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金杖子村(桲椤树社区前身)是燕山腹地桲椤树沟的一个小山村。上世纪九十年代末,这个村欠外债127万元、人均收入不足500元。“一进桲椤树沟,一天三顿喝稀粥”是这里穷困面貌的真实写照。近年来,在村党支部书记金旭东带领下,该村兴矿业、办企业、强产业,大建新农村,原本贫瘠落后的金杖子村变成塞外美丽富饶的新村,2012年村集体收入280万元、人均收入18700元,被评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国家级文明生态村”。2011年末,河北省平泉县以金杖子村为中心,整合周边6个行村成立了河北省最大农村社区—桲椤树社区。社区规划了到2015年实现50%的农户进企业,30%农户特色农业,20%的农户从事商贸流通业,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5万—2万元的发展目标,农民提前过上小康生活。燕山深处小山沟里一座现代化小城镇正在崛起,为新农村建设树起标杆。

新理念进老区——绿色发展奔小康

平泉县桲椤树镇桲椤树社区是河北省最大的农村社区。座落在燕山脚下一条山川内,因山上长满桲椤树,故取名桲椤树沟。这里历史悠久,有现保存的清朝修建的灵官庙遗址、药王庙遗址、日本侵华集家“人圈”遗址,毛泽东选集第四卷记载的《承德保卫战——桲椤树战役》就发生在这里。

二十年前,地处革命老区的桲椤树沟,农民年人均收入仅三四百元,“一进桲椤树沟,一天三顿喝稀粥。”这句顺口溜是昔日沟内百姓穷困日子最真实写照。原金杖子村是桲椤树沟内一个典型的穷村,为带领村民致富,上世纪90年代末,村里建厂子,搞产业,种种原因叠加,最后不但没能造福村民反而欠下巨债。村民心散了、村子乱了,金杖子成了远近闻名“一穷二散三乱”的后进村。

1999年村委换届,在外打拼多年的金旭东被推选为“当家人”。凭着共产党员的勇敢担当和丰富阅历,他带领全村百姓转变思想观念,坚持走“工业强村、产业富民”发展之路,通兴矿业、办企业、搞产业,用发展工业的思路发展农业,用建设城市的理念建设农村,经过十几年的努力,昔日欠债127万元贫瘠落后的金杖子变成2011年村集体收入280万元、人均收入过万元美丽富饶的新村。过去住茅屋草舍的农民们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楼房,开上了轿车,活得潇洒自如;遍布山沟的一条条土路变成了平坦的柏油公路;一座座荒山变成了硕果累累、鸟语花香的“花果山”。

村民富了,村子强了,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在发展铁选产业中,金杖子村引入循环理念,集资组建了利用废弃矿砂生产新型建筑材料的金盛科技公司,让堆积如山的废矿砂变废为宝,年消耗尾矿砂40万立方,年产灰砂砖1亿块、生产加气块20万立方,是目前中国北方最大的生产灰砂砖、加气块全自动环保无污染绿色制造基地。

这一创举,得到了有关领导和专家的高度认可,承德市委书记郑雪碧这样评价道:“变废物为资源、变资源为财源,既解决了尾矿砂堆积的沉重负担,又增加了经济效益,不仅为该社区走出了一条可持续循环经济发展之路,更为承德矿业发展集中地区闯出了一条变废为宝的绿色发展之路。”金杖子被评为“国家级生态文明村”、“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金旭东也当选为“全国农村十大新闻人物”。

新规划在山区——构建美丽新农村

为了发挥金杖子村的辐射带动作用,2012年1月,平泉县统筹推进新农村建设,以金杖子村为中心,整合周边毛家沟、郭杖子、王家沟、马杖子、郝杖子等村,成立了桲椤树社区。社区总面积达到58平方公里,共2730户,11326口人,辖区内13个党支部,281名党员,是目前河北省最大的农村社区。

站在新的起点上,社区党委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按照“社区集中、适宜居住、方便就业、改善生活”的发展目标,通盘考虑交通、卫生、通信、环保等公共设施和社会公益建设,将社区全部地域规划了“三横六纵”的公路网,“三区三园”的城镇建设和产业布局。三区,即设施农业产业区、商贸服务区、新民居聚集区;三园,即文化中心公园、特色农业采摘园、桲椤树战役烈士陵园。

未来几年内,依托原金杖子村新民居规划设计总面积一平方公里的小城镇建设区域,将分四期集中打造农民新居,逐步将原来6个行政村33个自然庄危房户、偏远户统一安置到农民新居,实行统一管理,集中居住,做到资源共享、服务共享。

围绕食用菌、果品农业特色产业,社区逐步扩大土地流转面积,建设高效农业产业园区。从2013年开始,发挥社区果品及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协调带动功能,每年流转土地1500亩以上,到2015年,在社区内建起高标准的观光采摘园和高效设施农业产业园。食用菌园区面积达到5000亩,“三优”果品观光园面积3000亩,高效设施农业种植面积占到耕地总面积的80%以上。

到2015年社区工农业总产值达到3.5亿元—4亿元,年创利税8000万元,集体收入达到1000万元,实现50%的农户到企业上岗就业,30%农户从事食用菌、花卉等设施农业,20%的农户从事商贸流通业,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5万—2万元。通过建设新农村、培育新农民,最终实现集体富、共同富、长远富的发展目标,将桲椤树社区打造成河北省城乡统筹发展的典范、富裕美丽的幸福新村。

江苏的食用菌养殖基地在哪里_江苏省种植食用菌致富新闻_江苏食用菌栽培技术

河北省平泉县桲椤社区

新产业进园区——致富就在家门口

在金杖子村600亩的青年创业基地,村民王松柏种植地栽香菇20亩,每年收入都在20万元以上。像王松柏一样,创业基地内10名青年农民都成了食用菌专业户,个个买上了小轿车,他们把自己的 好日子归功于社区党委书记金旭东带领的好班子。家家都有承包地,户户都在种庄稼,分散种植不成产业,劳力分散不成专业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最大障碍。2009年,原金杖子村采取“反租倒包”的方式加快土地流转,发展食用菌、花卉等富民产业。被租地的村民除了每年每亩1200元的地租收入,还可以到企业和园区上班,获得双份收益。通过土地流转社区先后建起了占地双千亩的食用菌园区、双百亩的花卉园区、鑫盛源工厂化杏孢菇生产基地在河北省规模最大,日产杏孢菇12吨,解决了300名劳力就业,带动了加工制造、商贸物流等下游产业悄然兴起。

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

立足资源优势,村民入股合资兴办的平泉金茂矿业集团有限公司,经过6年的发展,已成为拥有铁选产业、汽车线束生产、新型建筑材料制造三个主导产业的集团公司,年产值达4亿元,安排劳力就业840名,每年为村集体增加收入280余万元。

与承德鸿泰鑫科技公司合资兴办的承德鸿泰鑫科技公司金杖子分公司,占地20亩,总投资1400万元。该公司主要为北京现代集团带料加工汽车电子线束,年可生产电子线束36万套,安排300余名妇女就业,人均增收15000元。

目前,金杖子村427户村民在村办企业中享有股份,40%的村民在企业上班,40%的村民从事特色产业,20%的农户从事商贸流通。

新管理到片区——真情服务暖民心

为更好地服务群众,社区党委带领一班人不断加大社会管理创新探索,将整个社区分成六片,居民按照15-20户标准组成互助组136个,由党员任组长,为每个党员定岗位、定职责、定奖惩,把党组织向下无限延伸,通过党员作用的发挥,畅通上下信息沟通渠道,将闲悠多年的农民吸引到合作社重新组织起来,引领群众发展产业,参与社会管理与服务。这样既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又解决了农村社会管理“最后一公里”难题, 实现了干部群众的零距离沟通。

残疾村民朴树文一心想发展花卉产业,苦于没有资金和技术,致富梦想始终没能实现。无职党员李树印得知这一情况,与社区党委一起帮助其向上争取资金18万元,协调贷款12万元,建起设施花卉大棚6个,年实现收入30多万元。

通过创新管理,社区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威信明显提升。社区党委副书记杨海平用“三多三少”总结社区创新管理带来的新变化。即在家创业、返乡创业的人多了,外出打工的少了;要求入党思想进步的青年多了,赌博打麻将说风凉话的少了;好媳妇、好婆婆,社区好人好事多了,家庭不和睦虐待老人的少了。

为了更好的推进社区工作,社区党委积极开展“将致富创业能手培养成党员,将年轻有为的党员培养成干部,作到发展党员不断线,培养干部不断档”的“双带双培”工程。今年社区内入党积极分子达到120余人,发展党员21名。

新生活进社区——农民当起城里人

走进社区的农民新居,一栋栋造型别致的二层别墅式小楼里,不时飘出老人孩子的笑语。“我丈夫在金茂公司上班,每月收入三千多,我家在村办企业还入了股,现在有房有车,不愁吃喝,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要建成小康社会,我觉得生活更有奔头了。”在樊桂云家中,女主人一边绣着金玉满堂的十字绣,一边高兴地说。

樊桂云的家是2010年桲椤树社区统一建设的别墅式新民居,楼上楼下共230平。

过去,社区房子年年建,越建越分散,年年建新房,却不见新村庄。经济富裕了,人居环境也要改善。

2009年,社区党委本着“节约用地,居住集中,旧房改外观,新建有特色”的原则,聘请北京一家专业规划院所对社区新民居建设进行整体设计,工程分四期实施,总占地1360亩。2010年竣工的一期工程让93户农民搬进了二层别墅小楼,二期工程145户农民也即将喜迁新居。

食用菌种植大户金继民指着村里新建的楼房说,“明亮的阳台,宽敞的客厅,宁静的卧室,雅致的书房,整洁的卫生间,这是我们的房子,和城里人一样生活,出门开着小汽车、回家洗个热水澡,做饭用沼气,夜还可以上网聊天、看电影,这是我们以前做梦都想不敢想的事。”

如今,漫步在社区的农民新居,但见楼房成片、绿树成荫、街道宽阔。学校、卫生院、农贸市场、五保家园、客运站等公共设施一应俱全。“绿树成荫河水清、有车有楼有文化,美丽村落是我家、农村不比城里差。”村民张东岩总结社区的变化。

江苏的食用菌养殖基地在哪里_江苏省种植食用菌致富新闻_江苏食用菌栽培技术

河北省平泉县桲椤社区

农村变社区,农民搬进了楼房,“外表”光鲜了,内心的幸福感也要提升。为此,社区在综合建设上可谓“瞻前顾后”,考虑得可谓无微不至。为了让社区百姓过上城里人的生活,社区本着“同时配备、同时建设”的原则,从各个方面加强基础建设,全面提高群众幸福指数。居住区内配备中心广场、商场超市、卫生医疗、餐饮娱乐等公共设施。在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村民自建、自编、自演的秧歌队跳得正欢,有六十多岁的老妈妈,也有三十几岁的中年妇女;图书阅览室内,万余册图书分门别类整齐摆放在书架上,从农业实用生产技术、法律法规到中外名著等各类书目一应俱全。每天的茶余饭后,都会有村民来这里看书,远点的还借回家看;广场上,各种健身器材一应俱全,成了强身健体的好场所。居住区外,重点实施了路网建设、河道综合整治、绿化美化、管网改造“四大工程”,几年来,社区累计硬化主街道路3500米,入户路面8200米,栽植风景树4500株;投资260万元建起垃圾填埋场,购置垃圾清理车辆的垃圾箱;投资40万元在主公路沿线安装路灯200盏、普通路灯126盏,实现了绿化、净化、亮化、硬化、美化。打造方便舒适的居住环境。

此外社区注重解决“老和小”的问题。投资60万元集中建设五保老人供养家园,家园内配有集体厨房和浴室等附属设施,让社区的五保老人过上“离家不离村,一户一院”的幸福生活。投资1200万元,建高标准化寄宿制中心小学,让社区三年级以上学生集中就学。

金杖子村(桲椤树社区前身)2010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国家级生态文明村”。社区党委书记金旭东个人也被评为“2010年度中国农村基层干部十大新闻人物”、“2012年中国农村新闻人物”。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