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江西省赣州市2016年入选全国首批4个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地区以来,在中央财政资金20亿元的支持下,省财政厅会同赣州市有关部门和县(市、区)政府已累计投入资金315.48亿元。其中,各级财政统筹安排274.13亿元,带动社会资本投资41.35亿元,生态修复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一是未雨绸缪建机制。赣州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旨在通过实施系列生态保护修复重大工程,重点解决区域内水土流失、矿山环境破坏、水环境污染等影响生态安全问题,努力实现重点区域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和区域生态环境的全面恢复,构建起较为完善的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和管理的体制机制。江西省连续3年将该试点工作列入重大改革事项,在全国率先成立专职机构——赣州市政府直属正处级事业单位“赣州市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中心”,负责整合各部门力量统筹推进试点,打破山水林田湖草职能部门以往“各扫门前雪”、零打碎敲的现状。该市在资金、项目使用、分配和管理上制定出台一系列制度办法,并强化督导,从制度上保障试点项目顺利实施。特别是在资金筹措方面,整合各级财政投入,通过设立生态基金、发行绿色债券、采用PPP模式,以及强化企业治理主体责任和引导群众投工投劳等方式,构建多元化投入机制,实现中央奖补资金支持的放大效应。

二是理念先行优环境。牢固树立“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以生态问题和生态功能为导向,按流域、分片区,突出各自特点,进一步细化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内容,推进实施矿山生态修复、流域水生态治理、低质低效林改造、农村环境整治等335个项目工程,促进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改善。经过生态修复,试点区域森林覆盖率长期稳定在76.23%以上;成功消灭劣V类水,赣江、东江出境断面水质100%达标;空气质量优于国家二级标准,在全省排第一位。该试点得到财政部的充分肯定,绩效评价为“优”,探索构建“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项目入选“2019年中国改革年度案例”。

三是生态惠民助增收。赣州市充分利用治理修复后的废弃矿山土地种植经济林果3000余亩;通过土地整治发展富硒蔬菜、赣南脐橙等特色农业5.2万亩;累计吸纳4029户贫困户、1.2万余人参与试点项目建设获得收益,选聘7488名贫困户为生态护林员,实现了稳定增收;通过政府奖补、银行信贷、合作社和龙头企业等,带动13529户贫困户、4万余人发展油茶、龙脑樟、灵芝、铁皮石斛等林下产业

如今,生态经济已然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动能,座座青山已成为老百姓增收的新渠道,成为赣南乡亲脱贫致富的“金山银山”。据了解,群众对生态保护修复的满意度为100%,试点区域的贫困发生率已由试点前的6.6%下降至0.37%,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试点前的8729元增加至11941元,年均增长12.27%,高于城镇居民2.74个百分点;区域内11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1023个贫困村(含深度贫困村)全部退出,实现了历史性整体脱贫。

(虞璐睿 万凯芸)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