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猜,我挖的莲藕几个孔?”寒风中,正在一望无际的藕田中采挖莲藕的谈德学,举起手中刚挖出的鲜藕问记者,“13个孔!我们蔡甸的莲藕都是13个孔。”

蔡甸是武汉市的远城区,建镇于晋,辖区内的莲花湖湖水清冽,水下湖泥肥沃,湖内野生莲藕具有独特品质,以13孔别于其他地方的莲藕品种。不仅莲藕外观通长肥硕、质细白嫩、藕丝绵长,而且莲藕口味香甜、生脆少渣,富含营养。从宋代开始,蔡甸莲花湖莲藕便是晋京朝贡之上品。蔡甸的藕农们更是世代相传,从栽到收,练就堪称绝技的挖藕技术,蔡甸“挖藕人”远近闻名。

1996年,蔡甸区为扩大藕产量,推行“湖藕田种”。武汉市场首次出现“早熟”莲藕,市场每公斤卖到了7元。“一年藕,一栋楼”————蔡甸区重点培植的300多个湖藕田种的示范户,大都成了当年种田致富的先行户。

蔡甸在2004年就已发展成为我国最大的莲藕生产基地,规模种植9种莲藕,早、中、迟熟兼备,一年四季都有藕上市。莲藕种植面积达15万亩,植藕农户达2.98万户,种植面积在1000亩以上的专业村有85个。全区莲藕年总产量20万吨,年总产值3.2亿元,占全区农业总产值的18.2%。

随着莲藕产量日益提升,新的问题又出现:莲藕上市高峰时,农民打起“价格战”,上等莲藕,一度被农民贱卖到每公斤0.8元。除去种藕钱、采挖钱、运输费外,农民所剩无几。

怎么办?都市农业要健康发展,不能靠打价格战,要靠打造绿色品牌,提升农产品核心竞争力。于是蔡甸区携手武汉市蔬菜科学研究所等科研单位创新莲藕育种、栽培技术。“我们跟多家大专院所联姻,实行产研结合,技术攻关,在品种创优、技术创新、模式增效上大胆探索,植藕水平不断提高。”蔡甸区区长谢宗孝介绍,在莲藕品种上,蔡甸根据市场需求培养出生食、炒食、煨汤等不同用途的早、中、迟熟7个定向品种,并在技术上不断完善,形成了莲藕生产一整套成熟技术。同时创新模式,大力推广藕稻、菜藕稻、藕田套鱼等6种主导模式,面积达6.3万亩,占基地面积的78.2%。并对莲藕保鲜、加工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取得了多项科技成果。

同时,蔡甸莲藕还加强了莲藕标准化工作,在全国首创大棚保温栽培技术,双季藕栽培技术,并在鲜藕保鲜技术、莲藕加工技术、包装技术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承担实施了国家农业丰收计划项目和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无公害莲藕标准化示范工程项目。

升级后的蔡甸莲藕品种个大色白,皮薄肉厚,生食、炒食、煨汤皆宜,市场畅销。大棚保温栽培将莲藕上市提前1个多月,市价提高10倍左右。

在此基础上,蔡甸以市场为龙头,立足武汉,开拓全国,拓展海外,莲藕销售实现了“卖全省、卖全国”的营销格局,拥有26个产地批发市场,在西安、广州等地设点直销,在麦德龙、武商等大型超市设立莲藕专柜,形成了“运销大户+村级协会+产地市场+产业协会+龙头企业”的营销网络,多渠道、多途径销售产品。特别是2007年“蔡甸莲藕”在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后,品牌效应更加凸显,全国各地莲藕经销商纷至沓来。

延伸产业链,做强深加工,蔡甸莲藕也在不断发力:“莲藕种植本是蔡甸的传统产业,我们做的就是把它的最大优势挖掘出来。”蔡甸天慧农产品加工公司总经理成咏学说。

成立于2006年的蔡甸天慧农产品加工公司,与华中农业大学合作研发系列莲藕深加工产品,为“消化”当地莲藕产品开辟新市场。该公司生产的系列莲藕面条,上市不到4个月卖出200多万元,广州、深圳等地企业对该面条需求量大,订单不断。

目前,蔡甸莲藕加工龙头企业发展到6家,莲藕加工产品达20余个,主要有罐装藕汤系列、莲藕面条系列、高钙藕粉、速冻藕丝等。2009年,产值1.3亿元,收购加工鲜藕2.4万吨,带动2万亩基地发展。

“通过政府引导,蔡甸莲藕真正发挥了带起一群产业、激活一地经济、富裕一方百姓的作用。”蔡甸区委书记李忠表示,近年来,蔡甸区大力发展莲藕种植,以科技为先导,以规模为手段,以市场为保证,使莲藕种植逐步成为蔡甸农业的支柱产业,15万亩的种植规模,20万吨的销售总量,“蔡甸莲藕”正在成为农民致富的“大品牌”。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