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以才成,业由才广。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关键在干。”然而,对不少乡村尤其是地处山区的村庄而言,人才因外流导致总量不足、结构失衡、素质偏低,困扰着当地的发展。
如何破解当前乡村振兴中,“人才”和“人气”不足这一短板?
“持续推进乡村振兴工作,需要更多人才参与、赋能。为此,新圩镇多措并举,通过内联外引,让更多人才到新圩来追梦筑梦,助力乡村振兴。”厦门市翔安区新圩镇主要负责人表示,近年来,新圩镇注重人才培养,致力于通过人才带动乡村振兴,提升集体经济收入,目前共有农村党员致富能手22人,农村非党员致富能手30人,农村有致富潜力党员26人;与此同时,该镇党委、政府着力营造“近悦远来”的人才生态环境,通过一系列引才聚才措施、活动,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将才华带到新圩”。
人才下乡,“驻村”更“助村”
“来之前有朋友问我到哪里买鹧鸪比较好,到了后亭村才知道,答案就在这里。”石红波和工作队的伙伴们可能不会想到,从去年5月开始驻村之后,“鹧鸪”会成为他们工作中的一条主线,他们沿着“鹧鸪”这条线索一直深入下去,找到了挂钩帮扶工作的突破口。
石红波是厦门市第30片区驻村工作队队长。该驻村工作队驻点新圩镇后埔村、金柄村、古宅村、后亭村,工作队成员包括来自厦门市交通运输局的石红波、市医保局的白银女、中共翔安区委组织部的蔡金标、翔安区农业农村局的林沿德。
后埔村、金柄村、古宅村、后亭村都以农业为主,也有不少特色产品——古宅大蒜、金柄面线都是名声在外,后亭的鹧鸪养殖也成了气候。但问题在于,以现有的产量,很难在市场上成为有影响力的供应商。
工作队入驻后,针对前期调研时发现的这个问题,围绕为村财创收和村庄产业发展,主动发挥沟通协调的桥梁作用,积极对接多个渠道,为后亭的鹧鸪找更多的买家。
“鹧鸪煮汤又鲜甜又滋补,养护院里的老人们都很喜欢。”白银女协助对接的象屿慈爱养护中心,如今已将后亭鹧鸪列为固定采买的项目。
工作队还注意到了细分市场的不同,和养殖户对接后,会根据鹧鸪的“年龄”进行向外推介。“老人喜欢喝炖汤,200天左右的鹧鸪更好,有的喜欢吃嫩一些的,三个月左右的鹧鸪最佳。”白银女说,以成立的村集体企业为平台向外推介,目前除了象屿慈爱养护中心,还有山国茶餐厅、元初食品也加入采购鹧鸪的行列中。
后亭的鹧鸪养殖大户高兴地说,现在鹧鸪一年大约能出栏30万羽,销往厦漳泉等多地。
而除了帮助寻找更大市场外,驻村工作队还想方设法提升鹧鸪的产品附加值,为养殖户带来更多收入。
作为一名农业经济师,林沿德擅长把农业生产量化,“一只鹧鸪如果只是简单宰杀处理进行售卖,和进行深度加工后再售卖,收益相差很多。”
“去年年底工作队帮忙联系了加工厂,现在有一些鹧鸪会送到加工厂去。”在位于后亭村的翔安区紫云溪口养殖场,养殖场主人老黄边说边拿出了一份炒制且包装好的“麻油鹧鸪”预制菜产品。
“要改建,设一个专门通道供游客参观。”林沿德透露,工作队正在推动养殖场的进一步改造升级,届时不仅可以将“麻油鹧鸪”预制菜作为伴手礼出售,还可以把一公一母两只鹧鸪捆绑出售,“让小朋友认识鹧鸪生蛋、孵化、成长的全过程。”
越来越多点子都聚焦于提升产品的附加值,目的就是让收益更多,吸引带动更多村民加入进来创业、就业,今年,后亭村的鹧鸪产业产值预估超1000万元,“既可以壮大集体经济,还能带动更多村民致富。”
不只是帮助发展养殖业,驻村工作队还积极对接器材、技术、专家等资源,协助推动后埔一桥、二桥的修缮工作,提升村庄交通条件,并协调组织一批“下乡”培训和主题活动,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推动乡风文明再提升。
接下来,工作队还计划围绕片区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红色资源,深入挖掘整理文化故事,结合乡村振兴做好策划,讲好历史文化故事、红色故事,如唐代监察御史黄文雁、明代文学家黄文炤、名人辜鸿铭等的故事,推动片区文旅事业开拓新局面。
借智借力,为振兴插上科技翅膀
金秋是丰收的季节,新圩镇古宅村的创意彩色水稻迎来了观赏季。色彩绚烂、形态各异的水稻组成“古宅”的文字图案,构成了美丽乡村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丰收图景背后,是厦门市科技特派员驻新圩镇工作站工作人员肖显超等人不遗余力的推动指导。
2022年,厦门市农业农村局农艺师肖显超主动申请,积极开展科技服务,根据新圩镇三农工作基层需求,深入推进科技特派员服务乡村振兴。
古宅村是千年文化古村。肖显超根据古宅自然村特色,打造乡村创意农业与观光旅游新亮点,设计了“古宅”两个字,在水稻上试验种出古宅图案,吸引了许多摄影爱好者及游客前来观光。
村民们独具匠心地把文化古迹古宅十八弯、华侨文化“种”进田里。站在古宅村的观景台上凭高远眺,村前的稻田里一个巨大的“古宅”字清晰可见。
创意彩色水稻,打造出田间生态新景象,不仅让古宅博人眼球,还为美丽乡村的旅游添了把火。而除了观赏性外,彩色水稻还给种植水稻的农户增加了收入。
在古宅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黄炳禄眼里,彩色水稻不仅是粮食作物,还可以身兼数职——美化乡村。他说,明年将继续种植彩色水稻,种植面积也扩大到100亩,打造更多乡村图案,来宣传大美古宅,为古宅农旅融合增加含金量。
“通过稻田画,将创意农业与观光旅游相结合,推进古宅农旅融合,既助力美丽乡村建设,也通过打造彩色水稻种植示范点,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肖显超在彩色水稻的设计、插秧、播种后期管理进行了详细全程指导,延伸农业产业链的发展目标,打开了乡村旅游的新局面,在增加群众收入的同时,盘活耕地资源、提高了农业综合效益,助推乡村振兴。
除了打造创意农业旅游新亮点、推动古宅农旅融合外,肖显超还邀请农业专家、大学教授等,针对农民开展三农工作技术指导培训10多场次;下村与村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各村支部等,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推广种植等现场培训、服务工作30余次。
近日,在肖显超和同事的努力下,厦门市科技特派员驻新圩镇工作站邀请厦门大学生命科学所水稻组专家江良荣等一行3人,在古宅村委员会与水稻种植大户进行座谈交流,并完成了“校企特”达成签约合作。其间,农户们就种植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专家进行了互动交流,黄炳禄代表村企与厦门大学生命科学院就合作方向,签订了框架合作协议,并就下一步的需求进行沟通。