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水蛭养殖领域,具体为一种生态环保型水蛭养殖箱。
背景技术:
水蛭,俗名蚂蟥,在内陆淡水水域内生长繁殖,是中国传统的特种药用水生动物,其干制品泡制后中医入药,具有治疗中风、高血压、清瘀、闭经、跌打损伤等功效,近年新发现水蛭制剂在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和抗癌方面具有特效。它在历史上以自然捕捞为主,因近年农药、化肥等滥用,及工农业“三废”对环境的污染,野生自然资源锐减,随着水蛭药用价值的深度开发,其市场需求潜力巨大。为了提高水蛭产量,通常采用养殖箱进行水蛭养殖。目前人工养殖蚂蟥通常通过添加螺蛳、蚯蚓、昆虫的幼虫等的天然饲料,进而提高产量,实现生态环保型养殖水蛭。
目前,申请号为CN201720219017.5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水蛭养殖箱,包括箱体、水蛭觅食区、吸附分解区、水蛭休息区、吸水泵、水管和水蛭产卵区,水蛭觅食区设置在箱体内部且位于箱体前壁与水蛭休息区之间,吸附分解区设置在箱体内部底面右下角,水蛭休息区设置在箱体的内部且位于箱体的后侧,吸水泵的进水口通过水管与箱体的底部右下角相接,吸水泵的排水口通过水管与箱体右侧壁相接。该实用新型虽然通过吸附分解区对水进行净化,从而提高了水蛭的产量。
但是该实用新型投饲饲料通常只能投饲在同一区域,水蛭拥挤在一起,不仅造成部分水蛭未吃到饲料,而且过度的拥挤会进一步造成水蛭减产。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生态环保型水蛭养殖箱,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态环保型水蛭养殖箱,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投饲饲料通常只能投饲在同一区域,水蛭拥挤在一起,不仅造成部分水蛭未吃到饲料,而且过度的拥挤会进一步造成水蛭减产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生态环保型水蛭养殖箱,包括箱体,所述箱体上侧活动设置有投料框架,所述投料框架内壁转动连接有第一轴杆,所述第一轴杆外壁从左往右依次固定设置有减速装置、第一齿轮、圆柱体和第二齿轮,所述减速装置固定在投料框架左侧壁,所述减速装置左侧端转动连接有第三齿轮,所述第三齿轮外侧啮合有第四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对称固定在第一轴杆外壁,所述圆柱体外壁开设有闭合螺旋槽,所述闭合螺旋槽内滑动有滑动块,所述滑动块外壁转动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中段转动连接有第二轴杆,所述第二轴杆固定在投料框架内壁,所述投料框架上侧固定设置有投料槽,所述投料槽下侧外壁开设有投料口,所述投料口下侧转动连接有滑槽,所述滑槽下侧与连接杆杆端转动连接,所述箱体上侧外壁对称固定设置有齿条,所述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分别与齿条啮合。
优选的,所述箱体前侧外壁对称固定设置有卡块,所述箱体后侧外壁对称开设有卡槽,所述卡块卡接在卡槽内。
优选的,所述第四齿轮通过电机驱动,所述电机固定在投料框架上侧。
优选的,所述投料槽对应投料口的上侧开设有卡接槽,所述卡接槽内插接有密封板。
优选的,所述齿条底侧均开设有滚槽,所述投料框架底侧对称转动连接有滚轮,所述滚轮在滚槽内滚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饲料成Z 字型投入箱体内,使得饲料均匀投饲在箱体内,不仅避免水蛭过度拥挤,提高水蛭的成活率,从而提高产量,而且提高投饲效率,减轻养殖人员投饲的工作压力。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侧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箱体,2-投料框架,3-第一轴杆,4-减速装置,5-第一齿轮,6-圆柱体, 7-第二齿轮,8-第三齿轮,9-第四齿轮,10-闭合螺旋槽,11-滑动块,12-连接杆,13-第二轴杆,14-投料槽,15-投料口,16-滑槽,17-齿条,18-卡块,19- 卡槽,20-电机,21-卡接槽,22-密封板,23-滚槽,24-滚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生态环保型水蛭养殖箱,包括箱体1,箱体1上侧活动设置有投料框架2,投料框架2内壁转动连接有第一轴杆3,第一轴杆3外壁从左往右依次固定设置有减速装置4、第一齿轮5、圆柱体6和第二齿轮7,减速装置4固定在投料框架2左侧壁,减速装置4左侧端转动连接有第三齿轮8,第三齿轮8外侧啮合有第四齿轮9,第一齿轮5与第二齿轮7对称固定在第一轴杆3外壁,圆柱体6外壁开设有闭合螺旋槽10,闭合螺旋槽10内滑动有滑动块11,滑动块11外壁转动连接有连接杆12,连接杆12中段转动连接有第二轴杆13,第二轴杆13固定在投料框架2内壁,投料框架2上侧固定设置有投料槽14,投料槽14下侧外壁开设有投料口15,投料口15下侧转动连接有滑槽16,滑槽16下侧与连接杆12 杆端转动连接,箱体1上侧外壁对称固定设置有齿条17,第一齿轮5和第二齿轮7分别与齿条17啮合。
其中,箱体1前侧外壁对称固定设置有卡块18,箱体1后侧外壁对称开设有卡槽19,卡块18卡接在卡槽19内,便于两组箱体1之间的固定连接,从而实现若干组箱体连接成一体;第四齿轮9通过电机20驱动,电机20固定在投料框架2上侧;投料槽14对应投料口15的上侧开设有卡接槽21,卡接槽21内插接有密封板22,在投料前,实现投料口15的封闭;齿条17底侧均开设有滚槽23,投料框架2底侧对称转动连接有滚轮24,滚轮24在滚槽 23内滚动,提高投料框架2造箱体1上侧移动的稳定性。
本实施例的一个具体应用为: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三齿轮8与第四齿轮9 的相互配合,当电机20驱动第四齿轮9转动,带动第三齿轮8转动,再通过减速装置4,进而实现第一轴杆3慢速转动;通过第一齿轮5、第二齿轮7与齿条17的相互配合,当第一轴杆5转动,实现投料框架2在箱体1上侧移动;通过闭合螺旋槽10与滑动块11的相互配合,并通过连接杆12与第二轴杆13 的相互配合,当第一轴杆3带动圆柱体6转动,实现滑槽16左右摆动,从而在投料框架2移动过程中,饲料成Z字型投入箱体1内,使得饲料均匀投饲在箱体1内,水蛭均可吃到饲料,不仅避免水蛭过度拥挤,提高水蛭的成活率,从而提高产量,而且提高投饲效率,减轻养殖人员投饲的工作压力。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公开的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实用新型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