发展。

(四)坚持均衡化发展,着力在优化结构上求突破。扎实推进“县管校聘”措施,按需设岗、以岗定编,以改革催生内部动力;加大城乡优秀骨干教师交流力度,推进城乡之间、校际之间均衡配置。按照“存量提质、增量保优”的思路,进一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加快省市优质幼儿园、义务教育现代化学校、省现代化示范职业学校建设和三星级以上优质高中创建力度。创新办学模式,推进优质幼儿园、义务教育学校集团化发展,按照“名校带新校、名校带弱校、城校带乡校”的思路,进一步深化14个义务教育学校联盟体建设,充分发挥公办优质资源的辐射带动作用,快速提升薄弱学校办学水平。加快中小学教育教学装备更新换代,重点做好第一中学滨河校区改造、第一中学班级扩容项目的内部装备工作,确保暑后正常投入使用;实施教育信息化2.0计划,推进装备水平提升和智慧校园建设进程,提升“三通两平台”覆盖率,实现“校校通”“班班通”达100%、“人人通”达90%。

(五)坚持均等化发展,着力在公平普惠上求突破。积极应对今年招生政策新变化新要求,坚决贯彻落实省市关于“公民同招”的相关要求,统筹部署安排,规范学校招生秩序,杜绝模糊边界、搞特殊化,甚至“掐尖”招生。围绕“不让一个孩子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目标,密切对接县扶贫办、民政、残联等部门,确保学生资助覆盖全面、精准到位、快捷高效,切实保障困难群体享有公平接受教育的权利。扎实抓好控辍保学工作,建立控辍保学长效工作机制,确保县内所有适龄儿童、少年有学上、能上学。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