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徐海峰,2016年12月进入贵州省农业科学院,工作不到一年时间,被选派到台江县老屯乡挂任科技副乡长。台江县老屯乡位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中部,是苗族人口集居地之一。农业基础条件薄弱,农业技术滞后是制约老屯乡农业产业发展主要因素。水清了,山绿了,生态环境好了,但是农民缺少增收致富路的情况依然存在。
既能保护环境、保持水土,又能促进经济发展的唯一出路就是选种适宜老屯乡环境的经济价值高的经果林。我经过与县气象局协商对老屯乡地貌、海拔、水文、气温等环境因素的一次次测量,又到其他地区考察学习对比后,找到了真正适宜老屯乡坝场村种植的摇钱树—花椒。2018年3月开始,多次联系省农科院相关专家,省内相关公司进行技术咨询,多次带领村干部搞市场调研,逐步掌握了花椒、花生(大豆)的生物属性和种植管理方式。
如何把该品种引进来,让当地农户接受,成了摆在我面前的拦路虎。为解决这些困难,我与村干部一起走村入户协调民事工作,2018年3月中旬,我错过了家人的团聚,错过了即将临盆爱人的陪伴;深知自己没有做到一个丈夫的责任、没有做好孩子的父亲、没有做好父母的儿子,但是我觉得投身于国家脱贫攻坚战略第一线,这一切都值得永久怀念。
2018年3月至2019年1月,与老屯乡坝场村干陆续与坝场村农户民签订了土地征用协议。为了及时获得资金支持,我向省农科院及水稻研究所有关领导申请汇报,很快获得了向台江县老屯乡提供资金与物资帮助,同时通过申请也获批2019贵州省农业科学院产业扶贫促乡村振兴专项资金支持,及时向老屯乡坝场村提供种子、肥料、农药等支持,同时负责从农户手里全部回收,订单式服务增加经济收入,这也给广大农户送去了一颗定心丸。
我带领大家,整地打坑,筹措资金,申报项目,开始组建花椒及其它经济作物引种试验示范基地建设。对花椒种植及其它作物套种标准要求严格,每一个环节都亲力指导,亲自动手进行示范,按照土壤肥力进行科学施肥。经过几个月的苦战,绿油油的一片片花椒-花生(大豆)复合园展现在眼前。
在台江县老屯乡服务期间,我经常去各村寨进行农作技术服务,同时邀请我院相关领导、专家到台江县老屯进行技术指导、培训。结合当地产业发展需求,与地方合作社合作帮助优化地方耕作模式,引进我院自主选育新品种示范并推广,积极推进科技兴农建设进程。加强特色产业发展示范推广,面向特色产业发展积极性高的农户、合作社,重点围绕花椒、优质稻、优质花生、大豆、生姜等新品种、新技术进行推广应用,围绕老屯乡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生态宜居”既是底色,也是底线,要实现生态宜居,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必然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为进一步改善村容村貌,优化人居环境,我组织驻村队员开展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行动。
通过协助组织邀请省内食用菌专家到老屯乡开展食用菌产业发展调研,将台江县创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纳入省科技厅重大专项实施单位。同时以台江县创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为载体,贵州省农业科学院共建共研,负责组织实施了贵州省科技成果应用及产业化项目《秀珍菇工厂化绿色高效栽培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获批专项资金30万,自筹资金170万,项目实施期间累计覆盖农民1500-2000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500户,户均增收1458元;开展技术培训22期,860人次;提供加工生产线就业岗位50个,解决农村劳动力300人次。
在老屯乡乡政府大力支持下,与同乡贵州省科技特派员团队形成老屯乡农业产业发展智库,围绕农业产业发展基地建设、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农业产业发展技术难题、农业经营实体管理等,通过各种方式培训、电话咨询、田间实地指导、室内培训等多种形式培养本土技术服务人员。
接下来乡村振兴工作面临诸多重大机遇,我们正处于一个大有可为的重要关键时期,贵州生态农业的优势日益明显、后发优势正在加快发挥。省农科院作为全省唯一综合性省级科研机构,我们自身科技成果和人才资源优势明显,我们有基础、有条件,我们可以乘势而为,并且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