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农博会期间,吉林省科协科普大集上,18家科技小院齐聚亮相,带来各自的新技术、新品种、新成果,吸引众多观展者的围观。

近年来,吉林省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随着“一村一品”品牌创建行动的深入实施,各地依托当地资源优势,打造符合自身农业条件的特色产业,有力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而这背后,由吉林省科协推动建设的科技小院功不可没,不仅是推动吉林省农业发展的“助推器”,也是众多科研成果的诞生地。

乡村振兴靠科技,科技服务有小院。吉林省科技小院建设最早可以追溯到2009年,中国农业大学张福锁院士与吉林农业大学高强教授在四平市梨树县共建的“玉米科技小院”,迄今已有14年发展历史。科技小院不仅是农业科研、科技服务与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更是惠民科普的“最后一公里”。如今,吉林省已建成的50家科技小院,在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提供技术支撑,在广袤的黑土地上撰写出一篇篇生动珍贵的实践论文。

养殖致富项目一_致富养殖业_小院养殖致富项目

公主岭稻渔科技小院

“最美科技小院”带动产业“双丰收”

中国农技协吉林公主岭稻渔科技小院是由吉林省科协、吉林农业大学、公主岭市委市政府、吉林省农业农村厅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和公主岭蓝谷水产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共建的产学研基地。小院以研究和推广稻田养殖虾蟹技术为目标,老师和研究生常年驻扎生产一线,致力于解决产业瓶颈问题,提升农民水产养殖技术,普及水产相关科学知识,服务乡村振兴。

致富养殖业_小院养殖致富项目_养殖致富项目一

“吉林公主岭稻渔科技小院正式运行是在2018年,经过多年的探索,我们研究团队总结出具有吉林省特色的“双边沟+分箱式”插秧的稻渔综合种养模式。最近,我们又做了这个模式的进一步优化和提升,我们把水稻种植业里的测深缓释施肥技术融合到技术体系里。”吉林农业大学副教授、公主岭稻渔科技小院首席专家王秋举介绍说,测深缓释施肥技术能够在水稻插秧的时候,直接把一个生长季所需要的肥料,全部测深施肥到水稻根系底部,这样肥料可以在不同时段一点点释放出来,保证水稻健康生长。同时,对于虾蟹来讲,测深施肥技术的优势也比较明显,避免水稻肥料直接撒到稻田里,出现氨气升高现象。这项技术既保障了虾蟹的养殖环境,又保证了大米的品质与产量。目前,这项技术正向吉林省各地区推广。

乡村振兴,科技先行。科技小院的师生们,协力将科技成果加速转化为农民可用的田间技术,提升科技直接服务种田的能力。针对吉林省稻渔综合种养品种单一、养虾业空白等问题,小院使用中间培育技术,培育出适应北方寒地环境的小龙虾苗。“双边沟+分箱式”插秧的稻渔综合种养模式获得全国稻渔模式大赛“特等奖”,其蟹田大米获全国渔米评比大赛金奖。

和龙桑黄科技小院

桑黄闯出致富“金”路子

中国农技协吉林和龙桑黄科技小院成立于2021年,目前桑黄种植面积达2000亩。小院在中国工程院院士李玉的带领下,在吉林省科协的大力支持下,走出了一条依靠科技支撑乡村振兴的产业化发展道路。小院以研究和推广桑黄栽培技术、菌种繁育、产品研发及加工为目标,老师和研究生常年驻扎生产一线,解决优良品种选育、优质产品开发等问题,普及桑黄相关科学知识,服务乡村振兴。

小院养殖致富项目_致富养殖业_养殖致富项目一

“科技小院承载着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使命。小院依托企业和高校,每年给企业和农户做大量技术培训,受训农民达千余人次。通过新技术培训和新理念传播,有力提升了桑黄从业人员的科学素质和当地农民的科技水平。”吉林桑黄生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桑黄研究院院长刘杰介绍说,吉林省科协在科技助力产业发展中给予了企业科学技术和科普设施的支持,同时吉林省科技助力乡村振兴专家服务团定期走进企业,帮助企业解决生产实践中的问题,为企业及当地桑黄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助力。

吉林和龙桑黄科技小院是全国唯一以桑黄产业为主要研究方向的科技小院。自成立以来,已组织开展技术培训交流活动24场,培训人员1300余人,辐射带动和龙市5个乡镇实现规模化种植,带动6763名脱贫人口增收,桑黄种植已扩展到延边州9镇22村,共建大棚2000余栋,种植桑黄600余万段,实现直接产值2亿余元。2022年,吉林和龙桑黄科技小院荣获“全国最美科技小院”荣誉称号。

舒兰白鹅科技小院

“鹅经济”带动乡村振兴“加速跑”

中国农技协吉林舒兰白鹅科技小院是由吉林农业大学鹅研中心、舒兰市科协及吉林羽鸿鹅业共建的产学研基地。作为今年新建成的科技小院之一,吉林舒兰白鹅科技小院以“走科学培养之路,育鹅业所需之才”为发展目标,在“种、料、病、管、环”等多方面为养殖户提供科学的饲养规程和科技培训,培养懂技术、懂管理的新时代鹅农。

小院养殖致富项目_致富养殖业_养殖致富项目一

“2016年吉林农业大学鹅研中心成立,经过七年的沉淀,积攒了比较成熟的科技成果和科技发展模式。2023年,在吉林省科协的大力支持下,吉林舒兰白鹅科技小院在吉林省舒兰市白鹅产业园建成。”吉林农业大学教授、小院首席专家孙永峰介绍说,小院主要从事鹅业育种、鹅业生产关键技术的研发,技术的推广转化等工作。同时小院充分参与社会服务,为当地鹅农解决一些技术问题,并以他们为纽带,实现高校科研成果与实际产业的对接,以高校科技力量服务于鹅、服务于农、服务于业。

于治冶来自吉林农业大学,是2021级动物科学专业本科生。“开学我就大三了,寒暑假时间我来到科技小院进行社会实践。是小院让我们把课本上的知识充分运用到实践中,真正了解了什么是生产一线,在生产实践中明白学什么、怎么学、怎么用。依托小院,我们实现了知识和实践的紧密结合,也接触到产业,有助于为以后就业和升学做深层次的打算。”

近年来,发展白鹅产业已成为撬动舒兰农村经济发展的新杠杆。吉林舒兰白鹅科技小院自建立以来,以“政府+高校+企业”的发展模式,充分运用科技力量助力鹅业产业发展,通过发挥种养基地和示范户的示范带动作用,精准服务农民和农业产业,辐射影响舒兰市鹅养殖户3个,开展科技培训3场,累计培训鹅农120人次,指导农民超50名。

汪清木耳科技小院

“小木耳”做成“大产业”

“中国木耳看东北,东北木耳看汪清。”吉林省汪清县位于长白山老爷岭山区,年积温2100摄氏度至2403摄氏度,无霜区平均为110—125天,昼夜温差大,是我国境内黑木耳最佳气候区之一,所产木耳具有肉厚、营养丰富、泡发率高、口感细腻等特点。

中国农技协吉林汪清黑木耳科技小院是以“长白山黑木耳”为研发重点的科技小院。2022年10月,经中国农技协批准,由吉林省科协牵头,联合延边大学和延边州科协等单位,依托汪清桃源小木耳实业有限公司成立小院,着力打造国内先进的木耳产学研基地。

致富养殖业_小院养殖致富项目_养殖致富项目一

“小院从生产和产业需求出发,依托汪清桃源小木耳实业有限公司,解决长白山黑木耳野生资源开发、新品种选育等问题,不断提升黑木耳的品质与产量。公司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带领大家一起干,助力乡村振兴和农民致富。”延边大学副教授、小院首席专家刘迪介绍说,小院现在主要研究和推广长白山黑木耳野生资源开发、栽培技术和育种技术,致力于解决黑木耳新品种选育、提升黑木耳智慧化、标准化栽培生产技术,研发符合汪清当地的全套黑木耳生产工艺。同时小院也开展菌农技术培训,普及食药用菌相关科学知识,服务乡村振兴。

最近,在2023香港美食博览会上,吉林长白山黑木耳桃沅品牌精彩亮相,深受食客们的喜爱。目前,小院和企业不断研发木耳相关产品,满足人们的多样需求,截至目前已经研发了以木耳为原料的面粉、面条、饼干、鱼丸、饺子等多品类产品,受到市场上消费者的广泛欢迎。

未来,小院将继续进行菌种研发,促进食用菌产业的多元化发展。同时积极探索和延伸“木耳+旅游”,“木耳+设备制造”等新兴产业链条,让小木耳真正成为大产业,更好地助力三农发展,推动乡村振兴。

养殖致富项目一_致富养殖业_小院养殖致富项目

镇赉稻蟹科技小院

“稻蟹共生”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在科普大集现场,吉林镇赉稻蟹科技小院展台前,来自吉林农业大学的研一学生张忠义正在为咨询者做着介绍。中国农技协吉林镇赉稻蟹科技小院成立于2021年,专注于土质、水质改良,蟹苗选育等方面的研究。虽然成立时间不长,但这里已经成为当地发展稻蟹养殖业的“智慧大脑”,源源不断输送着科技能量。“我们有大概4亩多地,分成了9块试验田,平时做研究,另外整地、插秧、撒蟹苗这些活儿都干,同时还帮助当地农民解决一些种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张忠义说,今年5月,他跟随导师李月红教授来到小院从事科研工作,每阶段的工作内容都不一样,虽然感觉累,但收获也很多。“此前总觉得下稻田容易,真正体验后才发现和想象的不一样,这对于我们今后的研究非常有帮助”。

镇赉县位于吉林省西部,这里以盐碱地闻名,是吉林省水稻种植大县,水稻种植面积达155万亩,发展稻蟹产业极具优势。经过小院师生的不懈努力,小院成功研制出盐碱水—藻—菌—稻—蟹养殖模式,不仅可减少化肥农药使用,促进水质及土壤改良,还能解决盐碱水健康养殖问题,填补盐碱地开发空白。目前,在小院的带动下,全县改良盐碱地面积达五万余亩,同时积极打造“嫩江大闸蟹”“汇聚一号”品牌,围绕蟹田米打造“镇赉大米”高端产品,走出了一条以特色产业为支撑的可持续发展的乡村振兴之路。

东辽蚯蚓科技小院

种养循环“蚓”出产业“金链条””

农村要发展,产业必振兴。中国农技协吉林东辽蚯蚓科技小院在科普大集上展示了当地特色产业的致富法宝———蚯蚓生态循环农业。据悉,仅上半年,小院就组织了80多场相关培训和观摩活动,此次科普大集现场前来咨询的人也是源源不断。小小蚯蚓究竟有何魔力?如何撬动农村产业实现大发展?

据小院负责人吉林农业大学吴旻教授介绍,小院今年5月才成立,但已经联合依托单位摸索出一套农业循环经济的新打法。“利用南方引进的吃粪便的蚯蚓,可有效消耗当地多余的牛粪、猪粪,解决乡村环境治理难题;同时蚯蚓粪便用以还田,是非常好的营养土,适合种植有机蔬菜水果,效果非常好。此外,蚯蚓还可以喂鸡,鸡粪用来种地,种完苞米喂牛,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吴旻说,近年来,吉林省肉牛养殖规模不断扩大,牛粪处置成了问题,蚯蚓正好可以解决这一难题。师生们通过驻扎一线,对产业项目进行大量研究后发现,目前的蚯蚓品种耐寒,但比较小,并出现了品种退化的现象。“小院下一步就会针对蚯蚓品种改良做工作,希望在耐寒条件下促进蚯蚓生长和繁育速度,这样就能消化更多粪便,改善更多环境。”

事实上,蚯蚓的好处还不仅如此,它同时还撬动了下游产业的发展。据吴旻介绍,目前小院联合依托单位推出了“月子鸡蛋”,市场反响热烈。“鸡吃蚯蚓后产下的蛋中蛋白质和铁、锌等微量元素含量都大幅提升,对于术后、产后恢复是非常好的营养来源,目前售价约5元一枚,但产量有限,市场上供不应求。”据悉,小院目前有4名常驻研究生,长期从事科研工作和技术服务工作。一只只小蚯蚓实现了环境保护和经济价值的双丰收,同时也为当地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活力。(来源:今日财富报)

END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