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南日报记者 邓钰
6月23日,在海口市琼山区大坡镇的胡椒种植基地,胡椒藤生长茂盛,郁郁葱葱。种植户黄丽贞忙着给胡椒修枝剪叶,迎接即将到来的丰收季。
“去年价格涨了不少,希望今年也加把劲。”对于今年的胡椒收购价,黄丽贞抱着乐观态度。经历过连续数年的“跌跌不休”,海南胡椒行情逐渐走过低迷期,持续向好恢复,去年田头价一度上涨至20余元每斤。但她也知道,曾经每斤胡椒收购价高达40余元的“黄金岁月”已一去不返。
近年来,随着国际贸易以及供求关系影响,生产成本不断上涨,市场消费群体升级等众多因素叠加,作为曾经的“王牌产业”,海南胡椒实则陷入了转型的尴尬期:种植效益不断下降,加工产品同质化严重、附加值低等一系列问题被摆上台面。
如何突破“王牌不王”,化解产业焦虑?目前,我省政府部门、科研机构和海南农垦等企业已经加速行动,合力助推胡椒产业转型突围,提质增效。
黄金之地怎样再生金
尽管一度被视作富民产业,但经历半个世纪的发展,海南胡椒似乎进入了“疲软期”——产量上不去,亩产效益不足,发展动力不足。
民间俗语道,“一金二银三胡椒仁”,可农户却愈发明显感觉到,胡椒生意越来越难了:2002年前后,单株胡椒的种植、管护成本约为60元,而田头收购价达到30余元每斤。20年后的今天,胡椒单株成本达到180元,成本翻了3倍的同时,收购价却在20元每斤徘徊。
成本与价格的一增一减间,答案是亩产效益正逐步下跌。“有时候收购价确实涨了,但和同样上涨的劳力、农资成本一抵消,还是赚不到钱。”一位椒农说。
这其中出了什么问题?一切得从源头寻找答案。
海南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发展胡椒种植产业,目前全省胡椒种植面积约33万亩,产量约4万吨,约占全国总量9成。
总量虽喜人,发展却粗浅。五六十年间,我省胡椒种植仍停留在品种单一、生产分散、技术低端和劳动力密集的老模式中。
“总体而言,相较印度、越南等其他主产国,我国胡椒种质相对较少,良种繁育技术整体水平落后。”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香料饮料研究所(以下简称香饮所)胡椒研究中心主任杨建峰表示,经过长期追踪调查,该中心发现我省近9成胡椒品种皆为印尼大叶种。
同时,我省胡椒良种繁育技术整体水平落后,品种更新慢、良种化程度低。在民间,胡椒种苗繁育长期以无性插条繁殖为主。部分椒园已出现退化、老化、品种衰退现象,感病率上升,胡椒种植管理成本增加,亩产降低,制约了产业的发展。
“种植技术和模式的一成不变也是产业发展的一大阻碍。”杨建峰介绍,一方面,我省胡椒高效栽培模式技术滞后且应用程度低、管理粗放、椒园老化且出现连作障碍,导致产量降低。其次,目前我国胡椒种植方式以单作种植模式为主,难以对冲不断上涨的成本。
根据相关数据,海南胡椒单产120公斤每亩,而巴西单产高达200公斤每亩、越南单产达160公斤每亩。
固守老路,只剩死路。人们不断反思,曾被称为“黄金之地”的胡椒地,如何再生金?
“要变单一收入为多元收入。”海南热带农业与农村经济研究院院长柯佑鹏认为,探索胡椒与凤梨、斑斓等其他热带高效作物间种、套种,可提升单位面积效益。同时,海南胡椒要探索生态种植、有机种植,走高端化路线,提高附加值。
套种、间种被业内人士认为是短期良方,而改良品种、技术,走高端路线,则视作更为长远的方向。“以高品质著称的柬埔寨贡布胡椒,直接出口欧盟,亩产效益极高。这给海南胡椒产业发展带来了启示。”杨建峰说。
王牌产业以何再称王
困难重重,业界何来底气相信,海南胡椒产业仍然前景光明?这不仅是源于深厚的产业实践基础,更出于未来发展空间和利润的信心。
“需求和市场摆在眼前。”杨建峰从客观消费数据入手分析。同期对比,欧美等西方国家人均胡椒消费量在150克以上,亚洲绝大多数国家人均胡椒消费量也达50克以上,而我国人均胡椒消费量仅为10克左右。我国胡椒年产量约4万吨,自给量约50%,市场缺口极大。
尤其随着新一代消费群体的成长,胡椒需求量愈发上涨。目前,调味品行业已进入了高速迭代和创新时期,越来越多的餐饮企业对复合调味料和预制菜的需求直线上升。
海南省农产品加工企业协会常委副会长、秘书长徐肖观察,胡椒作为主要的香辛料是生产各类复合调味料的重要原料。“海南胡椒企业可以从中获得启发,加大研发力度,探索推出适应市场需求的复合调味料和预制菜。”她说。
如何助力海南胡椒王牌产业再称王?规模化、标准化和产品多元化被视作突破口。
作为我省胡椒产业的龙头企业之一,海南农垦热作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垦热作)率先开启了对产业技术提升、价值挖掘的探索,以新思路育出新“椒”点。
做活规模化文章。目前,海垦热作采用“公司+基地+农户+标准化”的模式,整合我省各地零散的胡椒种植基地,形成规模效应,目前已有种植面积约9.38万亩,总产量约1.17万吨,占全国胡椒产量近四分之一。
海垦热作党委书记、董事长李豫介绍,在更新生产设备,提升环保化加工水平的同时,该集团积极与海南大学、香饮所等科研单位开展深度合作,丰富产品体系,推出胡椒汤底料包、胡椒足浴包、胡椒酱、胡椒饼干等多种终端产品。
链式发展如何齐发力
胡椒产业发展涉及诸多因素,破解“王牌不王”需要各方形成合力,借助海南自贸港政策优势,建设全产业链条。
“随着海南自贸港建设不断推进,胡椒产业必将受到国外低成本原料的冲击,产业发展将面临更严峻挑战。”杨建峰认为,海南胡椒产业高质量发展,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加大科产联动,以科技创新驱动稳链赋能,延长产业链条,逐步形成以高附加值产品和品牌贸易为主的产业发展格局,把海南建设成为世界优质胡椒原料生产基地、高附加产品加工基地和期货交易中心。
打破产业小散弱格局,不仅需要种植、加工端口发力,科研端也同样需要汇聚力量。
海南农产品加工领域专家吉建邦认为,我省仍需要形成胡椒产业技术体系,紧抓自贸港建设机遇,系统性、前瞻性谋划产业发展问题,同时加强胡椒加工平台和创新团队建设,提高胡椒加工创新能力,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业界的呼声得到了重视。今年5月,我省印发的《海南省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全产业链培育发展三年 (2022-2024)行动方案》,将胡椒列为全省重点扶持的11个潜力产业之一,加快推进培育农业全产业链。
“海南自贸港建设的一系列免税、减税等税收政策,为发展包括胡椒产业在内的热带农业带来了重要的历史机遇 。”李豫表示,海南企业也应该抓住海南自贸港建设优势,坚持“两条腿”走路,利用自身高质量种植资源,打造精品化胡椒产品的同时,在多地扩展原料库,进一步扩大产能,树立品牌,让海南胡椒从地域化走向国际化。
“巧借政策,撬动市场。”海南证监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海南胡椒产业需要强链、延链、补链,走一条精深加工反哺种植做强加工带动销售的发展之路。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借助海南自贸港金融政策,合理利用各种金融工具,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助力胡椒产业转型升级。
(海南日报海口6月23日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