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南日报记者 邓钰
“现在正是波罗蜜树长果的关键时期,必须定时施肥、控梢,一点都马虎不得。”8月22日,在位于定安县黄竹镇的海南农垦南金农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金农场公司)标准化波罗蜜种植基地,职工朱海安在林间穿梭,忙着管护果树。
这片茂盛的波罗蜜林见证了一段关于奋斗脱贫的励志往事。在这片林子中,朱海安从一个对波罗蜜一无所知的门外汉,成长为带动一方的种植能手,摆脱了贫困的生活,还盖起小洋楼,买上小汽车。
在2011年前后,大伙对波罗蜜产业的认识度和接受度并不高。那时,受到橡胶价格持续低迷影响,南金农场公司(原南海农场)成为国有贫困农场公司之一,包括朱海安在内的许多职工收入锐减,甚至一度陷入贫困。为求生机,谋转型,南金农场公司决定调整产业结构,摆脱“一胶独大”局面,发展波罗蜜种植产业,引进“马来西亚1号”波罗蜜,在职工中推广种植。
受到激励,朱海安决定跟着企业转型步伐,种植波罗蜜。当时,这在很多人眼中是个冒险的决定。“靠着一股蛮劲,我坚持下来了。”2011年,朱海安开始种植、管理500余株波罗蜜,走上一条辛勤耕耘的产业路。
“敢先吃螃蟹”的人,能发现机遇,但也意味着承担更多风险。那时,规模化种植波罗蜜的人并不多,多数人家都只是在庭前院后种上两棵。刚开始,朱海安不懂波罗蜜种植相关知识,加之波罗蜜前期投入大,往往在辛苦劳作后,他还要担心成本能否收回来。
“最初的几年,就像是在迷雾中摸索前行。但我认为,种植波罗蜜和种植其他作物,一定有相似之处,只要细心观察总结,一定能找到技巧。”朱海安回忆,在发展波罗蜜产业过程中,公司常请专家前来授课,他次次参与,认真记下知识要点,大胆在地里实践;他把种植中波罗蜜出现的问题一一记录,并尝试各种解决方法;他还常和周边的职工群众在田间地头讨论种植技术,直到暮色西沉才归家……
将贫瘠的土地改良为沃土,就是朱海安用心种好波罗蜜的一个鲜明实例。最初,他种植波罗蜜的土地非常贫瘠,“一锄头下去,连只蚯蚓都挖不出来。”
为此,朱海安虚心请教专家和有经验的种植户,思考出一套利用禽畜粪便作为有机肥,以改良土壤的方法。他说,当时,自己只要出门就会带上几个袋子,收集路上的禽畜粪便,并带回地里浇灌。“最开始是所有粪便都混在一起施肥,后来用不同袋子装不同粪便,对应不同区域浇灌,观察效果。再后来,听说新鲜的湿鸡粪效果最好,便推着小推车去收粪……”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种植的波罗蜜最终丰产又丰收。如今,每亩产量能突破万斤。
如今,朱海安不仅摸索总结出一套十分“接地气”的波罗蜜种植管理生产经验。他还总是乐于将经验分享给身边的种植户,成为大家口中“技术过硬、为人热心肠”的“土专家”。
“只要肯耕耘,波罗蜜就能越长越好,只要肯奋斗,日子就会越过越好。”这是朱海安的心里话。这几年,南金农场公司发展出万亩波罗蜜产业园,更打造出种植、加工与农旅结合为一体产业链条,甜蜜事业种出了幸福年景。
)(邓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