灶物者说
初识黄昇墓,是在大学课堂的《考古学通论》里,心想这个小姑娘家境真好;初见黄昇墓的文物,是前年去福州出差,福建博物院中的罗衫让人挪不开眼;再见黄昇墓的文物,是去年在首都博物馆讲解《锦绣中华》,很多汉服控小姐姐精心打扮,就为了一睹黄昇墓衣衫的真容,每当我讲到宋朝这个单元的时候,都能感受到她们那颗激动的心,颤抖的手疯狂按照相机的快门。
那黄昇到底是谁?她墓中都有什么衣衫?为何如此受到追捧?
今天灶物者带您去了解黄昇。
黄昇墓中烟色素罗(首博实拍)
婉婉有仪,柔淑之声
1975 年10 月,福州七中在修建操场的时候发现了一个墓葬,考古学家赶忙对这个墓葬进行清理,发现惊人,墓中共出土了436 件器物,其中丝织物多达354 件(服饰201件,织物及面料153 件),绝大多数保存较好。这些织物包括绫、罗、纱、绢、绮等多个种类,且制作精细、纹饰精美,通过它就能一览南宋丝织业的发展状况,价值极高。能有这么多精美的文物进行陪葬,黄昇的出身可见一斑。
黄昇墓葬所在位置
幸而墓葬中出土了墓志(《宋故黄氏墓铭》),考古工作者很快确认了她的身份,了解了她的生平,又因福州还曾出过一块她父亲黄朴的墓志,两方连读,黄昇这个人物一下子变得鲜活起来。
黄昇墓志
黄昇的父亲黄朴(1192 ~ 1245)是南宋时期福州的状元,出身官宦人家、书香门第。
黄朴有两子两女,一个儿子早夭,另一个儿子名叫黄一清,应该是书读的并不好,只靠黄朴余荫做了官儿。黄昇是黄朴的二女儿,由于她出生在黄朴高中状元之前,所以黄朴夫妇认为她的降生为家庭带来了吉兆,所以对她特别钟爱。
黄朴中状元后,仕途就像他女儿的名字,一路上升,从最初的负责国家书籍编校的秘书省正字、校书郎;后又在兵部做过兵部郎官;之后涉猎国家政治经济,曾任广东运判、且一段时间内身兼泉州市舶司提举,掌管海外贸易大权。
黄昇父亲黄朴墓志
黄昇的出身是非常不错的,可惜墓志记载,她出生不久, “母洪氏先亡”。年幼丧母,自然是伤心之事,故黄昇由“祖母潘夫人”亲自抚育,这位老夫人非常喜爱黄昇,将她视为掌上明珠。墓志记载,潘夫人出自探花之家,亦名门之后,所以 “潘夫人知书,《通鉴》成诵”,修养极高;且潘夫人为人谦和,又喜宾客,言传身教,黄昇受益颇多,故墓志记载“孙女闲于祖母之训”。
黄昇墓出土窄袖袍及线图
这样一位出身高贵,知书达理的名门闺秀,及笄后自然成为众多男子心中的佳偶。
“婉婉有仪,柔淑之声,闻于里闾市井”这是黄昇去世后,他丈夫的祖父在给她的墓志中用到的词。
这位为黄昇写墓志铭的祖父叫做赵师恕,他是赵匡胤的第九世孙,出身名门且官声颇佳。赵师恕的儿子去世较早,留下一个孩子名曰:与骏。赵师恕将丧子之痛转移到对孙儿赵与骏身上,悉心培养,成年后,尽心为其择偶。
墓志记载,赵师恕与黄朴是旧识,他认为“为孙择妇,宜莫如史君(黄朴)女”。黄朴重朋友之谊,“一言而许。”
黄昇墓出土黄色缠枝花卉对襟罗衫
就这样,黄昇16岁嫁给了与自己门当户对的男子赵与骏。婚后,黄昇也体现出自己大家闺秀的风范。但好景不长,黄昇17岁(淳祐三年,公元1243年)就离开人世。
赵师恕对这位孙媳应该是极其满意的,在墓志中写道:
“儿年方十七,笄而事人,愿与夫共甘苦,同生死。岂谓千里之程,方出门行,未一日而止耶!余非特为尔伤也,抑伤吾孙薄祐而失此如宾之俪也。”
衣衫华美 宠爱万千
对于一个十七岁的小姑娘来说,墓中的衣衫实在有点奢华,但黄赵两家都是勋贵家庭,黄昇又极得两家喜爱,再贵的衣衫也抵不上黄昇的性命,陪葬的衣衫只是他们哀思之情的寄托而已。
黄昇墓出土浅褐色褙子
黄昇墓中丝织品超过350件,她不可能都穿在身上,那我们就从黄昇身上穿着的衣衫为核心,来看看墓中这些丝织品。
黄昇上身从外到内:褐色罗镶花广袖袍、褐色罗镶花窄袖袍、褐色暗罗镶花窄袖袍、褐色罗镶花夹衣、褐色花绫镶花边夹衣、褐色花绫镶花边夹衣、黄褐色绢丝棉袄、黄褐色花绫夹衣、黄褐色绢夹纳衣、黄褐色绢单衣。
黄昇墓褐色罗镶花广袖袍(福建博物院实拍)
下身从外到内:烟色罗洒金双凤穿牡丹褶襕裙、褐色牡丹花绫镶花边裙、黄褐色花绮两外侧开中缝合裆裤、褐色牡丹花绫开裆裤、褐色绢丝绵开裆裤、褐色绢夹开裆夹裤、褐色绢开裆夹裤、褐色绢合裆裤、褐色牡丹花绫围兜、浅褐色牡丹花罗无腰无裆裤、黄灰色绢围件。
黄昇墓褐色罗着襕裙
除去腰间的荷包、腰带、裹脚布等,我们把这二十件衣服加起来,基本就可以概览黄升墓中这三百多件丝织品的面貌。
黄昇墓褐色绢抹胸
从种类来说,主要有:罗、绢、绫;
从颜色来说,主要有:褐色、烟色、黄褐色;
从纹饰上来说,主要有:牡丹纹、镶边上的小花纹。
我们分别来看看。
裁以为衣 举之若无
这个标题取自是南宋诗人陆游的诗,形容南宋时期,福建地区织造的精美的绢、罗等织物,非常轻薄,几乎没有重量。
那绢和罗为何会“举之若无”?
绢和罗都是平纹织物。平纹织物是丝织物中最简单、出现最早、持续时间最长的织造方式。平纹织物这个家族中按照出现时间早晚可以分为:绢、罗、纱、觳。
绢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出现。素绢没有什么纹理,但平实耐用,是一种实用衣料。而且由于绢非常纤薄,在纸流行起来之前,它成为了画作的首选,在理想的状态下,绢本能够保存千年,所以现在经常看书画文物的说明牌都会看到这样四个字“绢本设色”。
绢组织结构图
黄昇墓中共有绢49件。
刚我们看到绢的组织结构是一条经线一条纬线交织,两类线横平竖直,如果把绢的组织结构上把中规中矩永远平行的两条经线,拧在了一起,再把从纬线相绞的经线中穿过,就出现了——罗。
相拧的经线,使“罗”比“绢”在同等单位内经纬线数量更加稀疏,有肉眼可见的孔,所以织物比绢还轻薄,适合在炎热的天气里穿。
罗的组织机构,因为经线相交所以有孔洞
罗最晚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已经出现,最早的罗经纬线稀疏,孔洞很大,也没有花纹。汉唐时期,上等的罗非常精细,到了宋代,罗更加精美,几乎成为可以代表宋代丝织的品种。
黄昇墓中的罗在所有种类的丝织品品种中,占比将近一半,而且制作相当精美。
最初的罗只是经线相交形成孔洞,但经线怎么相交、几根相交、隔几根纬线相交,这里面也有很大发挥空间。
我们来看一下黄昇墓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各式罗。墓中的罗按照织法不同可以分为:二经绞经罗、三经绞经罗和四经绞经罗。每一种基本都分为素罗和花罗。
素罗从直观上看,就是没有图案,织法整体都保持一种形态。三种素罗在墓中共约70余件。
二经绞经罗就是罗最基本的形式,两根经线为一组,经线间隔纬线相交,这样的素罗墓中约25件。
两根经线相绞,图中这个结构每隔一根纬线相交一次
四经绞经罗就是四根经线为一组,进行变化,所以更加复杂。下图这个是四根经线相互叠压,每隔五根纬线循环一次,墓中出土约45件。
四根纬线相绞
花罗从直观上看,就是有若隐若现的图案,花纹处织法和其它地方不同。三种花罗墓中共约95件。
二经绞经罗是花罗中最为简单的一种,利用两根经线的不同组合织出花纹。一般都是杂宝纹、梅花等小型的花纹,墓中约5件。
左边为结构,右边为织出的花纹线图
三经绞经花罗织造工艺稍微复杂一点,织出花纹比二经的更大一点,比如说栀子花、山茶花还有一些小点的牡丹花,墓中约85件。
三经相绞结构示意及这个结构织出的花
四经绞经花罗最为复杂,织出的图案最复杂、最大,比如说大的牡丹花、芙蓉花等,墓中约6件。
四经相绞结构示意及这个结构织出的花
通过不同的相交模式,不仅能保持罗那种举之若无的感觉,还能有暗花,提升品质。
除了绢和罗,黄昇墓丝织品中最多的就是绫,次多的就是绮。
说起丝绸,我们都会想起绫罗绸缎这四个字。绫是的织造方式是斜纹,最晚在春秋时期已经出现,唐代绫最为鼎盛的时代,是百官日常衣服的指定用料。
绫
经纬线不间断的相交是平纹,经纬线每隔两根或两根以上相交一次,这种就是斜纹组织。相比平纹组织,斜纹组织的经纬交织点少,浮长线变长,所以即使同一个颜色丝线织出来的一块布,上面也会有清晰的花纹,类似一种暗花。
如果在平纹织物上偶尔织一些斜纹组织这就是绮。
黄昇墓出土的绮机构图及织出的花纹线图
如果在一种斜纹组织上用另一种斜纹组织上用另一种斜纹组织,这个就是绫。织出来就会用上上图白绫那种感觉的暗花。
黄昇墓出土绫组织结构
真若烟雾、清丽典雅
黄昇墓中的丝织品,颜色最多的就是烟色,再看宋代其他墓中出土的丝织品,也是烟色最多,这也印证了陆游诗中的:真若烟雾。
烟色是什么样子的?上张图。
黄昇墓出土烟色罗局部
我也拍了这件展品,但很难拍出实物的美感,福建博物院官网的这张图可以说是还原度最高的。整件衣服看上去轻薄似羽、剔透似烟。
这种轻薄的衣服,不仅织造工艺复杂,对于织布前的缫丝、拈丝技术同样要求不低。只有这种“举之若无”的材质,配上烟色,才有那种“很仙儿”的感觉。
黄昇墓中有一件深烟色牡丹花罗背心,重仅16.7 克,是不是一下子让你想起来马王堆汉墓中的那件素纱襌衣?
黄昇墓出土深烟色牡丹花罗背心
台北故宫博物院有一幅宋代传世画作——《花石仕女图》,上面有一个女子穿着烟色罗袍,隐隐可见罗袍里面的衣衫及皮肤,就像欧阳修《阮郎归》中写的“青衫透玉肌”。
《花石仕女图》局部
前年12月去福州出差的时候,早上七点,穿一件短袖,一件薄薄的外搭出门,空气湿润、树木葱绿,偶有微风,但丝毫不冷。所以我们可以想象一下,1000年前的福州,黄昇穿着烟色轻薄的衣衫,生活在绿树灰瓦、设计精巧的园子里,动静皆如画。
四季如春的福州
蚕丝本无色,喜欢什么颜色,都靠染,也许是宋人很喜欢若隐若现的朦胧美感,所以格外钟情于烟色,上等汝窑的“天青色“也要“等烟雨”才能烧成。
纵览黄昇身上、墓中的衣衫,有牡丹、茶花、栀子花这样稍大一点的花,还有镶在衣服边儿上的小花。总之花卉纹占了大部分。这是典型的宋代审美:清丽典雅。
黄昇墓衣服上的部分花卉
唐后期,中华大地又一次陷入对峙、割据状态,虽然公元960年有宋统一中原,但北有辽、金,西有西夏。唐代兴盛、通往西方的丝绸之路难为宋王朝所用。在这样的背景下,催生了宋人特有的文人审美,他们继承了唐代对于花卉、祥瑞纹饰的喜爱,加之缂丝、刺绣等技术的成熟,宋朝的花卉颇具宋代工笔画的风采。
宋墓出土的折枝花罗,和画上一样,感觉随风摆动
在衣衫的边缘,满铺小花,从宋代起开始流行,黄昇墓出土的这件深褐色罗绣彩四季花绶带,上有玫瑰、芍药、马兰、秋海棠、茶花、桃梨、蔷薇、菊花等十八种花。几乎覆盖了一年中所有可以见到的花卉。这个纹饰组合有个独特的名称——一年景四季花。
“一年景四季花”实物、线图
宋•陆游《老学庵笔记》:“靖康初,京师织帛及妇人首饰衣物,皆备四时。如节物则春旛、灯毯、竞渡、艾虎、云月之类,花则桃、杏、荷花、菊花、梅花皆并为一景,谓之一年景”。
想要衣服有纹饰,织、绣、印、染四种方法都可行,黄昇墓几乎没有织锦,所以纹饰基本以绣、印、染三种方式为主。
宋代,刺绣已经非常成熟了,而且黄昇墓是迄今为止发现刺绣技法最为完整的南宋墓,有齐针、铺针、锁针、抢针等十几种针法。不同纹饰的不同位置,就会使用最适合表现的针法,比如说花朵的叶子就会用锁针。下图右边虽然是黑白的,但能看出不同位置针脚不同。
左图是展厅实际拍摄的,右图是刺绣详图
印,就是用专门的模具,给衣服上印上图案,就和盖章一样,分为印花和印金两种。印花就是一般的色彩,印金就是用黄金和白银为颜料,为衣服进行染色。黄昇墓出土的这批丝织物中,使用印金的比例很高,除了单独使用,更多的是和其他纹饰制作方式配合使用,使图案更显立体。
左图为黄昇墓印金花边,右边为马王堆汉墓印金绢。虽然黄昇墓的图片是黑白的,但我们可以通过拍的这张马王堆的印金来找找感觉,宋代的印金会比汉代更加漂亮精细。
染,就是在已经织好的织物上画上图案,分为彩绘和泥金银两种。彩绘就是用一般颜色绘出纹饰,泥金和泥银就是用金和银在布上绘出纹饰。
灶物者再说
黄昇,生于勋贵家庭,婉婉有仪、柔淑之声,嫁与与之门当户对的赵与骏,人生刚开始便戛然而止,令人痛心。死后葬于“浮仓山之阴”,1000年以后,这里成为福州市第七中学。
黄昇,备受家庭宠爱,墓中衣衫华美、 数量众多,有举之若无、真若烟雾的各式绢、罗;有制作精细的绫和绮,出土之物,足以窥探南宋丝织业整体情况、价值极高。
黄昇,引领名媛时尚,墓中衣衫剪裁得体,都是当时最为流行的款式;衣衫颜色多样,但最爱烟色,搭配轻薄罗衫,格外好看;衣服上绘彩印金、注重细节,各式花朵争奇斗艳。
难怪,时过千年,仍被追捧。
参考文献
1.林大梓,郑晶.福州南宋黄昇墓罗织物的工艺技术体系探析[J].厦门理工学院学报,2017,25(06).
2.丁清华.以福州南宋黄昇墓出土文物为例 南宋贵族妇女的华衣美服[J].大众考古,2014(12).
3.福建省博物馆编. [M]. 福建南宋黄昇墓,北京:文物出版社,1982年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