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周五:参加中考、高考学科研讨,主题:2015届中考、高考的得与失。 ‍‍‍‍

2015届教研组长或指派老师主讲

12. 周末:去上海,参访上海纽约大学、上海市世界外国语小学,考察科学课程‍‍‍

沈祖芸老师带队

再如:十一学校实施教育、教学分布式领导,每位老师都可能身兼数职,除了担任学科教学工作外,还可能肩负导师等教学管理工作。

针对这一特点,我通常按照以下四个步骤制订周计划。

第一步:确定角色

我本学期负责三个教学班的教学工作,同时还承担了三项分布式领导工作,是18名学生的导师,又是年级学生自主管理学院负责人,还是年级团总支书记;另外,还是一个课题项目的负责人,又临时加入了学校教育家书院成立的编辑委员会,为一本新书做准备工作。

前四项是这一学期相对稳定的工作,后两项是临时增加的工作。不同的工作任务和目标,意味着不同的角色,我用下面这种方法记录未来七天需要关注的领域。(见下图)

借鉴优质规划经验分享_以规划引领高质量发展_规划的经验启示

确定角色图

第二步:选择目标

要思考清楚一周计划中每一角色最重要的一两件事,将它们作为选定的目标。

这些目标中一定要有几个第二类事务,而且最好能让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相关联。

例如:我的常规角色中有一些常规本职工作,属于必须完成的工作,这部分工作内容比较稳定、时间比较固定,不需要特别计划。例如,工作分类当中的第一项,上课、听课、备课、在教学班答疑、进行个别化指导、召开导师班会等。

有些工作不是每周都有。例如:学生自主管理学院工作,平时只需召开常规会议,在有表彰会、文化节等年级活动时,则需要进一步规划;年级团总支按照支部活动和学校团总支计划,制订年级的团员活动安排;课题项目按照中期、结题等目标结点安排自己及项目成员的任务;编辑书稿的工作则按照负责人要求制定下一周的写作计划和内容。

第三步:安排进度

要为每一项目标安排具体的实施时间。确定角色并制定目标后,便可以给每一项任务分配具体的时间了。

比如:学生自主管理学院要在周三承办“罗马尼亚文化日”,那么就要在周一召开最后一次筹办小组会议,并且在周二进行彩排;编辑委员会要求在周五前完成两篇文稿,那么就可以将任务平均分到每一天,完成相应的任务量,或者任选两天集中完成两篇文章的撰写。这两类都属于重要但非紧急的第二类事务,要细致地安排具体时间和行动计划,并注意留有余地。

这样的周计划不但可以让我们做到要事第一,还能让我们有充分的自由来应对突发事件。

第四步:每日调整

制订了较细致的周计划后,你通常会发现每日计划其实已变成了每日调整。你只需要根据当天的突发事件和既定计划中的事务进行适当调整即可。因为事先已有周计划,你往往能很快对角色和任务目标进行合适的排序,也就能够快速、准确、灵活地安排新日程。

人们对时间管理的认识在不断改变,但有一个趋势就是越来越注意避免过分强调效率,因为把时间绷得死死的、过于死板的时间管理法,往往会有不好的效果——让人产生过大的工作压力,使人失去灵活安排工作事务的自主权。时间管理在一定意义上就是个人管理,重点不仅在于时间和事务的安排,还在于完成工作中的要务,让人享受到工作的乐趣。

3. 坚持拆分、合并,高效整合工作

在要事第一的原则下,可以对重要事务进行拆分,又可以对要务拆分后的关键点进行合并,做处理事务的加减法。之后再次进行主次要务分类,以点带面地完成工作中的要务。例如:

1)如何做到高效完成教学任务

北京十一学校初中数学学科负责人周志英老师强调说,初职教师一定要多听高效能教师的课,边听课边准备自己的课,听课后要及时与上课教师针对此节课进行研讨。这样,初职教师便能够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借鉴优秀教师的成功之处。

保证教学任务高质、高效完成需抓住关键点。对此,周志英老师分享了以下策略。

教师批改作业可灵活进行,有时集体备课、教研会议等集体活动,会耽误教师批改作业。对此问题,传统的解决办法是让学生准备两个作业本,教师利用晚上时间为学生批改,但这样做学生作业改错不及时。而周老师的做法是将答疑和批改作业有效结合起来,这样做提高了效率。

在每天16:15后的答疑时间里,如果当天参加答疑的学生不多,周老师就在答疑后让学生拿出作业本进行面批,学生马上改错。这样批改作业效果是最好的,既提高了教师的工作效率,学生改错也最及时,落实情况也最好。如果参加答疑的学生过多,教师在为排在前面的学生答疑的时候,其他学生就得等着,浪费时间。这时,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组分几个作业本讨论,将他们认为有问题的地方圈出来。

之后,各个小组互相交换作业本,对标出的问题做分析。如果是做得正确的,就总结解题方法:是否可以一题多解?最优的方法是什么?如果两个小组都圈出了同样的题目,小组间要商讨一下错在哪里、如何改正,不确定的地方则可以直接和老师商讨。

这样,在等待答疑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利用排队时间分析同学的作业,既可发现不同解法,又可了解题目的易错点,实现了受益最大化。

2)将教育、教学和自身发展结合起来

青年教师在学校肩负着教育、教学双重任务,又要不断充电。要兼顾三方面并高质量完成,就要做到“随时留心、及时记录、及时反思”。

例如:导师的工作,包括对学生学习生涯规划的指导等,需要对学生的状况相当了解,这不是和学生进行几次沟通就能达到的。需要对学生进行长期观察,以发现学生暴露出来的问题。因此,在平时教学中所发现的问题,要及时记录下来。

以下是我的具体案例。‍

在探索移动终端助力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我对学生的学习路径进行了调查,并结合平时对学生学习特点的观察进行分析后发现,A班学生虽然学习成绩整体弱于B班,但他们思维活跃,喜欢接受挑战,能够尝试新颖的学习方式,非常喜欢“终端学习”;B班学生成绩较好,自主学习意识较强,大部分更喜欢教师讲授、小组讨论的学习形式。

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后,我决定对两个班进行同课异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综合”这节课在B班采用传统的线下教学模式,在A班利用终端以游戏闯关的形式进行解题大比拼。我用摄像机和相机记录下每节课的关键点,下课后立即将这节课的授课感受,利用课间10分钟及时记录下来,记下课中真实而又容易转瞬即逝的感受。之后,再结合录像以及学生诊断反馈进行数据分析,对本节课进行总结,以获取经验。

以观察到的情况作为实践的依据,对实践的课堂进行理论的提升,及时记录,及时反思,总结经验,这就是一次教学技能的提升。而这些资料和数据又可以用作分享交流、写作科研论文以及编写书稿的素材。这样一来,便将平时的教学与自己的专业发展有效结合起来,进行了一体化研究。

来源 |中国教育报好老师摘自源创图书《初职教师20个怎么办》

作者 |丁玲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