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线实践养鱼深知养殖从业不易
'水花鱼'务实不误导不夸大不炒作!
'水花鱼'专注水产养殖适(实)用方法,文章严谨求是,力求通俗易懂。
近期精选内容:
现代生物学意义上的鱼类概念出现得很晚,中国古代把大部分生活在水里的动物都称为鱼,而大部分生活在陆地上的动物都称为鸟或虫,这就是花鸟鱼虫这个词的由来。所以在汉字里面很多水生动物的名字都含有鱼字旁,而很多陆生动物的名字都含有虫字旁,例如蛙、蜥蜴、蛇、蟾蜍、蚂蚱、蝙蝠等等,鸟类的名字则大多带有鸟字旁。很多地方老虎被称为大虫,蛇被称为长虫。中国古代对动物的分类没有现代这么精细。
带'鱼'偏旁部首汉字的动物,分为以下两大类型:有些是鱼类,但有些不是典型意义上的'鱼',另外,带'虫'字的也有些是水生动物。本文列举带'鱼'字27种和带'虫'字6种共33种水生动物。
1.'鱼'我有关的19个带'鱼'偏旁部首汉字的鱼类:鳜、鲑、鲱、鲥、鳎、鲉、鲬、鲿、鲅、鳢、鳐、鲷、䲟、鲀、鳓、鲟、鳑鲏、鲯鳅、鳗鲡。
2.'鱼'我无关8个带'鱼'偏旁部首汉字的水生动物:鲵、鲎、鱿、鲍、鳖、鲸、鳄、鲺。
3.带'虫'字6个的水生动物:蠵、螠、蛤蜊、蟛蜞、蝤蛑、螺蛳。
一、'鱼'我有关:鳜、鲑、鲱、鲥、鳎、鲉、鲬、鲿、鲅、鳢、鳐、鲷、䲟、鲀、鳓、鲟、鳑鲏、鲯鳅、鳗鲡19个带'鱼'偏旁部首汉字的鱼类。
1.鳜guì(桂鱼)
这可能是鱼字旁最容易被念错的字了,它确实有两个读音guì(桂)和jué(厥),只有在特定词语鳜鯞(zhǒu)里才读(jué),指的是鳑鲏(pánɡ pí)这种鱼,相比而言,鳜鱼则更加有名。
唐朝诗人张志和写下的著名诗句:“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赞美的就是这种鱼的美味。鳜鱼广泛分布于中国东部平原的江河湖泊,喜欢栖息于清洁、透明度较好、有微流水的环境中,经常是白天钻入洞穴石缝水草中,到了夜晚便出来觅食,而且它是典型的肉食性鱼类,可能也正因为如此才会味道鲜美吧!
徽州传统民间菜臭鳜鱼就是用它做的,烹制前鳜鱼要经过大通腌制,虽然闻起来有些臭,吃起来却是香嫩可口。
2.鲑guī
科学家通过对古化石的研究证明,鲑鱼在一亿多年前,就已经生存在地球上了。
鲑鱼其实是一种很有意思的鱼,它出生在淡水的河流中,却在成长期游入大海,在咸水环境里长大,等到产卵期时又会长途跋涉,再回到淡水环境的故乡生出下一代,如此循环往复、生生不息。
这一路游回故乡颇多障碍,据说能够准确找到故乡,全有赖于它超群的味觉。
3.鲱fēi
鲱鱼的身体呈流线型,全身覆盖着银色的鳞片,像一支支银色的飞镖,鲱鱼没有自卫的武器,自我保护的唯一方式就是快速游动,或集群不断变化队形。
让捕食它们的大鱼无从下嘴,不过正是它们这种群集方式活动,反而给了渔民捕捞的机会,一旦发现鱼群,现代捕鱼工具极易捕到鲱鱼,提到鲱鱼不得不说瑞典著名的鲱鱼罐头。
它用自然发酵的方式腌制而成,据说是世界上最臭的食物,被瑞典政府禁止在住宅区内开启,更是被严禁带上飞机,很多瑞典人爱它就像我们爱臭豆腐,即便用夹子夹住鼻子,也要吞下这散发着恶臭的美食。
4.鲥shí
鲥鱼平时栖息于海水中,春末夏初便会溯河作生殖洄游,幼鱼在江湖内生长,一般长到150毫米左右入海,在海中发育成长。
鲥鱼在长江口下游曾常年产量超50万公斤,1974年更高产达157.5万公斤,但因长江水体污染日趋严重,加上捕捞强度过大,尤其是对幼鲥的过度捕捞,造成了如今鲥鱼趋于灭绝的现状。
5.鳎tǎ
鳎科是鲽形目下的一个科,它的身体呈鞋底状或舌状,最大的特点就是眼位于头的一侧,前鳃盖后缘不游离。
它们平时潜藏于砂泥中,仅露出双眼,用守株待兔的方式捕食经过的小鱼虾,有些体色还会随环境而改变,是伪装高手。
6.鲉yóu
鲉头大多刺,鳍棘粗且坚硬,有些鱼的鳍棘带毒,人一旦被刺到会疼痛异常,鲉广泛分布在温带和热带水域,一般生活于岩礁间,因而也被称为岩鱼。
7.鲬yǒng
鲬鱼又被称为牛尾鱼,生活在近海底层,通常栖息在水深不超过30米的岩礁地区,鉴于它的高蛋白低脂肪,特别适合减肥的人食用。
8.鲿cháng
鲿科是鲇形目下的一科,该科鱼类是淡水夜行性鱼类,栖息于河川溪流中,广泛分布于亚洲和非洲,它们白天常躲在岩石孔隙,黄昏或夜间才出来活动觅食,我们吃麻辣火锅必点的黄颡鱼,俗名黄辣丁,就是鲿科里的一种鱼。
9.鲅bà
鲅鱼馅饺子你肯定吃过,所以这个字应该并不陌生,我们吃的鲅鱼又叫蓝点马鲛,是肉食性的凶猛鱼类,不过因其肉坚实味鲜美,所以在分布区域内被大量捕捞,在日本内海还曾发生过局部消失,我国黄海、渤海蓝点马鲛渔业管理法规和伏季休渔制度的实施,使其得到了有利的保护开发利用趋于科学、合理。
10.鳢lǐ
鳢和鲤读音虽然相同,但却不是一种鱼,鳢是鲈形目月鳢科下的一个属,体侧有黑斑,烹饪水煮鱼或酸菜鱼用到的乌鱼(黑鱼)就是鳢属里的乌鳢,别看它肉质紧致,颇受食客喜爱,在水里可是凶猛掠食者。
11.鳐yáo
鳐的身子扁平,尾巴细长,有些种类的鳐,尾巴上长着一条或几条,边缘生出锯齿的毒刺,鳐的眼睛和喷水孔长在头顶,口、鼻和鳃裂在底侧,这些都是为了适应底栖生活而逐渐演化出来的。
12.鲷diāo
我们日常说的鲷鱼,通常指的是真鲷,也就是俗称的加吉鱼。常见的有红加吉和黑加吉,鲷鱼有个特别的本领,那就是变性,红鲷一般都是一条雄鱼带领十几条雌鱼一同生活,一旦雄鱼死去,雌鱼中较健壮的那个就会变成雄性,成为新的一家之长。
13.䲟yìn
䲟身体最大的特点,就是头部下方有一个椭圆形的吸盘,那是由第一背鳍变性而成的,它通常单独活动于近海浅水处,独特的吸盘让它能够吸附宿主身上,随着宿主四处游荡,鲸、鲨、海龟、翻车鱼甚至于小船都可能成为它“寄宿”的对象。
14.鲀tún
每年吸引众多老饕,冒着生命风险也要吃的河豚,就是鲀科下的一种,它们最大的特点就是在遭遇危险时,就会吸水或吸气使腹部鼓成一个球,鲀科的很大一部分内脏、血液中有毒,如果误食很可能会中毒身亡。
15.鳓lè
说鳓鱼你可能不熟悉,但说起曹白鱼、鲙鱼你可能就知道了,其貌不扬的它在中国渔业史上是最早的捕捞对象之一,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山东胶县三里河“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中就曾发现鳓鱼骨头,还有成堆的鳓鱼鳞片,说明古人不仅活着的时候喜欢吃鳓鱼,死后还要把它作陪葬品。
16.鲟xún
鲟鱼是现存起源最早的脊椎动物之一,大家通常所说的鲟鱼就是指鲟形目的鱼类。由于自然环境改变和过度捕捞等原因,近年来世界范围内的野生鲟鱼资源明显减少,处于濒危状态,其中被称为“水中大熊猫”的中华鲟,更是达到极危的级别,据1834年的有关文献记载,中华鲟的模式产地是中国,尽管它不是中国特产,但却由于模式产地在中国而出名。
17.鳑鲏pángpí
说鳑鲏可能有点陌生,说四方皮可能湖北、湖南的小伙伴就听说过了,鳑鲏生活在淡水中,是一种杂食性小鱼,它体态优美、色彩艳丽,是我国著名的原生观赏鱼。上世纪60年代,鳑鲏以观赏鱼的身份进入了欧洲,被称为中国彩虹。据说日本天皇还曾于20世纪90年代初,派人专门到无锡太湖边来寻找它。
18.鲯鳅qíqiū
它是鲯鳅属的一种大洋性鱼类,它的头很大,额部有一骨质隆起,随成长而越明显,尤以雄鱼为甚。它们喜欢生活在流木和浮藻下,借此隐藏自己的身体,待猎物接近后捕食,因此得了个“水下狐狸”的绰号。
19.鳗鲡mánlí
鳗鲡是一种江河性洄游鱼类,原产于海中,溯河到淡水内长大后回到海中产卵。据说鳗鲡在“绝食”一年半后仍能生存,养殖的鳗鲡寿命可长达50年,而且它的性别也可在环境和密度的影响下改变,当密度高、食物不足时,会变成公鱼,反之变成母鱼。
二、'鱼'我无关:鲵、鲎、鱿、鲍、鳖、鲸、鳄、鲺8个带'鱼'偏旁部首汉字的水生动物。
在鱼字旁的生僻字中,有些动物的名字虽然带了个“鱼”,或者确确实实生活在水中,但和鱼没有一点亲缘关系。下面的带'鱼'字旁的就是'鱼'我无关。
20.鲵ní
这个字看上去有些陌生,但提起娃娃鱼可能就比较熟悉了,虽然很多人没有见过它,却知道这种动物叫声就像小孩哭泣,娃娃鱼的“大名”就是大鲵。
鲵是两栖动物,外表看起来有点像蜥蜴,但没有鳞片,身体被软和湿润的皮肤覆盖,生活在潮湿阴暗的地方,以小型动物为食。大鲵是我国特有的大型两栖动物,幼体有鳃,用鳃呼吸,成体鳃退化,用肺呼吸。
因肉嫩味鲜,长期遭到人们大量捕杀,加之栖息地遭到破坏,野生大鲵数量锐减,有的产地已濒临灭绝,目前它已被国家列入二类重点保护动物。
21.鲎hòu
明代《三才图会》和《本草纲目》中都有关于鲎的记载,只不过那时人们把它描述成鱼,实际上鲎是海生节肢动物,它的长相绝对称得上奇葩:身体被青褐色或暗褐色的硬质甲壳包裹,头胸部甲壳呈马蹄形,腹部甲壳呈六角形,尾部呈剑状。
正是因为长相奇特,民间认为它有驱邪镇宅的作用,金门的居民会把它腹部的壳彩绘成老虎
悬挂在门楣上驱邪镇宅,在亚洲沿海文化中,鲎还是好兆头的象征,日本渔民认为在鲷鱼捕捞季节的第一网,如果能捕上一对中国鲎,会是丰产的好预兆。
后来人们发现鲎奇特的蓝色血液可以做成医用试剂,开始了大量捕捞,鲎长到成年需要8年时间,而杀鲎取血其实很难满足医疗需求,还让鲎在短时间内面临濒危的局面。
22.鱿yóu
鱿鱼是头足类动物,所谓足就是那些长长的触手(学术上称为“腕”),头足类动物用它来走路、抓取、抱握,类似人类的手和脚,而这些触手直接长在头部,这是头足类动物最大的特点。
鱿鱼属于“十腕总目”,也就是说它有10条触手,鱿鱼的体型差别很大,小的有躯干长不到2厘米的玄妙微鳍乌贼,大的有躯干长到四五米长,重达数百公斤的大王鱿。
虽然一生短暂,却要做上千公里的洄游,因此鱿鱼都是游泳高手,众多海怪原型恰恰就是那些体型又大又擅游泳的鱿鱼,以生活在北大西洋和北太平洋的大王鱿为例,最大个体重约300公斤。
23.鲍bào
鲍鱼,虽然名字还要加个“鱼”字强化,它却不是鱼,而是软体动物,它通常生长在水温较低的海底,足迹遍及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
鲍鱼是中国传统的名贵食材,它富含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其肉质细嫩、鲜味浓郁,位列“海八珍”之一,有“海味之冠”的美誉。
鉴别鲍鱼等级的一个重要标准是“头数”,所谓“头”指的是一司马斤(约0.6公斤)里,有大小均匀的鲍鱼多少只,如2头、3头、5头、10头、20头等,头数越少意味着鲍鱼个头越大,价格也就越贵,因此才有“有钱难买2头鲍”之说。
24.鳖biē
鳖通常生活在江河、湖沼、池塘、水库等,水流平缓、鱼虾繁生的淡水水域,这家伙吻长、眼小,身体被甲壳包裹,它长得有些像乌龟,但背腹甲上着生柔软的外膜,周围是细腻的裙边,这一点是和乌龟最大的区别。
你可能想象不到,鳖是会冬眠的,气温降到18℃时,它就少进食或基本停食了,气温低于15℃时,鳖就完全停止进食,钻进泥里冬眠了。
中国人把鳖作为上选的食材,认为它能有效的滋补身体,食鳖的历史可以上溯到周代甚至更远,而鳖肉中最为鲜美可口的,就是甲壳周围的裙边了。
25.鲸jīng
说起它的名字我们总是习惯性地加个“鱼”字,但鲸可是地道的哺乳动物,它是由5000万年前的陆生偶蹄目入水后演化而成,DNA测序显示鲸类与河马互为姐妹群。
为适应水下环境,鲸的前肢进化为鳍后肢退化,并生出水平的尾鳍,鼻孔移生至头顶,每隔一段时间必须将鼻孔露出水面置换氧气,鲸没有耳廓,却拥有发达的声呐系统,活动时能够依靠回声定位和交谈。
有些种类的鲸智商很高,甚至具备复杂情感,却难逃被猎杀的命运,国际捕鲸委员会自20世纪80年代起规定禁止商业捕鲸,但冰岛、挪威、日本等国仍在大量猎杀鲸类,在人类侵害下,长须鲸、灰鲸、北太平洋露脊鲸等众多鲸类濒临灭绝。
26.鳄è
和鲸一样,人们习惯在它的名字后面加上“鱼”字,鳄鱼是两亿多年前与恐龙同时代的古老的爬行动物,也是迄今生存着的最原始动物之一,被誉为“活化石”。
鳄鱼全身布满坚硬的甲胄,如同水路两栖坦克,加上那张布满锋利牙齿的血盆大口,让人不寒而栗,而且它的咬合力非常惊人,其中尼罗河鳄的咬合力达到了2000公斤,连有着坚硬外壳的乌龟都难逃它的大嘴。
看似强壮可怕的鳄鱼依然难逃人类的滥捕乱杀,数量日益减少,各产鳄国都已制订了相关法律保护它们,1973年,国际保护野生动物大会将其列为临危种和禁运种。
27.鲺shī
鲺属于节肢动物,身体扁圆形,像臭虫,头部有一对吸盘,是一种典型的寄生害虫。
鲺的口器刺伤皮肤,同时会分泌毒液,对鱼体刺激性较大,致病菌乘机侵入体内,鱼体被鲺寄生后,常表现极度不安,在水中狂游或跳出水面,食欲也大大减低,鲺对幼鱼危害严重,常引起大量死亡。
三、带'虫'字的水生动物:蠵、螠、蛤蜊、蟛蜞、蝤蛑、螺蛳带'虫'字的6种水生动物。
在汉字鸟字旁和鱼字旁的生僻字中,其实虫字旁的生僻字似乎更多,而且它们对应的不光是昆虫,还有节肢动物、软体动物等,你有没有想过把这些虫字旁的字和那些小动物,一一对应起来呢?
28.蠵xī
这一个字是不是就把你难住了,这个字基本上会和龟字组合起来出现,蠵龟是海龟科蠵龟属的一种,是现存最古老的爬行动物之一,它主要栖息于温水海域,经常出没于珊瑚礁中。
蠵龟不挑食,海里很多软体动物、甲壳动物它都吃,而且特别喜欢吃头足类动物,比如乌贼、鱿鱼等。蠵龟体长能够达到1-2米,体重可以长到100多公斤,绝对是个大家伙,可掠夺性的乱捕滥杀、滥挖龟卵,还是让它的数量越来越少,已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濒危物种,所以为了我们将来还能看到它,一定要好好爱它。
29.螠yì
说螠虫动物你可能有点陌生,还是换个熟悉的名字吧:海肠子,这家伙是长圆筒形的环节动物,吻能伸缩,短小、匙状和躯干没有明显界限,平时软乎乎地蠕动于海边潮间带。
长得像“裸体”海参的海肠子,营养价值和海参也是不相上下,自古以来它就被作为名贵食材,端上中国、日本等国的餐桌。
海肠子是鲁菜的重要原料之一,著名的韭菜海肠是胶东名菜,做这道菜时特别要注意火候,否则极易变老嚼不烂。
30.蛤蜊gélí
蛤蜊有很硬的外壳,它分布在世界各大洋。
我国沿海已发现30多种,多栖息在潮间带的中、下区,还有潮下带百米以内的浅海海底。蛤蜊是动物中的寿星,活个百十来岁对它来说轻而易举,据说世界上最长寿的蛤蜊有400多岁了,可惜的是它已经被专家“误杀”了,不过我们最常见的蛤蜊可能出现在餐桌上。
只需要加葱姜简单一煮,肉质就异常鲜美细嫩了,而且还含有丰富的类胡萝卜素、蛋白质、氨基酸等,但烹饪前一定要记得让蛤蜊吐沙,否则吃起来会影响口感。
31.蟛蜞péngqí
蟛蜞又称螃蜞,是一种淡水产小型蟹类。农村习惯俗称嘟噜子,蟛蜞的头胸甲略呈方形,雄性螯足较大,雌性螯足较小,螯足没毛但步足有毛。蟛蜞是穴居蛰伏类动物,每年立冬前就进洞休眠。
春节后蟹黄蟹肉渐渐丰满,此时肉质细嫩,不过体长才2-3厘米,想像大闸蟹那样剥壳吃肉不现实,但用盐腌着吃是不错的下酒菜,或者加上黄酒、酒糟等碾成酱,可是福建婚宴酒席的必备。
32.蝤蛑yóumóu
上海人管蝤蛑叫“青蟹”,福建人叫“蟳”,其他不同地方还有很多不同叫法,但基本上指的都是锯缘青蟹。
它盛产于温暖的浅海中,主要分布于浙江、福建沿海等地,温州人对蝤蛑似乎情有独钟,他们琢磨出蝤蛑的很多食用方式:简单的蒸制便能带出它的鲜味,或者用酒盐渍生食。蟹黄还可以炒成蟹粉下米粉吃,绝对都是鲜美浓郁的蝤蛑大菜。
33.螺蛳luósī
螺蛳有两种:一是螺蛳属动物的统称,二是方形环棱螺的俗称,这种螺蛳是浙江人爱吃的食物。
仲春时节正是吃螺蛳的好时候,此时螺蛳的营养和口感皆为最佳,所以民谚才有“明前螺,赛过鹅”之说,高手无需借助任何工具,唇齿轻轻一吸,螺蛳肉便滑入口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