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数字信息与社会各层面广泛融合。信息化与教育相结合,可实现教学信息化。信息化教学是未来教育发展的趋势,结合信息化教学的优势以及乡村小学教学现状,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发现教师是乡村小学信息化教学的关键因素。然而由于乡村小学中教育资源配置不足、教师信息化思想滞后、教师队伍老龄化严重等问题使得乡村小学开展信息化教学处于劣势。该文通过对乡村小学信息化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侧重探讨如何通过乡村教师队伍建设,顺应教育信息化进程,振兴乡村小学教学。

关键词

信息化教学;乡村小学教学;教育公平:教师队伍建设

引 言

在教育教学中,深入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促进教学,将信息化与教育相结合,实现教学信息化,对实现教育优质资源共享,促进教育公平意义重大[1]。通过“学乐云”教学系统,实现数字教育资源服务所有师生;通过分享优质教育资源,扩大资源覆盖面[2]。借助信息化进程,交互式在线学习等形式,实现城乡课堂教学异地同步直播,让乡村小学也能通过数字信息技术实现动态同上一节网络课,聆听名师授课,有效解决了城乡小学名师不均衡的问题,实现了城乡学校的“课堂互动”。同时,名师的教学示范也得以充分体现,最终让城乡教育实现优质均衡,达到一体化教学[3]。

但是,乡村小学在实现信息化教学进程中,所面临的问题是多方面的,归根结底教师是在乡村小学实现信息化教学的主要因素。乡村小学的教师是教学信息化的直接实践者,是乡村教育振兴的首要资源和关键,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教师是办好乡村教育的关键,要在政策和待遇上给他们更多倾斜。”首先在乡村学校的硬件上加大投入,如网络进校,多媒体教学,线上教研等。与此同时,软件也不容忽视,以信息化方式,提升乡村教师教育素养,改善教师待遇,提供更广阔的的晋升空间,留住高素养优质教师扎根农村。《关于加强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强调,高度重视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对振兴乡村教育、实现教育公平尤为重要。由此可见,乡村小学教师队伍的建设是教育信息化进程中振兴乡村小学教学的重中之重。

一、信息化教学与乡村小学教学的关系

(一)

信息化教学的优势

教学信息化是未来教育发展的趋势。教育数字化交流,课堂、教学、教研均发生了改变[4]。

在线课堂实现了优质资源均衡。基于多媒体教学、智慧在线课堂等大数据的共享资源,尤其远程在线教育资源库的建设,如“网上名师课堂”“网上名校课堂”等,使得名师课堂与教学同时进行不是梦想,与名师同处一堂课,讨论学习,实现云空间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师师互动,极大程度地丰富了乡村小学教学的内容,开阔了学生眼界,发展了农村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了乡村教育的质量。

教学平台减轻了教师负担,助力学生减负。“学乐云”教学平台,为每位学科教师进行课堂教学、作业设计,摸清学生学情,作业批改以及分层作业布置提供了便利。平台数据分析,将学情可视化,不仅能对作业分布、用时、正确率、批改等进行班块数据分析,还能就作业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有效衡量,真正实现了班级有效管理。“学乐云”平台不仅对班级形成大数据,对学生个人学习情况和易错点也进行推送,既减轻了教师线下批改作业的负担,也对学生减负有一定促进作用。

线上教研缩短了普通教师与名师之间的距离。与名师就一节课进行网络教研,对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环节的设计进行在线讨论,快速地助力了乡村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同时,线上教研能缩短教师与教学目标的距离,参照示范课,进行自我反思。

(二)

乡村小学教学现状

教育资源配置处于劣势。乡村小学与城镇学校相比,周边经济发展较慢,学校的各类信息化资源配置存在不合理的现象,导致乡村小学的硬件相对短缺,如信息化教学设备不能完全匹配、网络课程受限、缺乏专业的管理者、优秀的信息化教学专职教师严重紧缺。基于此原因,学生开展信息课程的学习和探究、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所需具备的能力以及支持均不足。

乡村小学存在优秀教师“留不住”。与城镇小学相比,他们与教研员、学科带头人、名师、优秀教师、学科组长等交流学习的机会较少,长此以往与城镇教师的差距逐渐变大。同时,乡村小学大多地处偏远农村,居住和交通条件薄弱,加上教师晋升以及待遇没有相对倾斜,导致乡村小学教师晋升空间不大,优秀教师不愿扎根农村等实际问题。由于缺乏优秀教师带头,开展信息化教学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5]。

(三)

信息化教学振兴乡村小学教学

在乡村小学开展信息化教学,可以从软件角度一定程度上实现城乡优质资源均衡,促进教育公平,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起点公平

完善新型基础教育设施。通过建立现代化教学场所、覆盖校园网络、完善教育平台大数据和开放性教育资源等各项条件,使教学信息化变革成为现实,可适改善乡村小学教育资源配置处于劣势的现状。

信息化师资队伍。师资配置不仅体现在在数量上,还要在质量上有所保障。通过乡村教师与发达地区教师的交流合作,发展教师专业,增长教师的职业获得感,从而保留教师扎根农村小学。还可通过教育政策、平台合作等促进教师的信息素养发展。通过对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培训或者“跟帮带”,提升教师的数字化信息水平,以便实现信息化教学,扭转乡村小学教学现状。

2.过程公平

开展个性化教学。如“学乐云”等教学平台,集聚了大量优秀的数字资源,对不同学生采取相应的个性化教学与多样化教育的需要均能得以满足。对试点学校的的教学进行改革,并在分析其利弊后,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实施策略,主要集中解决数字技术服务于为学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个性发展要求,建立具有个性化并且公平的信息化教学圈。

整合社会资源。首先,家长与学校联手,促进学生数字化需求内驱力。其次,联合社会力量建立乡村小学学生数据库,提升乡村学生升学率。最后,通过未成年人社会机构线上普法,加强乡村小学未成年人法律意识。

3.结果公平

建立教育数据系统。针对农村小学设立专门的数据系统,帮助学生提升成绩,帮助弱势学生。

科学实施教育质量评估。除了学业成绩,利用信息化模式,对乡村小学学生开展整合性评估。

(四)

教师是乡村小学教育信息化的关键因素

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对于乡村小学教学的重要性不容忽视。教师的信息化理念直接影响着学生数字信息素养的发展。有经验的教师具备良好的示范能力,能够及时捕捉学生的兴趣点,给予学生辅导和帮助。因此,在振兴乡村小学教育进程中,通过乡村教师自身的发展促进乡村小学学生的信息化发展有重大影响[6]。所以,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信息化水平不容忽视。

二、乡村小学信息化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

上级教育部门与学校之间存在偏差

上级教育部门对信息化教学相当重视,但学校在落实过程中存在偏差。上级教育部门三令五申地要求学校专业教师实现专业用途,在学生中开展专门的信息技术课,同时要求每年通过网络对全职教师进行信息化培训,指导教师熟练掌握各种电教设备的使用,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但在实际的落实过程中,与要求总是存在一定的落差,专职教师并未专业运用,学生的信息技术课也没有系统地开展,教师的网络教学操作略显仓促,教师现场培训难免受现实因素影响流于形式,教师对电教设备的熟练程度参差不齐。

(二)

受农村思想观念影响,教学资源的获取途径差异较大

信息技术应用到乡村小学教学的各环节还有诸多困难。受资源因素影响学生信息技术课落实困难,乡村小学的电教化设备配备仍在持续跟进和补充中。即使设备配置齐全,由于缺乏专业的管理和指导使用现代化设备的教师,导致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被长久搁置,既浪费了资源,又无法实现教学信息化。

年轻教师有利用网络获取教学资源的能力,对互联网和教学平台等软件的利用效果明显,但年长教师对此类软件操作存在一定困难,又缺乏及时的指导和帮助,导致获取教学资源的方式仍然以以往积累的教学经验为主,基本脱离信息化教学。

(三)

教师信息化思想后置及年龄结构特征,信息化教学受阻

教育思想是行动的宗旨。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碰撞,导致教育理念的新旧冲突,学生个性化教育得不到发展。一部分教师仍然沿用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教学以知识传授为唯一目标,对教育信息化信任度不高,甚至还有教师认为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会影响正常的教学进度,降低课堂效率,使用存在惰性。

教师年龄结构特征导致信息化教学开展受阻。至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教育政策的实施,与城镇学校相比,乡村小学教师中很大比例教师是早期投身教育事业的民办教师。随着教师培训、远程研修、学历提升等多举措,教师的素质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但乡村小学存在生源不足的现实问题,从而教师数量配备有限,年轻有为的教师到乡村小学执教的数量明显不足。长此以往,导致乡村小学存在教师老龄化严重的问题,并从根本上难以解决。农村小学教师除了信息化专职教师外,老教师在运用信息化教学中存在上手慢、缺少经验等特征,仍习惯使用传统的书本教学模式,学生文化课中信息技术的使用微乎其微,使得开展信息化教学存在诸多不利因素。

综上所述,对于乡村小学信息化教学进程中存在的诸多现实问题中,教师的信息素养是影响乡村小学信息化教学的关键。

三、教育信息化进程中乡村教师建设的方法和策略

(一)

多渠道进行乡村教师队伍建设

加强教师理想信念。在乡村教师的入职前和入职后的相关培训中,再次加强教师的育人理想信念,增强教师的责任感,时刻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规范言行,树立振兴乡村小学教育的信念[7]。

完善乡村教师培养机制。针对乡村小学教师自身特点,应首先明确教师发展的需求,充分激发内驱力,以保证培训效果。中共中央、国务院《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和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结合乡村教育实际,将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放在首位,设计符合需求的培训纲程,针对所处阶段特点,分层培养和培训,让每一位教师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方向、有目标[8]。

借力信息化提升乡村教师素养水平。培养教师运用多媒体等硬件电子教学工具,并通过远程互动教学平台,开展听评课、课例教研等活动,并通过线下小组研讨,将优质资源校本化;借助课题研究等手段,提升教师的信息化水平;在乡村小学实现网络覆盖,促使教师运用数字化方式结合乡村特点,开发校本课程[9],提升教师职业成就感,将乡村教学劣势转为优势。

激发乡村教师教学能量。通过支教、分片教研等多种方式,将专业过硬的优秀教师送到乡村去传达教学技能,示范优质课,通过开展校园小组教研,鼓励教师发表见解,激发工作热情。充分利用教育平台等公共服务资源,摄取学习素材,提高乡村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助力教师终身学习。

采用多角度评价机制。如何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来进行教育评价关系到教师的职业认同感。研发面向教师群体的评价系统,注重评价理念的转变和教评价内容的丰富,以促进教师职业认同感的建立。

发展乡村教师教研能力。教师教研树立目标明确,系统跟进,及时反思的发展理念,从知识、实践、影响多个方面展开教研实践,借助教学计划、教学设计、单元小结、质量监测分析、教学总结、论文、专著等形式作为载体,有助于实现教研能力的快速发展。

(二)

注重乡村小学全科教师的培养

政策引导小学教师招聘。应该促进全科教师就业,而现行《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规定》在小学教师招录中几乎没有“小学教育(全科教师)”专业,这对该方向的师范生来说,选择较难,容易造成小学全科教师就业上的不公平[10],也对乡村小学年轻教师数量补充造成一定影响,对缓解群体老龄化无助。

师范增设全科教学专业。由于乡村小学紧缺小学全科教师,除在师范生在校培养给予免费政策外,对于毕业后愿意扎根乡村小学校、服务乡村教育小学全科教师给予专项补贴,这样不仅可以逐步扩大在职的全科小学教师数量,还可以吸引更多优秀青年投身乡村小学教育,报考师范院校“小学教育(全科教师)”专业,源源不断改善乡村小学教师队伍结构,实现良性循环,为信息化教学提供素养基础,逐步振兴乡村小学教育。

(三)

控制影响队伍建设的关键因素

优秀教师“下得去”:通过支教等多种政策支持,给予优秀教师晋升或福利补贴,鼓励优秀教师扎根乡村小学,以缓解乡村小学以及偏远地区教师紧缺的情况。

本土教师“留得住”:对于已经执教乡村小学的教师,应从生源、晋升空间、待遇等多方面给予适度的考核和倾斜,弥补与城乡小学教师之间的差距,保障教师待遇,以增强职业幸福感,留住教师扎根乡村教育[11]。

乡村教师“教得好”:通过多渠道培训,提升乡村教师基本素质,网络优质资源共享,有效缓解师资紧缺、优秀教师不足的矛盾[12]。

四、结束语

信息化与教育教学相结合,进行信息化教学,对实现优质资源均衡意义重大。将教育数字化交流,利用云课堂、教学平台、线上教研等形式,与名师零距离交流,使得课堂、教学、教研均发生了改变。乡村小学存在教育资源硬件配置不足,优秀教师“留不住”,教师队伍年龄结构偏老龄化等现状,且上级教育部门与学校之间存在落实偏差,加之受乡村思想观念影响,以及教师信息化思量落后等因素,导致乡村小学教学在实现信息化教学上困难。

乡村小学教学的发展需要社会各界力量的共同支持,教师队伍建设、家庭教育的权重、学校治理的手段都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13]。因此,为加快乡村小学教学的信息化进程,需要重视乡村教师队伍的建设。通过加强教师信念,完善培养机制,提升教师素养,激发教学能量,采用多角度评价制度,发展教研能力等手段,多渠道培养乡村小学教师,尤其重视小学全科教师的培养和招聘,通过政策扶持和待遇倾斜等多种方式,留住青年优秀教师扎根乡村小学。

参考文献

[1]刘洋溪,钱梦婷,吴南中. 美国教育信息化何以促进基础教育公平:政策、实践与启示[J].比较教育学报,2022(05):66-83.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