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潮渐退,元旦将至。12月30日晚,广州增城派潭第十二场“村晚”文化活动走进派佳松岭村,此场晚会用火一般的热情和大家一同迎接2024新年。

从一场晚会出发,乡村夜生活到底可以丰富到什么程度?省级非遗舞貔貅、精品盆景展、文旅集市、民俗表演、特色小吃……有声有色、有娱有乐,派潭“村晚”在乡村振兴进程上展现新作为、新气象,绘就“和美乡村、美美与共”的民生画卷。

图片

小盆景化身“摇钱树”

走出产业致富的振兴之路

当晚现场人声鼎沸,热闹非凡,目光所及皆是佳松岭村精心布置的各类精品盆景。它们姿态万千,个个有寓意:有的“翩若惊鸿,宛若游龙”,栩栩如生,有的仿若千年人参惟妙惟肖,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随手一拍皆是风景。

返乡创业盆景农艺人李张旺等三位盆景师傅与派潭第二小学的孩子们为观众带来《挖呀挖呀挖》的盆景版和《闪闪的红星》歌舞表演,并同步在“村晚”舞台上表演盆景修剪,赢得观众的阵阵欢呼。

李张旺告诉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他从小跟着父亲耳濡目染,长大便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下进入商海,盆景生意越做越红火,感到非常的自豪!希望通过“村晚”将村里盆景产业推向外界。

图片

原来,李张旺的父亲李容兴是佳松岭村“盆景第一人”,当年只因游玩一时兴起,将附近牛牯嶂、鹧鸪山上好看的绿植带回家栽种,没想到成为了村里的“摇钱树”。

佳松岭村发展盆栽产业已有40多年历史,培养出了众多盆景手艺人,带动当地走出了一条盆景产业致富之路。未来,佳松岭村将持续以“小盆景·大产业”为引领,让优雅端庄的盆景艺术品从“养在深闺无人识”到“飞入寻常百姓家”,力求把佳松岭村盆景打造成乡村振兴的又一瑰宝。

客家貔貅“活”态传承

答好派潭非遗的时代之题

舞貔貅是客家地区的传统舞蹈节目,其貔貅造型似猫头,又似狮,所以又名“舞客家猫”“客家醒狮”。

广州舞貔貅看增城,增城舞貔貅看派潭佳松岭。该村舞貔貅最早可以追溯到明末清初,至今已有170多年历史,在业内久负盛名。2007年被列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增城区三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员。

图片

晚会现场,舞貔貅广东省级传承人、第四代掌门人张永木带领“翠英堂”貔貅队,带来精彩的舞貔貅表演,整个表演以嬉闹、游戏、谐趣和武术表演为特点,呈现出人与兽和谐相处的热闹祥和气氛。其中,派潭镇党委书记和佳松岭村干部也变装为三头貔貅惊艳亮相,与佳松岭村貔貅队同台舞貔貅,与民同乐,赢得全场观众喝彩。

在现场,国家级川剧变脸演员、神州艺术团团长余步祥老师带来川剧变脸,本土非遗与外来非遗的多元碰撞,让观众大饱眼福。

非遗文化“活”起来,关键在传承。截至目前,派潭镇拥有22项非遗项目,其中省级非遗1项、市级非遗3项、区级非遗18项。近年来,派潭镇致力于为非遗文化搭建传承与交流平台,积极推动非遗进校园、进景区、进酒店、进民宿,设立7个非遗传承基地,着力提升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图片

乡土节目轮番上演

唱响文化繁荣的振兴之音

关注乡土、承载乡音、凝聚乡情。客家山歌舞台剧《佳松岭好地方》和村歌《我爱佳松岭》均由原增城副市长、派潭乡贤张金定作词作曲。为达到呈现效果,他反复琢磨歌词和旋律,同时,邀请老同事、好朋友、学校老师参与演出。整整两个月,每天晚上,佳松岭村里的男女老少、村社干部、盆景户等参演人员都齐聚在一起练歌,只为在“村晚”舞台上呈现最完美的亮相,不给自己留下遗憾。

图片

客家山歌舞台剧《佳松岭好地方》由“山歌皇后”曾婷婷领衔主唱,高亢嘹亮的歌声,浓浓的乡音在夜空回荡,瞬间勾起在场观众的乡愁记忆。舞台剧以农村地区广为流传、喜闻乐见的客家山歌五板句与小品形式演绎,歌词体现舞貔貅“红”、盆景产业“绿”、麦客72House民宿“蓝”的佳松岭村三原色产业,歌颂了佳松岭村在派潭镇党委、政府领导下的风土人情和时代变化。

图片

村歌《我爱佳松岭》,在增城音乐家协会陈蔚炽老师的钢琴伴奏下,村社干部和派潭第二小学的老师们共同演唱,洪亮的歌声传递出团结奋进的力量,赢得在场观众阵阵掌声。

佳松岭村斗岗自然村的阿姨们欢快的腰鼓舞,还有万千少女的偶像“谢霆锋”模仿秀《因为爱所以爱》等经典歌曲收获了全场的尖叫。一首首赞歌,一曲曲舞蹈,描绘出乡村和美、人民安居乐业的振兴之图。

图片

乡村新“夜”态,“村晚”只是其中一块“拼图”。未来,派潭将继续瞄准打造“广东乌镇”的目标,整合优势资源,培育文旅新业态,立足于山、林、水、泉生态资源禀赋,以A级景区为依托,以派潭“村晚”系列文化活动为窗口,通过以文赋能、以旅兴商、以农引流,从“点、线、面”推进全域旅游,打造农文旅融合发展格局,落实“百千万工程”,助力派潭高质量发展。

文|记者 马灿 通讯员 姚利利

图|通讯员提供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